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3页
第2页 / 共63页
第3页 / 共63页
第4页 / 共63页
第5页 / 共63页
第6页 / 共63页
第7页 / 共63页
第8页 / 共63页
第9页 / 共63页
第10页 / 共63页
亲,该文档总共6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第一章 总 论 1.1 申请项目概述 1.1.1 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项目名称:新型配合饲料生产技术引进消化及应用 项目承担单位:安康市汉滨区阳晨生物饲料科技有限公 司 建设地点:安康市汉滨区建民镇(工业园区) 开发内容及建设规模:本项目引进青岛汉河生物技术有 限公司新型配合饲料生产技术进行消化及应用,计划投资 6142 万元,建设年产 20 万吨新型配合饲料生产线及配套工 程,项目建成后年产值达 69500 万元。 1.1.2 项目背景 我国的饲料工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随着动物营养学、 饲料科学和饲料工业技术水平的发展与提高,饲料工业得到 不断深入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1、我国饲料工业发展的历史 20 世纪 50 年代,随着粮油加工业的发展,一些国营畜 牧场参照国外颁布的动物营养需要,生产加工所需的混合饲 料。但我国的饲料工业真正起步于 70 年代。70 年代初,我国 外贸部门投资引进设备,先后在安徽蚌埠米厂、上海虹桥和 桃浦等地兴建了 3 个颗粒饲料生产车间,加工生产槐树叶粉 2 颗粒饲料。1974 年虹桥饲料车间生产的“大象牌”颗粒饲料曾 远销日本、新加坡等国。1976 年,北京市自行设计、建设了我 国第一座年产 2 万吨的南苑配合饲料厂。自 70 年代末始,我 国在从匈牙利、美国、日本、瑞士等国引进粉状、颗粒状饲料 加工成套设备的同时,开始积极的研制工作,并展开了一系 列的饲料科学研究,建立了专门的研究院所。1984 年国务院 批准颁布的19842000 年全国饲料工业发展纲要(试行草 案),标志着我国饲料工业正式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序 列,促进了饲料工业的大发展。1989 年国务院在关于当前 产业政策要点的决定中,把饲料工业列为重点支持和优先 发展的产业。我国饲料工业起步很晚,比经济发达国家晚了 70 多年。但是发展很快,在经历了萌芽、起步、快速发展三个 阶段后,如今已初步建成了包括饲料原料工业、饲料添加剂 工业、饲料机械设备制造业、配合饲料工业及饲料科研、教 育、培训、监督、检测、信息等在内的完整的饲料工业体系, 成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饲料生产国。 全国 1979 年底前建成并投产的年单班产量在 2000 吨 以上的饲料厂仅 40 余座,年产配(混)合饲料 39 万吨。1986 年,我国的饲料加工企业达 14000 多个,其中年产能力万吨 以上的企业有 160 个,全年生产配(混)合饲料 1800 万吨。 1991 年,全国拥有时产 1 吨以上的饲料加工厂 9154 个,其 中时产 5 吨以上的有 685 个,全年饲料产品总产量已达 3590 3 万吨。而到 1998 年,我国拥有时产 1 吨以上的饲料加工企 业 124 万家,其中时产 5 吨以上的饲料加工企业 1792 家, 全国饲料加工产品的总产量达到 6500 万吨。 2、畜牧业是陕西省 “十一五”规划中安康市重点发展的 产业 畜牧产业是陕西省委、省人民政府确定的“十一五”期间 重点发展的六大特色产业之一 。 “十一五”期间,陕西省将大 力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畜牧业全面、协调、可持 续发展,把陕西建成西部畜牧业强省。2006 年安康市开始实 施“月河流域农业科技示范园”,提出了建设年出栏 100 万头 绿色瘦肉型商品猪生产基地的战略构想,其目的就是将安康 建设成为我省的绿色商品猪生产基地。 根据陕西省的实地情况,确定了 “南猪、北羊、关中牛” 的产业化发展格局。未来 5 年,陕西畜牧业将在增加总量、 扩大规模、提高质量上下功夫。确保畜产品安全,积极实施 名牌战略,提高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并吸引社会各方面资 本,壮大龙头企业群体。优化区域布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推进生产方式转变,提高畜牧产业效益;加强畜禽良种繁育 体系建设,解决良种供应不足的问题;强化动物疫病防治,确 保畜产品安全;坚持立草为业,加大饲料资源开发等。计划 到 2010 年,畜牧业产值占到农业总产值的 35%以上,农民人 均牧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30%以上。 