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4页
第2页 / 共64页
第3页 / 共64页
第4页 / 共64页
第5页 / 共64页
第6页 / 共64页
第7页 / 共64页
第8页 / 共64页
第9页 / 共64页
第10页 / 共64页
亲,该文档总共6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2019年7月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认识厘米【教学内容】课本P2-3,例1、2、3【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身体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3.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限整厘米)4.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重点难点】 认识厘米,并学会用厘米测量。【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谈话:古时候人们是怎样测量物体的长度呢?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组织活动,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组织学生用身体作标准量同一长度。1.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3.全班交流汇报。得出:因为每个人的手不同,所以量的结果不同。因此,有必要用一个统一的长度来测量物体。三、认识尺子1、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2、介绍认识尺子。为了便于交流,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设计意图:介绍认识尺子提高学生的知识面,为下面的学习做准备。四、操作活动,建立表象(一)认识厘米1、投影出示厘米尺,师生一起观察厘米尺子:在尺子上用不同的颜色标出1厘米的长度,说明前面正方体的一边正好是1厘米。2、让学生量图钉的长度。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量一量图钉大约有多少长。”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交流得出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长。3、教师明确量的正确方法:图钉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看另一端对着几。4、请小朋友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学生活动,同桌交流。5、巩固1厘米的表象。请小朋友用手势比划1厘米的长度。闭上眼睛想1厘米的长度等。6、想想在自己的周围,生活中有哪些事物也是大约1厘米长的?让学生去找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帮助学生形成1厘米的鲜明表象。(二)用厘米量1.我们已经知道了量的方法,也对1厘米有了初步的表象,下面我们就来量一量物体的长度。 请小朋友用手中的尺子量一量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纸条。注意测量的方法要正确。2.学生测量纸条。教师巡视,加强个别指导。3.交流反馈。教师再次强调测量的正确方法。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五、巩固深化,实践应用。1、请学生随意拿出自己的一枝铅笔,量一量你的铅笔有多长。量好后同桌交流检查。2、4人小组合作,每人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7厘米、10厘米给大家看。教师个别指导。3、学生自己选择身边的物品量一量,如一支新铅笔的长,数学本子的长,橡皮的长等。【教学后记】认识米【教学内容】第4页例4例5及第4页“做一做”和练习一第35题。【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初步认识单位“米”,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2)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理解1米100厘米。(3)学会用1米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米的正确表象,体验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来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学会用米尺量物体的长度。难点:体验1米的实际长度,并形成印象。【教学方法】教法:讨论、演示。学法:自主探究、小组讨论法。【教学准备】刻度尺、米尺、卷尺、绳子、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出示课件复习有关厘米的长度)(1)提问: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什么长度单位测量? 你们的哪个手指宽1厘米?(2)引入新课请两名同学用厘米刻度尺量黑板的长,并说一说有什么感受。(很麻烦、很累)对!我们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米”作单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米”的知识。(板书:认识米用米尺量物体)二、探究新知(1)认识“米”。 出示米尺。认识米尺刻度.(2)认识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课件演示1米里有多少个1厘米(3)用米量 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教室的长、宽学生的身高等。三、积累运用,拓展延伸(1)判断(对的打错的打)铅笔长15米。()课桌高70米。()一棵树高16厘米。()(2)完成练习一第35题。四、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教学后记】确定长度单位【教学内容】P7内容【教学目标】1.进一步建立厘米和米的长度表现,能运用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2.