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8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5页 / 共18页
第6页 / 共18页
第7页 / 共18页
第8页 / 共18页
第9页 / 共18页
第10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 下半年小学语文教师面试考题精选 小学语文匆匆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一)导入 1.用 PPT 出示明代钱鹤滩所做的明日歌,请学生大声朗读,思考其中的含义,说说其 中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出原因 (稍作互动,只要学生能自圆其说都用鼓励性的语言评价)。 然后引题:自古以来,时光易逝、人生苦短就是文人创作永恒的主题,今天我们就来看 看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散文匆匆。(板书标题) 2.用 ppt 出示朱自清简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PPT 出示生字词,教师范读、范写,学生朗读,练习写) 2.再读课文,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什么,画一画主旨句。 (主要写时光易逝而人生庸碌无为,主旨句“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三)再读课文,小组学习 1.同学们先读一下文章的第一段,来说说大意。 (引出主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2.请同学以同桌为单位,结合文本讨论作者是用怎样的方式来表达这个意思的呢?这种 表达方式又有怎样的效果呢? (用对比的方式。对比之处有两点:1.意思的对比:燕子、杨柳、桃花的情况都是有去 有回、周而复始的,只有日子一去不复返了。用对比引发读者的思考;2.句式的对比:在讲 述燕子、杨柳、桃花时用了较为规整的排比句,显得开篇有文采有气势,读起来朗朗上口。 然而讲述我们的日子时,就脱离了排比的句式,用了平易近人的语言来反问。使句式活泼生 动,富于变化。) 3.第二段里作者为什么说自己“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结合具体语句简述原因。 (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读懂这段的关键句: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 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用比喻的手法将人 生的时间比作针尖上的一滴水,当一滴水回归大海时,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比喻人生的时 间消逝与无声无息间。化抽象为形象,使“时间的流逝”这个概念更具体。作者因时光流逝 于无形间,自己碌碌无为而“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4.然后请学生带着感情朗读这两段,感受其中的情感。 (四)小组讨论,想象拓展 四人为一小组,同学们运用以上修辞进行仿写,仿写一段关于时光易逝的文字。 (五)小结作业 作业: 请学生上网搜集朱自清的散文来阅读, 发现其中你觉得比较好的修辞, 记录下来, 明天上课我们一起分享。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简述抒情散文语言分析的思路? 【参考答案】 俗话说“小说是写给别人看的,散文是写给自己看的”。散文的特点除了形散神聚,还 有一个特点就是情感的表达表达,这一点在抒情散文中表现更为明显。作者在写作时,考虑 更多的并不是读者所获取的信息量,而是情感的自我抒发,所以抒情散文中,很多遣词造句 都很隐晦, 需要读者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个人经历进行分析。 在对抒情散文的语言 分析中,我们可以借鉴诗歌的分析方式:找出“意象”,即散文中重点描写的物象,再分析 此物象所承载的作者的情感;在情感分析中,我们同样可以分析写作技巧,比如谋篇结构以 及这样构思的好处、 有特色的修辞以及修辞对情感表达的作用。 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一步一步 深入地分析散文的语言。 2.有一个离异的孩子上课经常捣乱,如果你是老师你该怎么做? 【参考答案】 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面对问题,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本着 关爱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的原则,站在学生的角度,多替学生去思考,帮助他们解决 问题。 尤其是面对这样一名特殊的学生, 我更应该关注到学生的一些日常的小变化, 了解原因, 对症下药,最终帮助这名学生成长。 