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美术欣赏教学 欣赏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欣赏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92to.com的支持!欣赏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愉快教育、情境教育、和谐教育、成功教育的改革试验给我省学校美术教育注入了新的内涵。纵观现行小学美术教育,重视了学生对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而淡化、忽视了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的培养。也就是说,美术欣赏课得不到真正的关注和重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力和对美好生活追求的热情。究其原因,传统的美术欣赏课存在三个偏差:1、教学目标与教师要求之间的偏差美术欣赏课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比较高,从理性的角度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要求教师必需具备良好的美术素质和对美有敏锐的洞察力、鉴别力。2、过程与结果之间的偏差在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注重以审美结果的获得,忽视了审美欣赏过程的融入与参与。对欣赏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的因子缺少挖掘,忽视了对审美客体的情感感受,缺乏对美的事物的体验。3、主体与主导之间的偏差“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的实施在美术课的其他课型中得到广泛应用。而在欣赏课中则存在着“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违背了“学生主体性、教师主导性”的课堂教学原则。在这样的教学课程中,学生掌握不了审美技能,尝不到进步的愉快和成功的快感,更达不到深层的审美体验,审美眼力滞留于表面层次,对审美的理解很难迁移,审美能力难于提高。滞后的小学美术欣赏课堂教学影响了创造性美术教育的全面发展,不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构建新型的、开放的、具有现代意识的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所以,我们确立“三元式”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模式的设计和实验的课题,开展实验和研究。目的:通过实验,设计出“三元式”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模式,并通过实验教学,为学生提供一般视觉和触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乐于参与欣赏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加强学生的批评、欣赏能力;通过对自然事物的欣赏和生活环境的体会,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增进其对物质世界和自然现象的美术特质和相互关系的认识;通过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发展学生的想象创作的潜能,以求达到陶冶性情,美化生活的效果。意义:正如冈布里奇所言:“一个人永远不能穷尽对美术的探究,他会在其中不断发现新的东西。伟大的作品,在每次观赏时,看上去好像和以前都不同。它们好像与活生生的人一样,令人揣摩不透。美术本身是一个令人兴奋不已的世界,有着它本身独特的法则和神奇的境界。”美术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与人们进行交流。让学生进行美术作品欣赏的同时,唤起他们美的情感,达到艺术审美与道德教育相应的统一,促进人格发展。“三元式”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模式的设计,正是本着这样的理念,来开展实验工作的。一、在实施过程中体现它特有的意义1、重主体“三元式”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模式的实施,注重使学生主体的审美情趣得到培养,审美参与、主体体验、主体评析,以真正达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通过“三元”感化,情感得到升华。2、重过程在“三元式”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模式的实施中,强调学生的过程参与,通过“分析客体感受情景体验情感交流反馈外化创新”的教学模式的实验,体现过程的流畅性、完整性和思维性。3、重创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握好教学诸要素,注重欣赏的启示性和潜在创作意识的挖掘,把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观察能力、创造能力放在首位。使欣赏教学真正成为美术创新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4、重情感如果欣赏不考虑到与学生的审美情感相沟通,就不会有什么指导效果。欣赏的引导如果过分偏重于知识性,就会造成硬性灌输成人意识的危险。所以“三元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注重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及欣赏客体间的情感交流,以及学生个体与教师间的情感反馈。重视挖掘欣赏素材中的情感因子,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二、课题实验目标1、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小学美术欣赏课中的基本内容和美术常识,理解欣赏课题的审美内涵,并初步掌握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模式方法。