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5页
第2页 / 共55页
第3页 / 共55页
第4页 / 共55页
第5页 / 共55页
第6页 / 共55页
第7页 / 共55页
第8页 / 共55页
第9页 / 共55页
第10页 / 共55页
亲,该文档总共5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六章 国际货币体系 第一节 国际货币体系概述 一、国际货币体系的概念及主要内容 1、概念 国际货币体系又称国际货币制度,指有关国际货币金融关系的惯例、法规以及对惯例、法规的协调和监督。 2、主要内容 (1)确定各国货币的比价及汇率制度; (2)确定国际储备资产; (3)确定各国货币的兑换性与国际结算原则; (4)确定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机制。 二、国际货币体系作用的评价 P200,2,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国际金本位时期 18161913年:典型金本位时期。 1914年20世纪30年代初期:畸型金本位时期。 第二阶段:布雷顿森林体系 1944年底20世纪70年代初。 第三阶段:牙买加体系 1976年1月至今。,第二节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及类型,3,一、国际金本位制 国际金本位制的三个特征: 黄金为最终结算手段 实行固定汇率制 该体系是一个松散的、无组织的体系 关于汇率决定、国际储备、国际结算及国际收支的调节问题:P203-204,4,(一)国际金本位制的类型 1、金币本位制 以黄金金币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 1816年英国颁布了铸币条例,首先在国内实行了金本位制度,使用黄金作为本位货币,并铸造金币流通。其后,其他西方国家纷纷实行金本位制度,至1880年西方主要国家均实行了金本位。 金币本位制的特点: (1)法定货币含金量:即用法律的形式规定金币的重量、成色。 (2)自由铸造 (3)自由兑换:辅币、银行券可自由兑换金币或黄金。 (4)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入,5,金币本位制的缺点: 从根本上讲,其缺点是过于刚性,表现在: 清算、支付完全依赖于黄金的输出入,清算、支 付手段单一。 货币数量的增长依赖于黄金产量的增长。 英镑的作用 “国际货币”(国际储备、结算、支付的主要工具) 2、金块本位制 是以黄金作为准备,以有法定含金量的价值符号(银行券)作为流通手段的一种货币制度。 金块本位制的特点: (1)发行、流通银行券(以金块为发行准备),法定其含金量。,6,(2)不能自由铸造金币,也不流通金币。 (3)黄金不能自由输出入。 (4)可有条件兑换金块。 3、金汇兑本位制 又称虚金本位制。它将本国货币间接地与黄金联接。 金汇兑本位制的特点: (1)发行、流通银行券法定其含金量。 (2)禁止金币的铸造和流通。 (3)银行券不能兑换黄金,只能兑换外汇,然后用外 汇在国外兑换黄金。 (4)与一实行金币本位或金块本位的国家的货币保持 固定汇价。 注意:金块本位、金汇兑本位是残缺不全的(畸型的)金本位,因黄金不能自由输出入,价格铸币流动机制被破坏。,7,(二)国际金本位制的作用 1、对国际收支有自动调节作用(指金币本位)。 价格铸币流动机制 2、汇率稳定(以铸币平价为基准,以黄金输送点为界 限),有利于成本、收益核算,在当时为发展国际 贸易、国际投资起过积极作用。 3、国际金本位制的运行为后来建立国际货币制度奠定 了基础。 (三)国际金本位制的崩溃 19291933年间,金本位制彻底瓦解了。维持金本 位的三个必要条件不存在了: 1、金币自由铸造、自由流通。 2、自由兑换黄金。 3、黄金自由输出入。,8,二、布雷顿森林体系 (一)建立的历史背景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 1、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权威机构,即IMF。 2、确立美元与黄金并列的国际储备体制。 即美元与黄金挂钩。 3、各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4、实行可调节的盯住汇率。 各会员国货币盯住美元,汇率不能超过黄金平价 的1%。 (三)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作用 1、弥补了国际清偿能力的不足。 把美元作为各国的储备货币。 2、稳定了国际货币金融关系。 双挂钩、固定汇率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两大支柱。