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第9页 / 共12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年电大小教专科毕业论文 小学教育专科是电大开放教育试点的一个专业,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小学教师的教育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下面我们来看看电大小教专科毕业论文,欢迎阅读。 试论创新学习方式 摘要: 创新学习方式已成为教育的主题,教育者应该将学习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以实现学生积极地学,主动地学,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文章认为,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机制,才能在传统“授受型”教学向“多元化”课堂教学转变中,营建学生自主学习的立体空间而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关键词:自主学习立体空间论述 现在教学,主张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呼唤学科本位的复归,创新学习方式已成为教育的主题。这种创新表现在“独白式”的课堂教学方式已远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与要求。现在的课堂应是一个互相“对话式”的课堂,“对话的过程即是主体之间在经验共享中的相互造就过程”,这就要求课堂教学鼓励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发展一种“对话”关系,在教学中进行知识、情感的相互碰撞与启发。新教材最大的特点就是摆脱了“以学科为中心”和“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观念的束缚,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即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就要求教育者将学习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以实现学生积极地学,主动地学,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这不仅需要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改进,也需要学生转变他们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转变学习方式从根本上说就是从传统学习方式转向现代学习方式,它的基本特征是: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从本质上说,现代学习方式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由许多具体方式构成的多维度,具有不同层次结构的开放性系统。它倡导把现代人文主义精神带入课堂,变它主学习为自主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递,同时又是师生情感互动的过程。我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创设一种开放的、浸润的、积极互动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以新知识为工具形成对相关知识的探索。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有了积极性,才能事半功倍。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采用语言激趣,设置悬念,创设情景,猜谜语,讲故事,做游戏、等教学方法,做好导向作用,让学生探究潜能与欲望有所指向。如教学雨点一课时,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简比画,分别画出池塘、小溪、江河和海洋,另外教师还准备了四张雨点睡觉、散步、奔跑以及跳跃样子的图片。“同学们你们看天空下起了雨,它们有的落在池塘里,有的落在小溪里,有的落在江河里,还有的落在海洋里。你们知道老师手中的“雨点”落在了哪里吗?”老师向学生展示手中的图片,接着请同学上来把图片粘在黑板上相应的位置。之后老师让学生模仿雨点睡觉、散步、奔跑以及跳跃时的样子。学生的学习兴趣油然而生,就顺即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二)民主和谐的课堂活动方式。 在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主动性,利用表扬、课堂小组竞赛、课堂交流等多样化的手段,调节、控制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活而不乱,稳而不死,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的学习状态之中。以蚂蚁和蝈蝈这节课为例,教师要打破了常规的教学方式,一直让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分角色表演蝈蝈和蚂蚁。让学生通过亲身体会蚂蚁的勤劳和蝈蝈的懒惰,以及冬日里蚂蚁们围在火炉旁享受着丰富的食物的幸福和蝈蝈露宿在雪地里的痛苦。使学生明白:只有辛勤的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小学生爱表现自我、自我意识强的心理特征,多为他们创设“自我表现”的机会。 有时在学生遇到困难而向老师提问时,教师会让其他学生来帮他解决,说一句:“谁愿意当当小老师,来帮助某某同学解决一下?”学生就会利用这次机会向别的同学解答知识,既展示了自我,巩固了自已,还帮助了别人。 教师要平时根据教学内容特点,事先编拟一组融知识性、启发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小题目,进行课堂小组和个人抢答竞赛,评价按男生与女生、小组与小组间进行记分,并进行阶段、学期的“竞赛标兵”“优秀小组”评比,课堂上有时学生为某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讨论异常激烈;针对部分学生存在的“害羞”“怕说错了大家笑”等畏惧心理,教师要经常给他们提供一些机会,让他们回答的问题稍简单一些,当他们回答正确时,鼓励全班同学为他们鼓掌,逐步地让他们体验成功,从而使其从“我怕说”逐步走向“我想说”“让我说”。 (三)民主和谐的评价方式 教学中教师在对学生的做法进行评价时,要处处以学生为本,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不是要老师喊口号,而是让这个观念深入人心,运用到平时的教学当中。 孩子都是家中所有长辈的掌上明珠,舍不得让孩子受一点委屈,孩子也不再把老师当成至高无尚的崇拜者了,他们会与老师讲道理,这无疑会给教师的教学带来相当大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在处理问题时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体的感受,给学生申辩的权利,用艺术的手法,用合理的手段来处理问题。 在课堂上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采用多变的评价方式,如老师评,学生评,等方式,这样既丰富了课堂,活跃了气氛,又使学生在他评自评中得到反思,取得进步。这些无形当中也改变的学生的学习方式,使他们从一味地从教师那里获取知识,变为从多方面获得知识。 这些做法都充分体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处处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教师只教学的组织者,与学生共同完成课堂的教学目标。 