首先,我会私下找到这名同学,通过交流沟通的方式,打开孩子的心扉,了解他在课上 行为的一些背后的原因,并针对他的一些不合理的想法,进行劝说式教育,帮助他树立正确 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我会继续找到该名同学的家长,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并向他们说明孩子近期在 学校的表现情况,劝说家长,多给予该名孩子多一点关爱,并实行家校联合的机制,共同助 力孩子的成长。 最后,找到其他任课老师,了解该名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共同探讨一些教育良策。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会长期关注该名学生的学习动态、成长动态以及心理状况,并采取 相应的教学措施,希望能够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小学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安徒生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拥有生命是幸福的,只要你拥有健美的心灵,什么样的厄 运也不能夺走你的幸福。那么,应该说,只要活着,就能体会到幸福的存在,可是在卖火 柴的小女孩中,却在这样一段话(出示):“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那么美丽的东西, 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过渡):这一切都是真实的吗?小女孩看到什么美好的东西会使她感到那么幸福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听老师范读,(读时课件演示)学生思考:小女孩心中,幸福是什么? (是因为小女孩擦燃火柴,在幻想中得到了火炉、烤鹅、圣诞树,最重要的是,她还见 到了亲爱的奶奶。) (三)深入研读 1.为什么小女孩觉得有一个温暖的火炉就是幸福的?请大家轻声读第 5 自然段,联系上 下文,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四人一小组交流学习成果,全班交流,综 合意见。) 预设句一:“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 (因为她寒冷难忍,在迷迷糊糊中把一根火柴的光看得非常神奇,把一根火柴的热看得 非常温暖。) 预设句二:“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小女孩在幻景中是那么温暖,但是回到现实中,包围她的只是这寒冷、漆黑的夜晚。) 预设句三:“她敢从成把的火柴中抽出一根来来暖和暖和她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 了一根。” (火柴是用来维持生计的,平日肯定舍不得用一根,但是她实在是被冻死了,课文有一 句:“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说明了这一点。) 2.由于难忍的寒冷,小姑娘幻想得到火炉,那么她为什么会幻想到喷香的烤鹅呢? (课件出示)一生朗读,其他同学先听,然后联系实际说说体验,从这段话中,你又领悟 到了什么? (富人和穷人的生活差别是那么大,当穷人还在忍饥挨饿时,富人却能在布置精美的餐 桌前享用丰盛的圣诞大餐。而小女孩眼前只是一堵又厚又冷的墙,冷酷的现实,隔绝了她和 美好的幻想,当小女孩回到现实中来时,只会更加痛苦。) 3.当小女孩再次擦燃火柴,这个时候她又看到了什么?从这次的幻想中你又体会到了什 么? (看到了自己坐在一棵圣诞树下,然后这些快乐的场面她都不曾拥有,说明了小女孩对 快乐的渴求。) 4.故事的结尾我们知道,小女孩最终在饥寒交迫中死去,但是为什么明明死了,却要说 她是“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了”?为什么冻死了,嘴角还带着微笑? (教师可作适当提醒:小女孩活在人世时有哪些不幸?) (小女孩活在人世遭受着饥饿、寒冷、他人的欺负;得不到亲人的疼爱;没有快乐和幸福。 她这样痛苦地活着还不如死了幸福,死了可以摆脱痛苦。) 5.当作者写到小女孩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时,当他写下两个幸福时,他的心情会怎样? (同情、不满) 6.点明个别学生指导朗读,把作者的同情、不满读出来。 (例如读到小女孩的想象的画面时,可以读得轻缓一点。) (四)整体回顾,想象拓展 为大家介绍一个真实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她与课文中的小女孩相隔半个世纪,来自 于西门子公司驻中国的代理拉贝 1919 年短暂回国期间写下的日记。 那时的德国已由皇帝专 制改良到共和制,局势动荡,社会灾难深重。那个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也就是在这种背景 下发生的。(故事略)比较两个故事,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比较两个小女孩的命运,说说感想。 (原原本本的生活见闻是不加任何想象、联想的,知道什么写什么,见到什么写什么;而 在童话写作中就不一样了,作者要使所反映的人物故事具有感染力,就要深入人物的心理, 置身于人物的生活境遇中进行充分的想象补充, 从而将故事表达得更为合情合理, 更富于真 实感。) (五)小结作业 1.总结:师生共同总结。 