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4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8页 / 共14页
第9页 / 共14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届高三年级第七次统练历史试卷历史试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第卷本卷共11题,每题4分,共4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A. 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B. 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C. 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D. 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可知,甲骨文中“王”字含义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而孟子强调的是仁义而非征伐,排除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无为而治”是道家的观点,与儒家孟子的观点不符,排除B。“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的大意是指用武力而假借仁义的人可以称霸,用道德而实行仁义的人可以使天下归服,可见孟子的观点重在强调仁义、道德教化,故选C。宗法制度强调的是血缘关系,与题干中孟子的观点不符,排除D。【点睛】儒家代表从春秋时期的孔子到战国时期的孟子、荀子,虽然观点不尽相同,但是都强调加强道德修养进行教化,正如本题中的“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考生只要理解儒家的主要观点,紧扣孟子所说的“德”“仁”,就不难得出正确答案。2.下图为汉代长安城平面图。据图可知,当时的长安城A. 实行严格的坊市制度B. 属于封闭性政治中心C. 是中国最早的国际大都会D. 城市经济功能的大大增强【答案】B【解析】【详解】分析题干图示信息可知,汉朝都城长安由九个城门组成,宫城的面积占都城的绝对比例,东市、西市处于极其次要的地位,可见汉朝长安城是政治职能为主的城市,仍属于封闭性政治中心,故B项正确;实行严格的坊市制度与材料中图片信息不符合,A错误;材料的图片并不能说明汉代长安城是中国最早的国际大都会,C错误;汉代的长安城体现出的是政治功能,不是经济功能的增强,故项错误。【点睛】本题以汉代长安城平面图为切入点考查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考查对汉朝都城的特点的把握,考查学生识图、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图片的政治功能信息可知答案正确性。3.有学者研究指出,中国的县级行政区划最为稳定,历朝历代县级政区的数量总体变化不大,如下图所示:这是因为县级政权的职能是A. “监察百官”以缓和社会矛盾B. “提举市舶”以发展对外贸易C. “劝农课税”并维持地方治安D. “总领禁旅”并加强边疆防御【答案】C【解析】【详解】县级政权的职能主要是管理地方行政及地方经济的相关事务,故C项符合题意; “监察百官”是御史大夫的职能,排除A。发展对外贸易与县一级没有关系,排除B;加强边疆防御主要是军事上的,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4.下列根据图中的口号概括的主题,最准确的是A. 国共两党关系的发展演变B. 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的历程C. 近代民主革命的风起云涌D.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依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可知,项“还我青岛,誓死抗争”反映的是1919年五四运动,它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映的是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辟。项“工农商学兵联合起来,打日本强盗”反映的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内容。项“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反映的是解放战争,它们都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范畴,体现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五四运动发生时中国共产党尚未成立,项与两党关系无关;B选项错误,五四运动发生时中国共产党尚未成立;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因此C选项不如D选项更加准确,C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5.1905年筹建同盟会时,众人对“平均地权”有疑义,为此孙中山做了解释,并最终成为民生主义的主要内容。学者评价:“(民生主义)在百年之后成为中国与世界面临的最为紧要的严重问题。”由此可见,孙中山的思想具有A. 前瞻性B. 民族性C. 彻底性D. 空想性【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民生主义)在百年之后成为中国与世界面临的最为紧要的严重问题”可见孙中山的思想具有前瞻性,A选项正确;民生主义不涉及民族问题,B选项排除;平均地权未能彻底实行,C选项排除;材料与空想性无关,D选项排除。6.1972年起毛泽东、周恩来批准“四三方案”,动用几十亿美元和200亿人民币,从西方和日本引进26个大型先进成套技术设备,建立了几十个冶金、化肥、纺织大型企业。下列选项解读正确的是A. 中国现代化工业体系的初步建成B. 毛泽东执政时开始启动对外开放C. 外交环境影响了经济的发展D. 拉开了中国与西方经济往来的序幕【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外交。【详解】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推动中国从日本引进技术,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C项正确。现代化工业体系初步建成于“一五”计划后,A项排除。毛泽东执政时,中国仍然坚持计划经济体制,尚未启动对外开放,B项排除。此时中国与西方的经济交流有限,1978年改革开放后与西方经济往来的序幕才真正拉开, D项排除。【点睛】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外交成就:1971年第26界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7.下图为西欧某国早期殖民扩张示意图。该国A. 派遣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B. 17世纪成为商业殖民帝国C. 最早发现直通印度的新航路D. 