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6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5页 / 共16页
第6页 / 共16页
第7页 / 共16页
第8页 / 共16页
第9页 / 共16页
第10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化学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Zn:65 S:32 O:16选择题答题卡(请务必将选择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中,否则不计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共48分)1.19世纪中叶,门捷列夫的突出贡献是 ( )A. 提出原子学说B. 发现元素周期律C. 提出分子学说D. 最早发现了氧气【答案】B【解析】考查化学史。提出原子学说是道尔顿,提出分子学说的是阿伏加德罗。最早发现氧气的是舍勒,所以答案是B。2.在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四、五、六周期元素的数目分别是( )A. 8、8、18、32B. 8、18、18、32C. 8、18、18、18D. 8、8、18、18【答案】B【解析】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表中共有7个周期,分别含有的元素数目是2、8、8、18、18、32、26(还没有排满)。答案是B。3.某元素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有7个电子,该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 )A. 14B. 15C. 16D. 17【答案】D【解析】【详解】因元素原子的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最外层有7个电子,第一层电子数只能为2,第二层电子数只能为8,第三层(最外层)电子数为7,则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8+7=17,所以质子数为17,故选D。【点睛】明确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是解题的关键。解答本题要注意,对于原子而言,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4.下列离子中,所带电荷数与该离子核外电子层数相等的是( )A. Al3+B. Mg2+C. Be2+D. H+【答案】B【解析】A中带3个正电荷,但只有2个电子层,C中但2个正电荷,但只有1个电子层,D中核外没有电子,所以只有选项B中的镁离子电荷数和电子层数都是2个,符合题意。答案选B。5.中国科学家首次在世界上发现铂的一种新原子20278Pt,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质量数202B. 核外电子数202C. 原子序数78D. 核内有124个中子【答案】B【解析】对于具体一种原子,其表示方法为 A ZX,其中A为质量数,Z为质子数;存在的关系有: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所以A正确,B错,核外电子数=78;中子数=20278=124;C错;D错;6.在地球上,氦元素主要以42He的形式存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42He原子核内含有4个质子B. 32He和42He互为同位素C. 32He原子核内含有3个中子D. 42He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所以具有较强的金属性【答案】B【解析】【详解】A42He原子核内含有2个质子,故A错误;B32He和42He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故B正确;C32He的质子数为2,质量数为3,中子数=3-2=1,故C错误;D42He的结构稳定,属于稀有气体元素,不具有较强的金属性,故D错误;答案选B。7.元素周期表中某区域的一些元素多用于制造半导体材料,它们是( )A. 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分界线附近的元素B. 稀有气体元素C. 右上方区域的非金属元素D. 左下方区域的金属元素【答案】A【解析】【分析】用于制造半导体材料的元素需要既具有金属性又具有非金属性,据此分析判断。【详解】A. 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分界线附近的元素,既具有金属性又具有非金属性,则可用于制造半导体材料,故A正确;B. 稀有气体元素,性质稳定,不能用于制造半导体材料,故B错误;C. 右上方区域的非金属元素,具有较强的非金属性,不能用于制造半导体材料,故C错误;D. 左下方区域的金属元素,具有较强的金属性,不能用于制造半导体材料,故C错误;答案选A。8.下列关于F、Cl、Br、I性质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A. 它们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多B. 被其他卤素单质从其卤化物中置换出来的可能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大C. 它们的氢化物的稳定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强D. 单质的颜色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加深【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F、Cl、Br、I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分别为2、3、4、5,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多,A正确;BF、Cl、Br、I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则被其他卤素单质从其卤化物中置换出来的可能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大,B正确;C、F、Cl、Br、I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则对应氢化物的稳定性质逐渐减弱,C错误;DF、Cl、Br、I单质的颜色分别为浅黄绿色、黄绿色、红棕色、紫色,颜色逐渐加深,D正确,答案选C。考点:考查同主族元素的性质递变9.下列实验中,不能观察到明显变化的是( )A. 把一段打磨过的镁带放入少量冷水中B. 把Cl2通入FeCl2溶液中C. 把绿豆大的钾投入少量水中D. 把溴水滴加到淀粉KI溶液中【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因镁与冷水反应比较缓慢,现象不明显,故A正确;B、因Cl2与FeCl2溶液反应:Cl2+2FeCl2=2FeCl3,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棕黄色,现象明显,故B错误;C、因钾与水剧烈反应:2K+2H2O=2KOH+H2,钾迅速熔化成一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有火焰产生,现象明显,故C错误;D、因单质溴与KI溶液反应:Br2+2KI=I2+2KBr,I2遇淀粉变蓝,现象明显,故D错误;故选A。考点:考查了镁的化学性质;氯气的化学性质;卤素原子结构及其性质的比较的相关知识。10.下列单质中,最容易与氢气发生反应的是( )A. O2B. N2C. F2D. Cl2【答案】C【解析】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与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有关。