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5页
第2页 / 共65页
第3页 / 共65页
第4页 / 共65页
第5页 / 共65页
第6页 / 共65页
第7页 / 共65页
第8页 / 共65页
第9页 / 共65页
第10页 / 共65页
亲,该文档总共6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西和县博物馆基本陈列大纲文本第二稿西和县博物馆2014年6月 伏羲生处,仇池古国-西和县古代文明展大纲文本物华天宝-馆藏唐宋元明清文物精品展大纲文本编审 鱼旺泉 编撰 姬天泉 李天铭 臧全红 目 录1、 西和县文物概述 12、 西和县博物馆展室基本情况 43、 展览基本情况 5序厅 6第一展厅 7 展览名称:伏羲生处,仇池古国-西和县古代文明展 7前言 7辅助展品 7第一单元:洪荒物象-远古时代 8单元说明 8文物 8辅助展品10第二单元:文明肇启 -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早期 10单元说明10第一组:仰韶文化10组说明10文物11辅助展品13第二组:马家窑文化14组说明14文物14辅助展品15第三组:齐家文化15组说明15文物15辅助展品18第四组:寺洼文化18组说明18文物18辅助展品20第三单元:赢秦故地-西周,春秋,战国时期20单元说明20文物20辅助展品25第四单元:“西县”汉韵-两汉时期25单元说明25文物25辅助展品33第五单元:魏蜀相争-三国时期 34单元说明34文物34辅助展品34第六单元:仇池古国-汉代-两晋时期 34单元说明34文物34辅助展品35结束语36第二展厅36前言36展览名称:物华天宝-西和县唐宋元明清文物精华展37第一单元:佛光塔影-佛教文物 37单元说明37第一组:佛教造像37组说明37文物37辅助展品39第二组:琉璃舍利塔40组说明40文物41辅助展品41第二单元:华美敦厚-馆藏铜器42单元说明42第一组:铜镜42组说明42文物43辅助展品45第二组:其它铜器47组说明47文物47辅助展品49第三单元:素雅绚烂-馆藏陶瓷 49单元说明50第一组:陶器50组说明50文物50辅助展品53第二组:瓷器53组说明53文物53辅助展品58结束语60一: 西和县文物概述西和,位于甘肃省东南部、陇南市北端,西汉水上游,东临徽县、成县,南依武都、康县,西部和北部与礼县交接,东北与天水市秦州区接壤,总面积1861平方公里,县政府驻汉源镇。县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1950 件,其中珍贵文物270件(一级文物14件,二级文物63件,三级文物193件),一般及未定级文物 1680件。馆藏文物数量多、门类全,这些古老而精美的艺术品、生产生活用具,涉及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以其独特的形式,向我们诉说着华夏民族自古至今在西和这块土地上居住繁衍的奋斗历程。纵观西和历史,出土于县境内众多的龟化石、剑齿象化石、三趾马化石、鹿化石、羊化石、犀牛化石,说明早在数百万年前的中生代时,这里就气候温和湿润,水草丰美。优越的自然条件特别适宜于古生物的生存繁衍,也为生民们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条件。历史发展到新石器时代,原始先民的足印已经遍布全县境内,仰韶文化、马家窑等文化、齐家文化、寺洼文化遗迹遗物在西汉水和漾水河流域大量分布。长道镇宁家庄遗址、西峪乡西峪坪遗址、蒿林乡栏桥遗址,分别为仰韶文化、寺洼文化的典型代表,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磨制精美的石凿、石球、石铲、石斧、石磨盘等石器,半坡类型的宽带纹彩陶盆、人面纹彩陶盆、红陶长颈壶,庙底沟类型的权杖头,马家窑、马厂、半山类型的彩陶壶、罐等,齐家文化的双耳、三耳红陶罐,特别是十余件齐家文化的玉器精品,更是耀人眼目,寺洼文化的马鞍口双大耳红灰陶罐特色突出。