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6页
第2页 / 共26页
第3页 / 共26页
第4页 / 共26页
第5页 / 共26页
第6页 / 共26页
第7页 / 共26页
第8页 / 共26页
第9页 / 共26页
第1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读书使课内课外学习有机结合。 我们从课堂上掌握的知识不是很具体和容易理解的, 需要再消化才会吸收。,国,际,扫,盲,日,International Literacy Day,演讲人:,时间:X月X日,国际扫盲日,接受教育,扫盲日,目录,01 国际扫盲日由来,02 国际扫盲形式,03 国际性扫盲奖项,04 中国扫盲进程,05 扫盲工作的巨大成就,读书使课内课外学习有机结合。 我们从课堂上掌握的知识不是很具体和容易理解的, 需要再消化才会吸收。,International Literacy Day,国际扫盲日,接受教育,国际扫盲日由来,第一部分,扫盲日,国际扫盲日,国际扫盲日(International Literacy Day)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65年11月17日所召开的第14届代表大会上所设立的。,设立目的,文盲现象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为了消灭文盲现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1966年就决定,把每年的9月8日定为国际扫盲日,目的是动员世界各国和有关国际机构同文盲现象作斗争,并希望通过国际扫盲日活动推动扫盲工作的开展,使各国适龄儿童都能上学、在校学生不过早辍学、成年文盲有受教育机会。,设立目的,读书使课内课外学习有机结合。 我们从课堂上掌握的知识不是很具体和容易理解的, 需要再消化才会吸收。,International Literacy Day,国际扫盲日,接受教育,国际扫盲形式,第二部分,扫盲日,世界扫盲趋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2011年全球教育监测报告显示,全世界有2800万儿童被武装冲突剥夺了受教育的机会。 从1999年至2008年,全世界共有35个国家受到武装冲突的影响,这些国家的失学儿童占全球失学儿童总人数的42%。报告特别指出,教育的缺失也会成为冲突的诱因。在受冲突影响的国家中,有超过60%的人口年龄在25岁以下,但他们缺乏脱离贫困的必要技能。,世界扫盲趋势,2011年9月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最新调查报告显示,全球约有793亿成年人是文盲,大部分是女性,他们既不会阅读,也不会书写,而且分布非常集中,其中超过七成分布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南亚和西亚等贫困地区。此外,全球约有6700万适龄儿童无法接受小学教育,超过7200万青少年无法接受中学教育。,世界扫盲趋势,直至2017年底, 全球仍有至少7.5亿人缺乏基本识字技能 全球1.92亿失业者中 许多人因缺乏阅读能力 找不到体面的工作,读书使课内课外学习有机结合。 我们从课堂上掌握的知识不是很具体和容易理解的, 需要再消化才会吸收。,International Literacy Day,国际扫盲日,接受教育,国际性扫盲奖项,第三部分,扫盲日,国际性扫盲奖项,自1969年以来,为奖励世界各国有关组织及个人在扫盲工作方面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机构曾先向设立了七项国际性扫盲奖:,国际性扫盲奖项,四、国际阅读协会扫盲奖(International Reading Association Literacy Award),1979年创立,奖金为1.5万美元。,五、世宗王扫盲奖(King Sejong Literacy Prize),1990年由韩国政府设立,有两个奖项,奖金各为1.5美元。,国际性扫盲奖项,六、马尔科姆阿迪塞希亚国际扫盲奖(Malcolm Adiseshiah International Literacy Prize) ,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副总干事的名字命名,199年开始颁发,奖金为2万美元。,七、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奖(Mohammed Reza Pahlavi Literacy Prize)。,孔子扫盲奖,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根据中国政府提议,创建于2005年。由中国政府资助,主要关注农村地区扫盲教育和帮助失学儿童的教育项目,每个获奖项目可获2万美元奖金、奖章和证书。,读书使课内课外学习有机结合。 我们从课堂上掌握的知识不是很具体和容易理解的, 需要再消化才会吸收。,International Literacy Day,国际扫盲日,接受教育,中国扫盲进程,第四部分,扫盲日,中国扫盲进程,1949年,全国有5.4亿人,学龄儿童入学率仅为20%,有80%的人口是文盲,农村的文盲率更高达95%以上,有的地方甚至十里八村也找不出一个识文断字的人来。,从新中国建立之日起,我们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扫除文盲工作,其重视程度之高、文件(讲话)密度之大、动员范围之广前所未有。,中国扫盲进程,从新中国建立之初,扫除文盲工作就被提上党和国家的重要议事日程。早在1945年,毛泽东就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明确指出:“从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中扫除文盲,是新中国的一项重要工作。” 1949年12月23日至31日,教育部在北京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争取在1951年开始进行全国规模的识字运动。” 1950年9月20日至29日,教育部和中华全国总工会在北京联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工农教育会议,会议明确指出:“推行识字教育,逐步减少文盲。” 