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3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8页 / 共13页
第9页 / 共13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写在前面的话 静悟基本思路主要任务是回归课本、强化基础;构建网络、突出主干;查缺补漏与强化训练,从而提升能力。调整好心态,科学复习,防止复习中出现“乱而空”的现象。要做到明确主题、掌握规律、理解因果、常用对比、把握特征(不同时期的时代特征)。 1、对照考纲和课标梳理知识体系,对课本知识来一个最后的扫描式清点,查缺补漏。确定单位时间的复习内容后,在未打开书之前,先回忆教材内容,确认已经记牢、未记牢和已经忘记的,再翻书区别对待,已记牢的可以“一带而过”;未记牢的再浏览补习一下;已忘记的及时重点重复记忆,确保熟记教材。以单元为基本单位回忆教材章节子目录,理清基本线索,归纳历史发展主线,写出知识结构,从总体上掌握教材。2、多选做一些中等难度的题,尤其要提高选择题的正确率。因为得选择题者得天下。 复习注意问题1、牢牢把握住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回扣课本复习到最后阶段,在全面系统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应该做到重点突出,尽可能与高考试题接轨。应该将主干知识、重点知识做为静悟的重点。2.适当做题,保持思维的连续性静悟的时间尽管不是很长,但如果只是走马观花,不仅容易浮躁,而且容易手生,甚至容易形成思维上的空白处,影响答题速度和答题思路的完整性。所以,建议同学们静悟期间要适当做题,同时对遇到的疑难问题不回避,静心思考,分析出题者的意图、所要考察的知识点、题中需要提取的信息等,做完之后与标准答案进行对比,看自己的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另外,一定要注意建立正确的答题思维模型,不误答,不漏答。3、做好计划、用好纠错本规划好自己每天的复习计划。要具体到每天每节的计划,复习哪些课本内容、看或做哪些试题,做到心中有数。充分利用好自己手中的纠错本,将积累的错题回顾整理,对于其中有疑问的知识点做到彻底解决,并尽量将知识概括、归类。剖析失误案例,谨记前车之鉴。4、适当关注热点历史试题考查热点往往是以热点问题为载体,考查的内容仍然是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希望同学们不要过多地把精力集中在分析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上,对待热点的态度要正确。5、以轻松心态应对文综考试文综科目,无非是三科试题的总和,只要各科基本的知识、原理、答题技巧烂熟于胸,没什么可怕的,最多算是我们的第N次文综考试罢了。做题时按照由先到后和先易后难的原则答题,前者符合做题习惯,后者有助于稳定情绪,从而能够进入良性竞技状态。 总之,整个静悟阶段,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条不紊地进行,严格控制复习进度,保证考前一定能通读一遍教材。同时,静悟时一定做到不慌、潜心复习。 静悟材料的组成本静悟材料包括五部分,第一部分为应试方法技巧指导;第二部分为知识整合,主要从通史(阶段性特征)和专题(课本体系为主);第三部分为一些重难点问题的阐释;第四部分为一些重要的思考方向;第五部分为历史冲刺训练及文综题训练。第一部分 应试方法技巧指导 (一)选择题 1.仔细阅读题干,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或限定语:“最”、“主要”、“根本”、“直接”、“不正确”、“不属于”、“不同”、“相同”、“无关”、“准确”等,注意时间、空间、人物等,力求读懂,尽量揣摩出题者的用意,明确考查的内容、出题者的要求以便正确回答。 2.读懂每一选项包括材料(史料)、图片、漫画、表格等,尽可能的获取有效信息,特别是和教材相关信息有关的历史人物、历史时间、历史地名、著作名称、历史名词、重要的历史概念等。 3.对照题干和选项仔细甄别,注重第一感觉。(1)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为依据,去衡量备选项的正误。(2)排除法是最常见的方法,如在组合式选择题的解题中多运用这种方法。(3)对于所选选项一定要有较为充分的理由或依据。(4)所有选择题大致是按照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排列的,答案也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一定要注意时间顺序。 4做错选择题的“十种表现”,要尽量避免:忽视题干所给时间(时期)匆忙答题;概念的理解不透彻,深层的含义思维不到位;历史基本史实掌握不牢固;历史的阶段特征掌握不清楚不全面;历史与地理的结合缺乏空间思考;比较和迁移历史概念的能力欠缺;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放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分析能力欠缺;历史事件因果关系与结果混淆;不能准确区分主要原因(矛盾、目的)和根本原因(矛盾目的);忽略题干中的关键词语。 5“秒杀”高考历史选择题的9项神技(1)优先关注“阿拉伯”(关注历史年代和数据)(2)“穿衣戴帽”是重点(关注标点符号如:括号、引号、书名号的作用)(3)绝对化的选项一般错误(4)省略号后有答案,否则也会被省略(5)抓大放小抓主流,有全集时不选子集(6)矛盾的互补选项中必有一个是答案(7)答案一般是主流,陌生选项不靠谱(8)看见什么选什么(当题目考察的是历史现象)(9)看见什么不选什么(当题目考察的是历史本质) (二)非选择题(材料解析题) 1.认真阅读所要回答的题目,注意提问中的提示语,如“根据材料”或“结合所学知识”;注意对所问问题的简化与转化,明确所要回答的内容。得分基本功数句号,摘材料,主语带着主题跑,“摘”而不“抄”不“创”。 2.仔细阅读材料,特别关注材料中的人物、地名、历史事件名称、时间、作者、材料出处(著作),尽量从材料中获取与材料相关的有效信息。 3.将材料中有效信息和教材相关知识点连接,并结合问题整理答案。另辟蹊径看题干,拆词组,答案沿着结构组,每个限制词语,答案路径所在。4.组织简洁的学科语言回答。材料解析题的回答要采用精炼、概括的语言作答,言简意赅,切忌拖泥带水。主要注意这样几个方面:(1)几问几答,不能漏答,审题时注意题目的设问方式,实在想不到的内容也不能空着,尽可能写上自己理解的内容。(2)所答内容的多少可以参考每一设问后所标注的分值,所答内容广度比深度重要。(3)答题内容要点化。要点要醒目、全面,分清要点;标上序号,这样便于阅卷老师阅卷时采点给分。(4)答题语言要注意史论结合。一个要点中尽可能包括史实和结论内容。(5)书写要工整、清楚,字体大小适中,合理安排答题空间;所答内容轻易不要划去。即使少数内容需要修改时用笔轻轻划去重写即可。 5.几点答题指引(1)“变化”类题目:一般以“从(由)到”的句式表述。(2)“特点”类题目:应对表现进行高度概括。