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43页
第2页 / 共143页
第3页 / 共143页
第4页 / 共143页
第5页 / 共143页
第6页 / 共143页
第7页 / 共143页
第8页 / 共143页
第9页 / 共143页
第10页 / 共143页
亲,该文档总共1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企业创新管理,浙江工商大学 2008年9月,第三讲:企业创新的主要内容及相互关系,1、企业创新的内容 2、制度创新是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动力和基础 3、管理创新是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组织保障 4、技术创新是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的物质条件 5、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三者的关系 6、我国企业当前最需要的是制度创新 7、企业创新的效应,1、企业创新的内容,(1)制度创新 (2)技术创新 (3)管理创新,(1)制度创新 所谓制度就是指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划和程序,它旨在约束追求主体效用最大化的团体和个人行为。因此,制度的基本功能就是提供人类相互影响的框架。 制度创新是指引入新的企业制度安排来代替原来的企业制度,以适应企业面临的新情况或新特点。,制度创新的核心是产权制度创新,它涉及到为了调动经营者和职工的积极性而设计的一整套利益机制。,(2)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指一种新的生产方式的引入,这种新方法可以是建立在一种新的科学发现的基础上,也可以是以获利为目的经营某种商品的新方法,还可以是工艺上的创新。 所谓新的生产方式,具体地是指企业中从投入品到产出品的整个物质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革命性”的变化或称为“突变”。,(3)管理创新 管理创新是指企业把新的管理要素(如新的管理方法、新的管理手段、新的管理模式等)或要素组合引入企业管理系统的创新活动。 它通过对企业的各种生产要素(人力、物力、技术)和各项职能(包括生产、市场等)在质和量上作出新的变化或组合,以创造处一种新的更有效的资源整合范式。,管理创新包括: 管理方法的创新(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引入一种新的办法) 管理工具的创新(比如电话、传真、个人电脑等) 管理模式的创新(如人力资源管理模式),2、制度创新是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动力和基础,在过去的一百年,西方的平均生产增长率一般为3%左右略高于人口的增长率,这种持续的增长使产出和社会财富成倍增加。 为什么西方在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之间保持了持久而稳固的联系?,西方的历史表明,实现持续经济增长的前提是为技术和组织管理的创新试验提供一个合适的环境。 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但这些创新活动的主体,是以企业家为核心的全体员工。,制度创新应该先行于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创新的主体提供一种将个人利益和企业目标相结合的制度安排,使企业的各个利益相关者如所有者、经营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普通员工等能在这种安排下得到相应的利益,从而拥有追求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动力。,管理创新是一种创造新的资源整合范式的动态性活动,通过这一活动,可以形成有效、科学的管理,它同技术一起构成现代企业中不可缺少的投入组合。,3、管理创新是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组织保障,(1)通过管理创新可以使企业内部的权力机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形成所有者、经营者及生产者之间明确的相互激励和制衡关系,形成科学的领导机制和决策程序,从而确立技术创新的决策与激励机制。 (2)技术创新是一个从研究开发 市场成功 创新扩散的完整过程,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受技术创新主体能力、行为方式等因素影响,通过管理创新可以降低这种不确定性,有助于技术创新的成功。,3、管理创新是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组织保障,(1)技术创新是管理创新的物质条件。 