,9,3、促进了国际货币合作,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IMF的协调、监督及其规则的约束力,IMF对国际收支逆差国提供资金融通。 (四)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1、第一次美元危机(1960年) 2、第二次美元危机(1971年) 3、第三次美元危机(1973年) (五)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缺陷 其根本缺陷是什么?(讨论),10,三、牙买加体系,(一)牙买加体系的形成 (二)牙买加体系的主要内容 1、增加成员国在IMF中的基金份额 由292亿SDRS增至390亿SDRS。各自的份额有所改变,石油输出国组织的份额由5%提高到10%,主要西方国家除原西德、日本外,其他西方国家的份额均有所下降。 增加基金份额的目的:提高清偿能力。 2、承认浮动汇率合法化 可实行固定汇率,也可实行浮动汇率。,11,3、规定SDRS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资产。 后来并没有做到。 4、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 (1)出售IMF黄金总额的1/6,按市场价出售,超过官价部分成立“信托基金”,对最不发达的国家提供最优惠的贷款,帮助其改善国际收支状况。 (2)扩大信用贷款的限额,由占成员国份额的100%增至145%。(总可贷额增为170) (3)出口波动补偿贷款的份额由50%增至75%。 5、黄金非货币化 废除黄金条款,黄金与货币彻底脱钩,不再规定货币的含金量,即黄金成为一种单纯的商品。,12,(三)牙买加体系的作用 1、实行浮动汇率,打破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僵化的汇率制度。 2、实行了国际储备多元化。 3、用综合机制共同调节国际收支。 (四)牙买加体系的弊端 1、汇率极不稳定 影响国际贸易和投资,助长投机。 2、国际货币缺乏统一的货币标准 3、国际收支调节机制仍不健全,13,你认为当今国际货币体系应朝哪些方向进行改革?,14,(五)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方向 1、抑止投机,防范危机,建立稳定的国际货币和信 用关系是新的国际货币体系的首要目标。 时至今日,IMF仍然是以推动货币自由兑换为首 要目标,必须改革。 2、改革IMF的作用和职能 增加IMF的基金份额,扩大其资金实力。 IMF资金实力太弱,无力充当最终贷款者。 扩大IMF提供援助的范围。 无论成员国的危机是否会立即影响该国的对外 支付能力,IMF都应该提供援助,以缓解危机对该 成员国的冲击。 增强IMF的监测和信息发布功能,为投资者和市场 主体提供准确的信息,也为成员国制定政策提供重 要依据。,15,恢复IMF对成员国国际收支逆差进行干预和援助的 职能。 事实证明金融危机往往与国际收支长期逆差相关。 在实施援助计划时,应改变援助目标,不应将恢复 危机国的对外偿付能力作为唯一目标,而应将危机 国中期走出经济衰退也作为目标之一。 3、建立双向风险监控制度 不但要监控债务人的对外债务状况,还要监控债 权人的对外放贷情况,比如要求金融机构贷给发展中 国家的资金超过其资产的某一比例时,政府有义务要 求其增加风险准备金。 政府不应该成为对外债务的最终承担者。市场主 体未能偿还对外债务,按不能偿还国内债务一样对待。,16,第三节 欧洲货币体系 一、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发展历程 1、第一阶段:(19711978年)联合浮动 欧共体于1969年着手建立“货币联盟”,1970年负 责此项工作的专门委员会向理事会提交了一份“关于在 共同体内分阶段实现经济和货币联盟的报告”,负责此 事的是卢森堡首相兼财政大臣魏尔纳,故此报告又称 为“魏尔纳报告”,该报告为欧洲货币联盟的实现规划 了一个10年过渡期。 19711973年 目标:第一,缩小成员国汇率的波动幅度。 第二,着手建立“货币储备基金”,干预汇市, 稳定汇率。 第三,加强货币、经济政策的协调。 19741976年 目标:第一,充实“货币储备基金”,进一步稳定率。 第二,共同体内部资本流动逐步自由化。,17,19771980年 目标:第一,建成统一大市场。 第二,汇率趋于完全稳定。 第三,着手规划统一货币。 第四,货币储备基金向欧洲中央银行过渡。 1972年初,欧共体部长理事会才着手推行货币联 盟措施,实行了成员国汇率的联合浮动。联合浮动的 实行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2、第二阶段(19791998)欧洲货币体系 欧共体首脑于1978年12月5日在布鲁塞尔就法国总 统德斯坦的新建议达成一致,决定于1979年1月建立 “欧洲货币体系”,后因西德与法国在农产品贸易补偿 额上发生争执,推迟到1979年3月正式建立。 