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6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5页 / 共16页
第6页 / 共16页
第7页 / 共16页
第8页 / 共16页
第9页 / 共16页
第10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民间文化的审美特征研究和越南民间绘画的介绍1 研究的问题1.1 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作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对一个国家而言,文化可以创造生产力、提高竞争力、增强吸引力、形成凝聚力。它事关立国之本、治国之道、兴国之路。越南共产党一向高度重视文化建设,重要强调文化是发展方向的思想的基本。1.2 研究的目的了解审美文化的具体含义,把握审美文化的变动规律和特点;掌握审美文化的划分及其标准,认识民间文化的审美文化功能及美育实施途径。用民间文化的审美理论了解越南绘画,同时想介绍越南传统绘画。1.3 研究的价值从具体而多样的审美文化形态出发去思考美育的社会发展使命;以具体、生动的典型实例为中介,把握审美文化形态的特点及其美育功能;如有条件,以实地考察的方式理解高雅文化、大众文化和民间文化的审美功能。2 研究的内容2.1 什么是民间文化?在什么是“民间文化”的问题中,首先会遭遇什么是“民间”的争论。民间文化可以用两个英文词语表示,一是folk culture,一是civil culture。我们采用的是后者。civil culture的意思应该是“市民文化”;而folk culture的意思则是“民间文化”。另外,folk,主要涉及的是农民群体,这也符合当民间文化主要分布在农村这一现实情况。当然,“民间”一词的含义还要复杂得多,至少在精英知识分子的想象之中,“民间”是一个自足的社会实体;如果和高雅文化、大众文化相对照,民间文化的受众群体更多的就是这样一个保存了较多传统色彩、具有自身生活意义的理解方式的人们。在他们身上,“文化的自觉意识是相对最少的。2.1.1 从社会分层上看,民间文化是一种来自社会内部底层、由平民自发创造的文化。钟敬文先生在民俗文化学:梗概与兴起一书中指出:“我向来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有三个干流:首先是上层社会文化,从阶级上说,即封建地主阶级所创造和享有的文化;其次,是中层社会文化,城市人民的文化,主要是商业市民所有的文化;最后,是底层社会的文化,即广大农民所创造和传承的文化。按照这个理解,所谓民间文化指的是由劳动人民自发创造、自己享用的一种文化形式。劳动人民所处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上的地位,决定着他们所创造的文化的特点,都是与他们的生活密切关联着。诸如劳动的号子、生活中的情歌、张贴在自家墙上的字画、在茶馆里面传唱的大鼓和京戏、街头的杂技、口口相传的民间故事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正是来自于劳动人的生活实践活动。在民间文化之中,作品有谁完成和怎样完成常常是不重要的。许多民间文化的审美形式是由众多的劳动者出于本能喜好或者劳动需要而自发创造出来的,并且会在其流传过程中,由经过无数人们的改编、重写、遗忘和增补,成为体现他们实际生活的活泼泼的文化样式。2.1.2 民间文化是一种具有农业社会生活的背景、保留了较多传统色彩的文化。民间文化首先具有一种农业社会的历史背景,是在工业化文明到来之前就已经产生、发展并成熟了的文化形态。钟敬文先生的民俗文化学:梗概与兴起在描述奴隶社会文化向农业社会文化的形成时说:“咒语多变成颂歌。植物的精灵在神话传说中抬起头来。铜器的艺术品,驱逐了骨器及石器的。总之,是农业的文化代替了畜牧的(或狩猎的)文化。这种两千年前编粗略地形成了的生活模式,直到现在,还大部分地在民间传承着它大略仍然保存着昔日的形影。