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6.3 罗马人的法律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单选题1十二铜表法第九表规定了立法者不得为个人利益立法,贪官污吏应受到惩罚,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被处死刑;第八表限制了利率,每月利息不得超过1%;第三表规定了还债的30天“恩惠期”等。有关十二铜表法的上述规定A 体现了平民斗争成果B 保护了自由人的利益C 强调司法程序的严格D 突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十二铜表法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成果,题干中的“立法者不得为个人利益立法”等规定说明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平民的利益,体现了平民斗争成果,A项正确;B、C、D三项无法体现。2罗马法的发展经历了从习惯法到成文法十二铜表法,最后形成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历程。贯穿这一发展过程的主题是A 法律维护人类公平正义 B 法律适用主体逐渐扩大C 罗马统治地位日益巩固 D 法律的确定性不断加强【答案】D【解析】习惯法因为不是成文法,所以法律的具体条款存在不确定性,到发展到十二铜表法,将法律条文用具体的文字写下来,使得公民在法律面前有了真正的保障,之后罗马法又发展到万民法,把新征服地区的自由民用法律形式确定下来,最后发展到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所以这使得法律的确定性不断加强,故选D;罗马法本质是维护奴隶主权益的,故A不符合罗马法,所以A不符合题意;B只适用于从十二铜表法发展到万民法,故排除B;C是罗马法的影响和作用,不是贯穿其过程的主题,故排除C。3十二铜表法中规定“不法砍伐他人树木的,每棵处以25阿司的罚金”“对剥夺一人的生命、自由和国籍的判决,是专属百人团大会的权力”。该法是古代的第一部成文法典是平民和贵族斗争的结果明确了对公民私有财产的保护成为罗马的基本法A B C D 【答案】D【解析】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错误;根据所学,十二铜表法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并是罗马法的渊源,并始终是罗马法的基本法。故正确;从材料中“不法砍伐他人树木的,每棵处以25阿斯的罚金”,说明它明确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故正确。故答案选D。4如图生动地再现了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人争相观看和议论某部法律公布时的情景,该法律的颁布A 标志着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B 是罗马成文法发展史的起点C 调整了罗马人与外邦人的矛盾D 从此使平民战胜了贵族【答案】B【解析】材料“公元前5世纪中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5世纪中期,古罗马制定了十二铜表法,这是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是罗马法的渊源,故B项正确,D项错误;A项是指查士丁尼民法大全;C项是万民法。5十二铜表法出现后,罗马共和国逐渐形成了公民法体系,以下对罗马公民法表述不正确的是( )A 主要用于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B 适用范围主要限于罗马公民C 公民法赋予了罗马公民一些基本的政治权利D 罗马帝国时期,公民法仍然在罗马法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答案】D【解析】【详解】公民法主要用于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适用范围主要限于罗马公民,在公民法下,罗马公民受到法律的保护,并享受法律赋予的权利,故A、B、C项均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罗马帝国时期,公民法已经不能适应帝国统治的需要,故而逐渐让位于万民法,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6罗马帝国时期,公民和臣民之间的差别逐渐消失,“这样,至少对自由民来说产生了私人的平等,在这种平等的基础上罗马法发展起来了”。这表明罗马法A 维护罗马民主政治B 注重顺应时代潮流,适时调整C 意在实现人人平等D 重在协调公民和臣民间的关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简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罗马统治范围的扩大,罗马法不断发展,“公民和臣民之间的差别逐渐消失”,这体现了罗马法注重顺应时代潮流,适时调整。所以答案选B。7“(古罗马)市场上的铁匠铺炉火熊熊。铁匠给奴隶钉上脚镣手铐,还要给他们戴上一个铁项圈,上面刻着:锁住我,不要让我逃掉这样一行字。奴隶戴上这种项圈,就脱不下来了;如果逃亡在外,奴隶主也可以很快把他抓回来。另外,还用烧红的烙铁在奴隶的前额或脊背上烙下一个印记,这种印记通常是奴隶主姓名的第一个字母。”这段材料从本质上说明A 努力犯罪后被戴上了铁项圈B 去市场时奴隶戴上了铁项圈C 奴隶是与奴隶主同姓的亲戚D 奴隶是奴隶主不可侵犯的财产【答案】D【解析】材料不能反映C,所以排除;A项中的“被戴上了铁项圈”符合材料,但是“奴隶犯罪后”材料没有说到,故排除;B项符合材料所述现象,但是题目要求是“从本质上说明”所以需要透过这一现象去看本质,所以D最符合题意要求。8“耐克逊”(nexum)是十二表法中用来表示“契约”的用语,它的本意是“伴有铜片和衡具的交易行为”,它的形式要求十分严格,不仅要求交易当事人亲白到场,说出规定的套语,履行铜片的交付手续,而且还要有五位证人和一位司称到场作证,此时交易方为有效。“耐克逊”表明罗马法A 注重建立公正诚信的商业秩序B 对民事行为有严格的形式要求C 本质目的在于维护奴隶主利益D 严格禁止公民的私下交易行为【答案】B【解析】材料中“不仅要求交易当事人亲白到场,说出规定的套语,履行铜片的交付手续,而且还要有五位证人和一位司称到场作证,此时交易方为有效”说明罗马法对民事行为有严格的形式要求,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罗马法比较注重形式主义,没有体现出对商业秩序的注重,故A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罗马法对奴隶主利益的维护,故C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罗马法比较注重形式主义,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9材料一中国法制起源较早。