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2页
第2页 / 共102页
第3页 / 共102页
第4页 / 共102页
第5页 / 共102页
第6页 / 共102页
第7页 / 共102页
第8页 / 共102页
第9页 / 共102页
第10页 / 共102页
亲,该文档总共10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题型突破,选择题突破 第一步 审题干定时空、找关键 题干包含了解答试题的基本信息和问题的限制条件,是解答试题的基础,正确解读题干的有效信息和问题的限制条件是解答问题的关键。 一、时空定位:任何历史事件都有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从这一意义上讲,历史过程不可重复,历史事件之间只有相似,没有相同。正确定义历史时空是解答试题的基础,可以迅速建立与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1.时间定位 (1)当出现具体的时间时,一定要注意其背后的隐含背景。解答试题要根据这一具体时间,迅速与相关背景知识建立联系,寻找可能的答案,然后根据选项进行筛选。,【典例】 (2017全国卷,31)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 ) A.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 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 C.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 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解析:C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关注1990年中国改革开放的阶段特点。1990年,中国的改革进入关键期,是否继续深化改革,是否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为舆论争论的焦点,据此背景分析材料信息,由“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可知其主旨为发展市场经济,C项正确。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是为了说明“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正确性,不是“主旨”,A项片面。材料描述的是经济体制的改革问题,不是对外开放,融入经济全球化,B项与材料内容不符。材料中没有论述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D项错误。,(2)阶段性时间也是高考试题中时间信息出现的重要形式。解答试题首先应该分清段时间与点时间,段时间提供社会背景,点时间提供具体原因;其次,段时间往往与社会趋势联系在一起,一般答案较为宏观。 【典例】 (2016海南卷,7)关羽因其忠义勇武,被世人称颂,至宋徽宗时被封为“忠惠公”,其后不断加封,到清代被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这种现象反映了( ) A.关羽的个人品德决定了民众崇拜的形成 B.历代皇帝的好恶决定着崇拜关羽的取向 C.对关羽的信仰符合官方意识形态的要求 D.民众的信仰不断推高关羽“神”的地位,解析:C 自西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关羽的忠、义等个人品德,契合儒家思想及封建统治者维护统治的需要。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日益强化,统治者对思想文化的控制也日益加强,关羽作为忠义的化身,也渐趋被神化,C项正确。关羽的个人品德、皇帝的好恶、民众的信仰均只是关羽被“神化”的某一方面原因,A、B、D三项错误。,(3)模糊时间:题干中没有确定的时间的试题,判断时间可能就是答案,发现反映时间的关键词就成为解答试题关键。 【典例】 (2015全国卷,29) 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解析:D 太平天国时期,除太平天国政权控制区域外,并不存在中央政府对地方失控的现象,而且,直隶、云南、四川也不是太平天国政权控制的范围,A项错误;义和团运动时期,不存在地方互相争斗,B项错误。辛亥革命时期只存在南北对抗,不存在地方政权之间相互争斗,C项错误。“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是关键信息,反映的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之间的割据混战,由此可以判断答案为D项。,2.空间定位:空间地理位置是历史概念内涵的重要内容,不同的地理位置对应着不同的历史发展特点,正确判断地理空间也是解答试题的关键。 (1)地区历史发展特点认知:地区不同,历史发展的特点差异很大,比如,中国的南方和北方、工业革命时期的欧洲、亚洲、非洲、美洲等等。 【典例】 (2015全国卷,30) 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 ) 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 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 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 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解析:B 国民政府布置的防御工事主要侧重于战略要地和重要城市以及交通线,与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不符合,A项错误;19331937年,随着中日民族矛盾的不断上升,国民政府的战略部署实质上反映出其对日持久作战的战略意图,B项正确;国民政府“围剿”红军的区域集中在南方,与豫北、晋北、绥东等无关,C项错误;沪杭是国民政府统治的中心区域,加强此地的防御工事,与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无关,D项错误。,(2)国家历史特征发展认知:历史发展虽然有一些共同的规律,但是,这些规律是粗线条的,各个国家的发展都有一定的特色,掌握这些国家特色,也是空间定位的重要组成部分。 【典例】 (2014全国卷,33)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无闻。这说明( ) A.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 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 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 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解析:A 从时间信息(19世纪初)和空间信息(英国)考生很容易联想到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实质上是人类历史上由手工生产向机器生产的飞跃,是生产方式的一种革命性变革,材料反映的是手工生产衰败的情景,是工业革命的产物,A项正确。