它的主调没有根本的变动。”显然,从民间文化自身的文化特性上面说,它保留了相当多的传统农业社会的气息。如许多民间文化中都还遗留着原始的民风、民俗,甚至还有一些古代巫术、神话、宗教的色彩。比如过年时的祭祖、黏贴门神等活动,就包含了浓厚的乡土巫术色彩。从这样的角度来说,我们所讲的民间文化不同于“市民文化”和“乡土文化”,前者主要建构在都市化生活的背景上,后者主要指的是一种农村的文化。首先,民间文化不等于市民的、市井的文化,市民文化主要生存于城市化和都市化的背景之中,并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日益感染着现代社会的生活气息。在今天看来,构成市民文化主体的也是居住在城市之中,并接受过一定程度的文化教育的人们。民间文化则是一种偏于传统的文化形式,他们的受众大多没有接受过市民的良好教育。更为重要的是,虽然在现代都市中依旧保有部分民间文化,但是,民间文化的主要流传地域仍旧是在农业性的城乡。但是,民间文化也不同于乡土文化,民间文化一般是在一定区域内经过了相当时间的集体流传以后,形态上已经比较成熟的文化;而乡土文化则有可能只是小范围内的文化形式,或者是一种个人创作的、新创生的、仿民间文化形式的艺术;另外,民间文化也涵盖着城市中的部分文化,如天津快板、北京大鼓、相声等等,而乡土文化则仅限于“农村”。综合上述,我们认为,所谓民间文化,指的是民间文化是由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创造的、古往今来就存在于民间传统中的自发的民众通俗文化。2.2 民间文化的审美特征民间文化既然是一种民间自发生成、创造的文化,它就必然和民众的生活密切相关。这就表现在其基本的审美倾向和作品目的方面。总的来说,民间文化的基本审美特征就是其“自娱自乐”的特点。因此可以说,民间文化是一种“自娱自乐型”的:立足于民众生产、生活的具体背景,以一种通俗活泼的形式,所自发创造出来用以娱乐民众自我的文化形态。按照这一理解,民间文化的具体特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2.2.1 自发性(1) 任性而作、随处可作。从民间文化作品的创作过程来讲,自发性体现在其创作的任性而作、随处可作的特点上。像那些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众口传唱的民谣山歌、奔放热情的劳动号子、俯遗即是的笑话谚语,还有街头巷尾的杂耍、家家墙上的年画、飞梭织就的锦绣、姑娘送情的荷包这些民间审美文化产品,都可以说是出于自然、浑然天成,充分体现出民间文化的自发性。事实上,许多民间文化作品是民众在生活实践过程中自发的、本能的创作的结果。拿俚转去,落雨着着,也是好格。”在这里,老道士随口道来,却又合乎经文的形式,朴实、真切,充分说明了民间文化“创作”的自发性特点。(2)自我娱乐、自我消遣。从作品的写作目的来看,民间文化是大多是一种无名无姓的人们在其生活过程中制作的,因此,民间文化不像高雅文化那样总是要在艺术作品中表达深刻的道理、启蒙接受者的思想、进而完成一定的社会性的人物或指标,而时常是在自我娱乐、自我消遣的轻松前提下随口道来、随手作来的;它也不像大众文化那样按照市场化原则、经过集体的专业制作人员精心筹划、最终形成一定的模式化的、流行性的审美产品,而是在流传过程中,率性而作、随心而改,不必顾虑人们是否接受、作品内容是否成熟、有吸引力等等。总而言之,自发性是民间文化的总体特性,也是他和高雅文化、大众文化最为明显的区别之处。2.2.2 传承性民间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这就是其“传承性”。事实上,民间民众的生活方式就是通过一代代的传承而逐渐发展、流传下来的。体现在他们所创造的民间文化上面,就是言传身教,口口相传。(1)言传身教。传承性可以在民间文化作品的逐渐形成方面体现。比如那些在在广大群众之中流传极为广泛的评书,像杨家将、说岳全传、隋唐演义、三国演义、水浒传等等,都是在民众之中流传了很久,然后不断地经过一些人的整理、改编,逐渐形成为今天刘兰芳、袁阔成口中的样子。