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浅析音乐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及学生心灵的陶冶论文关键词:爱国主义音乐细胞音乐欣赏陶冶心灵艺术形象 论文摘要:音乐教育的最大特点是通过美感教育来启发学生的道德情操,这是其他各门学科所不及的。但这不同于空洞的政治说教,也有别于生吞活剥式的灌输,而是将音乐课的思想教育与音乐艺术的美感巧妙地融汇在一起,来启迪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和手段。通过对学生广泛开展音乐欣赏活动,达到用美的旋律陶冶学生心灵的教育目的。 中华民族素来就有热爱祖国的优良传统。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表现爱国主义的音乐作品真象满天的繁星一样,数不胜数。如何利用这些丰富的文化瑰宝,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是摆在每一位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音乐蕴涵着丰富的艺术内容,这些内容藉音乐独特的艺术形式记录着社会历史进程,表达着人们的感情,寄托着人们理想,传播着文化遗产这些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而且可以促使学生对音乐产生终身需要的强烈感情。 音乐的特长是抒情,以情感人。但是,音乐也非仅仅具有表情的专长,它同样具有造型和描绘的功能。音乐家舒曼对“歌曲之王”舒伯特的音乐作品给予高度的评价,说他的作品“能够把最微妙的思想感情甚至日常生活中的事情用声音表达出来。 古今中外的优秀音乐作用浩翰无垠,这给我们的音乐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如何在这浩翰的乐海中掬起闪烁爱国思想的浪花,并根据我国国情,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地选择音乐作品呢?须注意两点:一是作品要思想性、艺术性俱佳;二是教师要精心挖掘教材的内涵,并充分揭示作品中丰富的内容及艺术形象。 初中音乐教材第一课苏武牧羊就是一首优秀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历史歌曲。多少年来它一直在人民群众中传唱,经久不衰。这首歌作于民国初年,当时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同时发生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外交事件,广大爱国群众义愤填膺,纷纷要求“富国强兵”以抵御外侮。歌中苏武“留胡节不辱” , “大节定不亏”的精神形象正是当时群众爱国激情的反映。 歌曲的旋律由五声间阶构成,有浓厚的中国民歌特色,古朴苍劲,通俗感人。具有深沉,悲壮的音乐气质。节奏庄重、坚定、平稳,调式的交替运用使音乐既统一又富于变化。所有这些对培养学生用宽厚舒展的歌声、悲壮激昂的情绪来表达苏武的爱国主义的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我国古代哲学家、教育家孔子,他本人既能唱歌,又能鼓瑟,既能弹琴,又能吹笙、击磬;他还是个很有音乐欣赏能力的人。他对音乐的作用估价极高,他说:“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3他把对于音乐的作用,提到了移风易俗的高度。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也说过:“音乐教育比其他教育都要重要得多,节奏与乐调有强烈的力量浸入心灵的最深处,如果教育方式合适,它们就会拿美来浸润心灵,使他也就因而美化。 ”4为此,我们让学生欣赏音乐必须有选择,要用好的、健康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用向上的、优秀的音乐作品2来感召学生;使学生在生活体验、思想感情、文化素养和艺术感受的基础上,产生共鸣、联想和想象,从而增强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思想只能同思想对话,感情和感情能够深深打动。家乡沦陷在敌寇铁蹄下的人民,怎能不为松花江上打回老家去的歌声所动情;没有见过茫茫的沙漠和在风沙中行进的情景,就难于体验出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所描绘的草原风光;没有见过白浪滔滔的大海的人,怎能理解德彪西的海所展现的音乐画面?当然,悲壮雄伟的作品不会引起轻松愉快的感觉,豪迈的、节奏鲜明的进行曲决不会使学生产生柔美婉约的感觉。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也还可能从听觉印象转化为视觉印象,如听到各种舞曲时,就自然地联想到各种舞蹈场面,听到雄壮的进行曲时,一列列整齐的队伍威武抖擞地行进的景象就会出现在学生的脑际。 当欣赏一部音乐作品时,首先听到的是音乐所表达的某种情绪,或雄壮激越,或热情欢快,或深沉,或哀伤,或多种情感交织在一起,揭示着人的内心世界,拨响人们的心弦,引起感情上的强烈共鸣。这些音响吸引着学生,在学生的心底唤起种种联想。这便是音乐欣赏的起点。进一步,就是从这些作品中感觉到音响所描绘出的一幅幅画面。但是,音乐所要表现的主要是在某种环境中人们的心理体验和内在的情感。这还需要学生细心地反复地去琢磨、体验。 要提高学生对音乐欣赏的能力,还需要学习了解一些音乐方面的常识和音乐的表现形式及手段,诸如旋律、节奏、音色、和声、曲式、调性、织体、体裁等等。在音乐作品中,技巧和形式是音乐美的极重要的因素,因此,对这些知识的了解,无疑对欣赏音乐作品有着重要的意义。 欣赏音乐作品,要求学生对作品的时代背景、民族特征、风格流派以及作者的经历、思想等有所了解,也就是要把作品、作者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思考。 欣赏音乐作品,要让学生熟悉、热爱祖国的音乐艺术,培养热爱祖国民族文化艺术的感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达到音乐教育的目的。 音乐教育的性质不同政治报告、哲学演讲,它的教育形式是具体的,直接的,并能达到灵魂的陶醉,精神的愉悦,美感的享受。因此要寓爱国主义教育于音乐艺术的美感之中,用音乐的“灵魂” “流动的诗”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培养起最浓厚的爱国主义热情,使他们无论遇到如何恶劣的环境,也不动遥。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便是一部将祖国的大好河山、悠久的文化历史与完美的艺术表现结合在一起的杰出作品。欣赏这首典雅优美的乐曲,就象给我们展现一幅山水画卷,会使我们感受到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上东山、渔舟荡漾、花影摇曳的迷人景色。同时会给学生以高度艺术美的享受,使他们极快进入到“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的清澈月夜意境中,自然而然地联想到祖国的壮丽山河,感受到民族音乐的伟大,从而在同学们心灵深处播下爱我中华的种子。 音乐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思想,不仅是培养人才的需要,也是音乐艺术本身的需要。在举国上下面临新世纪挑战的时刻,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时刻,充分利用音乐教学的素材,奏响爱国主义主旋律,这是赋予音乐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参考文献 14伍湘涛,音乐知识与名曲赏析,M,航空工业出版社 1993 年 3 月295 页、433 页 2薛正安,艺术百花园(下),M,96 页,中国华侨出版杜,1995 年 8 月 3辛凌,音乐艺术博览,M,62 页,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 年 10 月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