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第9页 / 共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年敬畏文字作文400字 篇一:敬畏文字 今年中考题:敬畏文字刚拿到的时候义愤填膺,觉得很难写,冷静下来,自己拟了个提纲,觉得也还行。待到上网搜索,发现这个提法尽然是20XX年的一个文化大事,是孩子们也许熟悉的题材,方知误解出题人了。 = 敬畏文字是一种文化品德 20XX年02月03日09:50来源:东方网作者:张魁兴 20XX年咬文嚼字杂志发动广大读者“围观名家博客”。2月被围观的博主是郭敬明。围观的专家和读者惊讶于郭敬明的人气之旺,市场意识之强,但普遍认为他对语言文字缺乏敬畏之心。咬文嚼字主编郝铭鉴对此引用了当年语文老师批改作文的一句批语:“遍地荆棘,叫樵父如何下手?”(2月2日深圳特区报)真想不到,作为公众人物的郭敬明,作为畅销书作家的郭敬明,竟然是一个“错别字大王”,被普遍认为对语言文字缺乏敬畏之心。“错别字大王”让作家情何以堪?虽然郭敬明不是教书先生,但他的书畅销,也就是他会因此让错别字肆意流窜,这不是误人子弟是什么?运用语言文字,各人有各人的风格或自由,但须遵守文字运用规范,不可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然而,从郭敬明的博客看,他在语言文字运用方面低级差错触目可见,尽出自己的洋相。笔者非常不明白,一个连“戴”与“带”、“副”与“幅”都分不清,连“蜉蝣撼树”还是“蚍蜉撼树”都不知道的郭敬明,怎么就成了传播文化的作家了呢? 其实,郭敬明不是真的分不清“戴”与“带”、“副”与“幅”,而是他对文字运用太过随意,对文字缺乏应有的敬畏之心。作为一名以文字为生存工具的作家,这是极不应该的。汉字是我们老祖宗发明的,不只是具有悠久的历史,汉字之美也为世界公认。汉字是一种文化,也是国学的重要内容。然而,现在汉字之美越来越被忘记,“汉字之丑”却越来越多,汉字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作家竟是“错别字大王”,无怪乎有人说内地作家“有文学观无文字观”。热播的电视剧对白中还经常出现“你内人”“我府上”,更是让文化斯文扫地。作家也成“错别字大王”,不只是作家的小事,更应看成是一种不该有的文化现象。 敬畏文字是一种文化品德。以文字为谋生手段的人,自然应敬畏文字。即使不以文字为生的人,也要敬畏文字,因为文字是我们的文化是我们的国学。但是,现在错别字随处可见,不规范语言文字到处都是,甚至作家也成了“错别字大王”,就像漂亮的脸蛋上摸了一块黑,要多不舒服就有多不舒服。笔者没有看过郭敬明的大作,但看了咬文嚼字发布的“咬嚼报告”,更提不起阅读欲望。尽管出书需要编辑的多次审读,错别字会大大减少,但难免没有查不来的“视觉污染”。笔者以为,我们都该敬畏文字,特别是为文者更该敬畏文字,随意戏弄文字,就是在亵渎文字。为文而不敬畏文字,是文化品德的缺失。郭敬明等作家应补上敬畏文字这一课。 = 我自己写的提纲 1.为什么要敬畏文字 文字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举例:没有文字的民族消亡 文字是人类进步的体现者举例:五四运动期间“她”字的创造 2.如何敬畏文字 文字的标准化是传承的基础举例:乱书写 敬畏文字是文化的包容举例:国外各大语系的发展舶来语敬畏文字不是固步自封,是与时俱进举例:英语计算机术语 3.总结 细化到个体如何做如何掌握好标准的文字 篇二:敬畏文字 敬畏文字 “?一杯清茶道汉唐,妙笔丹青画平安宫商角徵羽,琴棋书画唱,孔雀东南飞?”耳边又响起了李谷一、谭晶的龙文,她们的歌声撩拨起我对文字的敬畏之情。 是文字,记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情怀;是文字,描绘了晓风残月诗一般的意境;是文字,勾勒了一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画卷?历史的长河宛如浩瀚无垠的银河,而文字恰似星星一样点亮了寂静的夜空,给夜行的人们以希望与力量。古老的方块字,它将华夏民族从愚昧带向文明。敬畏文字,敬畏象征着中华民族魂的文字,就是敬畏华夏的文明与历史。 文字,简单而真实,让我们能痛痛快快地道出所思所想。鲁迅用文字拯救当时人民的心灵,托尔斯泰用文字揭露了社会的虚伪与残酷,而杨绛则用文字书写了底层人名的可爱、可敬?文字向我们传达着人们的真实想法与深刻思考。 文字,是人类最真诚的朋友,它不会因为你的贫困而背叛你,不会因为你陷入困境就抛弃你,不会因为你年老体衰而舍弃你?南唐后主李煜被俘,曾经多少阿谀奉承的人离他而去,只有书法,只有文字依然守护着他,不舍不离。文字成了他倾诉故国家思的载体,他用文字成就了“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千古名句;辛弃疾被闲置多年,与文字相伴,留下了“把栏杆拍遍”的爱国情怀。 如今的后生们又是怎样对待文字的?论文抄袭频频出丑,明星博客错别字屡见不鲜,一些作家文章里的错别字让人大跌眼镜。他们是否曾想过文字也会悲伤呢?还记得第一次握笔写字的时候,那是何等的欣喜,心中充满了对文字的敬畏呀! 耳边再次萦绕着谭晶的歌声。记住,文字的世界里没有城市的喧嚣,也没有崇权拜金的世俗,有的只是一份宁静,一份纯净。敬畏文字,人生会少一份虚假与麻木,多一份真实与感动。 敬畏文字 鲁迅先生曾高度赞美汉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汉字音律之美足以让许多学者比起医生徜徉其中,而普通人,也就只有顶礼膜拜的份了。 汉字的发音变幻莫测,极富音乐性。四种声调再加轻声、变调,还得讲究轻、重、缓、疾、抑、扬、顿、挫,这些都使得汉字错落有致、音韵和美。 读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定然会引发你无穷无尽的想象:耳畔顿时响起如雷的涛声,刀剑铿锵,杀声阵阵。 读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仿佛听到寒蝉切切,如泣如诉,余音绕梁,缠绵不绝。 可以说,每个汉字的读音都有音韵之美,而汉字内在蕴含的音韵之美,更是妙不可言。