开展扫盲运动,第一阶段:初步扫除,(1950-1982年),中国扫盲进程,1956年3月15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扫除文盲协会成立大会,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扫除文盲章程。 1964年,我国开始第二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15岁以上人口的文盲率,已经由解放初期的80%下降到52%。 据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国12 周岁以上的文盲半文盲尚有2.358亿人。中国扫除文盲工作初见成效。,第一阶段:初步扫除,(1950-1982年),中国扫盲进程,第二阶段:基本扫除,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确定:“全国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使青壮年中的文盲率降到5%以下。”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中进一步明确提出,到2000年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是:全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即以县统计占全国总人口85%的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入学率达到85%左右;全国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以上;全国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使青壮年非文盲率达到95%以上。 200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的讲话中向全世界庄严宣布:我国如期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1982-2000年),中国扫盲进程,第二阶段:基本扫除,据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资料,1982年我国12岁及其以上文盲半文盲人口为22996万人,文盲率为34.46%,其中男性为20.76%,女性为48.85%。 据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据,我国15岁及以上文盲半文盲人口为18003万人,占总人口的15.88%。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同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10年间成人文盲数量减少了近1亿,实现全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全国成人文盲率降至9.08%,青壮年文盲率降至4%以下。,(1982-2000年),中国扫盲进程,第三阶段:全面扫除,2003年,中国政府制定并颁布了中国全民教育行动计划,围绕达喀尔行动纲领中提出的6项共同承诺及12项保证,明确提出了2001-2015年中国全民教育的发展目标与政策措施,对推进全民教育的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就全国范围而言,从1990-2010年,全面实现文盲减少50%的目标。全国15岁以上文盲人口从1990年的18000.30万人,减除到5419.08万人,共扫除12581.22万人,扫除率为69.89%,接近70%,(2001-2015年),读书使课内课外学习有机结合。 我们从课堂上掌握的知识不是很具体和容易理解的, 需要再消化才会吸收。,International Literacy Day,国际扫盲日,接受教育,扫盲工作的巨大成就,第五部分,扫盲日,中国扫除文盲工作的巨大成就,中国教育年鉴记录了我国从1949-1981年各阶段扫除文盲的数据情况,表明期间共扫除文盲14144.8万人。本专题组统计,从2000年到2010年的10年间,中国有12584万人脱盲,为降低世界文盲的比例作出了贡献。,中国已经从一个文盲大国转变为一个人力资源大国,中国扫除文盲工作的巨大成就,领导体制。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将扫除文盲工作确定为基本国策,将扫除文盲作为新中国建设发展的伟大工程和战略举措,由党和政府最高领导层亲自设计、组织、参与和发动, 制度优势。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扫除文盲取得成功的巨大制度优势。中国党和政府充分发挥理论、政治、组织、制度和密切联系群体的优势,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为了人民扫盲,扫盲为了人民,扫盲成果由人民共享。 社会动员。社会动员能力是中国政府的重要战略能力。从解放之初起,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举全国之力,打赢了一场全民参与扫除文盲的人民战争。 合作机制。中国政府真诚地与国际组织合作,虚心学习世界各国扫除文盲的成功经验,接受国际组织指导、帮助和援助,积极支持和参与国际组织扫除文盲工作,真诚地履行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国际扫盲责任。,探索出一条发展中人口大国扫除文盲道路,读书使课内课外学习有机结合。 我们从课堂上掌握的知识不是很具体和容易理解的, 需要再消化才会吸收。,感,谢,你,观,看,International Literacy Day,演讲人:,时间:X月X日,国际扫盲日,接受教育,扫盲日,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