这样一个特性造成的结果是,民间文化作品中保留着大量的传统情趣和气息,往往以一定相对固定的形式千百年来流传。如一直以来口口相传的京戏,从内容到技巧,小到一句唱词、大到整个曲目,常常是师傅教徒弟、徒弟再教徒弟,许多在舞台上有着精湛技艺的老艺术家,用他们的动人表演感动无数观众,可是当你问他为什么这个地方这样处理、而那个地方有那样处理时,他们常常毫不犹豫地说,师傅教的呗!师傅教成这样,作品最终就成了这样,这已经是民间文化中不争的事实了。(2)口口相传。传承性还表现在民间文化作品的散播和接受过程中。“面对面”(face to face)就是其重要特点。诸如民歌、传说、谚语、戏曲、评书等等民间文化作品,都需要实地表演、亲身展示或者付诸行动等,这些艺术形式散播于村坊市井、街头巷尾,也出现在庭院房中、流传在欣赏着自己的口里、手上。2.2.3 通俗化和程式化(1)形式的通俗化。作为自娱自乐型的文化,民间文化的形式特征也是比较明显的。首先是形式的通俗化。通俗易懂,大众文化和民间文化都具有这样的特点。但是,民间文化的通俗化不像大众文化那样,是经过了精心打造的结果,而是其贴近民众的生活、采用与自身生活实践紧密关联的语言、素材的结果。朴实的风格、真切的情感、没有高深意义的主题、人人都懂的语言总之,朴实简明、活泼可喜、喜闻乐见,是民间文化的形式特点。(2)文体的程式化。喜闻乐见的形式又秉承着一定的民族文化的传统形式,往往在长期的民间文化流传过程中形成了便于民众接受的程式化的审美形式。说评书的人讲究一个回目一个回目的讲,每一次开篇往往要接着上一回设置的悬念开始、又在设置新的悬念时结束,而诸如“各位看官”、“且听下回分解”等话语形式更是常见。唱京戏的人更是要遵照一系列的程式,唱念做打,样样都要遵守规范;至于红脸关公、黑脸包公,白脸奸臣、花脸刚烈,也是一种大家公认了的程式。还有像民歌里面的“起兴”、笑话中对“傻女婿”的嘲弄、民间故事中那些“九十九条河、九十九座山”等等,都是这种程式化的民间文化形式。2.2.4 实用性和娱乐性民间文化既然是自发的一种文化,随时而作、触物起情的自娱自乐,就成了民间文化的根本特征。它的复杂表现是,民间文化的娱乐性质又是和其生活实践紧密相关的,常常是悦乐性与实用性相互维系。如昆明街头的孩子们唱的求雨歌:“小小儿童哭哀哀,撒下秧苗不得栽。巴望老天下大雨,乌云暴雨一起来。”显然,儿童的歌谣是自娱的,但是在特殊的时候,它也可以是实用的,是真实的祈雨仪式里歌谣的一个部分。还有的歌谣中记录着人们日常活过程中得来的经验教训,如“云彩向南雨涟涟、云彩向东一阵风”等;有的蕴含着民众生活中朴素的哲理:“赤脚双双来插田,低头看见水中天;行行插得齐齐整,退步原来是向前”。诸如为了记忆而编写的汤头歌、野菜歌等,更是在娱乐中包含实用价值。另外的一种情况是,许多民间文化作品就是人们实际生活的一部分。如过年时辟邪的年画门神,祈福的剪纸、灯笼,婚庆时候请来大戏、空闲时节听听评书瞎话事实上,所谓自娱自乐,就是在生活之中的“乐”,是与人们的劳动、嫁娶、生死、集会、休憩等生活活动休戚相关的审美。综合上述,自发性、传承性、通俗化和程式化、实用性和娱乐性等等,分别从民间文化的审美创造和接受、散播流传、审美形式、目的效果等方面描述了这种自娱自乐型文化形态的基本特性。也正是这些特征,构成了理解民间文化发展的自身规律和审美意义的一个有效的视角。2.3 民间文化的美育途径第一,结合民间文化的自发性和自娱性特点,引导学生领略其生动朴实、清新奔放的自然纯真之美,形成以真切自然为美的观念。第二,活泼可喜的民间文化是一个民族生活方式的集中体现。因此,通过领略民间文化的审美风貌,可以以一种真切的方式对本民族的文化智慧有所体验。2.4 越南民间绘画的介绍2.4.1 历史越南民间有着悠久的历史,有时间去发展强有力的,现在则是下降,但仍保持在一些村庄的保护和一些家庭开战。基本上有两种类型的画就是春节画和教堂画。越南民间绘画很早出现,因为两种春节画和教堂画跟侍奉同越南祖先和神灵崇拜自然现象出现时差点同时。在黎王朝(12世纪)开始出现的一个家庭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