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会议讨论发言 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建议以弟子规引领校园文化 营造和谐校园弟子规这本书是学童们的生活规范,他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成的。孝悌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正适合小学生诵读。本学期我们也让学生学习了弟子规,虽然学生只是初步学习弟子规,但是形势却是一片大好。于是我脑海里出现了一个想法:如果运用弟子规进一步浸润师生心田,建设学校文化特色那该多好啊。一、时代需要经典文化的滋润 现在的孩子知道用电脑上网玩游戏,知道崇拜歌星明星,惟独对祖国灿烂辉煌的传统文化知之甚少。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我们是中国人,我们不能丢掉中国文化的“根”。1988年,在第一届诺贝尔奖获得者联名发出倡议:“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要回到2500年前,从中国孔子那里寻找智慧!”学校文化建设也应当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弟子规就是依据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的,是孔子智慧的结晶。所以,我认为小学生的第一门必修课就是弟子规。二、“有余力 则学文”作为办学理念 弟子规开篇序就是,“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很显然,“有余力,则学文”的深层含义就是德育为首、育人为先。在提倡素质教育今天,我们继承孔子的遗训,将“有余力,则学文”作为办学理念,既是对应试教育的抨击,又是对素质教育的期盼,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目前,把德育放在首位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介是践行德育为首的教育理念,许多人茫然不知所措。弟子规给我们批明一条成才先成人的出路,那就是:教育学生首先对父母要孝顺,对兄弟姐妹要团结友爱。其次是为人处事要小心谨慎,讲究信用。与普通人相处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道德修养高尚的人。如果做到了这些这后,还有多余精力的话,就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三、弟子规是我们广大师生的行为准则 弟子规具体陈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和学习五个方面应当恪守的行为规范。弟子规贴近生活,通俗易懂,言简意赅,只要人们熟记于心,就很容易运用于日常生活之中。“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应勿懒。”每当读到这两名的时候,我就想起小时候,我就想起小时候母亲呼叫我们的情景。在学校里,学生之间并无根本性的利害关系,本应相安无事,和平共处。然而,我们学生区区几百人经常有学生因为一点小事打架骂人。学生打架的理由说起来很可笑:“他骂人,他抢了我的笔盒,他弄脏了我的衣服,他看我不顺眼。每当学生忿忿不平地向我们陈述这些理由的时候,我就想:如果要是学生背诵并理解、并会用弟子规该多好啊!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轻声诵读“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也许我们刚读前一句,学生就会背出后一句;也许我们还没有背完这几句,学生就会心平气和地握手言欢。这样的育人远景要是真的成为现实该是多么美好啊。学生诵读弟子规,孔子的教诲就会深入人心,学生的不良行为就会得到矫正。“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学生牢记这些教导,比吃喝、比穿戴、比玩乐的攀比现象可能会大减少。“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学生掌握了“三到”读书法,肯定会取得优异成绩。教师诵读弟子规,孔子的教育工作者思想将会发扬光大,教师的道德境界就会跃上新台阶。“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教师铭记这些教导,就会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教师诵读这些警句,就不打骂学生、体罚学生。四、深入学习、践行弟子规 为建立书香校园,运用弟子规沐浴师生心田,灌溉校园草木,打造我镇校园文化品牌。我们要在前面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学习弟子规、践行弟子规。1.教学楼走廊设计称学校文化长廊,弟子规经典故事引领孩子们稚嫩的脚步踏入国学经典的殿堂,每一面墙都成为教育学生的无声老师,为师生营造温馨儒雅的环境氛围。2、把弟子规作为学校经典诵读的范本在全校辅开。利用每天早读课前的二十分钟,由班主任带领学生诵读弟子规并检查背诵情况,其他课程如语文、思想品德课等都要深入挖掘其传统道德观念资源,结合弟子规内容进行讲解。音乐课上,全体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唱跪羊图、感恩的心我爱你中国、推动摇篮的手等“弟子规”内容相关的系列歌曲,让感恩爱国的歌曲在校园广泛传唱。3、进一步丰富和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开展以感恩教育为主题的作文竞赛,班级之间的诵读竞赛,举行以“孝亲尊师”为主题的校园小歌手比赛、书画展示、评选“诚实守信好少年”等活动,营造和谐文明的文化氛围,创建文明校园、书香校园、和谐校园。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