18世纪成为世界殖民帝国【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中地图明显可以看出这个国家的侵略从非洲西海岸绕过好望角,到达了中国的台湾岛,结合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台湾被荷兰人占领的基本史实可知,这个国家应该是指荷兰,他在17世纪构建了庞大的商业殖民帝国,称为“海上马车夫”。故答案为B项。A项,哥伦布发现的美洲大陆是从欧洲出发向西的方向,与材料中地图侵略路线的方向相反,排除;C项,最早发现直通印度新航路的是达迦马,他没有到达中国台湾,排除;D项,18世纪成为世界殖民帝国的是英国,排除。【点睛】熟悉新航路开辟的有关航线及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等国殖民扩张的区域是解题的关键。8.“美国的制宪者们并不愿意承认奴隶制的合法性,但是在建立联邦时,要铲除奴隶制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会极大损害南部蓄奴州的利益,从而破坏联邦的基础。”可见1787年宪法A. 违背启蒙思想基本原则B. 代表南部蓄奴州利益C. 是妥协的产物不能长久D. 着眼美国的整体利益【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但是在建立联邦时,要铲除奴隶制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会极大损害南部蓄奴州的利益,从而破坏联邦的基础”可得出这部宪法符合美国国家整体利益,D项正确;ABC三项都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故排除。9.要解开雅尔塔会议上签订的雅尔塔秘密协定的谜团,最可靠的证据是A. 丘吉尔回忆录B.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C. 美苏英解密档案D. 罗斯福日记【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45年2月4日到11日,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在苏联克里米亚海岸进行雅尔塔会议,会议主要讨论了处置德国、波兰疆界、建立联合国、苏联对日作战和远东事务的安排等问题,因此解开雅尔塔秘密协定谜团的最可靠证据是美苏英解密档案,故C项正确。 ABD三项属于二手材料,均不是最可靠的证据,排除。10.苏俄(联)的欧洲部分在19171940年间,平均每年建成78座新城市,其建立大致都经历四个阶段建立企业项目投产工程竣工城市形成。这一现象的历史背景是A. 应对西部地区严重的战争威胁B.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C. 改变城市人口过度集中的需要D. 城市化被纳入统一的生产力布局体系【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表明该时期苏联欧洲部分的新建城市增多,主要是由于工业企业加速发展,结合所学可知从20世纪20年代中期开始苏俄(联)进入斯大林模式时期,所以这一现象的历史背景是城市化被纳入统一的生产力布局体系,故选D项;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于30年代中期,日益严重的战争威胁主要是在30年代后期,故排除A、B项;苏俄(联)城市的增多是工业化发展的结果,而不是为了改变城市人口的过度集中,故排除C项。11.罗伯特舒曼(18861963),法国政治家,舒曼年轻时曾就读于波恩、慕尼黑和柏林,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参加了德军,一战后加入法国国籍。舒曼对法德之间的历史宿怨有亲身体会,渴望能够彻底结束法德之间的敌对状态。为此,二战后,时任法国外长的舒曼实施一场外交革命“舒曼计划”。下列有关舒曼计划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筹划建立一个超国家的煤钢联营机构B. 美国援助西欧影响了该计划的出现C.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订使该计划付诸实践D. 推动了法德和解和欧洲一体化进程【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舒曼计划在美国马歇尔计划的影响下,筹划建立一个超国家的煤钢联营机构,从而推动了法德和欧洲一体化进程,故AB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形成使舒曼计划付诸实施,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第卷(本卷共3题,共56分)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明洪武年间先后设立北平行省和北平布政司,对今京津冀一带实行管理。为守卫京畿,清朝除在京津冀地区布防八旗兵外,还设立了正定镇、天津镇等七镇绿营兵。明清时期,京津冀一带有许多商人来京贩粮,北京也吸纳津冀之土特产等。河间府志卷七记载,该地贩盐商人来自沧州、天津,贩木材商人来自真定(今河北正定)。百蔽军明清时期的“京津冀一体化”(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京津冀一体化”的主要表现。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后,京津冀城市网络格局发生了以津京冀为序的新调度,初步构建起以北京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以口岸城市天津为北方金融商贸中心,环绕京津,形成一大批小城市和商业市镇组成的城市网络体系,进而同世界城市网络联结在一起。从1905年开始,天津口岸同英美德日等国的直接贸易量已超过从上海转口的贸易量,成为华北贸易货栈,京冀口岸第一位的洋货销售市场和土产货源供给地。胡光明清末民初京津冀城市化快速进展的历史探源与启示等(2)根据材料二指出晚清时期“京津冀一体化”的新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材料三 近代史上天津曾经是河北省会。新中国成立后,天津被立为直辖市。到1958年,出于发展经济的需要,国家决定把天津划入河北省,天津成为河北省省会。进入60年代后期,当时的国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沿海地区的省会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从安全角度考虑,河北省省会从天津迁回保定,天津从省辖市又一次变为直辖市。中学历史参考资料(3)根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天津行政地位变化的原因。材料四 1981年,成立了华北地区经济技术合作协会,开展区城经济联合。随着长江三角洲掀起了新一轮区域经济合作浪潮,2004年,国家发改委决定启动京津冀区域发展总体规划和重点转向规划的编制工作,共同构建区域统一市场体系。随着市场体制的不断完善,区城合作的内生动力逐渐增强。2015年4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魏丽华建国以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脉络与阶段性特征(4)根据材料四,指出“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发展步骤。结合所学,说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