,二、关键词的区分:关键词中的“关键”是从解答问题的角度来说的,也就是解答问题的关键之处,判断这些关键词可以说是一种方法,但更多的是一种能力。 1.能够直接与所学知识建立链接的信息是关键词。 【典例】 (2017全国卷,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解析:A “推行分封制”是关键信息,这一信息使考生直接联系到所学知识,分封制扩大了周人的统治范围,卫国、鲁国、燕国都是姬姓贵族,伴随着他们被分封到各地,周文化成为全国的主流文化,并与当地的文化相融合,A项正确。分封制下,周王尚未形成专制的权力,不能对地方进行直接的控制, B、C两项错误。确立贵族拥有世袭特权的是宗法制,D项错误。,2.解题的关键信息或条件可以称为“关键词”。 【典例】 (2017全国卷,30)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组织,成员达404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27%;党员占总人口的1%左右,几乎村村有党员。这反映出( ) A.革命工作的重心开始转移 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 C.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 D.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解析:D 题干中的“抗日战争胜利后”是关键词,它直接引领答案向国共两党斗争的方向寻找。材料反映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组织、党员人数迅猛增加,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实力的增长,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革命工作重心转移的内容,且其重心依然在农村,故A项错误;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是在土地革命时期,不符合材料内容,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力量增加,而不是统一战线范围的扩大,故C项错误。,三、解析复杂句:大部分选择题的材料都是复杂的,信息是凌乱的,提取其中的主旨并不容易,对这些主旨信息的评价难度更大。 1.结论(主语)是复杂句的核心,也是解答试题的关键。 【典例】 (2016海南卷,17) 1903年,大公报刊文称:“江南之新学国民及留学生多剪去辫发,以为不如此则形式上有缺点也。乃今年乡试而伊等又复假装辫发,依然入场乡试。然伊等称自由讲民权者,实不敌其功名心也。”这表明( ) A.科举制度仍有较强的生命力 B.新式教育与科举已融为一体 C.发式成为区别新旧学的标志 D.旧制度制约社会观念的变革,解析:D 材料表明中国江南之新学国民一方面剪辫发称自由讲民主,另一方面又假装辫发参加科举考试,求取功名的相反的价值取向。这一现象体现了旧制度下人们的社会观念难以真正改变,D项正确。1905年科举制被废,且从材料中也得不出A项结论;材料并未涉及科举考试内容,B项材料无体现;C项说法错误。,2.直接引用历史人物的引语,要注意该人物的身份、立场、话语场合,作为导向答案的依据。历史人物必然带有个人的阶级、情感、立场、时代特征。 【典例】 (2017全国卷,35)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总统尼克松在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我们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入”。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图( ) A.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 B.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 C.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 D.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解析:A 20世纪70年代初,作为美国总统的尼克松首先考虑的是解决美国存在的问题,而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面临的最严重问题是严重的经济“滞胀”局面,根据所学和材料信息可知,尼克松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政府要放松对社会经济的控制,这是新自由主义的表现,答案为A项;B项是对材料局部信息的误读;C项与材料的主旨相悖;D项错在“恢复”一词,材料突出的是适度减少国家干预。,3.巧用联词:并列连词,“同时”“和”等一般表示答案要选择全面覆盖题干信息;转折连词,“但是”“然而”“而”“不过”,一般强调连词后面信息,也是答案指向;因果连词,“因为”“由于”“是故”“所以”“以致”等,用“因”答案一般指向“因”,用“果”答案一般指向“果”。 【典例】 (2016全国卷,32)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一只潜入水下的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 ) A.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 B.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 C.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 D.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解析:A 材料运用了联词“虽然但”,“但”后面的词要高度关注,实际上是问题的答案。材料认为罗马法对后世产生了久远的影响,罗马法属于大陆法系,A项正确。欧洲近代是民主社会,而罗马是专制社会,两者的行为规范有质的差别,B、C两项错误。罗马法对近代欧洲的法律和反封建斗争产生影响,但并不能就此判断它不断地改变欧洲历史发展方向,这种说法过分夸大了罗马法的影响,D项错误。,四、标点符号特殊作用:括号、引号、分号、破折号、省略号都对于解读题干信息有着重要的作用。括号是对有效信息的解释或者强调;引号表示强调或者特殊含义;分号表示两个以上的信息;破折号表示解释或转折;省略号表示其后内容不可忽略。 【典例】 (2016全国卷,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 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解析:A 省略号前仅仅是提出了问题帝王不容易,省略号后给出了答案“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帝王忌惮因为失误被史书记载,而做事谨慎,A项正确。中国古代实行君主专制制度,重史的传统有利于封建皇帝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是君主专制的工具之一,不能本末倒置。史官有秉笔直书的,也有寡廉鲜耻之徒,并不一定全部真实可信,因此,B项的“全都真实可信”,C项的“史官与君主间存在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