4 安康市“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 中制定安康市的“十一五”期间畜牧业发展的重点任务是积极 发展优势绿色养殖业基地。根据区域、资源条件,因地制宜, 优选适生品种,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狠抓产业强 乡(镇)、专业村和产业大户,重点建设“六大”绿色畜牧产业 生产基地,年稳定出栏猪 400 万头、羊 200 万只。 3、畜牧业是安康市的优势产业 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的若干政策规定,要求把提高农 业生产的质量作为农业综合开发的重点,采用先进的种植、 养殖技术充分发挥当地农业资源优势,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 同时通过发展产业化经营,使更多的农产品加工转化、增产、 增效、增加农民受益较高的种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等项目 优先发展,实现“开发一项产品,带动一个产业,振兴一方经 济,富裕一方农民”目的。安康市自 90 年代开始把发展畜牧 产业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多种经营的重头戏来抓。目前 已发展我市规模大的养殖、加工一条龙产业,对脱贫致富带 动地方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4、安康市具有生产绿色畜产品的环境条件 安康市地处秦巴山区,工业化发展相对滞后,但生态环 境保持良好。2003 年以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安康学院先 后多次对汉滨区月河流域及周边的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 环境及生态环境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域完全符合生产 5 “AA”级绿色畜产品的产地环境质量标准,具有生产绿色畜 产品的良好条件。2004 年该区域已获得陕西省绿色蔬菜生产 产地环境认定。 5、安康市把畜牧业作为农民稳定增收的常效机制来抓 2002 年安康市委、市政府做出了关于加快畜牧产业发 展的决定以来,全市畜牧业持续发展,畜牧业产值(不变价) 从 “九五”末的 5.3 亿元提高到 2004 年的 7.3 亿元,年均增 长 8.5%,肉类产量从 8.8 万吨增长到 12.4 万吨,年均增长 8.9%。一大批专业养殖户、专业村相继涌现,全市养殖家畜 30 头以上达 7843 户,养殖家禽 100 只以上的达 410 户。 2005 年安康市委、市政府又提出了建立以畜牧业为重点的农 民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坚定不移地把农民增收的重点放在 畜牧业的发展上。 1.1.3 项目开发内容及创新点 1、开、开发发内容内容 (1)引进青岛汉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新型配合饲料生产 技术进行消化及应用。 (2)购置新型配合饲料生产先进设备 2 套,设计年产新 型配合饲料 20 万吨的生产装置。 (3)建设饲料原料库房 5000 平方米。 (4)建设饲料成品库房 2000 平方米。 (5)建设饲料加工车间 1000 平方米。 6 (6)建设办公用房 1500 平方米及生产辅助设施。 2、技、技术创术创新点新点 (1)项目采用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氨基酸平衡理论”对 饲料原料进行科学的搭配,既满足动物的营养需要,又能降 低配方中蛋白质原料的使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在 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2)项目采用全自动、全电脑自动配料系统,配合比例 精确、称量快速、准确。同人工操作比较提高工作效率 50 以上,减少生产工人 40。 (3)生产工艺上增加了散装料生产设备,使该项目既可 以生产传统的袋装料,满足一般养殖户的要求,同时对一些 固定的客户采用散装罐储存、包装和运输。节约包装成本, 减少搬运过程、提高经济效益。 1.1.4 项目的主要用途及应用范围 维持动物生命、生长和繁殖的营养成分主要是蛋白质、 能量、矿物质、维生素和水。当猪日粮中缺乏蛋白质,就会影 响猪的健康、生长发育和繁殖性能,降低生产力和产品品质; 仔猪则因血红蛋白减少而发生贫血症,使抗病力下降,生长 发育减慢;公猪性欲减退,精子畸形和活力不足,影响配种繁 殖,使受胎率与产仔数下降;母猪发情不正常,排卵数减少, 受精卵与胚胎早期死亡,发生死胎、流产及产后泌乳力弱等。 如果日粮中蛋白质过多也会使猪的肝、肾负担过重而遭到损 7 伤,并造成公猪不育。猪体维持生命、生长、发育、繁殖和进 行各种生理活动都需要能量。矿物质在动物体内具有确切的 生理功能和代谢作用,日粮供给不足或缺乏会导致缺乏症和 生化变化。 