教师要更加注意学困生的评价方式,要处处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不能以学习成绩的优劣来决定对学生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一般来说,学困生往往有更强自尊心,有的学生在自尊心受到伤害后还易做出过激的举动,因此说,在学困生的问题上,教师要用热心,溶化他们心中的冰;用爱心保护他们脆弱的自尊;用恒心,促使他们大步前进。 二、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机制的构建 自主、合作与探究是新课程标准中的核心要义,其中指出“自主学习是指教学条件下的学生的高品质的学习”,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其实,教学不仅不能等同于发展,而且也可能妨碍和阻滞发展,成为摧残、贬抑、泯灭学生发展的力量。只有那些能够带给学生理智的挑战的教学,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只有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也只有那些给学生足够自主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那些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体会自主能动性 1课前尝试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空间 为了把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在课外自觉地预习新知,教师可以改变以往把预习阶段放在课堂起始阶段的习惯,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预习过程要求做到读、思、记,相结合:即读所学内容,明确大致所学内容;思考课本上的“观察与思考”“练习”等,自己先行解决问题;记,即记下要点、疑点、难点。这样课堂上学生就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讨论、交流与表达,学生的主动性和目的性明显增强。这样,学生为了解决自己遇到的难题就会更加努力地去学习。课堂学习的效率也会提高不少。这种尝试可适用于各个年级段,只要老师能合理运用,就一定能够使自己的课堂有一个大的改观。 另外,在学生预习课本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利用互联网、电视、报纸、杂志等方法收集一些课外知识来充实自己,这样会使课堂更加生动,学生理解知识也会更加透彻,课堂学习效率也会提高。例如,在讲林则徐火烧毒品这一篇课文之前,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搜集有关“禁烟”这一历史事件的背景,起因和过程以及造成的历史影响等,学生在学习课文的时候不仅能对林则徐这一历史人物理解得更深刻,也能1840年战争这一历史事件有更深的体会,更能激发出学生的爱国热情。 2课前交流让学生相互启发 在学生已经初步获得知识和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在下一节课的开始,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围绕以下4个方面进行交流: (1)通过课前预习,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2)关于本课的知识,你还想知道什么? (3)通过独立思考和再次学习,你又知道了什么? (4)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大家讨论。这样,在面临一个新课题时,不总是由教师设计好复习题或准备题,而是让学生自己主动地、有选择地针对新知识,唤起脑中的知识储备去同化新知,为新知的建构准备了合适的“土壤”。同时,能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启发,教师的“导”才有依据,才有效果。 (二)自主探索留给学生释疑的空间 1进一步的探索中心问题 怎样让学生既能体验到初步感知的成功,又能进一步地掌握新知,教师通常的做法是出示一个或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先对自己做一个小小的测试,这个问题要精心设计,要能紧扣课程标准的要求,紧扣教材,努力使问题具有: (1)开放性。所提问题条件可以多余,也可以不足,解决问题的途径有多种,答案不是惟一的,因为凡是生活中真实性的问题,很多时候它都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而体现开放性的特点,是不想用标准的程序和标准的答案来束缚学生的思维空间固化学生的想象才能,而是想促进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培养创造性思维。例如,低年级的狼和小羊一课,教师不要过早地点评狼和羊这两种小动物,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从这个小故事中,你想对狼和羊说些什么,有些学生可能痛恨狼,因为狼太狡猾太会狡辩;也有些学生可能会责怪羊,因为它太愚蠢了竟然还和狼讲道理;不管怎样,教师都不要过早地束缚孩子的思维,只是要在必要的时候给学生以引导,毕竟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还比较差,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 (2)探究性。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维价值,要有一定的想象空间,不能是简单的设问;同时解决的方法不能是简单的模仿,需要学生开动脑筋,能激起学生主动的探究。再如狼和小羊,在讲完这节课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发挥想像,如果狼再见面到小羊的家人时,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从学生想像出的这个小故事可以看出,课文中所阐述的道理到底有没有深入学生的心里。 (3)现实性。呈现的问题是生活中真实存在的,是学生非常熟悉和亲切的,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知识就在探究性。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维价值,要有一定的想象空间,不能是简单的设问;同时解决的方法不能是简单的模仿,需要学生开动脑筋,能激起学生主动的探究。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潜力,努力让他们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教师要做好一个引导者,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探索情境,建立诱发自主探索动机的最佳“心理场”。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生自己探索是一种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一般来说,独立思索后,有些知识大部分学生难以理解时,必须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使人人都独立思考,人人都发表意见,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合作学习有互学、互查、互议、互评等方法,又有同桌、小组、全班等合作方式。组成小组的成员最好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