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7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8页 / 共17页
第9页 / 共17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与坏账准备的核算会计学05-2班 林燕萍 指导教师:王广辉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现在商业银行放贷业务的综述,分析其对商业银行的重要意义和作用,特别是在当期世界金融危机的情况下,我国采取的宏观政策对我国商业银行放贷业务的影响,并叙述了目前放贷业务的现状及风险管理。然后再叙述我国商业银行放贷减值准备的核算,介绍了提取贷款损失准备的重要性及其制度的演变,通过着重论述现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下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减值准备和坏账准备的会计处理,再讨论目前放贷减值准备会计处理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关键词: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坏账准备;未来现金流量1 导言1.1 写作目的众所周知,贷款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主要资产业务之一,也是银行资金运行的主要形式。商业银行通过发放贷款业务,将一定数量的资金进行循环使用,充分发展资金的使用效能,满足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对资金的需求,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由于贷款具有一定的风险,根据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要求商业银行在期末分析各项贷款的可收回性,并预计可能产生的贷款损失,计提贷款损失准备。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是商业银行为抵御贷款风险而提取的用于弥补银行到期不能收回的贷款损失的准备金,用来应对未来对银行资本的潜在需求,具有防范银行信用风险与补充银行资本的特性,是目前我国银行监管当局对商业银行监管的一个重点。银行应当按照谨慎会计原则合理估计贷款可能发生的损失及时计提贷款损失准备。1.2 相关研究现状全球的经验表明,恶劣的资产质量和薄弱的信用风险管理是导致银行破产和银行危机的最主要原因。规范国际银行业务活动的权威机构如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都十分重视贷款损失准备确认与计量方面的规则建设与完善,认为通过提取充足的准备金,及时确认损失并予以核销,可以有效避免严重的信用风险积聚所可能引发的各种问题。提取贷款损失准备金已经成为国际通行的贷款风险管理惯例,其计量最基本的标准是准备金余额能否覆盖实际贷款损失。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中,将贷款的减值损失界定为贷款的账面余额与使用其初始实际利率折现得到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之间的差额。并且当存在客观证据表明在贷款初始确认后发生的一个或多个事项(损失事项)导致贷款发生了减值,尤其是该损失事项(或多个损失事项)影响了该贷款的能够可靠估计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该贷款发生了减值,产生了减值损失时,差额部分应计提贷款损失准备。我国财政部在其2006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中沿用了此规定。然而我国监管当局要求商业银行按照贷款分类的结果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二者之间缺乏有效沟通的桥梁,不仅增加了银行为提供会计和监管信息而需要付出的成本,而且降低了监管效率、影响了监管效果。但是,即使这样,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令我国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制度得到改进,这是毋庸置疑的。1.3 研究方法 本文题目来源为自选,题目类型为理论分析。因此在写作过程中,主要采用规范分析的研究方法,结合实习过程中的学习,系统的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和坏账准备的核算。文章首先概述了商业银行放贷业务,分析其对商业银行的重要意义和作用,简述目前特别是金融危机情况下,放贷业务的现状、政策及风险管理。然后着重分析现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放贷减值准备和坏账准备的会计处理,讨论上述的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1.4 预期的结果和意义从历史来看,我国商业银行在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会计处理存在较多的问题,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往往不足,利润虚增普遍而且严重,累积了较大的流动性风险。这次金融危机给我国商业银行敲响了警钟,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我国商业银行目前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方法和会计处理手段。在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下,我国商业银行的放贷减值准备有了更合理准确的计提方式,结合银监会的规定的贷款五级分类用未来现金流折现法计提减值准备。新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对完善我国贷款损失准备相关的会计和监管规则有所裨益。2 商业银行放贷业务的综述2.1 放贷业务对商业银行的重要性从银行角度上讲,放贷,即投放资金,包括贷款业务、同业拆放业务、分类为贷款及应收款的债券,买入返售资产,其他应收款等等。众所周知,放贷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是银行存活与相互竞争的一大重要部分。而大体上讲,贷款业务是放贷业务中最重要的部分。贷款,是指金融企业对借款人提供的、按约定的利率和期限还本付息的货币资金。贷款业务按不同的标准划分,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按贷款期限划分,可分成短期贷款、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按还款方式划分,可以分为一次偿还的贷款和分期偿还的贷款;按贷款对象不同,可以将贷款分成公司贷款和个人贷款;按贷款的保障条件分,可以分为信用贷款、担保贷款和票据贴现;根据自主程度不同,又可以分为自营贷款、委托贷款和特定贷款;而按贷款的质量和风险程度,贷款可分为正常贷款、关注贷款、次级贷款、可疑贷款和损失贷款等五类1。贷款的分类是银行稳健经营的需要,是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需要。贷款分类除了能帮助分析贷款的内在风险以外,还有助于发现信贷管理、内部控制和信贷文化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有利于提高银行信贷管理水平。而对于金融监管当局要对金融机构实行有效的监管,必须有能力通过非现场检查手段,对金融机构的信贷资产质量进行连续的监控,并通过现场检查,独立地对金融机构的信贷资产质量做出评价。而这些也都离不开贷款的分类的标准。贷款业务也是商业银行的主要资产业务之一,也是银行资金运行的主要形式。