如:鸦片战争后,“耕”与“织”分离、“纺”与“织”分离,这是表现,应概括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改革开放后,我国有国有企业、私营企业、中外合资企业,这是表现,应概括为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比较特点现在考试的比较多,一定紧紧抓住材料,根据材料对应出新特点。(3)“评价”“评析”“评述”题目的不同:“评价”类题目:一般可以先简单阐述评价对象(定性),然后从积极和消极的角度就行评价,最后还可以视情况加上一些经验教训或认识之类的表述。(特别是针对未能取得最后胜利或有明显消极影响的事件,如评价辛亥革命、巴黎公社、斯大林模式等。)“评析”类题目:写完结果简评后,还要写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评述”类题目:写完基本评析后,要用具体的史实陈述。(4)比较题(关键在于找准比点:背景、性质、方式、特点、结果、影响) 不同点的表述比较点的提示语,由到 比较点的提示语:A: B:(5)分析、理解、说明观点题和探究题、评述观点题: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步骤:第一步指出观点,并做解释(解释观点的含义)(观点明确) 第二步说明理由,理论解释史实论证 (史论结合)(6)运用*观点,评价*事件的题: 现代化史观(近代化史观)、全球化史观、文明史观、社会史观、生态史观等 辩证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历史的观点、分阶段评价、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思想是政治经济的反映,现象和本质的观点等等。 第二部分 知识整合 (一)通史知识的整合 中国古代史:(公元前20701840) 【总体线索】中国古代文明史从夏朝到1840年鸦片战争前,包括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两种社会形态。中国古代史分为先秦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鸦片战争前)六个时期。 第一阶段 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远古公元前221年)先秦文明 政治: 西周实行分封制。通过春秋争霸,王室衰微,战国新兴地主阶级手进行自上而下的变法,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逐步建立。大国争霸,战争频繁,社会由分裂走向统一。 经济:生产力: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井田制逐渐崩溃,封建生产关系萌生战国时期:一些国家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思想文化:百家争鸣,科技成就突出。 第二阶段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秦汉文明政治:中央集权确立并巩固:确立皇权至上的皇帝制度;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在地方上,郡县制度不断发展,奠定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经济:精耕细作技术日益成熟;封建经济得到发展。秦朝实现国家统一,统一度量衡、货币,有利于经济发展,但暴政破坏生产力。西汉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外贸开始,并呈现出以陆路为主的特点:丝绸之路。思想文化:出现了许多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尤其是造纸术的发明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黯百家,独尊儒术” 第三阶段 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时期:(220589)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分裂走向统一;改革民族大融合经济:北方恢复;偏安江南开发思想文化:三教鼎立,艺术大放光彩第四阶段 全面繁荣、文明鼎盛时期:(581907)隋唐时期政治:统一,稳定进一步发展制度革新(三省六部制、科举制,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经济:继续发展,呈现繁荣景象;农业、手工业有了新的发展,商业繁荣,城市兴旺。 思想文化:对外开放,交流频繁科技文化世界领先,全面辉煌、兼收并蓄。建筑、雕版印刷、天文、医药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文学艺术五彩缤纷,全面辉煌的文化成就,对亚洲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第五阶段 古代中华文明的继续发展时期:(9071368)宋元文明政治:政权并立,走向统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加强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控制,基本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封建化。经济:农耕经济继续发展;商品经济繁荣,城市打破坊市制,农村形成大量草市,海上和陆地对外交往空前繁荣;经济重心南移。思想文化:古代科技发展出现新高峰理学产生和发展文学艺术多元化、市民化(新特点)。 第六阶段 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13681840)明清时期 政治:国家统一,国力强盛。中央集权空前加强,专制主义发展到顶峰。 经济:农耕经济继续发展,商品经济繁荣,新的经济因素出现,带有向工业文明转型的趋势;闭关锁国。 思想文化:承古萌新。中西差距拉大。理学占据主流地位。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形成京剧,以及小说、书法、绘画的发展。 中国近现代史:(18401949) 【总体线索】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兴起到胜利的历史,共近110年。这一阶段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存在两对主要矛盾即: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和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以“五四”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