展现出西和境内新石器时代繁荣生活场景,使人不得不想起汉代遁甲开山图中“仇夷山,四绝孤立,太昊之治,伏羲生处”以及宋代路史“伏羲生于仇池,长于成起(纪)”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西和为西戎地,氐、羌之族散居全境,各有酋长,互不统属。殷商后期,秦人先祖中潏部族活动在本县北部与礼县天水接壤的西汉水上游一带,“在西戎,保西垂”(见史记秦本纪);与西戎杂揉相处;至襄公时,因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 被周平王正式封为诸候。战国时期,秦置西县,西和北部属西县管辖。作为秦人的发祥地,嬴秦先祖,从为周王养马开始,在这里繁衍壮大,一步步走向了历史的前台,并一统全中原,建立了中华历史上第一个强大帝国,从出土众多的青铜兵器以及青铜马饰就可见一斑。汉代是我国历史上各行各业大发展时期,经济的繁荣,带动了各个行业的蓬勃发展,模仿当时豪强地主庄园形式的随葬品陶屋、陶灶、陶井、陶仓、陶鸡、陶狗、彩绘陶钫等模型,以及陶甑、薰炉、铜钫、铜铃、铜鼎、铜灯、铜熨斗、蒜头壶、铜镜等实用器,无不向我们揭示出封建的政治经济在当时已趋于成熟并迎来了其繁荣。此时的西和北部仍为西县地;南部洛谷城设立陇南境内第一个最高级别的行政机构武都郡,统辖九县。三国之时,由于地当“秦陇锁钥”之战略要地,西和成为魏蜀必争之地。诸葛亮北伐中原,多次途经西和,留下了拚杀的脚步,三国演义中让人津津乐道的空城计,相传就在在今西和境内的长道镇。本县仇池山又是古代氐族的发祥地。汉末建安年间,氐族杨腾杨驹率部族居仇池山,割据称王,建立仇池政权。建仇池国,前后延续380年,分别为前仇池国、后仇池国、武都国、武兴国、阴平国等,活动范围包括了陇南全境,极盛时曾据有陕西汉中及四川边境。境内出土的“魏归义氐王”、“晋归义氐王”、“晋归义羌侯” 等数块金质印信,是仇池国存在的最好佐证。佛教也在这一时期传入境内,北魏时开凿的法镜寺,至今还遗存有十余个窟龛及几躯数米高的造像石胎。从隋统一全国,结束了战乱数百年的南北分裂割据局面,到终唐一代,是中华民族大发展、大繁荣时期,西和地区完全归属于中央集权政治体制,与中原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更加联系紧密。反映在文物上,南方和北方地区的生产生活用具铜、铁犁铧、火盆、铜镜、瓷器都有遗留。这里也成了南通巴蜀的一条重要通道,诗圣杜甫前往四川,行经西和时留下了吟咏西和的佳作6首。宋金时代,这里曾是两国交兵的主战场之一,吴玠、吴璘曾在此处英勇抗金。1139年,南宋朝廷被迫移岷州治所于长道县白石镇(今县城北部)。1142年,宋金议和,因岷州“岷”字犯金太祖完颜旻的名讳,遂将原和政郡(岷州)首字改为和州。后因淮西已有和州,将此“和州”前冠以西字,加以区别,故名西和州,这也是西和县名的来源。元清明之际,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西和经济文化南北的交融进一步加大。在出土及流传下来的文物上,明显呈现出多样性、流动性、文化性、民俗性、包容性特征。同时,随着佛教在西和的广泛流传,各类佛教文物数量明显增多。以及大量精美的瓷器,日常用器、书画等,代表了各个时期生产生活情况。现存的八峰崖石窟,是西和县内一处重要的佛教文化遗存。而发生于元初的陈寅、贾子坤舍生取义,殉国抗元的故事,以及清代白莲教及太平军的动人故事也见诸史册;民主革命时期,红二方面军过境西和且播下了革命的火种;抗日战争中,西和儿女踊跃奔赴前线,其中44名战士英勇就义。则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天,为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向广大群众普及历史知识,我们从近2000件馆藏文物中,遴选出200多件精品举办此展览。旨在让人们了解西和上下数千年的历史文化发展脉络,体会西和先民在历史演进中留下的足迹和显现的智慧。 二: 西和县博物馆展厅基本情况 西和县博物馆位于西和县城南部新区的文化广场西侧的文化大厦二楼、三楼,建筑总面积2511,主要功能区有综合陈列区、临时陈列区、文物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