我们不妨走进儿时汉字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 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冯妇虎,叶龙公舞蝶对鸣蛩(qing)。衔泥双紫燕,课蜜几黄蜂? 贤对圣,是对非,觉奥对参微。鱼书对雁字,草舍对柴扉。鸡晓唱,稚朝飞,红瘦对绿肥。举杯邀月饮,骑马踏花归? 这些句子,对仗工整,字音一出,便觉清脆悦耳,愉悦之情油然而生。曾聆听过一位著名话剧演员朗诵戴望舒的雨巷,那绝对是畅快淋漓的享受。那平缓的语调娓娓引出泛着暗淡灯光的朦胧小巷,那略显惆怅的沙哑是对如烟往事剪不断、理还乱的追忆,那若有若 无的哽咽,更勾起多情人心灵深处早已尘封的往事。一诗读完,听者早已泪水涟涟。 我想起张爱玲的天才梦中的一段叙述:“对于色彩、音符、字眼,我极为敏感。当我弹奏钢琴时,我想象那个八音个音符有不同的个性,穿戴了鲜艳的衣帽携手舞蹈。我学写文章,爱用色彩浓厚、音韵铿锵的字眼,如珠灰黄昏婉妙?” 窗外,蝉声一阵高过一阵,我眼前的汉字仿佛一朵朵开放在纸上的素梅,姿态万千;又好像一个个摇曳在晨风中的响铃,明亮悦耳。 对于汉字,我们只有敬畏的资格。 篇三:7、5敬畏文字传承文化 敬畏文字传承文化 山东肥城市实验中学七?五王玉珑 指导教师:石林 在飘着薄雾的清晨,沐着凉风,诵上一首或清丽或奔放的唐诗,读上一段或婉约或豪放的宋词,让书声索耳。这便是一天美好的开始。暖暖的午后,小憩片刻,翻几页散文,品几段佳名,这也成了最美的午后时光。沐着夕阳的黄昏,或细细地品读几则名言警句,或静静地啜饮一份心灵鸡汤,这也是一种不可言说的美妙。诵经典,读名著,阅名篇,博览古今,涉猎中外,最爱读书的滋味题记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它创造了五千年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从龟骨上镌刻的花纹,到竹书上争鸣的百家,从瓶底汉隶仿前朝的飘逸,到书扉上浅浅的铅字淡淡的墨香。无不让人震撼于它的美丽;楷书如钟,行书如风,草书起蛟龙。我沉醉于它的意蕴;唐诗浩瀚,宋词婉约,元曲俚俗,明清小说脍炙人口。没有它,怎会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流传千古的感动?怎会有“留取丹心照汗青”流芳百世的英魂?怎会有“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回味无穷的憧憬? 或许英语能够描绘“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自然美景,或许法语能够传递“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但在我心里,没有哪种语言能够比得上汉语美丽。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日不读书,胸意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这些诗句就足以证明读书的重要性,经典诵读巨大的影响力! 国学小名士中的每一位同学,都能熟背很多古诗词,让我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是呀,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孕育了底蕴深厚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经典诗文,铸就了经久不衰的艺术瑰宝,犹如夏日的漫天繁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宛若春日的遍野鲜花,散发着馥郁的芬芳。 在书中,触碰易安居士“梧桐更兼细雨”的无尽忧伤,品味林黛玉葬花背后的的点点红泪?在书中,为一生颠沛流离却忧国忧民的杜甫击节赞叹,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范仲淹击掌称好;足不出户也能欣赏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丽,静坐家中也能感受到“春风十里杨州路,二十四桥明月夜”的曼妙,陪着孔明借东风,和李白共把洒,同商隐话夜雨,与东坡游赤壁? “中国古典诗词是宝贵的文化瑰宝,我不尽到传承的责任,上对不起古人,后对不起来者。”89岁的叶嘉莹教授,为了传承的责任,仍然在三尺讲台上默默耕耘。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着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热爱,尽着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 由叶嘉莹教授,我想到了“汉字危机” 随着电脑的普及,智能输入法的广泛运用,传了几千年的汉字在我们的笔尖下变得生疏和踌躇起来。 为此,许多电视台也推出了有关汉字,成语,诗词方面的节目。著名作家毕淑敏就曾根据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中国成语大会这个节目阐述自己的观点:从根本的正道沧桑讲,要正确地把握成语的内在含蓄,才是继承和使用成语最好的方式。 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生,我们没有机会参加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节目,但我们可以在课堂上认认真真地书写每一个汉字,精心背诵每一首古诗词,看报时仔仔细细分析每一个成语?这也是力所能及的传承! 狄更斯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在这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时代里,为了文化的永久传承,为了华夏儿女的精神财富可以成为真正不竭的无尽宝藏,让我们对文字多一些敬畏,让我们将这些美丽自者,表情达意的文字发扬光大!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