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由于F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所以最易与氢气反应,F2在暗外就能与氢气化合且发生爆炸。11.下列有关碱金属铷(Rb)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铷不与水反应B. 硝酸铷是离子化合物,易溶于水C. 在钠、钾、铷三种单质中,铷的熔点最高D. 氢氧化铷是弱碱【答案】B【解析】【详解】A碱金属从上到下金属性越来越强,所以铷与水反应比钠更剧烈,故A错误;B碱金属元素的硝酸盐都易溶于水,硝酸铷是离子化合物,易溶于水,故B正确;C从上到下,碱金属单质的熔沸点依次降低,所以在钠、钾、铷三种单质中,钠的熔点最高,故C错误;DRb位于第五周期第IA族,在K元素的下方,金属性强于钾,所以氢氧化铷碱性强于氢氧化钾,是强碱,故D错误;答案选B。12.某元素X的气态氢化物的分子式为HX,则X的最高正价含氧酸的分子式为( )A. H2XO3B. H2XO4C. HXO3D. HXO4【答案】D【解析】HX中为负一价,正价为+7,D 正确。13.有人认为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A族的氢元素,也可以放在A族,下列物质能支持这种观点的是( )A. HFB. H3OC. NaHD. H2O2【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族元素原子在反应中易获得一个电子,化合价为1价,据此分析解答解:因A族元素原子在反应中易获得一个电子,显1价,如NaH,氢元素显1价符合题意,A、B、D三项中氢元素均显+1价,不能支持这种观点,故选C14.下列各组物质中,含有相同的化学键的是( )A. HI和NaIB. H2S和SO2C. Cl2和KClD. F2和NaBr【答案】B【解析】【分析】一般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共价键,以此来解答。【详解】A HI中只有共价键, NaI中只有离子键,故不选;B. H2S和SO2中都只有共价键,化学键相同,故选;C. Cl2中只有共价键,KCl中只有离子键,故不选;D. F2中只有共价键, NaBr中只有离子键,故不选;综上所述,本题正确选项B。15.下列不是离子化合物的是( )A. H2OB. CaOC. KOHD. NaNO3【答案】A【解析】【详解】AH2O中氧原子和氢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不含离子键,属于共价化合物,故A正确;BCaO中只含有离子键,属于离子化合物,故B错误;C氢氧化钾中钾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氢氧根离子中氧原子和氢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属于离子化合物,故C错误;D硝酸钠中钠离子和硝酸根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属于离子化合物,故D错误;答案选A。【点睛】掌握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判断方法是解题的关键。本题的易错点为CD,要注意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可能含有共价键,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离子键。16.下列电子式中错误的是( )A. Na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A钠离子为简单的阳离子,电子式为Na+,故A正确; B氢氧根的电子式为,故B正确;C氨气为共价化合物,氨气中存在3个氮氢键,氮原子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氨气的电子式为,故C错误;D一氯甲烷是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故D正确;答案选C。17.下列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的总能量的是( )A.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B. 焦炭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C. 硫在氧气中燃烧D.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答案】B【解析】【分析】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总能量说明反应是吸热反应,据此分析判断。【详解】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反应是放热反应,故A错误; B焦炭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是吸热反应,故B正确;C硫在氧气中燃烧反应为放热反应,故C错误;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反应是放热反应,故D错误;答案选B。【点睛】抓住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吸热或放热反应是解题的关键。本题的易错点为A,常见的吸热反应中包括C或氢气做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但要注意其中不包括燃烧反应。18.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放热反应的是( )A. 铝与盐酸反应B. NaOH和HCl反应C. 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D. CaCO3受热分解为CaO和CO2【答案】A【解析】【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在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正确标注各元素的化合价即可判断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放热反应是指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的反应,常见反应中燃烧反应、中和反应全是放热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金属与水的反应,燃烧反应,爆炸反应全是放热反应由不稳定物质变为稳定物质的反应、多数化合反应是放热的(但是我们要注意高压下石墨转变成金刚石也是放热反应,尽管常压下是相反的),多数分解反应是吸热的(但均不能绝对化,如氯酸钾分解生成氯化钾与氧气就是常见的放热反应),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都是放热反应。【详解】A、铝与盐酸反应是金属与酸的氧化还原反应,是放热反应,故A正确;B、NaOH和HCl反应是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但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B不正确;C、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是碱与铵盐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是吸热反应,故C错误;D、CaCO3受热分解为CaO和CO2是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19.随着人们生活质量提高,废电池必须进行集中处理的问题又被提到议事日程上,其首要原因是( )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