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7页
第2页 / 共47页
第3页 / 共47页
第4页 / 共47页
第5页 / 共47页
第6页 / 共47页
第7页 / 共47页
第8页 / 共47页
第9页 / 共47页
第10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建筑工程测量,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郭玉珍 制作,周建郑 审核,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第一节 测量学的任务及其在建筑工程中的作用,第二节 地面点位的确定,第三节 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第四节 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第一章 绪论,一、测量学概述 测量学是研究如何测定地面点的点位,将地球表面的各种地物、地貌及其他信息测绘成图以及确定地球形状和大小的一门科学。,第一节 测量学的任务及其在建筑工程中的作用,测量学的分类,(一) 大地测量学 (二) 普通测量学 (三) 摄影测量学 (四) 工程测量学,(一) 大地测量学,大地测量学定义: 研究测定地球的形状、大小和研究地球重力场的理论,是在地球表面广大区域内建立国家大地控制网等方面的测量理论、技术和方法的学科。 作用: 为测量学的其他分支学科提供最基础的测量数据和资料。,(二) 普通测量学,研究领域:地球表面较小区域(不顾及地球曲率)。 定义:主要是指用地面作业方法,将地球表面局部地区的地物和地貌等测绘成地形图。 把小区域内的投影面直接作为平面对待。,(三) 摄影测量学,摄影测量学研究如何利用摄影相片来测定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并获取其他信息的学科,是中国测绘国家基本地形图的主要方法,目前在测绘城市基本地形图方面也有应用。,长江三峡正射影像图,(四) 工程测量学,工程测量学是研究各种工程建设中测量方法和理论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在工程、工业和城市建设以及资源开发各个阶段进行地形和有关信息的采集、处理、施工放样、变形监测、分析与预报的理论和技术,以及与研究对象有关的信息管理和使用,为工工程建设提供测绘保障。,对武汉长江大桥进行测绘,二、建筑工程测量的任务与内容,建筑工程在规划设计、施工建筑和运营管理阶段进行的各种测量工作 铁路、公路建设中的测量工作内容与步骤 测绘路线附近的地形图-路线设计-地面标定 路线跨越河流 路线穿过山岭进开挖隧道,二、建筑工程测量的任务与内容,城市规划、给水排水、煤气管道、工业厂房和高层建筑建设中的工作内容与步骤 规划设计阶段 施工建筑阶段 运营管理阶段,现状: 常规测量仪器有光学经纬仪、光学水准仪和钢尺;现代化仪器有电子经纬仪、电子水准仪、电了全站仪、激光铅直仪激光扫平仪、激光经纬仪和GPS接收机。 发展方向: 从手工化向电子化、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高山,陆地,丘陵,海洋,第二节 地面点位的确定,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自然形体:是一个不规则的几何体, 长短半轴之差约为21.3KM, 地球北极高出椭球面19m左右, 地球南极凹下椭球面约26m。,测量工作的基准线和基准面 测量工作的基准线铅垂线(重力方向)。 测量内业计算的基准线法线。 测量工作的基准面大地水准面。 测量内业计算的基准面参考椭球面。,O,G,铅垂线,大地水准面,大地体:大地水准面所包围的代表地球形状和大小 的形体。,大地水准面:设想处于完全静止的平均海水面向 陆地和岛屿延伸所形成的闭合曲面。,由于大地水准面是一个不规则的曲面,不能用数学公式表述,因而需要寻找一个理想的几何体代表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该几何体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形状接近地球自然形体; 可以用简单的数学公式表示。,2参考椭球体及参考椭球面 参考椭球体是一个非常接近大地体,并可用数学式表示几何形体,作为地球的参考形状和大小。 它是一个椭圆绕其短轴旋转而形成的形体,故又称旋转椭球体。 参考椭球面 参考椭球体外表面, 是球面坐标系的基准面。,旋转椭球体由长半轴a(或短半轴b)和扁率决定。 我国目前采用的参考 椭球体的参数为: 长半轴 a 短半轴b 扁 率 =,把地球看作圆球,其平均半径R =,中国采用的参考椭球元素值,二、确定地面点位的方法 地面点的空间位置都与一定的坐标系统相对应。在高低起伏的地球自然表面上,地面点的位置通常以坐标和高程来表示,在测量上常用的坐标系有大地坐标系、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和平面直角坐标系等。,C,Y,1.大地坐标 大地经度:过P点的子午面NPS与首子午面NMS所构成 的二面角叫做P点的大地经度,用L表示。 大地纬度:过P点的法线 Pn与赤道面的夹角叫做P点 的大地纬度,用B表示。,赤道平面,O,P,M,大地经度L,大地纬度B,n,L,B,起始子午面(首子午面),S,N,L取值范围: 东经0-180 西经0-180 B取值范围: 北纬0-90 南纬0-90,(一)地面点的坐标,S,纬线,N,O,地 轴:地球的自转轴(NS),N为北极,S为南极。