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4页
第2页 / 共44页
第3页 / 共44页
第4页 / 共44页
第5页 / 共44页
第6页 / 共44页
第7页 / 共44页
第8页 / 共44页
第9页 / 共44页
第1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疑难突破一、全面认识小农经济1、含义: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2、条件(1)生产关系因素: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2)生产工具因素:铁器、牛耕的普及,灌溉工具的改进,是小农经济发展的推动因素。(3)农民自身因素: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提高。(4)封建政府扶植: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 3、特点(1)分散性: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2)封闭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交换少。(3)落后性:注重精耕细作,但催生容易满足的社会心态和民族性格。4、影响(1)积极方面: 小农经济之下,农民不同程度地拥有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拥有一定的生产自主权,能支配一部分劳动产品,具有生产积极性。小农经济规模小,为了增加收入,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促进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2)消极方面: 由于小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加之封建剥削的沉重,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水平,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 阻碍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广度和深度,成为近代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因素。 二、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1、商周以来的贵族土地所有制井田制(1)实质:不是土地国有制,而是一种名义上国有而实际上是各级贵族私有的土地所有制形式。(2)瓦解原因: 根本原因是春秋时期生产力的发展。铁器牛耕的出现,使“私田”的开垦增多,“公田”被大量抛荒; 各诸侯国的改革在客观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商鞅变法更是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对土地私有制给予了全面的肯定;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战争频繁,井田上的劳动力日益减少,缺乏安定的生产环境;(3)影响:而井田制的瓦解又加速了宗法分封制的崩溃。战国时期,井田制已经大部分被土地私有制所取代。三、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从耕作方式来看:铁犁牛耕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出现。汉代牛耕得到广泛推广。唐代发明曲辕犁之后,中国犁耕技术走向成熟。2、从经营方式来看: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己基本生活的需要和缴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3、从土地所有制来看:战国时期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地主阶级通过政治特权或经济实力,占有大量土地,而农民只有少量土地或完全没有土地。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成为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主要特点之一。 4、从生产技术来看:精耕细作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的特色之一,也是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特点之一。四、古代中国社会中促进和阻碍农业发展的因素分别有哪些? (1)促进: 统治者重视,以农为本;生产工具和技术的改进;水利事业的兴修;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 (2)阻碍: 农民承担的赋税、徭役沉重;(“泰半之赋”)地主土地兼并严重;(贫者无立锥之地)小农个体经营为主的方式,不利技术改进;旱、涝等自然灾害。一、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变化、主要特点和历史作用 1、发展变化(1)商业活动场所的变化:先在城市,后向农村发展;先定时间、地点,后打破界限。(2)交易内容的变化:先以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奢侈品为主,后以农副产品以及手工业品转向市场。(3)交易媒介的变化:开始是物物交换,后出现一般等价物贝等货币,后货币固定为金银。北宋时还出现纸币交子。(4)商人组织的变化:由最初的亲缘组织发展为地缘纽带和业缘组织。(5)流通领域的变化:由只局限于流通领域到逐渐与生产及自由的雇佣劳动相结合。2、主要特点(1)起源早,并不断发展。(2)商业市场形式多样。如城市中的市,乡村中的草市和夜市等形成和发展。(3)城市商业经济发达。各朝代都兴起不同数量和规模的商业大都市,到明清时期,兴起了一大批工商业市镇。(4)对外贸易发达。以丝绸之路和陶瓷之路为主要渠道的对外贸易发达,构成了古代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促使沿海港口城市兴盛。(5)货币种类不断丰富。类似银行的柜坊和汇票的飞钱在唐代已经出现,北宋出现纸币。(6)商人群体活跃。到明清时期,实力雄厚的区域性商人群体组成了商帮,如徽商、晋商等。(7)商业和商人的社会地位低下。商业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商人的社会地位较低;商业始终处于封建政府的压制和控制之下,只是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而未能占据中国古代经济的主导地位。(8)没有发展成近代真正的新经济因素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古代商业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显示出独特的个性,但由于封建统治者不恰当的商业政策,中国的商品经济没能质变到资本主义经济。3、历史作用(1)商业的发展促进了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形成和封建统治的加强。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中很大一部分就来自拥有雄厚资产的商人。一些商业繁荣的城市,成为封建政权的中心。(2)商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封建政权的巩固和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隋、唐、北宋的都城洛阳、长安、开封都是当时的商业中心。商业税收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比重逐步增大。(3)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封建制度的瓦解起到关键作用。随着商业繁荣和商品经济发展,明朝中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工场手工业。它的出现在经济上瓦解着封建制度,在政治上动摇着封建统治秩序,在思想上也冲击着封建正统思想的地位。(4)刺激了农业、手工业和城市的发展;对自然经济起了破坏作用,同时也是对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的挑战。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生活和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一、重农抑商政策和明清海禁政策的比较1、相同点:都是在社会转型时期采取的政策,目的都是维护封建统治,内容上都限制和压制商品经济的发展,都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不同点(1)时代不同:前者最初实施于战国时期,后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后者实施于封建社会衰落时期。