夏朝法律被称为“禹刑”,西周制定吕刑。秦朝制定秦律,这是一部十分严苛的法律,以“轻罪重刑”为指导思想,刑罚名目繁多,死刑多达十几种。唐朝制定(唐律叠议颁行天下。它集成了古代立法传统,将各种法规融为一炉,采取了刑事立法的形式,全部法律都围绕“罪”和“刑”分别加以规定、解释。唐律规定了严惩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唐律还规定如果赃证已经明确,“理不可疑”,犯人即使不招,也可根据犯罪事实进行判决。唐律疏议成为以后历代刑律蓝本,也是中国古代法典的楷模和中华法系的代表。 材料二公法是以保护调整国家(公共)利益为目的的法律,私法是以强调保护私人利益为目的的法律与古代中国侧重公法不同,罗马帝国时期立法以私法为主要侧重点。罗马法广泛借鉴外邦人法规,着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适应了帝国时期社会发展要求。3世纪以后形成了著名查士丁尼法典,内容包括历代罗马皇帝颁布的敕令,人与人关系、财产关系和诉讼等方面的规定,不同时期法学家对罗马法提出的各种学说和解释。它标志着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19世纪以来,欧洲大多数国家皆以罗马法为法律基础制定本国法律制度(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法制的基本特点。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国与古代罗马帝国在公法与私法方面侧重点不同的原因。(3)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当前我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认识。【答案】(1)特点:以刑事立法为主要形式,强调刑罚;以儒入法,受儒家思想影响较深;维护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为主要目的;注重公法与国家利益,忽视个人权利。 (2)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不断加强;小农经济长期占统治地位及重农抑商政策,商品经济水平落后;受儒家的伦理道德的束缚,个人权利观念不强。古罗马帝国:疆域不断扩大,社会矛盾日益复杂;商业贸易发达,商业纠纷不断增多;人文主义影响深远,个人权利意识较强;公民法重视私法的传统。(3)认识:积极借鉴古今中外法制建设的经验;法制建设要以人为本;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法制建设要从国情出发。【解析】试题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采取了刑事立法的形式”“理不可疑”“唐律规定了严惩十恶”“犯人即使不招,也可根据犯罪事实进行判决”等信息分析归纳即可。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解题时需要学生能够结合古代中国与希腊的时代背景与特点分析,可以分别从两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如古代中国是专制制度、小农经济、儒家伦理道德的影响等,而古希腊社会矛盾复杂、商品经济发达、受人文主义影响深等。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知识迁移与运用的能力,解题的关键点是把材料信息与现实热点相结合分析归纳,材料中主要描述的是古代中国与希腊的法制建设,因此以法制为切入点,联系现实,一是可以借鉴,二是需要以人为本,三是与德治相结合,四是要从国情出发等,只要言之有理即可。10习近平主席就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起草情况,向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的说明中指出:我曾经引用过英国哲学家培根的一段话,他说“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汲取古今中外法制建设史上的经验与教训,有助于我们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雍(壅)堤水。不夏月,毋敢夜草为灰,取生荔麇卵谷,毋毒鱼鳖,置井罔,到七月而纵之府中公金钱私贷用之,与盗同法。摘自云梦秦简(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秦律中有哪些值得今天借鉴与提倡的内容。(4分)材料二 任何人在缺席时不得被判罪。同样,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被告有权利在法庭上同原告对质,被告在被确认犯罪之前是无罪的 ,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摘自(东罗马帝国)查士丁尼民法大全(2)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是罗马法的集大成者,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说明它对后世的重要影响。(6分)材料三 “七五宪法”修改的指导思想是“继续开展阶级斗争”,并规定不再设置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职位。这部宪法不仅缩小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的范围,而且取消了“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规定。针对“七五宪法”的严重缺陷,1982年宪法进行了具体修正,规定一切国家权力属于人民;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强调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还对国家机构的设置、管理体制等规定做出重大调整。2019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决定,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这也是1982年宪法颁布的日子。摘自百度百科(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1982年宪法的修订有何意义?(6分)【答案】(1)保护生态资源;惩治官员腐败。(4分)(2)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2分)其中所蕴涵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永恒的价值。(2分)疑罪从无的原则体现了对公民人权的保障和尊重。(2分)(3)反映了国家的一切权力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