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7页
第2页 / 共77页
第3页 / 共77页
第4页 / 共77页
第5页 / 共77页
第6页 / 共77页
第7页 / 共77页
第8页 / 共77页
第9页 / 共77页
第10页 / 共77页
亲,该文档总共7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液化石油气公司液化石油气站安全现状评价报告*有限公司*-(国)-*二一三年十二月ii*液化石油气公司液化石油气站安全现状评价报告法定代表人:*技术负责人:*项目负责人:*2013年12月前 言液化石油气是由丙烷、丁烷、丙烯、丁烯等成分组成的气体混合物,液化石油气充装站是充装液化石油气的主体,液化石油气具有易燃易爆等危险特性,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城镇燃气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要求,提高液化石油气充装系统的本质安全程度和安全管理水平,保证液化石油气充装系统在运行过程达到相关法规、规范的安全要求,减少和控制液化石油气充装系统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降低运行过程中的风险性,预防事故发生,保护人员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及企业的财产不受损失,并配合、落实国家相关法规、规范的规定,我公司受*液化石油气公司委托,对其液化石油气站的现状进行安全评价。根据该站液化石油气充装系统的特点及评价要求,我公司组织有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成立安全评价组到*液化石油气公司进行检查,在审阅该公司所提供有关文件、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现场核查、检测、询问、记录,按照国家、行业、地方法律、法规和有关文件的要求,对该站液化石油气充装系统设备设施及管理现状进行安全评价,并根据相关法规、规范的规定编制了*液化石油气公司液化石油气站安全现状评价报告(以下简称评价报告),该项目存在的危险因素主要有:火灾、爆炸、容器爆炸、触电、机械伤害、车辆伤害、高处坠落、中毒和窒息、冻伤及其他伤害等。站内液化石油气最大储量是102.6t,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液化石油气构成重大危险源的临界量为50t,该站液化气储量超过临界量,故构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评价组认为:该企业通过落实评价过程提出问题的对策措施建议,其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能得到有效的控制、消除或减弱,其液化石油气充装系统的风险可以接受,符合安全生产的基本条件。本次安全评价过程有根据各法律、法规、规定、规范所作的定性分析,也有根据评价项目的具体情况所作的定量计算,选择安全评价方法时,在充分考虑被评价系统的特点,遵从充分性、适应性、系统性、针对性和合理性原则的基础上,采用安全检查表法、事故树评价法等对该项目进行安全评价。本评价报告中的评价结论和整改建议是根据评价对象的现状(评价期间)得出的,当委托单位的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管理措施发生改变时,其安全现状也必将随之改变,因此,本报告评价结论只表明当时评价对象的安全现状,当生产工艺、设备等发生重大变化时,应重新进行安全评价。本评价报告由安全评价工作组全体成员集体完成。由于评价人员水平所限,安全评价报告中对某些问题可能认识不足或存在疏漏,敬请批评指正。评价工作自始至终得到有关管理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也得到了有关专家的热心指导和委托单位的密切配合,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有限公司2013年12月目 录1 概 述11.1 评价目的11.2 评价依据11.3 评价对象、范围及内容71.4 评价程序72 评价项目概述82.1 企业简介82.2 站区地理位置、周边环境及总平面布置82.3 液化气站公用工程设施92.4 液化石油气装卸和灌装工艺介绍102.5 液化气站设备、设施及特种设备登记检验情况112.6 安全管理情况132.7 自然条件143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163.1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依据163.2 主要危险有害物质163.3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193.4 重大危险源辨识243.5 典型事故案例分析264 评价单元的划分和评价方法的选择284.1 评价单元的划分284.2 评价方法的选择284.3 各单元采用的评价方法分布表305 定性、定量分析评价315.1 站区周边环境、总平面布置及建构筑物单元315.2 液化石油气站设施设备及气瓶充装及单元435.3 公用工程、消防系统及辅助设施评价单元535.4 安全经营管理586 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636.1 存在问题及整改建议636.2 企业整改及落实情况636.3 提高液化石油气充装系统安全水平的建议637 评价结论657.1 危险有害因素综述657.2 安全评价结论65附件67*液化石油气公司液化气站安全现状评价报告1 概 述1.1 评价目的(1)辨识*液化石油气公司现有液化石油气充装系统在运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并确定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特点和分布情况。(2)对固有、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识别,评价现有液化石油气充装系统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和后果,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分析,为实现系统安全提供依据。(3)依据*液化石油气公司液化石油气充装系统安全现状水平,阐明已采取的安全措施,指出所存在的事故隐患,提出安全对策、措施与建议。(4)为*液化石油气公司进一步提高安全管理的系统化、标准化和科学化水平,为实现系统本质安全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5)鉴别和确定*液化石油气公司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使用的液化石油气充装设施、设备及管理制度等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范,为有关部门实施监督管理提供参考依据。