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企业信用影响因素研究综述企业信用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摘要:本文从财务因素和非财务因素两个方面对影响企业信用的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为探索切实可行的企业信用管理机制和构建科学合理的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以及授信主体对授信企业的评价提供参考。 关键词:企业信用 影响因素 财务因素 非财务因素 一、引言 社会信用体系由政府信用、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三部分组成。其中,企业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基础和核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企业既是信用信息的最大需求者和供应者,又是市场价格关系、供求关系、竞争关系的主体,企业行为对市场经济秩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企业信用管理中,企业信用水平的评价和衡量处于核心地位,也是企业信用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信用活动决定经济活动已成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然而,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处于严重的诚信缺失状态,总体形势不容乐观。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企业每年因信用问题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约6 000亿元,企业信用问题比较突出。因此,推进信用体系建设,构建和完善经济社会信用体系,已成为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 二、企业信用影响因素分析 (一)影响企业信用的财务因素 付英(1997)对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作了初步探讨,从外部环境、企业概况、财务状况、生产能力、信托条件五个方面入手,提出构建企业信用评价所关注的指标。 任永平等(2001)在研究信用担保的过程中,提出从企业基础素质、财务状况、创新能力、成长和发展能力四个方面来分析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 范柏乃等(2003)在介绍了国外企业信用评价模型的基础上,从理论上选取了28个指标,最后建立了由企业素质、偿债能力、经营能力、创利能力和成长能力五个方面15个指标构成的企业信用评价体系。 王华琴(2005)利用我国内地上市公司大样本进行实证研究,选用了主营业务利润率、总资产增长率等指标,结果表明财务指标事关企业生死存亡。 李萌(2005)在分析了国外企业信用评价指标的基础上,构建了以企业偿债能力、盈利能力、流动性、成长性指标、资产管理效率指标、资本结构与财务杠杆指标、资本市场表现指标、资产质量指标和现金流量指标的评价指标,并用Logit分析法对评价指标进行了筛选,进而建立了商业银行信用评价体系。 李志辉等(2005)利用我国某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客户财务信息和违约数据,以上市公司未按时偿还贷款的比率作为信用风险高低的衡量标准,并选取速动比率、流动比率、主营业务收入比重等指标反映企业偿债能力,来构建信用评价指标体系。 夏银桂等(2008)实证检验了企业内部因素对企业信用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规模、销售增长率、销售净利率及流动资产大小,与企业信用的使用呈显著正相关,表明企业经营状况对企业信用的获得有重要影响。 谭中明(2009)从经营者素质、企业素质、发展前景、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现金流量分析、营运能力、创新能力、成长能力和履约情况等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价模型。 吴晓楠等(2010)认为企业的利润和现金流量不仅仅取决于核心指标,还受到营运能力、成长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的影响,其研究指出企业的流动资产周转率、净资产周转率、资产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同比增长率五个指标对企业信用有决定性的影响。 文建奇(2011)从供给与需求两个角度对企业信用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企业信用的供给与需求存在正相关关系,且企业规模、盈利能力、股权性质等因素对企业信用需求方有显著影响,而流动比率、成长性、财务杠杆等因素对企业信用供给方有显著影响。 (二)影响企业信用的非财务因素 非财务因素作为企业信用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企业的财务因素相互印证、相互补充,为企业信用评价提供充分的依据。所以在对企业信用进行评价时将非财务因素作为评价指标,将有助于提高企业信用评价的准确性。国外学者Bergeretal在其研究中发现,在对企业进行信用评价时,如果能够综合考虑企业的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比仅仅以财务指标为变量,能够更准确地预测企业信用水平。 1.非财务因素中的公司治理因素。公司治理因素包括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违规行为、审计意见等方面。国外学者David Yermack(2001)在研究中指出,具有较小规模董事会的公司,在财务绩效方面表现更加出色。Judge 和Zeithaml(1992)研究发现,董事会的规模和多样性与董事参与战略决策的程度呈负相关,并进一步指出,董事参与战略决策对公司财务绩效有积极影响。我国学者于东智和池国华(2004)通过对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企业的董事会规模与公司绩效指标之间存在着倒U 型的曲线关系。我国学者邓晓岚(2006)通过实证研究指出,董事会规模越大的公司陷入困境的可能性越大。独立董事对公司管理者具有约束与监督的责任(Jensen and Meckling,1976),对企业的发展也存在一定的帮助。国外学者Elloumi和Gueyie(2001)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公司中独立董事所占的比例越小,公司出现困境的可能性越大;我国学者吴世农和吴超鹏(2005)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独立董事比例有利于降低“价值损害型公司”向财务困境转化的概率。由于缺乏良好的制衡机制与声誉机制,许多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得不到有效的约束。企业中存在违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内部人诚信和责任意识淡薄,存在道德上的风险和管理上的过失,这就会对企业的绩效产生影响。我国学者张鸣(2005)在研究中指出违规行为与企业出现财务困境的可能性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吴超鹏和吴世农(2005)研究了“价值损害型公司”发生违规与其陷入财务困境概率的关系,但实证结果证实二者之间不显著相关。我国学者邓晓岚(2006)通过实证研究得出,违规行为与公司经营困境呈现正相关关系。-最新【精品】范文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