(2)目的不同:前者压制商人势力,以维护封建统治基础,发展地主经济;后者防止外来殖民势力,以维护封建体制,巩固封建经济。 (3)原因不同:前者封建统治阶级是地主阶级,重视发展地主经济;后者首先是由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特点所决定的,其次清政府害怕与外国人交往易“滋扰生事”,再次为了抵御西方侵略。(4)内容不同:前者对国内市场有严格的规定和控制,对商人地位和势力进行压制;后者严格限制国人出海贸易,限制外商来华贸易。(5)影响不同:前者前期对古代农业发展有利,对农业文明的发展有一定影响,后来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后者起到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使中国长期与世隔绝,限制了中国与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特别提示: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前期,以积极作用为主,后期以消极作用为主;闭关锁国政策所起的自卫作用极其有限,却造成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落伍。一、中西方资本主义萌芽的差异1、从出现的原因看:(1)经济基础: 中国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下,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根深蒂固,农民极端贫困,国内市场狭小;传统的消费观念使官僚、地主、商人将钱财用于买田置地,影响了手工业的发展。 而西方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下,封建关系相对松散,便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2)上层建筑: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奉行“重农抑商”政策,严重束缚了工商业的发展。 西方统治者则利用王权的力量极力推行重商主义,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3)对外政策: 明清时期,中国统治者越来越走向闭关锁国;而西方已将“目标指向世界”。 中国中央集权越强大,对资本主义萌芽阻碍越大;西方专制王权越强大,就越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2、从具体表现看:(1)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只是出现在江南地区的个别生产部门,基本上没有渗入到农村,引起自然经济的解体。(2)西方资本主义萌芽在16世纪有了长足发展,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已成为这些国家社会生产的普遍现象。3、从影响看:(1)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对中国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但由于资本主义萌芽没有成长为社会生产的普遍现象,也就没有引起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的多大变化,没有促成社会的转型。(2)西方国家的资本主义极大地促进了西方国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技和经济的进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导致了西欧社会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思想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巨大变化,引发了资产阶级革命,使欧洲由封建社会开始了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一、早期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特征1、从企业的产生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走过了一条独特的道路。它不是由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生产,而是在列强入侵破坏了中国发展的正常秩序,加速了自然经济解体的前提下,直接从外国输入机器、技术创办起来的,因此,它不是在中国封建社会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基础上逐步成长的。 2、从工业部门的结构看:中国民族工业基本上是轻工业,其中又主要是纺织工业。中国民族工业缺乏雄厚的经济基础,本身又不能生产机器,只能从投资少、周转快和获利多的轻工业开始。3、从工业的地区分布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沿海大城市。其原因是这些城市多为列强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的据点,便于利用外国的技术设备。这种畸形布局,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性质。4、从设备、技术和经营管理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很落后的。5、从企业产生的全过程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既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又深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因而发展缓慢。这决定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既有依赖性,又有矛盾,这正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最重要的特点。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曲折历程、历史地位和历史启示1、曲折历程(1)产生:在外商企业刺激和洋务运动诱导下,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工业产生。(2)初步发展:甲午战争后,外国列强对华进行资本输出为其创造客观条件,再加上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使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3)短暂春天:在辛亥革命的影响与推动下及欧洲帝国主义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使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4)曲折发展: 在南京国民政府的前十年发展较快。 抗日战争爆发后遭受到沉重打击,由于美国的排挤、封建势力的束缚和官僚资本的压迫抗战胜利后民族工业萎缩。2、历史地位(1)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2)从政治上看。它导致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为维新变法和民主革命运动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3)从思想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地冲击和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4)从发展趋势上看,民族工业难以独立发展。3、历史启示(1)国家独立是民族经济振兴的基本前提。(2)善于抓住有利的国际机遇是振兴民族经济的重要策略。一战期间的短暂春天正是抓住有利的国际机遇而实现发展的重要保证。(3)优化投资环境,减少垄断经营。近代官僚资本的垄断经营成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重大障碍。(4)保证充足资金,以科技为先导。近代中国民族经济举步维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资金少、技术力量弱、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