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评价体系课题开题报告重庆市铜梁县龙都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背景与研究价值 21世纪是创造性和实践性的世纪,需要一大批敢于大胆探索、不断创新和具有实践经验的人才。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之一,已经紧迫地摆在了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面前,如何在知识经济来临之际,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已经成为教育战线的当务之急。实践证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否发挥出来,主要还在于后天的培养与引导,而评价是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和提高的有效手段和途径。在国际课程评价领域,已从20世纪初期的“测验时期”、20世纪中期的“评价时期”,逐渐过渡到“评定时期”和“建构时期”,重视学生个性和过程的价值取向,提出了诸如“表现评定”、“档案袋评定”等质性评定方法。本课题将以建构主义理论和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为理论支撑,以实现评价的发展功能,探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开发新的评价工具。我国原有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评价体系严重依赖既定的目标和手段,而缺乏对目标和手段本身的价值和意义的追问。而且这些目标基本上是一些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目标,而忽视了一些体验性的、过程性的和发展性的目标。由于传统的评价只关注评价结果,以结果为导向,因此,单向的信息传递和机械训练成为教师课堂教学方式,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都被忽略掉,使学校教育失去应有的教育意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育具体体现在教育思想、教育目标、教育方法、教育活动、教育管理等方面,而教学过程则是上述因素的集中反映。将教学过程置于不顾的评价怎么能检测教师是否在实施创新教育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可见,研制一套符合我国教育实际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评价体系是十分必要的,对于小学数学学科这样的基础学科更是急不可待。因此我组研究“小学数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评价体系”这一课题,主要是建立正确的评价体系,着力于人的内在情感、意志、态度的激发,着力于促进人的完美和发展,是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的教学评价;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主张使更多的人成为评价主体,特别是使评价对象成为评价主体,重视评价对象自我反思、自我完善、自我教育的作用;要求评价指标和标准是多元的、开放的和具有差异性的,对信息的收集应当是多样、全面和丰富的;在重视指标量化的同时,也关注不能直接量化的指标在评价中的作用,强调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相结合。二、课题的研究目标、内容。 (一)研究目标:建立有利于促进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的评价方式。积累评价素材,提炼升华成功经验并上升为理论,建构科学的小学数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评价实施的策略及方法体系。做到评价要有利于落实课程标准要求,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有利于促进数学能力的提高;加强对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学习情感和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使老师们在研究中学会研究,有效促进数学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加快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评价方式的转变,达到推动学校数学教学改革,提高数学教师群体水平的目的。科学全面评价每一位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构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评价体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对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是素质教育的逻辑延伸,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高形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对于小学生的成长来说,本身就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实施过程。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和培养要求学生手脑结合,是学生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需要的基础教育。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应做到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测试与学习情感考查相结合,笔试、口试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平时测评与终结性测评相结合,达到分项检测与综合评价相统一,全面评价每一位学生,使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更具有可操作性、科学性和实效性,构建小学数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评价体系。三、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一)基本原则发展性原则 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发展性评价将着眼点放在学生的未来,用于分析学生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差异性原则 要依据学生的不同背景和特点,正确地判断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及其发展潜力,为每一个学生提出适合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建议。 激励性原则 评价的目的是调动被评价者的积极性,起到激励进步的作用,所以建立小学数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评价体系,其价值判断一定要全面、客观、公正,激起评价对象的认同感和竞争意识,从而主动积极地参与评价活动。 可行性原则 建立小学数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科学的评价体系,必须处理好科学性与可行性的关系,要在可行性基础上,注意科学性。尽量使评价指标简单、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尽量避免评价失真现象。 (二)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案例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调查分析法等。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一方面立足自身实际,发挥学校团队作战的传统,同时注重加强同类型课题研修学校和研究小组的交流与研讨,并努力争取课程专家和教育行政部门和相关科室的指导。在研究中发展,在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总结,在总结中提高,确保课题研究的圆满成功。四、研究过程设计整个研究时间分为以下四个阶段进行:1、动员阶段(2006年2月2006年3月)2、培训、学习阶段(2006年4月2007年1月)3、运用阶段(2007年2月2008年2月)4、结题阶段(2008年3月2008年5月)五、各阶段预期成果动员阶段:形成动员报告(课题负责人)培训学习阶段:做好培训记录、受培人员笔记、编写培训教材(开发校本培训教材)(主研教师和实验班学生)运用阶段:教案、课件、论文、学生作品、学生提高档案(主研教师和实验班学生)结题阶段:结题申请书、结题报告、成果展示(主研教师和实验班学生)六、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障基础一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新课程标准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二是学校主要负责人高度重视教育科研工作和教育教学设施设备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经费和物质保障。三是参加本课题研究的课题组成员均为中、青年教师,且都具有专科以上学历,有小学一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主研人员王容和高熠曾主研了国家级重点课题网络教育教学设计与传统教育教学设计的优势互补研究和县级课题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研究的工作。陈东、宋春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多次参加市县级比赛并获奖。参加本课题研究的其他成员也均为年轻教师,他们均有一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有的是理论方面的行家,有的是教育一线的骨干教师,都经过有关方面的知识培训和课题研究。四是我校是一所新建的常年办学48个教学班的一级一类学校,各级党委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十分重视,在硬件建设上给予了大力支持,学校拥有校园网、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室、多功能电教室、语言室、多媒体课件工作室等,学校资料库也较为齐全,完全能保证本课题研究需要的硬件、软件需要。为保证课题顺利实施,学校设立了专项资金用于课题实验研究,为课题研究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因此,我们认为该课题的研究在我校能真正落到实处,并能收到实效。 七、经费估算资料的检索、购置书刊、时间安排等学校全力支持,保证按预计时间完成。预计各类书籍、资料费000元,调研差旅费2000元,各类会议费用2000元,计算机使用费(含耗材)1000元,印刷补助费500元,管理费元,其它支出000元,共计19500元。二六年三月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