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4页
第2页 / 共74页
第3页 / 共74页
第4页 / 共74页
第5页 / 共74页
第6页 / 共74页
第7页 / 共74页
第8页 / 共74页
第9页 / 共74页
第10页 / 共74页
亲,该文档总共7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专题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20102019年高考全国卷考情一览表,考点9,考点10,考点11,考点12,考点9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考向一 先秦儒学 1.(2018全国2,24,4分,难度)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A ) 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 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 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 解析题干设计的是一种历史情景,此情景体现了商汤对生命的关爱,这是仁爱思想的体现,故A项说法体现了题干情景的主旨;夏商时期的主要经济活动是农业,并非捕猎,故B项说法错误;从题干情景来看,突出了商汤的行为在争取人心方面的作用,故C项说法与题意不符;夏商更替的主要原因在于夏桀统治残暴,并非是资源争夺,故D项错误。,考点9,考点10,考点11,考点12,2.(2018北京,12,4分,难度)“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 C ) 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 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 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 解析题干中孟子认为军事征伐者可成为霸主,推行德治仁政的人才能称王,显然孟子认为统治者应为政以德,这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故C项正确。甲骨文中的“王”字象征军事权力,而孟子主张的“王”是推行德治仁政的君主,二者本义明显不同,故A项错误;“无为而治”是道家的主张,故B项错误;宗法制度强调父系血缘关系,题干中孟子的观点并没有涉及这种制度,故D项错误。,考点9,考点10,考点11,考点12,3.(2016全国1,24,4分,难度)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C )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并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五经”大多成书于孔子儒学思想产生之前,不是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故A项错误;汉代儒学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学思想,故B项错误;“五经”是古老的文献,将其尊为儒家经典,以此来论证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故C项正确;秦始皇焚书并没有使儒学传统断绝,西汉初年儒家思想得到复苏,故D项错误。,考点9,考点10,考点11,考点12,4.(2016海南,4,2分,难度)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 ( A ) 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 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 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 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 解析“浩然之气”是一种个人品德,故A项正确。孟子强调的是人的品德,而非性格,排除B项。儒家重视礼的作用,C项错误。材料与反抗暴政无关,排除D项。,考点9,考点10,考点11,考点12,5.(2015全国2,24,4分,难度)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C )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结论的能力。古代儒家学者“言必称三代”,希望出现圣明的君主,这一历史现象背后体现了儒家学者理想化的政治诉求,即明君贤相,故C项正确。儒学是中国古代主流思想,是符合现实政治需要的正统思想,A项错误;材料中体现不出儒学家反对社会变革的要求,B项错误;儒家学者希望统治者实行仁政、德治,实现儒学的治国理念,不是希望恢复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D项错误。,考点9,考点10,考点11,考点12,古代儒家学者对现实的批评与近代民主思想家对现实的批评在本质上是不同的。古代儒家学者对现实的批评往往以古非今,希望统治者能像尧、舜一样圣明,而不是否定君主的权力;近代民主思想则是站在否定君主专制的立场上要求限制君权,实现主权在民。,考点9,考点10,考点11,考点12,6.(2015安徽,12,4分,难度)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这反映了( A ) A.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 B.士人轻视功名利禄 C.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 D.忠君思想已经形成 解析由田子方和魏太子对待对方的态度、田子方认为“贫贱者”应当骄傲和“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的解释可以看出,士人得到诸侯国的重用,故A项正确。“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表明士人重视功名利禄,故B项错误。由文士田子方(臣)对魏太子(未来的君)的态度看出,分封制下森严的等级已遭破坏,但忠君思想并未形成,故C、D两项错误。,考点9,考点10,考点11,考点12,7.(2015山东,13,4分,难度)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C ) A.兼爱尚贤 B.主权在民 C.以民为本 D.道法自然 解析兼爱尚贤是墨家的思想,而材料体现的是儒家思想,故A项错误;主权在民,强调的是民主思想,而题干强调的是民本思想,故B项错误;道法自然,是道家的思想,而材料体现的是儒家思想,故D项错误。,儒家“民本”思想与现代“以人为本”理念是有本质区别的。古代儒家思想中的“民本”思想以维护“君”为中心,没有现代民主思想意识,而现代“以人为本”则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考点9,考点10,考点11,考点12,8.(2014天津,2,4分,难度)齐民要术自序:“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尧命四子,敬授民时。