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第9页 / 共12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辽宁沈阳二中20KK届上学期高三第四次阶段测试全解全析语 文 试 题注意:1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为150分。2I卷II卷客观题答案涂在答题卡上,主观题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第卷(阅读题,71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民间外交更能打动人心虽然中国的改革开放迅速提高了自己的国际地位,但中国还没有塑造自己全球形象的国际经验,以官方声音为主的宣传使我们的话语缺少了能够满足民间需要的说服力;崛起的喜悦中夹杂的狭隘民族主义成分所产生的众多解气的话语,不仅无助于中国说服世界的努力,反而成为外国主流媒体报道中国时出现负面内容的重要原因,中国迫切需要在对国际政治和中国文化深入了解的基础之上,培育大量具有说服世界能力的民间人士,换句话说,中国人多,中国外交更需发挥民间优势。事实上,民众有意识的参与使众多涉外活动具有了外交意义,甚至比经过精心修饰的外交表述更能打动人心。从二战结束到中美建交这段时间,中国和美国处在敌对、猜疑、相互隔绝和互不了解的状态,基辛格担任国务卿之后说:“我们仍然认为中国是我们面临的最抱敌意的国家。”但他第一次到上海时,早晨抽空跑出去看了看街上的人,回来却说:“中国人是一个和平的民族,脸上带着佛一样的微笑。”见到面目慈祥的中国人,观念就变了。基辛格转变观念的启示,也为我们解决一些重大的国际问题提供了思路。长久以来,西方人坚信他们的文明是世界唯一成功的文明,它们是国家治理的范本,其生活方式值得向往,有些国家推行的所谓的“价值观外交”就是以这种意识为思想蓝本的。而人员流动的全球化,却必将证明“价值观外交”政治视野的局限性:20KK年韩中贸易额为1500亿美元,相当于韩美和韩日的总和,韩中之间每周往返航班836架次,比韩国国内航班数量都要多,韩中之间已经建立了密不可分的经济关系,韩国驻华大使金夏中最近总结说:“在世界上,能与中国人用杯子喝53度白酒的只有韩国人,通过老白干的实力能说明韩中贸易额连年激增的缘由。”中韩两国人士炖上一盆狗肉,盘腿上炕谈生意时可能没想到外交,但却促进了外交,所以韩国赞赏中国的发展,事实证明,通过经济活动中民众的交流,中华文明逐渐扩大了在西方的影响,西方在如何看待中国走自己选择的道路方面逐渐变得客观起来,对中国持肯定态度的声音越来越多。中国的文化中有“朋友信之”,“近者悦,远者来”的传统。现在每年有将近4000万人出国,中国人、中国资本、中国企业已经遍布全球。这是我们的优势,这么多人出去容易让外国人听到中国真实的声音。目前,外国对中国的了解和我们的期望有很大差距,我们的宣传太像“宣传”,官员学者出国很怕说错一句话,民众的声音出不去,外宣就不真实了。不要担心扩大民间的声音会带来负面影响,我们改革开放的实践已经说明了民间和外界的交往越深,中国文化的影响就越大。英国首相布朗称:到2025年,中国讲英语的人将超过全世界以英语为第一语言的人数,若此,中国外交对外言说的能力将大增。如今,国际事务中的言说能力正在与经济力量和军事力量共同成为主导国际政治的力量。现代政治就是言说政治,其突出特点就是,人们往往不仅仅要看一国的官员说了什么,更要看民众怎么说,说了什么。一个国家无论有多大的外交实力,有多少外交官,都不可能代替民间的交往,而在很多时候,几十个外交官说的“官话”,还往往不如一个普通老百姓的“俗话”更具有感染力。1对“民间外交”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民间外交可以在官方宣传缺少能够满足民间需要的说服力时弥补中国塑造自己全球形象的国际经验的不足。B民间外交有助于西方客观看待中国走自己选择的道路和消除外国主流媒体报道中国时出现的负面内容。C民间外交强调民众有意识的参与,这使用基辛格第一次到上海就转变了对中国的敌对、猜疑观念。D民间外交不必担心会给中国带来负面影响,外国对中国的了解越深,中国文化的影响就越大。【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促使基辛格转变观念的不是“民众有意识的参与”。【考点】现代文阅读2对文中划线句“通过老白干的实力能说明韩中贸易额连年激增的缘由”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世界上只有韩国人能与中国人喝53度的白酒,韩国通过与中国的白酒贸易使两国贸易额连年激增。B20KK年韩中贸易额相当于韩美日的总和,韩中之间每周往返的航班比韩国国内航班数量都要多。C韩国人在和中国人谈生产时对中国的发展的赞美虽然没有想到外交,却促进了外交。D中韩两国民众在经济活动中的交流比官方外交更具感染力,它使双方增进了了解,建立了互信,从而促进了韩中经济贸易的发展。【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A并非“白酒贸易”,B是表现不是“缘由”,C因果倒置。【考点】现代文阅读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使中国更易发挥民间外交优势,从而更易让外国人听到中国真实的声音。B人员流动的全球化证明了西方国家建立在西方中心主义基础上的“价值观外交”存在政治视野的局限性。C目前外国对中国的了解和我们的期望有很大差距,这一事实充分说明了我国的外宣缺少民众的声音,太不真实了。D中国讲英语的人比全世界以英语为第一语言的人数还多,中国外国对外言说的能力正在与经济力量和军事力量共同成为主导国际政治的力量。【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的能力。B应为“必将证明”,C“太不真实了”歪曲文意。D应为“到2025年将超过”。