经历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根据已有的长度表象,通过比较、排除、估测等方法利用身边的物体确定合适的长度单位。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估测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能用多种方法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利用表象进行估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引出问题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师:1厘米有多长?(学生比划说明)你觉得一厘米有多长?你呢?还有什么物体的长度也是1cm?10厘米有多长?你们真能干!师:1米有多长?(学生比划)师:5米呢?怎么表示?(请同学们上来拉着手感受一下)小结:看来同学们对厘米和米已经有不少了解。生活中我们也经常用到它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了解厘米和米。【板书课题:确定长度单位】师:今天厘米和米要来我们班,却因为一些问题起了争执,我们一起看看。课件:厘米:教室约有3厘米高米:教室约有3米高师:它们在争执什么问题?(教室的高到底是3厘米还是3米?)【设计意图:复习所学的长度单位,回顾厘米和米的长度表象,对本课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打下基础。】解决问题,建立观念(一)经历过程,明确方法1.师:这也就是我们要帮他们解决的什么问题。【板贴:要解决什么问题?】【板书:教室的高约是3厘米还是3米?】2.师:问题清楚了,我们该怎么解答呢?先在脑子里想一想,组织好语言再举手回答。【板贴:我们这样解答】学生回答预设:我认为教室的高是3米,因为3厘米只有这么短(用手比划),教室有这么高,不可能是3厘米,所以是3米。师:这位小朋友会用手进行比划,让大家都看得明白,他是排除了3厘米,进而选择了3米。【板书:排除】你怎么想?那你怎么知道3米就一定对呢?预设:我有一米多高,教室比我还高,大概有3个我那么高,所以选3米。师:哇,你会用自己的身高和教室作比较,估测出教室大约有3米高,真是个好办法!【比较、估测】预设:我的橡皮的高度大约是3厘米,教室比我的橡皮高多了,教室应该有3米。师:你真会比,知道用身边熟悉的物体来比较,得到想要的答案。3.师:你们的方法可真多,还记得我们刚刚解决了什么问题吗?(教室的高度约是3厘米还是3米。)师:是的。你们还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验证。那我们的结论是什么?教室的高度是3米。【板贴:检验,结论板书:教室的高度约是3米】师:我们在解决这类问题时,不仅要会排除错误的答案,还要对另一个答案进行验证。师:你们真了不起,会用标准长度,或者自己的身高以及熟悉物品的长度作标准进行推断,用多种方法选出了正确的长度单位,帮厘米和米解决了大问题。给自己鼓鼓掌。【设计意图:教室是学生熟悉的地方,教室的高度是学生看得见的实物,避免了学生凭空猜测,为学生判断出正确的长度单位提供现实素材。本环节主要是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突出判断的方法,突出用长度表象解决问题,既有方法上的引领又有测量思想的渗透。】(二)自主探究,内化新知师:有了方法,我们就能解决更多的问题了。来,让老师看看你们的本领。拿出学习单。看要求:1.独立思考,填写学习单。2.把自己的判断结果以及理由4人小组说一说。(每个人都要说)3.组织好语言,上台向全班同学汇报。上台汇报,多种方法。预设1:选2厘米:因为2米很长,不可能是2米。预设2:选2米:2厘米大约只有这么长(比划)不是2厘米,所以选2米预设3:我们认为既不是2厘米也不是2米。2厘米只有两个手指的宽度,筷子不肯能这么短,2米比我们人还高,也不可能是两米。(孩子们言之有理即可,多多展示他们的想法)师:你们觉得他说得有道理吗?师:看来我们在解决问题时不能简单的用排除法,两种可能性都要进行判断和验证,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万无一失。既然这两个答案都是错的,那你们能帮帮忙,改变一下,得出正确的结论吗?学生改正。预设:2分米或者改成20厘米等。师:你们真厉害,不仅能改单位,还能改变数。【设计意图:本环节放手让孩子们自己探究,由于厘米和米这两个单位差别较大,学生很容易在判断时用非此即彼的方法来判断,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设计这个探究环节,需让孩子们知道在排除的同时还应该通过估测来确定答案,真正经历建立表现并运用表象的过程】三、巩固练习,提升认识1.判断:下面的长度单位对吗?用手势表示。(1)数学书长26米。()(2)一根旗杆的高度大约是12米。()展开:你怎么证明一根旗杆的高度大约是12米?(与楼高作比较)一个杯子高15米。()(4)一支粉笔长约7厘米。()师:佩服佩服,大家都能够又快又对的判断。小明是个爱写数学日记的孩子,今天他要和我们分享一下他的日记。我们一起来看看。2.小明的数学日记出示小明的数学日记:这周的数学课,我们学习了米和厘米,老师让我们回家估一估,量一量家里物体的长度。一回家我就迫不及待要东估估,西量量。我的拖鞋大约有22米长,穿在我脚上正合适。还有那张我们一家人一起用餐的桌子,有120厘米长,90米宽呢。瞧,书桌上推着爸爸的资料,足足有8米高。当然我最喜欢的是我那柔软的床,它有2厘米长,够我一个人滚来滚去了!师:你们为什么这样哈哈大笑啊。你觉得哪里有问题,请你改一改,选择一处举手说一说。(学生举手回答)师:是呀,厘米和米虽然只差了一个字,但是用错了可是要让人笑掉大牙的。3.看来你们都是发现问题的高手,你能不能用厘米和米出一道题,给同学们做一做呢?看谁的题目最有意思。(学生在学习单上出题)展示学生出的题目(合理性,类型展示)【设计意图:通过手势判断,有趣的数学日记以及互相出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活学活用,让孩子做学习的主人,练习环节层层递进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实际经验、估测方法、长度表象加以判断。】四、回顾反思师:想一想,这节课我们都研究了什么?你收获了什么?或者有什么要提醒别人的?【教学后记】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不进位加【教学内容】P12例1例2【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会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加法。2、培养学生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突出学生对两位数加两位数计算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