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8页
第2页 / 共38页
第3页 / 共38页
第4页 / 共38页
第5页 / 共38页
第6页 / 共38页
第7页 / 共38页
第8页 / 共38页
第9页 / 共38页
第1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亚低温治疗,急诊科 刘薇萍,病历介绍,姓名:赵玉平,男性,20岁 主诉:于2013-7-13被人发现发热、意识障碍2小时余,神志呈模糊状,但无抽搐,无大小便失禁,无呕吐,急送至我院急诊就诊,急诊测体温40,拟“发热待查”收入我科住院。 既往史:既往身体一般,否认青霉素等药物及食物过敏史。,病历介绍,体格检查:T 39.8 P 95次/分 R 20次/分 BP 134/68mmHg。神志模糊,表情淡漠,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5mm,对光反射灵敏。双肺叩诊呈清音,听诊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界不大,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腹软,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未及异常包块。,病历介绍,辅助检查:机测血糖5.9mmol/l,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头颅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电解质:钠:129.1 mmol/L、氯:89.7mmol/L、钙:2.10mmol/L、镁:0.70mmol/L、磷:0.76mmol/L肌酸激酶:212U/L , C-反应蛋白:13.41 mg/L,凝血酶原时间:13.4 Sec、PT国标准化比率:1.07,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36.5秒,葡萄糖:9.50mmol/L,淀粉酶:361 U/L 。,病历介绍,治疗:患者持续高热,神志模糊,予物理降温(冰帽、冰敷、酒精擦浴、温水擦浴),加用氯丙嗪50毫克+异丙嗪50毫克+哌替啶100毫克+生理盐水250毫升静脉点滴。于2013-7-17-08:30患者呈昏迷状态,呼吸急促,血氧饱和度持续在85%左右,立即给予患者行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09:00患者血氧饱和度上升至98%。,该患者是否使用了亚低温治疗呢?,亚低温治疗的定义,亚低温治疗在临床又称冬眠疗法或人工冬眠,它是用药物与物理的方法使病人体温降低,以达到治疗的目的。国际上按体温降低的程度一般将体温分为:轻度体温33350C,中度体温28320C,深度体温17270C,轻中度体温被统称为亚低温。,轻中度低温(2835)有良好的脑保护作用,无明显的副作用。 动物实验研究结果表明:30的亚低温疗效优于33,但是32以下低温容易引起低血压和心律失常等并发症,所以目前国内外多采用3235亚低温治疗。 体温降低1,脑血流量降低6.7,脑氧代谢降低5.5。,亚低温治疗的机制,亚低温治疗的适应症,重型和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广泛性脑挫裂伤、脑水肿,原发性和继发性脑干损伤,难以控制的颅内高压,中枢性高热,心肺复苏术后,本病人,亚低温治疗的禁忌症,1.患者有严重的复合伤或已处于全身衰竭期; 2.合并低血压,休克尚未纠正或有出血倾向者; 3.疑有颅内血肿,正在观察阶段的患者; 4.老年且伴有严重心功能不全或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妊娠妇女。,方法,评估,观察,物理 降温,复温,评估,评估用物,环境是否符合治疗需要,设备是否齐全尽量使室温控制在250C以下,减少室内人员出入。 使用前的准备:仔细检查各机件是否牢固,各接口是否脱落,各导线是否松脱。 检查完毕后,从水箱加水口加入蒸馏水至液晶显示板上的水位显示线,也可以从排水管处观察水位情况。,观察,观察病人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 临床常用药物为: 卡肌宁200mg+氯丙嗪100mg+0.9%NS250ml 冬眠I号(氯丙嗪,异丙嗪,哌替啶) 冬眠II号(海德琴,异丙嗪,哌替啶) 依据病人体温降低情况,血压,脉搏,肌肉松弛程度决定给药速度,当体温降至亚低温水平,肌肉松弛时,可适当减少用量减慢速度。,物理降温,病人进入冬眠镇静状态时,开始给予物理降温。 将体温传感器插好,将毯、帽接口按标记方向接好(出入水接口有方向标志),在冰毯上铺层薄垫。 使用亚低温治疗仪前先用体温表测温一次,然后将体温传感器置于鼻腔(深度:鼻尖至耳垂距离)用胶布固定,开机使用。主机即可显示体温,与先前所测体温表体温进行对比。 亚低温常使用体表降温法,应用半导体降温毯,降温速度控制在24h降低10C,通常在412h,将肛温或脑温降至32350C(降温毯禁与皮肤直接接触,引起冻伤),复温,停止亚低温治疗时:先关电源,再拔插头 断开主机与冰毯的管道(管道出口高于冰毯,防止水流出)撤出冰毯,放出冰毯和主机内的水,清洁冰毯和主机待用。 复温步骤: 停半导体降温毯 停肌松冬眠合剂 采用自然复温至正常,过程应缓慢平稳,在25260C室温中以每4h升高10C的速度复温,持续12h,不可加热复温。