在猪的蛋白质营养中,常常遇到赖氨酸和蛋氨酸含量不 足,而且猪的生长速度越快、生长强度越高,需要的赖氨酸 就越多。 本项目所生产的新型配合饲料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可以 满足猪日常生长所需要的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物质, 可以适用于各种种猪、母猪、商品组及仔猪。 1.1.5 项目的社会经济意义及目前进展情况 1、 、项项目目经济经济效益效益 通过本项目产品市场分析以及经济效益分析可知,该项 目的实施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详见有关市场分 析和社会经济效益分析章节。 2、社会、社会经济经济意意义义 (1)促进畜牧业的发展 养殖业中饲料成本约占总生产成本的70%。饲料工业的 发展及科学配合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研制应用提高了饲料 转化率,大幅度地降低了动物生产中的饲养成本,为养殖业 获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畜牧业在 饲料工业的强大支持下得到迅猛发展,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 8 重稳步上升。2006年我国肉类产量达到12949万吨,稳居世界 首位,人均占有肉类为47.3千克,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 值的28.5%。这一切说明了饲料工业的发展必然促进畜牧业 特别是现代畜牧业的发展。 (2)有效地节约了粮食 畜禽饲喂配合饲料比饲喂单一饲料可节粮25%左右。畜 牧业的发展使得人均动物蛋白量增加,间接地节约了粮食。 2006年和2005年相比,人均肉类、家禽、蛋类消费分别增长 了1到5倍。饲料工业的发展还促进了各类资源的综合开发利 用,变废为宝,减轻了环境污染。 (3)带动了广大农民勤劳致富 由于使用配合饲料,结合畜禽良种的推广,养殖业的生 产过程加快,生产周期缩短,畜产品的产量增加,质量提高, 从而给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大批的农村养殖户因此 而成为富裕户。对于农村,畜牧业现金收入占农业现金收入 的一半,对家庭经营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30%以上。 (4)拉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饲料工业的发展不仅推动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业产业化 的发展,而且还带动化工、医药、机械制造、轻工、地矿和商 业等许多相关行业的发展,有效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 和健康发展。2007年,我国饲料工业在全国统计的38个工业 行业中排名第16位。饲料工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一个 9 重要支柱产业。 3、 、项项目目前目目前进进展情况展情况 目前,本项目已完成安康市发展计划局备案确认、环境 影响评价登记、用地及选址等前期准备工作。安康市农行对 建设项目贷款也做出了意向承诺。 现在,项目征地工作已完成,新型配合饲料生产厂已开 始动土建设。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做大做强安康市猪饲料产 业,公司经过多方论证,决定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开发新产品, 建设厂房以提升生产能力。 1.1.6 申请创新专项资金的必要性 安康市“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中制定的安康 市的“十一五”期间畜牧业发展的重点任务是积极发展优势绿 色养殖业基地。近年来,在月河流域分别建设了省级重点种猪 场阳晨牧业科技公司原种猪场,AAA 级生猪屠宰企业民荣食 品公司等一批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形成了年生产原 种猪 10000 头,年生猪屠宰能力 60 万头的产业规模。以阳晨 公司为龙头的原种猪生产,以石泉农科园、汉阴望山梁、汉滨 清安为代表的二元母猪生产,以汉滨区的花园乡、汉阴县的军 坝村为代表的“一村一品”的养猪专业大户初具规模。一批从 事建筑、房地产、交通、水电行业的企业主将资金投向了养猪 产业,由于这些企业主资金相对雄厚,项目起点比较高,规模 大,是我市养猪产业的后起之秀。在各级政府和业务部门的大 10 力支持下,我市在汉阴县建成了动物疫病检测中心,阳晨公司 年生产 5 万吨的饲料生产车间已投产,全市乡镇兽医机构改 革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