【考点】现代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42分)(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共20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留侯论(宋)苏轼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夫子房受书于圯上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无所获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势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危矣。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哉?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不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观夫高祖之所以胜,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敝,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欤!(选自岳麓出版社1988年版古文观止卷之十)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见:表现B养其全锋而待其敝敝:通“弊”,弊端C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逆:迎接D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称:相称【答案】B【解析】考查理解文中文言实词含义。“敝”在这里不是通假字,是疲惫、困乏的意思。赤壁之战中有“曹操之众远来疲敝”,其中的“敝”和这里的意思相同。【考点】古代诗文阅读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BDC其锋不可犯,而其末可乘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乃使其从者衣褐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身【答案】D【解析】考查理解文中文言虚词的词性和用法。A转折连词,但是;连词,表修饰关系。B到;对于;C介词,用;相当于“而”,目的连词。D都是代词,他的。【考点】古代诗文阅读6下边各项中,能够直接说明留侯张良的“大勇者”本色的一项是( )A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B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C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D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答案】C【解析】考查根据文意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A是作者的议论,不是直接针对张良而言的。B是说明张良的不能忍的特点。D项表现了张良的外貌特点,不能直接用来说明其大勇的品格。【考点】古代诗文阅读7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篇即亮出中心论点,“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并以此为基础,指出有匹夫之勇与天下大勇之分。B对张良“圯上受书”之说,作者大胆“翻案”;一是除去“圯上老人”身上的神奇诡异之气,二是指出老人“其意不在书”,而在折其刚锐之气,使张良能忍小忿而就大谋。C张良一生可写可论者甚多,作者只选取圯上受书和辅佐高祖两桩,前者说明张良之“忍”的难能可贵,后者强调张良之“忍”的巨大作用,选材紧扣题旨,行文不枝不蔓。D“翻案”文章容易矫杆过正。年青的苏轼为强调“忍”的重要,将“忍”说成张良建功立业的根本原因。甚至将刘项成败的原因归结为“忍”与“不能忍”的个人气质,显然有片面性。【答案】A【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分析和概括的能力。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成大事者,必有忍辱负重的品质。【考点】古代诗文阅读8将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5分) (2)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3分)【答案】(每句5分,共10分)所以那老人故意态度傲慢无理、言语粗恶的深深羞辱他,他如果能忍受得住,方才可以凭借这点而成就大功业。(2)从此可看出,他还有刚强不能忍耐的气度,不是张良,谁能成全他?【解析】考查语句翻译能力。(1)是故:因此。倨:傲慢。折:使遭到挫折。就:成就、完成。(2)由此:从这件事上。犹:尚且,还。全:成命,取得成功。【考点】古代诗文阅读【参考译文】古时候被人称作豪杰的志士,一定具有胜人的节操,(有)一般人的常情所无法忍受的度量。普通人受到侮辱,拔剑而起,挺身上前搏斗,这不值得算作勇敢。天下有一种真正勇敢的人,遇到突发的情形毫不惊慌,无缘无故的对他施加侮辱也不动怒。为什麼能够这样呢?因为他胸怀大志,目标高远(的缘故)啊。 张良被桥上老人授给兵书这件事,确实很古怪。但是,又怎麼知道那不是秦代的一位隐居君子出来考验张良呢?看那老人用以微微显露出自己用意的方式,都具有圣贤相互提醒告诫的意义。一般人不明白,把那老人当作神仙,也太荒谬了。再说,桥上老人的真正用意并不在于授给张良兵书(而在于使张良能有所忍,以就大事)。在韩国已灭亡时,秦朝正很强盛,秦王政用刀锯、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