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医中医养生养生学学全日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学 术术 型)型) 中医学(中医学(10051005) 中医中医养生养生学(学(1005Z31005Z3) 中医中医养生养生学学学科、专业简介学科、专业简介 南京中医药大学于 1989 年在全国高等中医院校中率先开设了中医养生康复专业,并于同年招收本科生,其后将中医养生方向列入研究生的招生计划,2014年设置中医养生学硕士点,并于 2015 年招生,是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中第一个招收中医养生学硕士研究生的院校。中医养生学学科在文献理论研究、中医养生方法技术及其评价研究和中医情志养生研究等方面, 形成了稳定而有特色的研究领域;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年富力强、高学历、高级职称为主的师资队伍。近年来承担各级科研项目十余项,主编了中医养生学 、 中医养生康复学等全国统编教材,出版专业论文、论著百余篇(本) 。该学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 也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治未病人才培养协作组组长单位,建设有江苏省健康养生工程实验室、南京市健康养生工程技术中心、江苏省人民政府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健康养生研究中心,各类科研仪器设备价值近 1000 多万元。 一、培养目标一、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 热爱中医药事业,具有坚实的中西医基础理论及系统的中医养生学专门知识, 掌握一定的相关学科知识和科研思路及方法,熟悉本学科的国内外学术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良好的自然科学素养,具备基本的科学研究及相关论文撰写能力,为社会现代化建设和健康健康业发展的研究型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二、研究方向 1.中医养生学的文献理论研究。 2.中医养生方法技术及其评价研究。 3.中医情志养生研究 三、学习年限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学制为 3 年。课程集中学习时间为半年,半年后进入学院、学科(教研室) 、科室,在导师指导下,按培养方案的要求,完成相应的培养工作。 四、培养方式四、培养方式 硕士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应成立硕士生指导小组,由该生的导师为组 长, 另有 35 名本专业/或相关学科专业的专家组成。 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制定个性化的硕士生培养计划, 并督促检查其实施; 对硕士生进行政治思想、学风、品德等方面的教育;全面指导和检查硕士生的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工作。详见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工作职责 。 五、课程设置和学分构成五、课程设置和学分构成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前应修满 34 学分,其课程学习总学分不低于 26 学分, 学位课程不少于 22 学分, 其它为非学位课 (即选修课)。按照每 18 学时 1 学分计算。跨专业录取的研究生,必须补修若干门本专业相关本科的主干课程,但不计入规定的总学分。 中医养生学专业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和学分构成 序号 课程类别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1 A类公共学位课8 学分 S009001 自然辩证法 18 1 1 S00905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1 S007002-1 公共英语 54 3 1 S005010 针推专业英语 36 2 1 2 B 专业基础课 10 学分 S003005 中医内科临床研究进展 54 3 1 S002012 科研思路与方法 18 1 1 S002036 医学统计学与软件应用 72 4 1 S002026 中医古籍与文字 54 3 1 S002004 内经 54 3 1 S002010 中医文献学 36 2 1 3 C 类专业课 4 学分 S005009 康复医学研究进展 36 2 1 S002025 中医文化导读 36 2 1 S005012 医学气功理论与应用 36 2 1 导师指导课 36 2 1 4 D 类公共选修课4 学分 S002014 中医动物实验基础 36 2 1 S002013 文献检索与利用 18 1 1 S002035 循证医学 36 2 1 S009021 医学心理学进展 36 2 1 5 文献阅读 2 学分 撰写读书报告 1 篇 1 2-4 文献综述 1 篇 6 学术活动 2 学分 听学术讲座 6 次 2 1-5 作学术报告 1 次 7 实践能力 4 学分 教学实践 4 课时 1 2-5 科研、临床实践 24 个月 3 2-5 六、文献阅读六、文献阅读 文献阅读应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 可根据教学进程指导研究生阅读不同深度和广度的文献。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读书报告数应不少于 1 篇,每篇读书报告应研读不少于 20 篇文献,读书报告的篇幅不少于 2000 字。读书报告最终必须形成 1 篇综述报告,且需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研讨或发表。读书报告由导师审核并评定成绩。成绩分优、良、中、合格、不合格,合格以上者每篇记 1 个学分。成绩评定表及读书报告交学院研究生秘书存入研究生个人学习档案, 并进入研究生管理系统录入成绩。 