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第9页 / 共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16单元 近代以来中国和世界的科技发展及文学艺术一、中国现代科技与文教二、近代以来世界科技发展及文学艺术线索1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重视科技发展,中国的科技取得了重大突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有了迅猛的发展,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农业、计算机与生物技术等领域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某些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线索2现代中国文艺和教育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文学艺术在“双百”方针指导下,呈现出繁荣发展的局面,具有阶段性、多样性、人民性的鲜明特点;教育发展经历了奠基、动乱中的教育到新时期教育的复兴过程,形成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科教兴国”战略成为全国人民的共识。线索3近代世界的科技文化发展(1)近代科学技术兴起,伽利略、牛顿等物理学家成就非凡;瓦特改良的蒸汽机、爱迪生发明的各类电器分别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达尔文的进化论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2)文艺领域: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艺术盛行;文学、美术、音乐和影视艺术取得辉煌成就。线索4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1)科技领域:20世纪以来,相对论、量子论的提出和发展掀起了物理学的革命;二战后,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发展、互联网的应用等都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2)文艺领域:现代主义艺术兴起,在文学、美术、音乐等领域,现代主义艺术成为主流。第49讲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一、现代中国的科技成就1.“两弹一星”(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面临核威胁。(2)目的: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3)成就原子弹:1964年,中国第一颗爆炸成功,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导弹: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人造地球卫星: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2.载人航天(1)成就: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载着宇航员升上了太空。(2)影响: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3.袁隆平与杂交水稻(1)成就:1973年,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2001年,他获得中国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意义:不仅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4.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1)计算机:1983年,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银河-号”。(2)生物技术:1965年,人工合成在中国首次实现,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构图解史】现代中国的科技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1.提出(1)背景:新中国成立和三大改造完成,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2)提出:年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3)内容:在艺术问题上“”,在学术问题上“”。(4)成就:老舍的话剧,郭沫若的历史剧蔡文姬,杨沫的长篇小说。2.曲折(1)原因:由于政治运动的扩大化,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甚至上升为阶级问题。(2)表现:王蒙的小说,艾青的寓言诗蝉的歌等都受到政治批判。3.春天(1)原因:“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清算极“”路线;邓小平强调贯彻“双百”方针;中共中央提出加强社会主义建设。(2)表现:出现了“反思文学”“”以及以改革实践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出现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被爱情遗忘的角落等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的戏剧、电影。【辨析比较】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与新中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反映的是政治斗争的激烈,流派多且阶级阵线鲜明。新中国时期“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主要体现在学术上,没有阶级的差别与对立,两者实质不同。2.“百花齐放”与“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是指艺术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指学术上的不同派别,可以自由争论。三、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1.人民教育的奠基(1)确定教育方向过渡时期标志:1949年底,第一次会议召开。内容:教育要为服务,学校向广大工农开门。意义:成功地将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变为沿着方向前进的人民教育。(2)制定教育方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方针:德、智、体发展;在发展全日制学校教育的同时,建立起的学校教育制度。成就: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建设人才。2.动乱中的教育(1)表现:很多师生被卷入“”、批“走资派”活动中;高考制度被废止;招收“工农兵学员”。(2)后果:使整个中国的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破坏,整个民族大大下降。3.教育的复兴(1)“文革”结束之初拨乱反正,全面整顿。1977年,恢复制度,组织编写新教材,倡导尊师重教。战略:教育优先发展。(2)20世纪80年代教育方针:“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 基础教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制定。中等教育:实行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高等教育:增设新兴的边缘学科专业,建立制度,扩大学校办学的自主权。(3)20世纪90年代高等教育:实施“”计划。社会教育:启动“”。西部教育:国家出资支持西部一批高校建设,推动了地区教育的发展。【史论拓展】理解教育对于国家发展的影响(1)国际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表现为经济实力和科学技术的竞争。(2)教育是科技发展的前提,科技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3)国家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科学技术发展离不开教育。(4)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考点一现代中国的科技成就新中国取得巨大科技成就的原因和条件(1)制度前提: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前提。(2)政策支持: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政策支持,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3)环境条件:社会的稳定是各项事业发展的前提。(4)主观因素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爱国热情和辛勤劳动以及无私奉献、勇攀高峰的精神。老一辈革命家对“左”倾错误的抵制和人民群众对基础工程的大力支持。(5)外部因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史论结合】史料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它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选自红旗1970年解读史料主要是说明“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的国内、国际意义。省略号之前反映了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发展空间技术的开始。省略号之后说明卫星发射成功鼓舞了亚非拉和世界革命人民,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及其垄断空间技术的局面。问题根据史料,分析“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的时代特征。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影响。考点二“双百”方针“双百”方针提出的现实意义、经验教训及其实质(1)现实意义“双百”方针是党在总结我国文化发展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符合文化发展的规律,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指明了正确的方向。“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科技进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方针。我们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努力实现学术自由和创作自由。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大力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和发展。(2)经验教训党和政府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处理问题。在文学艺术领域要始终坚持“双百”方针,这对发展我国科学文化事业具有重大意义。要处理好科学、文艺工作同政治和人民生活的关系,以及继承传统和不断创新的关系。(3)实质:“双百”方针的实质就是艺术和学术自由。具体地讲,人们在艺术和学术问题上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有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坚持自己意见和保留自己意见的自由。【史论结合】史料中央现在着重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政策,就是要我们在文艺工作和科学工作方面,也把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繁荣我国的文学艺术而努力,为使我国的科学工作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而努力。陆定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解读史料反映了陆定一指出中央的政策是要求文艺工作和科学工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把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反映了“双百”方针的目的。问题据史料,指出党中央提出“双百”方针的主要目的。高考试题考查内容命题立意2017全国卷31改革开放以来的高等教育发展本题以改革开放以来的高等教育发展为载体,考查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考查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的学科能力,以及分析材料、获取历史结论的能力2017全国卷3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教育发展特征以绘画作品为载体,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教育发展的阶段特征,着重考查学生的读图及迁移所学的能力,据时代背景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2015全国卷31俄语教学与中国的经济、外交政策从1952年底中国掀起学习俄语的高潮切入,考查国家经济建设战略、外交政策与教育发展的关系,主要考查学生透过历史现象判断其本质的能力2013新课标全国卷31新中国成立后文教事业的发展以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各高校课程设置及举办展览为切入点,考查教育与国家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历史现象内在联系的能力考题12017全国卷1977年,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至1988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万人,2001年增长至719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由此可知()A.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满足B.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C.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D.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考题22017全国卷 右图为1954年某画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这一作品()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B.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C.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D.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考题32015全国卷 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学习俄语的热潮。这是我国当时()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考题42013新课标全国卷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格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其主要目的是()A.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B.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C.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D.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考向1中国现代的科技成就1.201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