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蔡家洼新农村建设的领跑者蔡家洼村位于密云县城东,2005年被北京市政府确定为远郊区旧村改造试点村,2006年被列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村。201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5亿元,村民人均收入2.5万元。先后荣获“京郊乡风文明管理民主先进村”、“中国新农村建设典范城镇”、“首都绿色村庄”、“全国新农村十大特色村”、“北京市观光农业示范园”等多项荣誉。主要做法是:一、 村企共建、规划先行,制定科学发展路线2005年被确定为北京市13个旧村改造试点之一后,蔡家洼村聘请上海同济城市规划院编制蔡家洼村农村建设总体规划书,确定了依托村里的环境优势,开发利用生态资源,开发建设“一个生活区、三个产业区(现代农业园区、观光工业园区、休闲旅游商务区)”生态型新农村的宏伟蓝图。密云县政府专门出台相应优惠政策,规定将密云县所得蔡家洼村税收分成部分全部返还给村,用于支持村里基础设施建设。台资企业北京鑫记伟业集团进入蔡家洼村后,本着“村企共建、以人为本、合作共赢、科学发展”的可持续经营理念,围绕产业发展、农民就业、城镇化发展相结合的发展模式,融资近百亿元的资金陆续投入,助推蔡家洼村的城镇化发展。蔡家洼能够取得成功,在于它不仅发挥了村党委的领导优势、带头作用,也充分发挥了企业在资本、市场运营方面的经营优势,实现了资源的有效整合。二、 土地流转、整村动迁,盘活发展空间针对土地浪费严重情况,蔡家洼村以流转合同的形式把承包地从村民手中有偿流转到村集体,再由村集体统一出租给鑫记伟业集团经营。村集体一方面通过土地参股方式获得企业股权收益,另一方面为村里企业提供三供两治、道路维护、绿化等物业管理服务并收取费用。除去成本,村集体剩余收益的80%都通过土地股份分红的形式返还给了村民,并且村民还可以获得每年每亩地1000元租金,获得了长期稳定收入的保障。按照“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环保节能型住宅的要求,规划建设了23栋住宅楼,动迁房的户型设计尊重村民意愿,强调适居性、安全性和经济性,居住区配套了物业管理、日用品商店、社区卫生服务站、幼儿园、储蓄所、电信等附属服务设施,统一供水、供电、供暖、供气、污水集中处理。村民全部搬上新建的楼房,并且免交物业费、供暖费、规定范围内使用的水费。原来占地2200亩的散落式民房被全部拆除,节省出了1800亩村庄建设用地,从而为蔡家洼发展第二、三产业预留了足够空间。农民保有土地承包权,村集体拥有土地所有权,企业具有土地使用权,这是蔡家洼村新农村建设能够取得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三、园区招商、三产联动,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一是打造5000亩都市型现代农业园区。发展高效农业、观光农业、设施农业,建立农业科技研发基地,建设800亩温室大棚,栽植热带果树、蔬菜和花卉;发展以大樱桃为主的精品林果,一年四季可供游客观光采摘;利用林下空间,种植中草药,发展药膳药浴产业;开发蝴蝶谷,养殖上千种蝴蝶供游人观赏。形成集休闲旅游、观光采摘、餐饮住宿、农耕体验等多位一体的休闲观光园。二是打造400亩现代观光工业园区。吸引了12家企业落户,利用当地干鲜果品、蔬菜、菌类、豆类等农副产品进行深加工,开发生产系列食品,发展“一村一品”蔡家洼卤水豆腐,搭建农民自主创业平台,形成规模化产业。园区内工厂不光能生产,还能供游客观摩品尝,将产品加工、商品销售、休闲观光融于一体,以独具特色的旅游形式吸引游客,形成观光工业新亮点。三是打造休闲旅游商务区。吸引大型知名企业,建设企业会馆、会所、总部基地,发展总部经济,建设高档宾馆、会议中心、休闲养生公寓,创建休闲养生健康示范园,开辟北京东线绿色商务旅游新景区。三大园区已直接拉动农民就业2000多人,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近千元,真正使村民成了“上班族”。以一产促进二三产发展,以二三产带动一产,形成一二三产业多元联动发展,这是蔡家洼成功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又一条重要经验。四、民主自治、文化同兴,全面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该村两委班子在管理上坚持民主、公开、透明。村两委班子成员都明确了岗位考核目标责任制,民主选举产生了村务公开监督理财小组,坚持每年四次的村务公开制度,村内往来帐目一律公开。全村在农业产业化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旧村改造等重大决策前,都依照民主程序,事先征求村民或村民代表的意见和建议,最终召开全体村民大会,由全体村民讨论表决通过。蔡家洼的农民收入提高了,村民的文化娱乐生活也愈加丰富。村企合作共同修建了文化广场、数字影厅、成人学校和图书室等,作为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蔡家洼村“五音大鼓”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承和发扬。企业注重通过企业自身人性化的管理文化,陶冶村民情操,提高村民素质,引导村民以主人翁的精神更加积极的投身于村企建设中去。在民主机制和文化熏陶的双重影响下,蔡家洼村民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成功实现了由农民向市民的转变,自己动手建设美好家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得到了调动和激发。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