1.2 评价依据1.2.1 国家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4年国家主席令第28号,自1995年1月1日施行);(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国家主席令第70号,自2002年11月1日施行);(3)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08年国家主席令第6号,自2009年5月1日施行);(4)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决定(主席令第52号,2011年12月31日起施行);(5)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国家主席令第22号,自1989年12月26日施行);(6)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11年国家主席令第47号,自2011年5月1日施行);(7)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2008年国家主席令第7号,自2009年5月1日施行);(8)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年国家主席令第69号,自2007年11月1日施行);(9)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国家主席令第28号,自2004年8月28日施行);(10) 城镇燃气管理条例(2010年国务院令第583号,自2011年3月1日施行);(11)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11年国务院令第591号,自2011年12月1日施行);(12) 气象灾害防御条例(2010年国务院令第570号,自2010年4月1日施行);(13)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2003年11月24日国务院令第394号,自2004年3月1日施行);(14)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2007年国务院令第493号,自2007年6月1日施行);(15) 国务院关于修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决定(2009年国务院令第549号,自2009年5月1日施行);(16) 国务院关于修改工伤保险条例的决定(2010年国务院令第586号,自2011年1月1日施行)。1.2.2 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1)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2006年安监总局令第3号,自2006年3月1日施行);(2) 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2005年安监总局令第1号,自2005年9月1日施行);(3)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1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9号,自2011年6月1日施行);(4)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2009年安监总局令第17号,自2009年5月1日施行);(5)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2010年安监总局令第30号,自2010年7月1日施行);(6) 防雷减灾管理办法(2011年9月,中国气象局令第20号);(7) 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年版,国家安监局公告2003年第1号);(8)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1195号);(9)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的通知(安监总厅管三2011142号);(10) 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11) 关于规范重大危险源监督与管理工作的通知(安监总协调字2005125号);(12)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修改的决定(2011年质检总局令第140号,自2011年7月1日施行);(13) 关于公布特种设备目录的通知(国质检锅200431号,自2004年1月19日施行);(14) 关于增补特种设备目录的通知(国质检特201022号,自2010年1月14日施行);(15) 爆炸危险场所安全规定(劳部发199556号);(16)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0号);(17) 气瓶安全监察规定(国家质检总局令第46号);(18) 气瓶安全监察规程(质技监局锅发2000250号)。1.2.3 地方法规、管理办法(1) 山西省燃气管理条例(2000年山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自2001年1月1日施行);(2) 山西省安全生产条例(2007年山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自2008年1月1日施行);(3) 山西省消防条例(2010年山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自2010年11月1日施行);(4) 山西省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2007年山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自2008年3月1日施行);(5) 山西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2004年山西省人民政府令第172号,自2004年3月10日施行);(6) 山西省防雷减灾管理办法(2007年山西省人民政府令第213号,自2007年11月6日施行);(7) 山西省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办法(2006年2月1日起施行);(8) 关于印发山西省企业劳动防护用品管理标准化规范的通知(晋安监规划字201125号)。1.2.4 国家标准(1) GB 50028-2006城镇燃气设计规范;(2) GB50494-2009城镇燃气技术规范;(3) GB17267-1998液化石油气充装站安全技术条件;(4) GB5842-2006液化石油气钢瓶;(5) GB16804-1997气瓶警示标签;(6) GB14193-2009液化气体气瓶充装规定;(7) GB8334-1999液化石油气钢瓶定期检验与评定; (8) GB 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9) GBZ 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10) GBZ 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11) GBZ 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