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5页
第2页 / 共105页
第3页 / 共105页
第4页 / 共105页
第5页 / 共105页
第6页 / 共105页
第7页 / 共105页
第8页 / 共105页
第9页 / 共105页
第10页 / 共105页
亲,该文档总共10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歙县人民医院 朱院芳,常见护理技术操作并 发症预防及处理流程,01,口腔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一、口腔损伤,临床表现 (1)口腔黏膜充血、出血、水肿、炎症反应、溃疡形成,患者主诉口腔疼痛,颌下可触及淋巴结肿大。,漱口液温度或浓度不当,造成口腔黏膜灼伤。,在口腔擦洗过程中,由于护理人员动作粗暴,裸露的止血钳尖端碰伤口腔黏膜及牙龈,特别是肿瘤患者放疗期,口腔有感染及凝血功能差的患者,容易引起口腔黏膜及牙龈的损伤,为昏迷患者进行 口腔护理时,使 用开口器协助张 口方法不正确或 力量不当,造成 患者口腔、牙龈 或口腔黏膜损伤。,病因1,病因2,病因3,发生原因,二、吸入性肺炎,多发生于意识障碍的患者,口腔护理的清洁液、口腔内分泌物及呕吐物误入气道,是吸入性肺炎的主要原因。,3,2,1,已出现肺炎的患者,根据病情选择的抗生素积极进行抗感染治疗,并结合相应的临床表现采取对症处理。,口腔护理所用棉球要拧干水分,不可过湿;神志不清患者不可漱口,以防误吸。,为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时,辅助患者采取仰卧位,切记将头偏向一侧,防止漱口液流入呼吸道。,预防及处理,窒 息,有义齿的患者,操作前末将义齿取出,操作时义齿脱落,造成窒息。,为兴奋、躁动,行为紊乱的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时,因患者不配合造成擦洗棉球松脱,掉入气管,导致窒息。,医护人员为神志不清或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时,由于粗心大意,将棉球遗留在口腔,导致窒息。,原因1,原因 2,原因 3,02,鼻饲技术操作并发症,二、胃食管反流、误吸,胃食管反流是胃内食物经贲门、食道、口腔流出的现象,为最危险的并发症,不仅影响营养供给,还可致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临床表现,鼻饲过程中,患者突然出现呛咳、气喘、呼吸困难、心动过速、咳出或经气管出鼻饲液。吸入性肺炎患者还可出现体温升高、咳嗽,肺部可闻及湿性啰音和水泡音。胸部拍片有渗出性病灶或肺不张。,预防及处理,选用管径适宜的胃管,将鼻饲液均匀限速滴入。,预防及处理,预防及护理,对于危重患者,进行鼻饲前应先吸净气管内痰液,鼻饲前和鼻饲后取半卧位,防止食物反流导致误吸,预防及护理,误吸发生后,应立即停止鼻饲,取头低右侧卧位,吸出气管内误吸物,气管切开者可经气管套管内吸引;有肺部感染迹象者及时使用抗生素。,在鼻饲前进行,以免胃受到机械性刺激导致食物反流引起误吸。,预防及处理,鼻饲前抽吸胃液力量要适当。,2,牢固固定胃管,对于躁动不安的患者可遵医嘱适当使用镇静剂。,3,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可预防性使用抑酸药物,鼻饲时间不宜过长。,1,五、胃潴留,发生原因?,Click here to add your text.Click here to add your text.Click here to add your text.Click here to add your text.Click here to add your text.Click here to add your text.Click here to add your text.Click here to add your text.Click here to add your text.Click here to add your text.,一次鼻饲量过多或两次鼻饲间隔时间太短,胃内容物多,加之胃肠消化功能差,胃蠕动减慢,排空障碍导致食物潴留在胃内。,腹胀,胃潴留量大于150ml时可抽吸出潴留液,严重者可引起胃食管返流。,临床 表现,针头部位弯曲变形或针体折断在患者体内,注射无法继续进行。,临床表现,04,静脉输液技术操作并发症,操作者心情紧张、技术不熟练,表现为:进针角度不准确-将血管壁刺破;针头刺入深度不合适-过浅,针头斜面未全部进入血管;过深,针头穿透对侧血管壁;穿刺后固定不当-针头从血管内脱出。