特别是在我国,尽管各银行的中间业务和其他业务的比重正在上升,但贷款业务仍然是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商业银行通过发放贷款业务,将一定数量的资金进行循环使用,充分发展资金的使用效能,满足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对资金的需求,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应遵循资金使用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原则。 2.2 经营环境及宏观政策法规的变化及其影响2008年,国际国内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源自美国的金融风暴急速蔓延,对国内实体经济带来冲击,中国经济原有的结构性问题也开始暴露,世界经济增长周期性变化和中国经济内生性因素相互叠加,增加了中国经济调整的压力,下半年国内经济形势更为严峻,出现了部分企业倒闭和企业盈利缩减等问题。在宏观政策层面上,2008年上半年,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国内宏观政策目标由年初的“双防”(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转为年中的“一保一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执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人民银行采取综合措施,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连续6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年初的14.5%上调至17.5%。下半年尤其是进入9月以来,宏观政策目标确立为“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人民银行放开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的限制,先后4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并对大型银行和中小银行实行差别化调整,使得各大大型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从17.5%下调至15.5%,中小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则从17.5%下调至13.5%,截至2008年末,动态测算共释放流动性约8,000亿元;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和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各0.27个百分点,分别连续4次和5次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人民银行还在11月份和12月份连续两次下调对金融机构的再贷款、再贴现利率;公开市场回笼资金的力度也呈现前紧后松,自7月起先后停发3年期、6个月期和1年期央票,并降低3个月期央票发行频率。一年来,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加大的银行的信贷规模,对各个银行的信贷业务带来很大的影响。数据显示,2008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47.5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7.8%,加快1.1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16.6万亿元,增长9.1%,回落12.0个百分点;基础货币增长平稳,金融体系流动性总体充裕。金融机构贷款平稳增长,本外币各项贷款年末余额32.01万亿元,增长17.95%。其中,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0.35万亿元,增加4.91万亿元,同比多增1.28万亿元,增长18.76%,增幅比上年末高2.66个百分点2。2.3 商业银行放贷业务的现状多家银行的数据显示,2008年全年新增贷款额都呈现大幅上升的情况。工行最新数据显示,2008年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5300多亿元,同比多增1660亿元,增幅为14.2%,贷款增量居同业首位,这也是工行历年来投放最多的一年。建设银行2008年的新增贷款也明显超过往年,其中基本建设贷款全年新增近2000亿元、流动资金贷款和贴现业务新增约1500亿元、个人类贷款新增约1000亿元。然而虽然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发展趋势良好,但是在2009年国内外经济形势更趋严峻的情况下,控制不良贷款形势严峻,市场对于今年的国内银行业不良贷款风险防控表示关注。考虑到国内经济景气回落将在中长期内影响银行资产类业务盈利能力,下阶段银行业不良贷款实际余额数据可能反复走高;由于中国金融领域市场化程度、业务复杂程度、主体多元程度的提升,潜在风险点将具有更新颖、非传统的形式与特征。在当前的宏观环境下,新的不良率可能会有一定程度增加,但不会出现大幅反弹,贷款风险是可控的。2009年的银监会工作会议强调,由于2009年国际国内形势更趋复杂,银行业金融机构2009年要严格控制不良贷款余额和比率。要重点督促准确分类必须到位、拨备和资本必须充足、风险管理必须到位、核呆力度必须到位,要严格坚守风险管理底线。据了解,目前银行已经加强对贷款的风险管理,对贷款损失的拨备非常充分。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6月末,上海银行业金融机构已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为344.86亿元,超过应提准备金2.87亿元,贷款准备金缺口已完全弥补,首次实现监管要求全覆盖。贷款准备金充足率达到100.84%,贷款拨备率由年初的70.11%升至6月末的80.49%。再者,今年我国银行贷款投放较为集中,如何把握好信贷的投放对象,调整好结构,任务艰巨;此外,国内银行流动性宽松,各家银行都在寻找资金的出路。但是由于银行战略比较趋同,竞争同质化,在这种情况下,对银行风险的防控带来很大压力。市场对金融危机对全球实体经济造成的影响表示担忧,如果公司违约风险上升,将增大不良贷款反弹压力。2.4 商业银行的放贷风险管理贷款信用风险是指借款人违约故意不还或不能偿还银行的贷款本金和利息,企业之间以信任为基础的借贷关系隐含着不确定性即风险存在着两种可能,一种是借款人故意违约有钱不还,另一种是主观虽有还款的意愿,但由于经济环境变化等带来的不确定性,借款人不能实现预期的经营目标,生产经营出现亏损,确实没有能力还款而产生的违约行为。这两种情况都可能给商业银行的贷款带来风险造成损失。贷款风险管理是指银行运用系统和规范的方法,对信贷管理活动中的各种贷款风险进行识别、衡量、预测和处理,防范和降低风险损失的发生,以及对信贷活动的影响程度,以获取最大的贷款收益的信贷调控行为。贷款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业务的核心,也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承受风险是银行业的核心特征。只要所承受的风险是合理的,能够控制住,并且在银行资金实力和信贷能力允许的范围内,商业银行的经营就是成功的。贷款风险管理的目标,就是要通过建立有效的信贷管理体系,制定正确的贷款政策和科学的操作规程,提高贷款的质量,保持资产的流动性,能敏锐识别贷款各环节出现的预警信号,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管理防范和控制。面对目前的金融浪潮,我国国有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更是尤其重要,并且各家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也各不相同,比如我国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国有银行在银行监管当局制度下,充分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了不同的风险管理,体现了银行对风险管理的高度重视。其中,国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