舜命后稷,食为政首。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这段话主要强调( A ) A.儒家对农业的重视 B.改进生产工具的意义 C.历法与农业的关系 D.农业技术的重要性 解析材料主要强调“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即儒家经典记述这些内容,关键在于安定人民,人民富足后再来教导人民,反映出儒家对农业的重视,故A项正确;“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体现出生产工具改进的意义,但不是材料强调的内容,故B项错误;“尧命四子,敬授民时”,反映出历法与农业的关系,但不是材料强调的内容,故C项错误;生产工具的改进、历法的传授都体现出农业技术的重要性,但不是材料强调的内容,故D项错误。,考点9,考点10,考点11,考点12,9.(2014山东,13,4分,难度)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这一做法( A ) 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 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 C.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 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 解析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故A项正确;兴办私学有利于教育的发展,与宗法制和分封制度关系不大,故B项错误;动摇周王室统治基础的应该是井田制遭到破坏,故C项错误;儒家思想不适应战争年代的需要,故D项错误。,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他首创私学,开创了平民能够接受教育的新时代。先秦儒家除了重视礼、义、信等,还注重培养为政治国的能力,强调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与统一。,考点9,考点10,考点11,考点12,10.(2012海南,2,2分,难度)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B ) A.民本思想 B.仁政思想 C.礼法并重 D.礼治为先 解析题干材料认为统治者只要做到“礼、义、信”就能达到良好的治理效果,强调的是一种治国手段,即仁政治国,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对人民的重视,A项错误。C、D两项均不能全面反映题干的意思。,考点9,考点10,考点11,考点12,11.(2011全国,24,4分,难度)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C )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有效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宗法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把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从而把国与家结合起来,形成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对后世影响深远,故选C项。分封制通过层层分封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而受封者在自己的封地内享有较大独立性,A项错在“有效控制”;周王对诸侯缺乏有效的控制,不可能大权独揽,B项不符合史实;土地与人口控制在受封者手中而非国家手中,D项错误。,考点9,考点10,考点11,考点12,12.(2011广东,12,4分,难度)“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 C ) 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 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 解析孟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行仁政,一定要从划分、确定田界开始。田界划分正确了,那么分配井田,制定俸禄标准,就可轻而易举地办妥了。”从材料意思上看,孟子主张解决“田界”即土地问题,并没有涉及“轻徭薄赋”“均贫富”“贵民轻君”等问题,故排除A、B、D三项,选C项。,考点9,考点10,考点11,考点12,考向二 法家、道家、墨家及其与儒家的关系 1.(2018全国1,24,4分,难度)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 C ) 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解析材料强调了墨子在科技方面的成就,其共同特点是均与日常生活劳作有密切关系,联系墨子所代表的是平民阶层的利益,可知C项正确,D项错误;材料主要涉及科技成果,未涉及思想内容,故A项错误;中国古代科技重视实践经验的总结,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故B项错误。,考点9,考点10,考点11,考点12,2.(2018浙江,2,2分,难度)先秦有思想家认为:“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这体现了( B ) A.民贵君轻的主张 B.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 C.克己复礼的思想 D.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 解析“尚贤、尚同”“节用、节葬”符合墨家思想。A项是儒家孟子的思想主张,故错误;墨子提出了尚贤、尚同、节葬、节用等一系列主张,这些主张都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故B项正确;C项是儒家孔子的思想主张,故错误;D项属于道家的思想主张,故错误。,考点9,考点10,考点11,考点12,3.(2015海南,1,2分,难度)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 B ) A.重农抑商 B.强调制度与秩序 C.厚古薄今 D.重视道德与人伦 解析重农抑商是我国古代基本的经济政策,主要是由法家提出的,故A项错误;法家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倡导实行法治,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儒家倡导“为政以德”,在治国方面强调“仁”“礼”,注重维护贵贱有序的等级秩序,故B项正确;“厚古薄今”主要是儒家的思想主张,法家主张进行社会变革,反对厚古薄今,故C项错误;重视道德与人伦是儒家的主张,故D项错误。,考点9,考点10,考点11,考点12,4.(2015四川,1,4分,难度)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出现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