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命题点1长度和时间的估测(8年4考,0.51分)【命题解读】命考素材:本命题以生活中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熟悉的事物为素材。考法解析:常在选择题中,结合其他知识点综合考查学生对生活中的常见物理量单位、大小的认识,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注意观察积累,根据生活常识去判断。判断正误1.(2019陕西2题B,0.5分)若地铁从地面入口到地下站台共100个步行台阶,则站台到地面的竖直高度约50 m()2.(2019陕西2题A、B,1分)A.初中生大拇指的长度一般约为10 cm()B.篮球从篮板上的篮圈落到地面的时间约为1 min()3.(2019陕西5题A,0.5分)初中学生50 m跑步的测试成绩一般是30 s()4.(2019陕西2题A、D,1分)A.课桌高度约为80 cm( )D.一块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所用时间约为5 s()命题点2参照物的选取及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8年7考,0.51分)【命题解读】命考素材:本命题以与我们生活联系紧密的事物或科技为素材。考法解读:常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结合其他知识点综合考查,要求学生要学会使用所学物理知识来解释我们生活中的有关现象,感受到物理与我们生活是息息相关的。5.(2019陕西1题,2分)下列图片和文字对应正确的是( )A.坐落于西安世园会园区内 B.沙滩上的广告是由的长安塔,共13层,高99 cm 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C.改变琴弦振动部分的 D.正在上升的火箭相长度可以改变声音的响度 对于发射塔是静止的【拓展演练】西安地铁3号线是陕西省的第3条地铁线路,若以行驶的地铁为参照物,站台上的广告牌是 的(填“运动”或“静止”)。命题点3与速度相关的实验(8年2考,78分)【命题解读】命考素材:本命题常以生活中的现象或设计的实验为背景素材。考法解读:在填空题或实验题中,时常会结合速度的相关计算综合考查。6.(2019陕西31题,8分)小新和同学一起用硬纸板搭建了图示的轨道,测量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1)根据实验的原理 ,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小球运动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2)他们先用钢卷尺对轨道的各段长度进行测量并分段做了标记,因 的测量误差较大,需多次测量。为保证小球每次通过A点的速度相同,必须用同一小球从左边斜面的 高度由静止释放。要使小球能够通过E点,释放小球的高度应 水平段BD的高度。(3)从A点开始计时,用电子停表分别测量小球经过B、C、D、E各点的时间。整理实验数据并记录在下表中。路段距离s/cm运动时间t/s平均速度v/(ms-1)AB50.000.451.11BC50.000.600.83CD50.000.750.67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DE100.000.931.08分析表中数据可知,vBC vCD,这是因为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受到 作用;小球从A点运动到E点的过程中,在 点的速度最小。(4)小球在BD段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m/s(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考场秘籍】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问题:(1)清楚实验原理v=s/t;(2)测量过程存在误差,需要多次测量减小误差。7.(2019陕西32题,7分)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观察到不同物体在空气中下落的快慢不同,如石子下落要比羽毛快得多。于是他们联想到“物体在液体中下沉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做出以下猜想:猜想一:物体下沉快慢与物体质量、体积、形状有关;猜想二:物体下沉快慢与液体种类有关。他们利用天平、停表、长玻璃圆筒、体积和形状相同的小瓶,还有细沙、水、牛奶、食用油等器材,进行探究实验,将能够下沉的物体从液面处由静止开始下沉,每次下沉深度均为0.3 m。记录的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实验序号液体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质量m/g下沉时间t/s1水200.532250.403300.304牛奶200.705250.506300.457食用油20小瓶表面未粘油小瓶表面粘油0.871.008250.700.729300.600.66(1)物体在液体中下沉的深度相同时,通过比较物体的 判断下沉的快慢。(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 ,物体下沉得越快。(3)要想探究物体下沉快慢与液体种类的关系,应选择实验序号为 的三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4)分析比较实验序号7、8、9的数据可知,物体下沉快慢还与 有关。(其他答案只要合理,均可计分)(5)图示为物体分别在三种液体中下沉时间与其质量的关系图像。其中,反映物体在食用油中下沉时间与质量关系的图像是 。参考答案1. 2.3. 4.5.B6.(1)v=s/t(2)时间 同一 大于(3) 摩擦力 D(4)0.74 【解析】(1)测量小球平均速度的原理v=st。(2)因为记录不同路段所用的时间存在较大误差,因此需要多次测量;为保证小球每次通过A点的速度相同,必须用同一小球从左边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由于阻力的作用,要使小球能够通过E点,释放小球的高度应大于水平段BD的高度。(3)根据表中数据可知,vBC大于vCD,由于BC在同一水平面,导致速度变小的原因是摩擦力的作用;小球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将小球的动能转化为小球的重力势能,小球速度变小,而从B点到D点的过程中,由于阻力作用,小球的速度又逐渐变小,当小球从D点到E点的过程中,将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小球的速度逐渐变大,因此D点的速度最小。(4)根据表中数据可知,sBD=50 cm+50 cm=100 cm=1 m;tBD=0.6 s+0.75 s=1.35 s,则vBD=sBD/tBD=1 m/1.35 s0.74 m/s。【命题意图】本题以用硬纸板搭建的轨道为背景,考查了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实验注意事项、能量转化问题、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以及数据分析等知识点,考查学生从题中获取信息及理解分析的能力。7.(1)下沉时间 (2)物体的质量越大 (3)1、4、7(或2、5、8或3、6、9) (4)小瓶表面是否粘油 (5)c 【解析】(1)当物体在液体中下沉的深度相同时,下沉时间越长,物体下沉得越慢,物体下沉时间越短,下沉速度越快,故通过比较物体的下沉时间判断下沉的快慢。(2)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在水中,质量为20 g的物体,下沉时间是0.53 s;质量为25 g的物体,下沉时间是0.40 s;质量为30 g的物体,下沉时间是0.30 s,由此可以得出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下沉越快。(3)要想探究物体下沉快慢与液体种类的关系,要确定物体的质量不变,液体的种类和下沉时间是变量,通过观察实验记录,符合要求的是1、4、7(或2、5、8或3、6、9)。(4)分析7、8、9的数据可知,质量相同的食用油,小瓶表面未粘油的和小瓶表面粘油的下沉时间不同。(5)由图表中的数据:在食用油中,质量为20 g时,下沉时间为0.87 s;质量为25 g时,下沉时间为0.70 s;质量为30 g时,下沉时间为0.60 s,通过比较可以得出反映物体在食用油中下沉时间与质量关系的图像是c。【命题意图】通过鲜活的情景设计,侧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考查学生的实验数据分析能力和数学图像认识能力;创新实验考查了两个物理方法(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的应用。【拓展演练】运动第 3 页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