欧洲货币体系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18,(1)欧洲货币单位(ECU) (2)稳定的汇率体系 成员国的货币之间都确定有中心汇率和汇率波动 的上下限(2.25%)。 (3)建立欧洲货币共同基金 成员国缴纳各自黄金外汇储备的20%作为共同 基金的资金来源,并以此作为发行ECU的准备。 基金的作用: 干预汇市,稳定汇率。 向成员国提供贷款,度过暂时性的国际收支困难。 为建立欧洲中央银行作准备。 3、第三阶段(1999至今)欧洲单一货币 自80年代下半期开始,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步伐加 快。,19,有三个关键的协议: (1)单一欧洲法案 1985年12月,欧洲理事会卢森堡会议通过。 该法案规定于1992年实现欧共体内部统一大市场。 (2)欧共体经济和货币联盟的报告 该报告也称为德洛尔报告(德洛尔为当时的欧 共体委员会主席),1989年6月欧洲理事会马德里 会议批准了此报告。德洛尔报告继承了70年代“魏 尔纳报告”的基本框架。 德洛尔报告三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主要是加强货币、财政政策的协调,使成员国货币全部加入欧洲货币体系。 第二阶段:建立欧洲中央银行。,20,第三阶段:发行统一货币,实施向单一货币政策的转变。 (3)欧洲联盟条约 又称为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核心内容: 1993年11月1日建立欧洲联盟。 1998年7月1日成立欧洲中央银行,1999年起实行 单一货币。 实行共同的外交和安全防务政策。,21,欧元启动对欧盟国家的经济有何影响?,22,二、欧元启动对经济的影响 (一)欧元启动对欧盟国家经济的影响(从理论上 探析) 1、欧盟各国相互之间的贸易、投资将增加。 2、单一货币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稳定物价。 3、大大降低成员国之间的经济交易成本。 4、降低中央银行干预汇市的成本,可减少外汇储备。 5、可提高欧洲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在国际事务 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6、促进欧洲的改革,加快其经济社会的发展。,23,(二)欧元启动对欧盟国家经济的影响(实 际效应) 1、欧元启动对欧元区大国经济的影响 德国: 1999年GDP增长率为1.2(1998年为1), 2000年为3%。2000年德国经济增长加快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欧元启动使欧洲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步伐加快,确 保了德国对欧元区诸国的出口。 欧元持续一年多的低迷,刺激了德国对欧元区以 外的出口。 欧元的启动,推动了德国在欧元区各国乃至整个 欧盟的投资. 国际经济环境的改善.,24,2、欧元启动对欧元区小国经济的影响 荷兰: 1996年荷兰GDP增长率为2.6,1999年为3.7%,1999年经济增长加快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在欧元启动前夕的1998年及启动后的1999年,荷兰 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兼并等资产重组的形式),经济增强了活力,据此可充分利用由于欧元推进而深入发展的统一大市场。 欧元区内部贸易及对欧元区外国家贸易的推动。得益于欧元一年多的低迷. 荷兰国内需求旺盛,居民的消费支出增加。,25,3、欧元启动对企业购并的影响 欧元启动推动了欧元区大公司的购并,购并的领 域不仅在银行业、证券业等金融行业中进行,而且在 电信、航空、能源化工等许多领域引发了购并浪潮。 这一切证明欧元推动了欧元区的资产重组、产业结构 调整,从而使欧盟的经济一体化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1999年全球公司并购总数超过5000起,比1998年 增加了50,其中3/4的并购发生在欧洲。 非金融业的并购 兼并的特点: 既有国内企业间的兼并,更有跨国兼并。 国内兼并如: 1999年8月法国的家乐福集团兼并普罗莫代斯集团。,26,盟内跨国兼并如: 英美烟草公司(总部在欧洲)收购荷兰乐福门。 1999年4月,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