,子午面:过地球某点与地轴所组成的平面。,子午线:子午面与地球面的交线, 又叫经线。,起始子午面: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 的子午面NGS 。,赤道平面:垂直于地轴并通过 地球中心的平面WME。,赤 道:赤道平面与地球面的交线。,W,E,赤道,赤道平面,起始子午面,起始子午线,G,椭球上的基本概念,2.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1)高斯投影的概念 高斯投影是一种等角投影。它是由德国数学家高斯(Gauss,1777-1855)提出,后经德国大地测量学家克吕格(Kruger,18571923)加以补充完善,故又称“高斯-克吕格投影”,简称“高斯投影”。,N,S,c,中央,子,午线,赤道,(2)高斯投影的原理,高斯投影采用分带投影。将椭球面按 一定经差分带,分别进行投影。,(3)投影带的划分,我国规定按经差6和3进行投影分带。 6带自首子午线开始,按6的经差自西向东分成60个带。 3带自1.5 开始,按3的经差自西向东分成120个带。,6带与3带中央子午线之间的关系如图:,3带的中央子午线与6带中央子午线及分带子午线重合,减少了换带计算。 工程测量采用3 带,特殊工程可采用1.5 带或任意带。,按照6带划分的规定,第1带中央子午线的经度为3,其余各带中央子午线经度与带号的关系是: L。=6N3 (N为6带的带号) 例:20带中央子午线的经度为 L。6 203117 按照3带划分的规定,第1带中央子午线的经度为3,其余各带中央子午线经度与带号的关系是: L。=3n (n为3带的带号) 例:120带中央子午线的经度为 L。3 120360 ,若已知某点的经度为L,则该点的6带的带号N由下式计算: N (取整)+1 若已知某点的经度为L,则该点所在3带的带号按下式计算: n (四舍五入),(4)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坐标系的建立: x轴 中央子午线的投影 y轴 赤道的投影 原点O 两轴的交点,O,x,y,S,(X,Y),高斯自然坐标,注:x轴向北为正, y轴向东为正。,赤道,中央子午线,由于我国的位于北半球,东西横跨12个6带,各带又独自构成直角坐标系。 故:X值均为正, 而Y值则有正有负。,x,y,o,500km,国家统一坐标:,xA=3267851m yA=87366m,(5)高斯投影的特性,1)中央子午线投影后为直线,且长度不变。 2) 除中央子午线外,其余子午线的投影均为凹向中央子午线的曲线,并以中央子午线为对称轴。投影后有长度变形。 3) 赤道线投影后为直线,但有长度变形。,赤道,中央子午线,平行圈,子午线,O,x,y,4) 除赤道外的其余纬线,投影后为凸向赤道的曲线,并以赤道为对称轴。 5)经线与纬线投影后仍然保持正交。 6) 所有长度变形的线段,其长度变形比均大于l。 7)离中央子午线愈远,长度变形愈大。,赤道,中央子午线,平行圈,子午线,O,x,y,3.平面直角坐标 由于地理坐标是球面坐标,在工程建设规划、设计 、施工中,测量和计算十分不便。 平面直角坐标也叫假定平面直角坐标系 规定: 南北方向为纵轴x,东西方向为横轴y; X 轴向北为正, Y轴向东为正; 坐标系原点一般选在测区西南角(测区内X、Y均为正值)。,不同点: 1.x,y轴互异。 2.坐标象限不同。 3.表示直线方向的方位角 定义不同。 相同点: 数学计算公式相同。,平面直角坐标系与数学上的笛卡尔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异同点:,1.绝对高程(海拔):某点沿铅垂线方向到 大地水准面的距离。如:Ho 我国的高程系统:水准原点 全国高程的起算点。 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72.260m ),(二)地面点的高程,青 岛 观 象 山 水 准 原 点,2.相对高程,某点沿铅垂线方向到任意水准面的距离。 如:HA、HB 。,基本内容: 角度测量(、) 距离测量(S、D) 高差测量(h),第三节 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 一、对距离的影响 水准面上弧长为S,其所对圆心角为,地球的 半径为R。水平面上直线长为t, 其差值为S。,相对差值:,D,A,B,D,D,R,b,h,HB,HB,a,上式中取R=6371km,则 结论:在半径为10km的圆面积内进行长度的测量 时,可以不必考虑地球曲率的影响,即可把水准面 当作水平面看待。,二、对水平角的影响 球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比平面上相应的三角形内角之和多出一个球面角超,其值可根据多边形面积求得,,结论: 当测区范围在100km2时,水平面代替水准面对角度的影响仅为0.51”,在普通测量工作中可以忽略不计。,三、对高程的影响 用水平面代替大地水准面时,对 高程的影响:,结论: 地球曲率的影响对高差而言,即使在很短的距离也必须加以考虑。,第四节 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测量工作的原则:先整体后局部、先控制后碎部。 碎部点:表示出地物和地貌的位置形状与大小,这些点反映了地物和地貌的几何特征。,测量工作的基本程序,“先控制后碎部” “从整体到局部” “由高级到低级”,控制测量与碎部测量,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