(认知目标)2、通过欣赏、感受、体验、交流、外化等过程的实施,掌握基本的欣赏技能,并在美术欣赏过程中,能应用所学技能知识,赏评作品。(技能目标)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对欣赏课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的体验、赏评。从而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情感目标)三、模式构成的内容1、“三元式”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模式中“三元式”界定,主要包括两层含义。首先,对欣赏客体发生关系的三元素:学生个体、学生群体和教师,以及在教学中处于一个层面的三元素所构成的三极关系。其次,在模式形成过程中的三元过程:a 认识过程:分析客体感受情景体验情感;b 交流过程:交流反馈;c 感化过程:外化创新。2、构成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模式。完善的教学过程,重视教学的层次性、完整性、延伸性。(1)分析客体对欣赏客体的初步认识。(2)感受情景对客体细节、情景的感受。(3)体验情感对客体所蕴含情感的浅层体验。(4)交流反馈学生个体、群体、以及教师三者间的交流。(5)外化创新情感深层体验,联系外物,尝试创新。3、在模式构建过程中,正确处理好三大关系:(1)欣赏与表现的关系欣赏并非都是单纯的观赏而已,只有与表现联系起来的欣赏活动,才是真正体现和表达欣赏目的和精神的活动。无论欣赏自己或别人的作品都会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在观察、理解中得到表现能力上的提高。如:在欣赏外国优秀儿童作品中表现“和平”的题材时,学生除了在感受到外国小朋友对和平的理解后,可以选择合适自己的表现元素,来表达不同的对于“和平”的感受,这样就使欣赏作品与自己的情感产生共鸣,并使之升华。在绘画表现时,也应该渗透美术欣赏,让学生从美术作品和优秀儿童画的创作中唤起创作冲动。如欣赏一些中外类似的绘画体裁;表现展开时的欣赏,着重于技法的渗透;表现最终时的欣赏,从制作完成的作品中反省,激发下一次表现的欲望,使课堂得到延伸,能力得到发展。所以欣赏教育应以审美为中心,既扩展表现活动的范围又提高欣赏活动水准,只有这样才是以培养完善人格为目标的教育。(2)欣赏与应用的关系在欣赏教学过程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审美意识,以及良好的审美观,对促进学生的审美创造有其极为积极的作用,运用美的规律来创造生活,丰富了学生情感,启迪了学生的智慧。诸如民间工艺品的欣赏,从欣赏中领悟传统美术技能,并用传统技能来表现新的事物。(3)欣赏与人文精神的关系美国教育家列维认为,美术教育应以人文学科为基础,创作过程就是将形式赋予物质的过程,该过程从一个理念入手,通过一种媒介来表现这一理念。忽略了作品的形式和作者理念,人文精神就势必被忽略。所以在欣赏教学中,从技能性的传授提高到美术文化的层面中,更能反映素质教育中变专业教育为通才教育的改革思路。4、模式形成中,注重欣赏教学的三结合(1)专题欣赏与随课欣赏相结合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不是靠一节专题欣赏课就能解决的,所以在长期的各类美术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激发学生内在的审美情趣,逐步树立良好的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的行为习惯,真正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审美气质和审美理念。(2)欣赏与创作相结合在模式的形成中,注重学生的感受力、理解力的挖掘和培养,把对欣赏作品的直觉感知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审美体验,是成功开展美术欣赏教学活动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欣赏教学的外延作用,立体型、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审美力、鉴赏力,逐步使之转化为更有广度、深度的审美创造。真正体现欣赏教学的内涵价值。(3)欣赏与美术活动相结合丰富的美术活动,以及富有情趣的审美情境,有利于促进学生欣赏能力的培养。这种通过外在环境,以及特有的创作活动形式,来逐步完善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办法是行之有效的。在美术活动中的审美体验和审美评价,直接为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提供了最直观的审美经验。四、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恰当地处理好了审美客体所涉及的三元素:即学生、学生群体、教师,并分别在小学各年段中开展辐射教学,检验了模式设计的实用性、科学性、适应性。为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开展积累了材料,提供了经验。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了学生对欣赏教学的热情。在教学中,丰富了学生的审美经验,培养了学生的欣赏技能和审美能力,增强了对美术史、美学、美术评论等知识的初步了解,树立了与社会、自然相协调的审美情操。在欣赏过程中逐步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以及良好的审美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创造力、审美鉴赏力和艺术表现力,丰富了学生的审美情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获得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92to.com,您的在线图书馆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