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同步练习一、选择题 1从城市出现的社会文化角度看,城市的出现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农业生产的发展社会分工的促进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农村人口的增长 AB C D解析:从社会文化角度看,城市的出现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农业生产有一定的剩余农产品,使一部分人能够从事非农业劳动,这是城市起源的基本前提;二是社会分工促进了城市的出现。答案:A2关于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形成了世界早期城市 B18世纪产业革命以前,城市已经成为区域经济的中心 C城市化水平主要是指城市生产力水平 D逆城市化现象是指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在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现象解析:工业革命后,城市才成为区域经济的中心;城市化水平是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逆城市化现象是指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在发达国家出现的城市化现象。答案:A读“某地区人口分布图”,回答36题。3此图说明该地区() A城市化程度很高 B城市人口为2 500万 C大约10%的人口在郊外居住 D人口密度较大4此人口分布状况,比较符合下列哪个国家() A阿根廷 B印度 C英国 D中国5形成上述国家这种人口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A受国家政策的影响 B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C作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城市对农村人口有很大的吸引力 D城市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6这种状况可能造成的问题是()城市环境污染,交通拥挤农村劳动力减少,农业产值下降城市住房困难,失业人口增加农村人口增长速度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 A B C D解析:根据图示,可以计算出该地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90%,城市化水平很高,应为英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这种状况可能造成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等。答案:3.A4.C5.B6.C我国黑、吉、内蒙古、晋、豫、皖、鄂、湘、赣等9省区被称为中部经济地带,以东是东部经济地带,以西为西部经济地带。读图回答79题。7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 A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B城市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 C城市经济总量占区域经济比重 D城市数量占区域聚落数量的比重8从上图分析可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中部经济地带的各省中,只有湖北的城市人口比重在40%以上 B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部经济地带新增的特大城市数超过东部 C我国西南地区的城市人口比重均在20%以下 D总体说来,我国东部经济越发达的省份,城市人口比重越高9有关各省区城市化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东部经济地带目前处于城市化的成熟阶段 B西部经济地带城市化水平低主要是受自然条件的影响 C东部经济地带的城市化问题比西部经济地带要严重一些 D西藏地区城市化水平低,不存在城市化问题解析: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由图分析可知,我国东部沿海经济越发达的省份,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越高。东部经济地带城市化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东部经济地带城市化问题比西部经济地带要严重一些,但并不代表像西藏地区不存在城市化问题。答案:7.A8.D9.C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家庭轿车日益普及,给工作、生产、生活带来了便利。但是,同时也给城市带来了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许多负面效应。因此现在世界上许多城市提出了“公交先行”的交通策略。阅读下表,完成1011题。城市人口密度(人/百平方米)平均每户拥有汽车数(辆/户)上班交通方式百分数(%)单独开车公用汽车公共交通纽约920.6248.553.4旧金山601.138.511.533.5芝加哥471.046.314.829.7波士顿460.940.110.531.5休斯敦121.571.715.56.5凤凰城91.673.715.13.310.下列关于城市实施“公交先行”策略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 B降低能源消耗 C缓解交通拥堵 D降低道路通行速度11表中有若干城市公共交通利用比重较小,其原因可能是() A人均收入水平比其他城市高,私人交通发达 B公共交通系统建设费用和运作费用低,利润低 C人口密度小,居住模式分散,公共交通对一般乘客不大方便 D人口少,无需发展公交系统解析:对城市来说,公共交通是一种利用效率较高的交通方式,有利于提高道路通行速度。从表中看出,人口密度大的城市,公共交通所占的比重高,人口密度小的城市,居住模式分散,公共交通对一般乘客不大方便,因此,公共交通所占的比重低。答案:10.D11.C12深圳作为我国优秀旅游城市、国际花园城市,下列哪些措施可以降低城市化对深圳城市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着力将深圳建设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区域性金融中心、信息中心及旅游胜地,推动传统工业转移为控制城市规模,多建超高层建筑交通运输尽量通过市中心,充分发挥市中心的交通方便优势在生产生活等方面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并通过合理布局工业,适当分散污染源 A B C D解析:建设超高层建筑可以安置更多的人口,扩大了人口的规模,也扩大了城市的规模;交通运输尽量通过市中心,反而使市中心的交通更为拥挤,环境更差。因此这两项措施不利于深圳发展成为我国优秀旅游城市、国际花园城市。答案:B二、综合题 13(2012山东高考)下图为“江苏省和贵州省三个年份城市化水平统计图”。读图回答问题。 (1)自1990年至2010年,两省城市化发展的特点有何不同? (2)指出与贵州省相比,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优势条件。 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江苏省城市化的速度更快、水平更高。第(2)题,江苏省城市化发展优势条件主要从位置(长江下游,东部沿海)、交通(发达)、工业化推动(经济基础雄厚)等方面分析。答案:(1)江苏省城市化速度比贵州省快;江苏省城市化水平比贵州省高。(2)与贵州省相比,江苏省地处东部沿海,地理位置优越;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受上海市的辐射带动;工农业和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水平高。14热点在线材料1:2012年2月3日国际在线消息,河南是中国的一个文物大省,去年郑州又有了轰动全国的考古发现,新郑望京楼遗址发现了迭压着的夏代和商代两座城址。这使得中原地区目前已知的以郑州为中心的夏商都邑近十处,形成了一个集中的古代中原城市群。材料2:中新社郑州2012年1月9日消息最近颁布的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正引起海内外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以“中原城市群”为基础形成的中原经济区已被列入国家战略,这一城市群正在不断增强创新能力,不断焕发创造活力,其综合竞争力位居中西部城市群首位,已成为中国中部崛起的领跑者。材料3:“中原城市群示意图”。知识连线(1)城市的起源与发展。(2)我国城市化的发展。(3)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命题快线结合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河南省所在的黄河流域是世界上城市出现最早的地区之一,分析该地区最早出现城市的自然条件。 (2)对于夏商代城市特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城乡差距较大 B以经济职能为主 C专业化城市出现 D城市数量较少(3)城市群的出现和建设表明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说明我国城市化最主要标志和最主要动力。 (4)分析城市群建设对中原经济区发展的影响。 解析:第(1)题,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分析黄河流域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出现。第(2)题,夏商时代正处于农业文明时期,这一阶段的城市数目少,规模较小,功能单一,多以政治职能为主,城市和乡村相对独立,但差距较小。第(3)题,城市化的最主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最主要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第(4)题,按照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思路,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分析城市群建设对中原经济区的影响。答案:(1)该地区为温带地区,气候适宜、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流水源充足。(2)D(3)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生产力的发展。(4)有利影响:带动和完善地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劳动力就业;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不利影响:占用大量耕地;造成水资源短缺;出现城市环境污染等问题。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