通过技术创新过程使管理技术得以创新,直接促进管理办法、手段的创新。比如价值工程、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运用。 (2)技术创新还是推动进一步的制度创新的物质条件。 每当技术创新发展到一定的台阶,它就会要求制度做出一定的响应,推动新一轮创新的形成。,4、技术创新是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的物质条件,5、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三者的关系,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经济增长,制度创新是激励机制,使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基础。 技术创新技术保障机制,是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的物质条件。 管理创新是能力保障机制,是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组织保证。 三者构成相互支撑的三角关系,形成稳定的金字塔结构,不可或缺。 制度创新是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基础、前提条件,是金字塔之底。“制度重于技术”。,5、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三者的关系,市场经济下,是需要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求发展的企业。 我国国有企业距离现代企业制度有一定的差距。 民营企业经过近30年发展,也到了关键时期。 我国企业当前最迫切的是进行制度创新,6、我国企业当前最需要的是制度创新,(1)企业创新的扩散效应 率先创新者的短期超额利润,驱动众多的模仿者进入创新产业,引起企业创新的扩散。 (2)企业创新的群聚效应 大规模的企业创新发生在市场竞争压力很大的经济萧条期,使产业“突变”的大面积发生和“突变”结果迅速扩散的结果。,7、企业创新的效应,(3)企业创新的加速效应 人类科学知识19世纪每50年增加一倍,20世纪中叶每10年增加一倍,70年代每5年增加一倍,现在已经使每2年增加一倍。 (4)企业创新的迭代效应 任何一种创新都难以永久地保持竞争优势,必须不断的创新。(创新无止境),7、企业创新的效应,问题:以英特尔公司为例,通过相关资料,指出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在英特尔公司发展中的作用,并进一步分析三种创新之间的关系在英特尔公司成功过程中的体现。,1、企业制度的概念和内容 2、企业制度的历史演变 3、制度变迁理论,第四讲:企业制度与创新,制度是指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和程序,它旨在约束追求主体效用最大化的团体和个人行为。 企业制度是企业这一特定范围内的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规则的集合,它旨在约束企业及其成员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行为。,1、企业制度的概念和内容,(1)企业制度的概念 (2)企业制度的内容,(1)企业制度的概念 广义的企业制度包括从产权制度、治理结构到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等各个方面。 狭义的企业制度为所有者之间、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利益关系的一系列规则的集合。 企业制度的形成有其现实的基础,其物质载体是企业组织。,制度创新,就是改变原有的企业制度,塑造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化大生产要求的新的微观基础,建立起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制度创新,意味着对原有企业制度的否定,是一个破旧立新的过程。,(2)企业制度的内容 产权制度 公司治理结构,(1)古典企业制度独资业主制 (2)企业制度的发展合伙人制 (3)现代企业制度股份公司制,2、企业制度的历史演变,(1)制度的稳定和变迁 (2)制度变迁的主体与动力 (3)制度变迁的方式 (4)制度变迁的周期 (5)制度变迁效率的评价,3、制度变迁理论,以产权制度变迁为核心的制度变迁理论较多地引入了微观经济学的均衡分析方法。 制度均衡有三个层面的含义: (1)单项制度的供求均衡与非均衡 (2)制度的结构性均衡与非均衡 (3)制度从利益和力量对比上体现出来的均衡与非均衡。,(1)制度的稳定和变迁,制度稳定的条件: 1、制度的供给正好等于制度的需求 2、同一空间上并存的各种制度彼此协调、互补,而且暂时不需要增加新制度。 