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窃惟通商以来土货日少,漏溢日多,贫弱之患,何所底止!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在我多出一分之货,即少漏一分之财。积之日久,强弱之势必有转移于无形者。”材料反映出洋务派发展民用工业明显的意图是()A.发展生产与民求富B.辅助军事富国强兵C.抵制洋货夺回利权D.培养人才积累经验2.郑观应在商务叹中云:“轮船招商开平矿,创自商人尽商股。办有成效倏变更,官夺商权难自主名为保商实剥商,官督商办势如虎”。导致此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B.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C.民族危机的不断加剧D.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3.在近代机器生产和工业品大量输入的冲击下,江南农村部分传统手工业逐渐陷入困境,相关的市镇也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或被迫转型。进入20世纪前期,亦即清末至20年代,随着近代工商业进一步向内地扩散,江南市镇的经济结构和产业形态变革进一步展开,部分市镇开始由传统乡村经济中心向近代工商业城镇转变。这种变化最能说明()A.江南经济区域分工加强B.封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D.近代中国社会经济转型4.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大生纱厂、保兴面粉厂等企业()A.都是中小地主投资兴办的企业B.都是私人建立的资本主义企业C.都是洋务派的官办企业D.都是近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表现5.张之洞上书曰:“有事之际,军情瞬息变更,倘如西国办法有电线通报,径达各处海边,可以一刻千里。”张之洞所说的这种“办法”在中国最早实现于()A.19世纪70年代台湾B.19世纪80年代台湾C.19世纪80年代上海D.19世纪60年代天津6.英国人皮萨尔1871年来华,五年后又回到自己的祖国。五年间,他最有可能听到的时事新闻是()A.中国人开始自办有线电报B.上海创办了轮船局C.中国结束没有城市地铁的历史D.朋友在中国创办的自行车厂上班7.1875年出版的瀛壖杂志记载:“沪地百货阗集,中外贸易,惟凭通事一言,半皆粤人为之,顷刻间,千金赤手可致。西人所购者以丝茶为大宗,其利最溥。其售于华者,呢布羽毛等物,销亦不细。”材料中体现了()A.买办或买办化的商人出现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C.小农经济完全破产D.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8.1867年清政府规定,华商租买轮船只准在通商口岸来往,“不得私赴沿海别口,亦不得任意进泊内地河湖各口;并照外国轮船例,向海关交纳船钞货税”。以下对此材料理解不准确的是()A.带有抑制民间购买轮船的意图B.清政府允许民间开办轮船航运C.此政策有助于中国经济近代化D.清政府依然拥有关税自主权9.1864年,清政府某官员上书中有这样的一段话,“自洋船准载北货行销各口,北地货价腾贵,江浙大商以海船为业者,往北置货,价本愈增。比及回南,费重行迟,不能减价以敌洋商。日久消耗愈甚,不惟亏折资本,浸至歇其旧业。”据此判断()A.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日益衰落B.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受到冲击C.洋务企业难以同外国企业竞争D.中国航运业完全为洋商垄断10.鸦片战争前,中国丝的出口,每年一般只有几千包,而1847年达22019余包,1852年44000余包,1856年79000余包。茶的出口,鸦片战争前,每年大约五千多万镑,鸦片战争后历年增长,1856年已达一亿三千余万镑。这反映出鸦片战争后,中国()A.自然经济已经解体B.近代民族工业兴起C.保持外贸出超地位D.融入世界市场步伐加快11.1872年,李鸿章在一份奏折中指出,上海各厂“日需外洋煤铁”极多,“可忧孰甚”。他建议政府“设法劝导官督商办,但借用洋器洋法,而不准洋人代办于富国强兵之计殊有关系”。后清政府采纳,决定试办“开采煤铁事宜”。从材料中不能得出()A.有识之士的对策是防止列强经济侵略B.煤铁关系到国防民生而且需求量很大C.富国强兵是政府采纳奏折的主要目的D.官督商办是洋务企业创办的主要形式12.鸦片战争前.中国丝的出口,每年一般只有几千包,而1847年达2019余包。1852年44000余包,1855年79000余包。茶的出口,鸦片战争前,每年大约五千多万镑,鸦片战争后历年增长,1856年已达一亿三千余万镑。这反映出鸦片战争后,中国()A.自然经济已经解体B.近代民族工业兴起C.保持外贸出超地位D.融入世界市场步伐加快13.我国早期的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城市,这主要是因为()A.该地区人们的思想比较开放B.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促使封建自然经济瓦解较早C.清政府扶植沿海企业D.康有为维新派宣传推动14.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中的“近代”的含义,最重要的一点是()A.产生于中国近代B.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C.采用机器从事生产D.由私人投资兴建15.李鸿章在奏请设立轮船局时称:“各省在沪殷商,或置轮船,或挟资本,向各口装载贸易,俱依附洋商名下,若由官设立商局招徕,则各商所有轮船股本,必渐归并官局。”这说明设立轮船局意在()A.抵制西方的经济侵略B.加强政府对市场垄断C.开创股份制企业模式D.与外商企业合作16.薛福成在一份代李鸿章所拟的奏疏中说:以前“中国与英法两国立约,皆先兵戎而后玉帛,被其迫胁,兼受蒙蔽,所定条款,吃亏过巨,往往有出全球公法之外者”。