2.作业:阅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故事。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你是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 【参考答案】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同时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而朗读不是简单、机械、生硬的 强调,而要建立在恰当的理解上。 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寄寓在文字中的,“情动而辞发”。第一步是学生“潜入课文”,触 摸言语形态,引起阅读冲动,例如,在本堂课中,我首先带领学生回归到文本当中去体会小 女孩的三次擦亮火柴的幻想;第二步感受形象,体察情感。抓住关键词句,增强自己对文本 的理解,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情感;第三步指导朗读,带着对文本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 置身情景,体会作者的情感。“感情”一词由“感”与“情”所组成,朗读先“感”(感知 课文)而生“情”;再者,情用读的形式来宣泄,变成“情感”了。综上所述,我在把指导学 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放在了学生对文本有了一定的基础之上再行指导。 2.为什么要把学生看作自己的孩子一样? 【参考答案】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传道授业解惑,良师犹甚。良师,或悉心以教,雏凤清于老 凤声;或点铁成金,化腐朽为神奇;或指点迷津,柳暗花明又一村;或旁敲侧击,心有灵犀一点 通。孔子曰:“爱之,能毋劳乎,忠焉,能毋诲乎?”陶行知“爱满天下”,并能“捧着一 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良师选择了太阳的事业,就选择了燃烧自己,他们甘当人梯,为 人作嫁,鞠躬尽瘁,虽九死而未悔。 由此可见,教师这一职业所赋予的本意,而后在新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里又将“爱”划 入重要的范畴关爱学生,如何关爱学生,到底要关爱到何种程度,我认为一位老师就 应该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去看待, 只有保持好这样一颗大爱之心, 秉持好一位教师该有的 专业态度,才能干好教师这个职业,保证其教育不变质。 小学语文母鸡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出示母鸡和小鸡的视频,学生谈感受,学生自由模仿视频中的母鸡和小鸡。 (教师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要求:圈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想想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前后发生为什么了变化?哪些自然段是写作者讨厌母鸡的?写 喜欢的自然段是?找出关键词。 (一向讨厌 13,不敢再讨厌 410) (三)深入研读 1.自由阅读 13 自然段,圈出重点语句,看看作者为什么讨厌母鸡。 抓住:颤颤巍巍、如怨如诉,体会母鸡无病呻吟。趁其不备、狠狠,体会母鸡欺软怕 硬、暗箭伤人。 运用夸张的手法体现母鸡拼命炫耀自己。 再次齐读,指导读出母鸡令人讨厌的感觉,也可让学生模仿母鸡的动作,去体会作者 对母鸡的讨厌。 过渡:作者既然那么讨厌母鸡,后来为什么改变了对母鸡的态度,你找到了秘密了吗? 2.齐读第 410 段。边读边用笔画一画,哪些语句中体现了母鸡什么样的魅力与情怀?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 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3.母鸡可能会怎样警告自己的鸡雏?小鸡躲在妈妈的怀抱里会说些什么? 说话练习,让孩子们用书上的语言填空。 (此处具体的举出例子,并对学生进行指导。) (四)拓展延伸 1.看到这令人震撼的一幕幕,作者此时还仅仅是喜欢那么简单吗? (敬佩) 这只母鸡如此爱自己的孩子,如此不辞辛劳地为孩子们无悔付出,真让我们感动,让我 们带着对鸡妈妈的敬佩和喜爱,再读 9 自然段。 2.作者仅仅是在赞美鸡妈妈吗? (不是) 正因为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正因为母爱的伟大,所以老舍先生的情感才从 “一向讨厌母鸡”变为“不敢再讨厌母鸡了”,此时此刻,你感受到作者对母鸡究竟是一种 怎样的感情呢? (喜欢、敬佩、赞赏) 作者对母鸡已经不是简单的喜欢,而是对母爱的一种纯洁、神圣的尊敬了。 (带着对母爱的崇敬再读第九自然段。) (五)小结作业 1.教师总结。 2.课后对比阅读老舍的猫,下节课交流这两篇文章的异同点。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授课内容是几年级? 【参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