七、学术活动七、学术活动 硕士研究生学术活动包括参加学科范围(含学科)以上组织的各类学术活动和本人的学术报告或讲座。 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硕士研究生必须参加 6 次以上的学术活动,本人作学术报告或讲座不少于 1 次(本人做学术报告或讲座 1 次等同于本人听讲座 2 次) 。硕士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需填写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登记本 ,由主办活动的单位或主讲专家签署意见,答辩前导师审核签字后送交各学院研究生秘书,由研究生秘书录入成绩,存入研究生个人学习档案。 每听一次讲座计 0.5 个学分, 硕士研究生本人做学术讲座计 1 个学分。具体规定见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的管理规定 。 八、实践能力八、实践能力 (一)科研实践 研究工作在本学科相关的实验室进行,实验研究的时间 1824 个月。根据课题内容和实际需要,研究工作可在临床、实验的时间内同步安排。研究生初步具备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选题、设计、实施、总结的能力,研究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二)教学实践 本学科根据具体情况为研究生安排 612 学时的理论课教学、实验课教学,或 1824 学时的临床带教。研究生完成教学任务后填写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教学实践登记及考核表 ,考核合格者记 1 学分。考核结束后将表格送交学院研究生秘书,由研究生秘书进入研究生管理系统录入学分,并存入研究生个人学习档案。具有教师资格证书,且在教学岗位上从事教学工作的硕士研究生可免此项要求,填写免修申请表,获批后即可获得此学分。 (三)临床实践 本学科根据具体情况安排临床实践时间为 3个月。根据研究生的能力培养和课题研究的需要,选择治未病科(中心) ,针灸科、推拿科、老年科进行临床实践。 硕士生完成临床实践后以所在医院出科考核表作为考核依据,考核合格记 1 学分。考核结束后将表格送交学院研究生秘书,由研究生秘书进入研究生管理系统录入学分,并存入研究生个人学习档案。具有医师资格证书,且在医疗岗位上从事医疗工作的硕士研究生可免此项要求,填写免修申请表,获批后即可获得此学分。 九、中期考核九、中期考核 为了确保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在入学后第 4 学期末进行,由学院组织考核小组,着重对硕士生政治思想品德、治学态度、课程学习、文献阅读、开题报告、学科综合知识水平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提出考核意见。考核不合格,延长学制。中期考核的具体要求见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 。 十、学术论文十、学术论文 具体要求按 南京中医药大学关于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执行。 十一、科研实践与学位论文工作十一、科研实践与学位论文工作 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 (一)开题报告 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阅读文献资料,结合实际情况,参加科研工作,确定选题,写出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于第 34 学期在学科内进行开题,具体要求见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开题工作的暂行规定 (二)论文中期汇报检查 研究生进入课题研究阶段后,在导师指导下严格进行科研能力的训练,并于第 5 学期 10 月份在学院报告论文中期课题进展情况, 学院组织专家检查审核,并提出意见和建议,以利于论文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论文实验记录 硕士研究生应按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实验记录本认真填写课题研究的实验记录。学位论文研究内容属于学校科技项目管理的课题,可不填写该记录本,直接填写学校科研处提供的实验记录本。 (四)学位论文的答辩和撰写 学位论文答辩的具体要求见南京中医药大学学位论文答辩的相关规定 ,学位论文撰写的具体要求见南京中医药大学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及格式规范 。 十二、制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计划十二、制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计划 导师和指导小组应根据国家学位条例、 学科专业培养方案并结合硕士生个人情况,认真制定硕士生的培养计划,详细填写培养计划表。导师必须在硕士生入学后 3 个月内制定出培养计划,经学院主管领导审核同意后执行,并报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审核。培养计划表一式三份,一份送学院留存,导师和硕士生各保存一份。在执行过程中如因客观条件变化,可以修订培养计划,但需经学院主管领导同意,并报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审核。在硕士生学位论文答辩前,应审查培养计划执行情况,未执行培养计划者,不得进行学位论文答辩。 附: 全日制中医养生学专业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培养环节日程安排 序 号 时 间 内 容 1 入学后三个月内 制定培养计划 2 第 1 学期 课程学习 3 第 2 学期至第 4 学期 读书报告、文献综述 4 第 34 学期 开题报告 5 第 4 学期 6 月 中期考核 6 第 5 学期 10 月 论文中期汇报 7 第 6 学期 3 月 完成论文 8 第 6 学期 5 月 论文答辩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