以后事有“上侵国家利权,下夺商民生计”者,“皆可引万国公法直言斥之”。据此可知,洋务派()A.初步具备近代外交思想B.认为国势弱导致民族危机C.着力抗击列强外交胁迫D.推行对外妥协的外交政策17.近代某学者认为:“洋务运动所以失败之故,由于群议之掣肘者半,由于鸿章之自取者亦半。其自取也,由于用人失当者半,由于见识不明者亦半。”下列史实中不能够佐证上述观点的是()A.户部长期拖欠、挪用北洋海军军费B.江南制造总局等洋务企业腐败严重C.洋务派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D.洋务派对于列强扩张野心认识不足18.晚清刑部侍郎左绍佐(1846-1928)在一封信中自述:“佐生五十有四年,目睹洋务之坏,幽忧愤郁,以迄今日。幸得逢圣武天断,为匹夫匹妇复仇,豁然如沈疴之得苏也,此本朝臣子吐气之时,千载一遇也。”该观点()A.批判了洋务运动B.倡导了爱国、进步思想C.宣泄了对革命党人起义的不满D.体现抵御外侮愿望与“天朝上国”观念的结合19.“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用雇佣劳动的方式剥削无产者,生产的目的是攫取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下列近代企业中都具有这种特征的是:()A.上海轮船局上海发昌机器厂B.湖北织布局开平煤矿C.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汉阳铁厂D.上海发昌机器厂南海继昌隆缫丝厂20.史载:“佛山针行向称大宗,佣工仰食以千万计。自有洋针,而离散殆尽矣。”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B.自然经济不断解体C.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D.国人崇洋媚外的思想21.阅读材料,完成以下问题。材料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中国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情况下产生的。两次鸦片战争以后,外国的生产方式传入中国,中国传统的封建经济结构日趋瓦解,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不断扩大。19世纪60年代,清朝政府一部分洋务派官僚在“平内寇”“御外侮”的思想指导下,创办了一些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采用西方的先进技术,引进西方的设备和自然科学,对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材料二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加紧侵华,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一些爱国人士发出了实业救国的呼声,提出自办铁路、开采矿山、设立工厂以“抵制洋商厂”的主张,出现了一个兴办工矿企业的浪潮,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有了初步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1895-1911年,共创办了资本在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462家,开办资本共89693千元。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董少辉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当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的发展”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答案1. C2.B3.D4.B5.A6.B7.A8.D9.B10.D11.D12.D13.B14.C15.A16.A17.C18.D19.D20.C21.(1)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社会条件;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的瓦解.外国资本主义为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市场和劳动力条件;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外资企业在客观上起了带头、示范和准备技术力量的作用;“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洋务运动的发展对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也起了诱导作用(2)表现:商办企业数量的增加和资本规模的扩大影响: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初步发展的民族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虽然很小,但却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中国社会的新的生产方式,它的产生和发展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一股新气息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支新的社会政治力量逐渐成长起来,并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第 5 页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