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学生逃课现象系统分析现在高校大学生逃课已经不是什么新闻,甚至已经成为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无论是名校还是普通高校,无论是官办高校还是民办高校,无论是本科还是专科,大学生逃课已经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正如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大学生逃课现象也是在各种主观的、客观的,内在的、外在的现实的原因和条件下形成的。因此,本文主要运用系统分析的观点,从多个侧面和多个角度对大学生逃课现象进行系统分析。1、大学生逃课的现状。行为研究是系统理论分析的基础,因此应对大学生逃课的现状进行研究和分析。时下,在各大高校中大学生逃课已经是相当普遍的现象了,几乎有80%以上的学习都或多或少的又逃课的经历。当下大学校园里流传这这样一段顺口溜:大一是“实习生”,观察积累,瞅准机会,偶尔逃之;大二是“熟练工”分轻重缓急,酌情逃之。大三大四是“老油条”,逃课没商量。据一项权威调查显示,高校专业课逃课率在20%左右,基础课的逃课率在25%以上,至于哲学等公共课则高达50%,公共先修课的逃课率就跟不用说了,公共选修课已经成为鸡肋,选它完全是为了学分,有的人甚至一节课不上,只是到最后考试时去下。逃课成了“必修课”,必修课成了选修课,选修课相当于没课 在大学校园里流行的这句话成为一些大学生 的真实写照。而学校和老师方面,对此也是见怪不怪了,即使有时采取些措施,也是隔鞋搔痒,做做样子,其实大家都心照不宣,各自心里都明白,即各方都已经默许了这一现状,都无力寻求改变,也不想寻求改变。2、大学生逃课的原因。价值研究是系统分析的重要一步,因此有必要对大学生逃课的原因进行研究和分析。(1)主观原因。这也是大学生逃课的传统原因。从大处说, 在现有高等教育体制下, 学生基本上都是被动地选择学校、专业和课程, 被动地听从长辈的意见。而在大学校园宽松的以自学为主的学习环境中,不象中学那样时时处在教师与家长的监督之下, 他们中的一部分原本就对自己所学专业或某些课程缺乏学习激情的, 便有了离开课堂的机会, 自然就逃课逃学了。况且, 许多学生在刚进入大学后, 一时间失去学习的奋斗目标, 精神进入“ 空虚”期, 没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 又处于无拘无束的独立生活状态, 心态没有及时调整好, 又缺乏自我约束力, 以致学习成绩逐步下降, 进而导致逃课, 甚至被退学。此外,一些学生参加学校的活动或者感情方面的需要等原因而导致逃课,当然,迷恋于网游和对所学的课不感兴趣也是逃课的不得不提的原因。再说, 一些学生校外经商、兼职打工, 高年级学生忙于找工作、考研等原因亦导致盲目性地逃课,等等, 这些都是大学生逃课主观方面的原因。(2)客观原因。这是由制度滞后或漏洞造成的。一方面是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社会上许多不正之风, 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以及一些网络高科技所带来的消极后果使年青人乐此不彼,沉溺忘返。另一方面, 学校教育管理体制仍存在许多缺陷。高等教育虽然已经过若干年的改革, 对高校教育质量的提高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但一些在计划经济年代产生和实行的政策长期以来一直被延续下来,未能及时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而变革。首先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陈旧。无可否认, 目前许多高校开设的部分课程或采用的教材, 有相当一部分十分陈旧, 有些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没有什么借鉴意义, 有的知识早已被推翻或重新论证, 不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缺乏时代性的知识和沉重“ 惯性”下“ 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正在学生的心目中失去价值。其次是课堂缺乏吸引力。上课内容干瘪空洞, 考试方式呆板,一门课程只需在最后几堂课中记录一下笔记, 划划重点, 再加上考前临时抱一下佛脚, 熬个通宵记记背背就可以考出高分。这种考核方式滋长了学生“ 混”的心理, 难怪学习积极性越来越低。再次是少数教师对上课这样严肃的事, 缺乏责任感。不少教师的心思不在于怎样上好课, 而只是一味地考虑怎样才能给自己多搞几个含金量高一点的科研项目, 怎样能写出一些富有成果的科研论文, 怎样能顺利晋升高一级的职称。这些都会给学生造成负面影响。3针对大学生逃课的对策。这是系统分析的规范研究,也是系统分析中十分重要的一步。要解决逃课问题, 点名、扣分等行政管理的强制手段显然难以奏效, 有时甚至适得其反。因此, 我们应在认真反思的基础上, 从“ 根”抓起, 主动出击, 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良方对策。第一, 提高教师的人文修养和业务素质。教师首先必须树立现代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 改变以往对师生关系的片面看法和处理方式。正如赞科夫在和教师的谈话中所指出的“: 就教育工作的效果来说, 重要的一点是要看师生关系如何”。目前许多高校的教师, 虽然拥有高学历、高职称, 但在语言表达上、课堂交流上或个人行为举止上存在种种不足。