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1页
第2页 / 共41页
第3页 / 共41页
第4页 / 共41页
第5页 / 共41页
第6页 / 共41页
第7页 / 共41页
第8页 / 共41页
第9页 / 共41页
第1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劳动法原理与实务,主讲:段老师 2014年9月,劳动法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是置身于现实生活的法律。当前,我国劳动力流动趋于频繁,劳动关系复杂多样,因离职、补偿、工伤等引起的劳动争议日益增多。,本课程拟介绍劳动法的基本理论知识,通过案例教学法使学生掌握劳动合同、劳动争议处理等劳动法相关知识,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以期学以致用,在求职、就业中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讲义目录,第一章 劳动法概述 第二章 劳动法产生与发展 第三章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第四章 劳动法律关系 第五章 附随劳动法律关系 第六章 促进就业制度 第七章 劳动合同,第八章 集体合同 第九章 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制度 第十章 工资制度 第十一章 劳动安全卫生制度 第十二章 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 第十三章 社会保险制度 第十四章 劳动争议处理 第十五章 劳动保障监察制度 第十六章 违反劳动法的法律责任,第一章:劳动法概述,一、劳动法的概念及其调整对象 二、劳动法的理论基础 三、劳动法的地位与作用 四、劳动法的渊源和体系,第一节、劳动法的概念及调整对象,一、概念: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狭义上的劳动法:劳动法 广义上的劳动法:多层次的劳动规范,二、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一)劳动关系 :劳动法调整的基本社会关系,1、劳动 劳动,是劳动力的使用,劳动过程就是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相结合过程。 自我使用劳动力的劳动 供他人使用劳动力的劳动:有偿 无偿,劳动法中的劳动,是劳动者为谋生而将其劳动力有偿地提供给他人使用的劳动。 家务劳动? 公益劳动?帮工?,义务帮工受伤,2、劳动关系的定义、特征,定义: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为实现劳动过程而发生的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结合的社会关系。 特征: 1、主体特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 2、以劳动力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为核心、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劳动成果的买卖?) 3、兼具人身关系、财产关系属性; 4、兼有平等性、从属性。,3、劳动法调整劳动关系的范围,劳动法第2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劳动合同法第2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4、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劳务关系,是指劳务关系的当事人依据民事法律规范而形成的关于一方向另一方提供劳务的权利义务关系。在实践中正确区分劳动关系的劳务关系,对于正确认识案件性质和适用法律,对保护劳动关系双方(特别是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劳动关系与承揽关系,劳动关系与雇佣关系,劳动关系是是劳动者与有人单位之间,为实现劳动过程而发生的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结合的社会关系。 雇佣关系,是当事人双方约定一方为他人提供劳务,他方给付报酬的社会关系。 两者均以当事人之间相对立的意思的合意而成立;两者均以劳动的给付为目的,在劳动过程中存在用工主体对劳动者的支配权。,案例分析,(二)、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1、定义 即在劳动关系运行过程中及其前后为实现劳动关系而发生的社会关系。,2、类型 劳动行政关系 劳动服务关系 劳动团体关系 劳动争议处理关系,第二节、劳动法的理论基础,人本理论,第三节、劳动法的地位与作用,地位:独立的法律部门 作用: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合理组织社会劳动 规范劳动力市场 稳定和谐劳动关系,第四节、劳动法的渊源和体系,一、劳动法的渊源 规范性文件: 宪法、法律 行政法规 部门规章 地方性法规 地方政府规章 经批准的国际法律文件,准规范性文件: 劳动政策 劳动标准 抽象劳动行政行为 工会规章 规范性劳动法规解释,二、劳动法的体系,劳动关系协调法 劳动基准法 劳动保障法,劳动关系协调法:,劳动合同法 集体合同法 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 职工民主管理 劳动争议处理法,劳动基准法:,工时法 工资法 劳动保护法 劳动监督法,劳动保障法:,劳动就业法 职业培训法 社会保险法 职工福利法 思考题 1,思考题,1、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劳动法调整劳动关系的范围。 2、劳动关系的概念和特征。 3、试对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进行比较分析,第二章:劳动法的产生和发展,一、劳动法产生 二、外国劳动法的历史沿革 三、我国劳动法的历史沿革,一、劳动法产生的条件,劳动法产生的经济前提: 工业革命使社会结构发生变化:一无所有的劳动者,货币资本 劳动法产生的社会(阶级)基础: 是工人阶级壮大及斗争的结果,也是生产力发展客观要求 劳动法产生的理论基础: 人权理论的兴起:职业自由、反对强迫劳动。劳动立法在一定程度上是人权理论的落实。,二、外国劳动法的历史沿革,1、原始积累时期的“劳工法规”: 2、自由竞争时期的“工厂立法” 3、20世纪垄断阶段的劳动法,原始积累时期的“劳工法规”,为加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颁布一系列“劳工法规”: 以国家强制手段强迫失地农民到资本家工厂做工,规定最低工时和最高工资,自由竞争时期的“工厂立法”,工人斗争,人权理论,1802年学徒健康和道德法视为劳动法产生的标志,是工人阶级升级斗争的结果,也是发展生产力的要求。,20世纪垄断阶段的劳动法,劳动法的内容和范围较前更进一步的充实和扩大: 内容包括了劳动关系的所有方面 范围涉及所有经济部门,三、我国劳动法的历史沿革,建国前: 1、工人阶级争取劳动立法的斗争 2、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的劳动立法: 1923年暂行工厂规则的颁布 3、革命根据地的劳动立法,建国后: 1、(1949-1978)建国后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 劳动立法前期阶段 2、(1978-1994)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劳动法颁布前: 劳动立法的恢复、发展时期,思考题,1、劳动法产生的原因。 2、如何看待我国劳动立法的现状。,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