3、在特定制度或制度结构下,人们的利益矛盾处于缓和状态,相互的力量对比处于势均力敌状态。,制度变迁可能发生的形式有: (1)原有的各种制度仍然保存,再产生出新制度来。 (2)原来的制度演变成新的制度。 (3)原有制度结构中的某些制度因失去存在意义而消亡,这种情况也会使制度结构发生变迁。 (4)原有制度结构中,制度的性质、种类不变,但各自的相对地位发生了变化,从而使制度结构发生变迁。,(2)制度变迁的主体与动力,制度变迁的主体可以是国家(政府),可以是一个阶段、阶层,也可以是一个团体、企业或别的组织,乃至个人。 制度变迁总是由某些力量推动着前进的,这些力量便是制度变迁的动力。,(3)制度变迁的方式,1、渐进式变迁与突进式变迁 2、主动式变迁与被动式变迁 3、单项变迁与整体变迁 4、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4)制度变迁的周期,制度变迁的一个周期就是一次制度变迁的全过程。 分为6个阶段: 1、制度变迁的启动 2、组织变迁集团 3、确定变迁目标 4、设计和选择变迁方案 5、实施变迁 6、检验、完善新制度,(5)制度变迁效率的评价,微观效率评价收益评价 宏观效率评价总成本和总收益,第五讲 产权理论,1、产权与所有权 2、产权主体和产权客体 3、产权的性质 4、产权的权能和基本功能 5、交易费用和产权安排的效率,1、产权与所有权,在英文中,所有权(ownership)是以单数形式出现的,而产权(property rights)是以复数形式出现。 产权不是一种而是一组权利,完备的产权通常包括归属权、占有权、使用权和支配权。 所有权通常指归属权,它决定其他三项产权,但不能取代或包含它们。,2、产权主体和产权客体,(1)产权主体 享有或拥有财产所有权、或具有享有所有权某一项权能以及享有与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利的人(自然人、法人)、单位、组织和国家,被称为产权主体。,(2)产权客体 产权客体系指产权权能所向的标的,是产权主体可以控制和支配或享用的具有文化、科学和经济价值的物质资料以及各类无形资产。 一切能够供人类使用或实际已成为人类享用的物质都可以成为产权客体。,3、产权的性质,(1)排他性 (2)有限性 (3)可交易性 (4)可分解性 (5)行为性,(1)排他性 人与人之间对财产的权利实际上构成竞争,对特定财产的特定权利只能有一个主体,是甲的,就不是乙的。一个主体自然要阻止别的主体进入特定财产权利的领域,保护特定的财产权利。这就是产权的排他性。,(2)有限性 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任何产权与别的产权之间,必须有清晰的界限; 二是指任何产权必须有限度。,(3)可交易性 产权的交易是产权在不同的主体之间的转手和让渡。 (4)可分解性 对特定财产的各项产权可以分属于不同主体的性质。 例如:土地的狭义所有权、支配权和使用权可以分解开来,分属于不同的主体。,(5)行为性 指产权主体在财产权利的界区内有权做什么,有权阻止别人做什么,必须做什么等性质。 一般来说,每个主体的产权行为都有:保护行为、排他行为、内部管理行为、处置行为等。,4、产权的权能和基本功能,(1)产权的权能 对财产的任何权利都是由权能和利益这两个部分构成的,产权是二者的有机统一。 所谓权能就是产权主体对财产的权力或职能,是一个掌握或行使问题,是带有产权主体意志的行为,表明产权主体必须干什么、能干什么。,(2)产权的基本功能 减少不确定性 外部性内在化 激励功能 约束功能 资源配置功能 收入分配功能,5、交易费用和产权安排的效率,(1)交易费用的概念 马修斯(Mathews)认为,交易费用包括事前发生的为达成一项合同而产生的成本和事后发生的监督与强制该项合同执行而产生的费用。,(2)科斯定理与产权安排 科斯定理事关于产权安排、交易费用和资源配置效率之间内在联系规律的命题。 斯蒂格勒的表述 威廉姆森的表述 舒尔茨的表述 张五常的观点 布坎南的观点,(3)产权制度的效率标准 产权制度效率的含义 对现存的不同产权制度的交易成本高低进行比较,从而做出效率高低的评价。 通过对不同产权制度的交易成本进行比较,从而对不同产权制度或不同交易方式进行取舍。 对不同的产权制度变革的方案进行交易成本的比较,从而做出是否变革,怎样变革,朝什么目标变革的选择。,影响产权制度成本的因素 清晰地界定产权,为产权交易创造良好条件,可以减少交易成本。 通过划分产权,明确不同产权主体的权利、责任边界,使权利与责任对称,从而建立起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可以减少交易成本。 适时地排解产权纠纷,重新界定产权,使外部性内在化,从而减少外部成本。 建立有效的产权制度,有助于减少交易的不确定性。 优化产权制度结构,从而降低交易成本 产权制度的变革,使产权制度的效率动态地处于优化状态。,问题:举例说明如何将交易费用理论应用于实际。,第六讲 中外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实践,1、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