,操作者原因,患者不配合,操作时躁动不安;血管条件差,常见有血管细、弹性差、血管充盈度欠佳等,患者原因,一、静脉穿刺失败,操作者技术不熟练,穿刺失败;患者躁动、针头从血管脱出;患者原发病原因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药物的酸碱度、渗透性、药物浓度、药物本身的毒性以及药物引起的变态反应均可导致血管的通透性增高而致药液外渗。,局部感染及处理、化学因素引起的静脉炎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强。,反复穿刺对血管造成的物理性损伤、药液中不溶性微粒对血管的刺激、输液量、输液速度、液体温度以及液体所产生的压力也是影响药液外渗的因素,原因1,原因2,原因3,原因4,二、药液外渗,一般表现为穿刺部位肿胀疼痛,皮肤温度降低。化疗药、高渗以及强缩血管药物外渗后均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临床表现,熟练掌握穿刺技术,慎重选择穿刺部位,根据血管条件选择穿刺针头。,穿刺成功后妥善固定针头,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尽早发现药液外渗情况,以免引起严重后果。,一旦发现药物外渗,应立即停止给药,拔针后局部按压,另选血管穿刺。,根据渗出药液理化性质不同,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如理疗、局部封闭,给予药物拮抗剂等。,预防及处理,预防及处理,预防及处理,预防及处理,1,2,3,4,如上述处理无效,组织已发生坏死,应手 术将坏死组织清除,以免增加干扰机会,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对血管刺 激性强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再应用,以减少药物对血管的刺激;长期输液者制定保护血管的计划,合理更换注射部位,延长血管使用时间。一旦发生静脉炎,即应停止在此处静脉给药,将患肢抬高、制动、局部对症治疗。伴有全身感染者,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预防及处理,患者突发胸闷、胸骨后压痛、眩晕、濒死感,随即出现呼吸困难和严重发绀,听诊心前区可听到挤压海绵似的声音,如空气量少,到达毛细血管时发生堵塞,则损害较小,如空气栓子大,患者可因严重缺氧而立即死亡。,临床表现,一、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保存液或输血用具被致热源污染,输血后即可引起发热反应,原因1,多次输血的患者,血液中可产生白细胞凝集素和血小板凝集素,再次输血时,对所输入的白细胞和血小板发生作用,产生凝集,发生免疫反应,引起发热,原因2,发生原因,临床表现,患者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突然出现头部剧烈胀痛,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唇绀、咳粉红色泡沫痰,查体可见患者端坐呼吸,双侧颈静脉怒张,双肺湿罗音。,输血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大量血液,有效循环血量剧增,心脏负荷过重,引起急性左心衰竭,多见于心功能不全者、老年人和婴幼儿。,三、急性肺水肿,06,血标本采集法操作并发症,穿刺部位皮下淤血,局部肿胀,患者感觉穿刺部位疼痛。,临床表现,抽血完毕后在穿刺部位以指腹压棉签不少于5分钟,凝血机制障碍者应适当延长按压时间。,1,如选择在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抽血,建议让患者脱下衣袖进行操作,防止衣袖过紧引起静脉回流障碍导致皮下出血。,2,提高穿刺者操作技术,禁止反复回针,3,如果出现皮下血肿,早期应冷敷,用冷使毛细血管收缩,减轻局部充血和出血,三天后再热敷,改善血液循环,加快皮下出血的吸收。,4,预防及处理,07,氧气吸入法操作并发症,临床表现,氧中毒主要表现在肺部的变化,中毒的程度主要取决于吸入氧的氧分压及吸入时间,一般情况下连续吸纯氧6小时后,患者即可出现胸骨后灼热感、咳嗽、恶心呕吐、烦燥不安、面色苍白等;吸氧超过24小时后,肺活量可减少;吸纯氧14天后可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个别患者可出现视力或精神障碍。