因此, 教师要提高自身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师生情感交融, 提倡师严师爱, 营造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 真正做到从思想上育人, 从能力上育人, 从管理上育人, 同时在实践中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内容,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其次, 教师必须改变终身只教一门课程的状况。要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主动把握社会生活和生产实际, 不断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规范、新概念来充实课堂内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有在一种“ 双赢”的条件下, 教学质量才会提高, 学生才会自觉返回课堂。 第二, 改革传统的课程模式, 采用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随着高新技术发展和全球经济化的加速, 我国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正发生着重大的变化, 对人才的需求更加多样化、多元化。而高校传统的课程模式是大一统模式, 无法适应和满足市场经济中对不同类型和规格的新型人才的要求, 因此, 应改革课程模式, 从单一走向多样化, 从封闭走向开放, 从被动适应市场转为主动迎合市场, 培养各种类型多种规格的人才。根据社会大环境对人才的需要层次, 制订出不同类型人才培养的教学计划, 使课程设置多样化、多元化。同时,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要结合当前培养“ 通才”的要求, 除了注重基础理论教学外, 适当减少必修课, 增加选修课的比例和门类, 鼓励教师广开丰富多彩、百家争鸣的选修课。要改革考试制度, 坚持大学考试的灵活性与创新性。大学教育不是应试教育, 考试只是一种督促学生学习与巩固的手段。大学考试不应该拘泥于笔试, 更不能拘泥于书本, 可以经常性地采用开卷试、口试、观察考查法、评语法或学生通过查资料、调查研究、撰写小论文等多种方式的评价手段, 注重于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应对能力, 尤其是文史类课程的考试亟需改革, 要彻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考前突击的现象。 第三, 改革不合理的教育管理体制, 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学分制是以学分为单位衡量学生的学习量, 学生修满规定学分即可毕业的教学管理制度。它承认学生在才智、基础、理解和分析等方面的差异, 让学生根据个人特长、爱好、经济情况和发展需要安排学习, 为学生因才发展和自我塑造提供了前提条件。实行学分制后, 从学校到学生个人就可享有较大的自由度, 学校面向市场, 根据人才需求情况自主设置所需专业, 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所修课程, 甚至可以跨专业、跨学校选课, 自行安排学习进度, 等等。从学校层面讲, 学分制有利于各学科专业之间加强横向联系, 有利于促进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就业前教育与就业后培训、不同类型不同层次教育之间的沟通和衔接, 有利于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化社会的形成, 有利于培养通识人才。从学生的个人发展和成才看, 学分制有利于因材施教, 发展学生个性; 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竞争意识; 也有利于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再则, 在学校的政策导向上, 要做到教学、科研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全国高校普遍存在科研论文一手硬、教学质量一手软的现象, 教学工作量只计量不计质的计算方法, 致使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所以, 切实解决课堂教学投入不足的问题, 是根治学生逃课现象的必要条件。 4.对策的可行性分析。这一对策从政治上来说是可行的,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或者是学校都希望能够减少甚至是消除逃课现象,因为大学生几乎都是成年人了,内心深处都希望能在学校学到点东西,逃课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老师和学校就跟不用说了,肯定都希望自己的学生都来上课。此外,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主力军和栋梁之材,对于更治逃课对国家民族有利的事情肯定会得到政府,政党和新闻媒体的有力支持。因此,从各个方面来说,政治上堵是可行的。从经济上来说,这一对策并不要多大的投入和成本,即使投入和成本高,相对于使大学生成为栋梁之才或更好的人才这一关系到国家发展前途的事情来说投入产出比都是值得的。从技术上来说,这也是完全可行的,只是愿不愿意做,怕不怕麻烦的事。只要主管部门和学校下定决心,就没有任何技术上的难题。因此,减少或更除逃课是可行的,这一对策也是可行的。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