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防止出现复苏休克。,呼吸机,亚低温可引起呼吸减慢、潮气量下降甚至呼吸抑制,因此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监护要点,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体温监测,神经系统,注意颅内压的检测,复温过快发生肌颤可引起颅内压增高。 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必要时给予脱水和激素治疗,呼吸系统,若呼吸频率太快或快慢不等,或呼吸变浅,出现点头样呼吸,应考虑中枢过度抑制,立即停用冬眠合剂,必要时予呼吸中枢兴奋剂静滴,或行机械通气。 进行亚低温治疗的患者,由于冬眠合剂的使用,中枢神经处于抑制状态,因此呼吸频率较缓慢,但节律整齐。 要严密检测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及有无口唇、指甲发绀等缺氧表现,同时心电监护生命体征,保持血氧饱和度在95%以上,使用人工气道的患者,应加强气道的管理,湿化气道,稀释痰液,及时吸痰,保持气道通畅。,循环系统,24h动态心电监护,密切观察ECG、血压、脉搏、四肢肢端循环情况及电解质变化,保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正常情况下,患者应面色红润,四肢温暖,血压正常,脉搏稍慢但节律整齐,如果患者出现面色苍白,肢端发绀、血压下降、心律不齐,提示微循环障碍,说明冬眠过深或体温过低,应立即停用冬眠合剂和亚体温治疗仪,给予保暖,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必要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复温时由于血管扩张,回心血量少,易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因此复温速度要慢,一旦发生血压下降,应及时补充 血容量。,体温监测,体温监测是亚低温治疗中一个重点项目。亚低温治疗是否有效,有否并发症,在一定程度上与体温的控制情况密切相关。 体表2834 0C 一般情况应保持病人 肛温3234 0C 鼻腔3334 0C(头部重点降温) 若体温超过36 0C,亚低温治疗效果差。 若低于33 0C,易出现呼吸,循环功能异常。 若低于28 0C,易出现心室颤动。 体温过低,应适当降低冬眠合剂的量,必要时停用并对病人采取加盖 被子,温水袋等保暖措施。,物理降温 的实施,治疗期间 体位护理,复温 护理,人工气道 的护理,基础 护理,物理降温的实施,在物理降温的时候必须配合使用冬眠合剂。 在进入冬眠状态后开始物理降温,否则在降温过程中易 出现寒战而引起机体代谢增加。,体位护理,氯丙嗪和哌替啶有扩血管降压作用,因此病人最好 平卧位,不能突然坐起或剧烈翻动,否则易出现循 环不稳,直立性低血压。,复温护理,亚低温治疗结束复温时,管理上最困难之处在于开 始复温时和低温时期氧供的保证以及复温时易发生 急性脑肿胀。,人工气道护理,异丙嗪有明显的抗组胺作用 可使呼吸道分泌物变粘 稠。应重视气道的温化,湿化,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 物。,基础护理,亚低温治疗的病人对外界刺激反应差,易出现各种 并发症,因此应做好各项基础护理。,电解质的观察,亚低温的病人易发生高钠血症、低钾血症,应定期检查血电解质等,每天23次,发生异常及时纠正。准确记录24小时尿量。,脑部亚低温治疗的临床应用原则,脑保护的治疗与开始低温的时间有关,亚低温脑损伤的治 疗亦存在“治疗时间窗”强调伤后应尽早,尽快实施亚低 温治疗。因此亚低温开始的时间最好在伤后68h内,值得 注意的是长时呈亚低温不但无保护作用,而且可能加重脑 缺血性损害。因此有严重心血管功能紊乱或凝血机制受损者,建议脑亚低温在350C以上;除此之外则维持于32 34 0C。亚低温治疗时间一般为3 5d ,最长5 7d。,并发症预防与护理,复温休克 复温过程中,由于血管扩张,致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而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因此复温不宜过快,可适当给予儿茶酚胺类药物以增加外周阻力。 复温时颅内压突然升高 一般仍认为系复温过快有关,应加强颅内压监测与管理。 肺炎 在低温时期,垂体功能不全导致全身免疫力低下,细菌在亚低温的环境中最适宜生长,各脏器的血流降低,及血管阻力增大等原因而易于发生全身严重感染,尤其是肺部感染。因此,在呼吸管理时应有充分准备,加强呼吸道的清洁管理。 呼吸、循环意外 冬眠深度不宜过深,以病人进入睡眠状态为宜,冬眠过深容易出现呼吸循环意外。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尤其是呼吸的情况,应用肌松药的同时,应掌握好呼吸机辅助呼吸,连续动态心电监测,及时发现和防止心律失常。 其他 应定时监测血气分析、血糖、血电解质,病人血清内如存在冷凝 素,说明低温已产生溶血反应,应立即停止低温疗法。,转归,患者于2013-09-30在120的护送下转当地有条件的医院继续治疗。,谢谢!,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