胸部线可见两侧呈对称性弥漫分布在的小斑点、浸润阴影,2,严格控制吸氧浓度和时间,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氧流量,尽量避免长时间、高浓度给氧。,1,严格掌握给氧指征,选择恰当的给氧方式。,3,给氧过程中加强巡视,认真观察氧疗效果;向患者宣传用氧安全,告诫患者切勿自行调节氧流量。,预防及处理,通过鼻导管给氧时插管过深,氧气误进入食管。,发生原因,四、腹胀,2、吸氧过程中加强巡视,仔细观察用氧效果,如缺氧症状不缓解却发生急性腹胀,应考虑到发生上述并发症的可能,及时进行胃肠减压和肛管排气,1、选择合适的给氧途径,正确掌控鼻导管给氧的方式方法,插管前应仔细测量插入深度,以防插入过深,鼻导管误入食管。,预防及处理,发生原因,临床表现,瞬间大流量、高气压氧气冲入肺内,造成肺组织损伤。多见于未调节好给氧流量即连接鼻导管进行吸氧,或吸氧过程中不断开鼻导管即调节流量。,患者突然呛咳、咳嗽、严重者可造成气胸。,五、肺组织损伤,预防及处理,在给患者吸氧时,一定先调节好氧流量再把吸氧管的鼻塞放至患者的鼻腔,吸氧过程中如需改变氧流量,也务必把吸氧管脱开后再调节。,雾化吸入过程中患者突发呼吸困难、胸闷、憋气、口唇发绀、不能平卧、伴烦躁、大汗。,临 床,表,现,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雾化时选择合适的体位,一般取半坐卧位,以增加肺活量,改善肺功能。,严重阻塞性肺气肿、哮喘持续状态的患者做雾化吸入时应严格控制雾化量和时间,根据病情调节雾化吸入的时间,避免长时间持续雾化,雾化过程中应持续吸氧,防止血氧分压降低。,预防及处理,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患者通气及换气功能障碍时,大量超声雾化不仅影响正常的氧气进入,也不利于二氧化碳的排出,加重了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超声雾化时吸入的气体中氧含量低,长时间雾化可导致缺氧;雾化液的刺激引起气管支气管痉挛,也可导致缺氧的发生。,大量雾滴短时间内冲入气道,使气道阻力增加,呼吸末气道内成正压,二氧化碳排出受阻,造成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二、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原 因,1,2,3,雾化过程中患者主诉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不适,表现为呼吸急促、浅快、口唇粘膜发绀、心率加快,血气结果显示氧分压下降和二氧化碳分压升高。,临床表现,02,超声雾化时保证氧供应,最好使用氧气雾化吸入装置;雾化液的温度以接近代体温为宜,防止吸入低温气体引起呼吸道痉挛。,婴幼儿的喉及气管组织尚未发育成熟,呼吸道的缓冲作用相对较小,对其进行雾化时雾量要小,最好使用面罩。,01,预防及处理,发生原因,临床表现,患者对雾化药物过敏可引起哮喘发作;原有哮喘的患者吸入低温气体后诱发支气管痉挛也可导致哮喘发作;哮喘持续状态的患者做超声雾化时,因雾化气体含氧量低,缺氧而诱发病情加重。,雾化吸入过程中或停止雾化的短时间内,患者出现哮喘发作,或原有哮喘程度加重,表现为喘息、呼吸困难等。,三、哮喘发作加重,预防及处理2,预防及处理1,发作哮喘后应立即停止雾化,给予氧气吸入,采取合适体位,保持气道通畅。缺氧严重者,行气管插管,实施人工通气治疗。,哮喘患者根据病情调节雾化量的大小和雾化时间的长短,避免长时间大气量雾化;雾化液的温度尽量接近体温,以降低低温气体对气道的刺激,以免引发气道痉挛,09,吸痰技术操作并发症,根据缺氧程度不同,其临床表现也有差别,轻者表现为呼吸、脉搏加快,血压升高,严重者出现发绀,意识障碍,血压下降,心跳减弱,甚至呼吸心跳停止,临床 表现,每次吸痰时间不可过长,一般不超过15秒;两次吸痰应间隔1-2分钟,吸痰前、后应吸入纯氧或高流量氧1-2分钟。,1,吸痰时如患者有剧烈咳嗽,应暂停吸痰,避免再次刺激,待咳嗽结束后再继续吸痰。,2,选择合适粗细的吸痰管,根据患者情况调整好负压,吸痰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心率、心律、动脉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3,发生低氧血症者,立即加大氧流量或给予面罩加压吸氧,迅速纠正缺氧状态,必要时进行机械通气治疗,4,预防及处理,二、呼吸道粘膜损伤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