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5页 / 共22页
第6页 / 共22页
第7页 / 共22页
第8页 / 共22页
第9页 / 共22页
第1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模拟试题精选精析09【精选试题】1. 已知命题p:x00,+,lnx0=1-x0 ,则命题p的真假及p依次为( )A. 真; x00,+,lnx01-x0 B. 真; x0,+,lnx1-xC. 假; x0,+,lnx1-x D. 假; x00,+,lnx01-x0【答案】B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的顶点在原点,始边与轴的非负半轴重合,终边上有一点,若,则 ( )A. B. 3 C. D. 1【答案】A【解析】由三角函数的定义,得: ,即, ,故选:A3. 已知点是所在平面内的一点,且,设,则 ( )A. 6 B. C. D. 【答案】D【解析】由题意作图:C是线段BD的中点.又,由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可知: .故选:D4. 已知集合, ,则( )A. B. C. D. 【答案】B【解析】因,故,应选答案B。5. 函数的图象大致是( )A. B. C. D. 【答案】D6. 已知,则的最小值为( )A. B. 4 C. D. 【答案】D【解析】因,故,又因为,所以,当且仅当,即取等号,应选答案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变形,也是解答这个问题的难点所在。通过这一巧妙变形从而将原式化为,然后巧妙运用分组组合,借助基本不等式求出其最小值为。 7. 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的数学名著,书中有如下问题:“今有五人分五钱,令上二人所得与下三人等,问各得几何?”其意思为“已知甲、乙、丙、丁、戊五人分五钱,甲、乙两人所得与丙、丁、戊三人所得相同,且甲、乙、丙、丁、戊所得依次成等差数列,问五人各得多少钱?”(“钱”是古代一种重量单位),这个问题中,甲所得为A. 钱 B. 钱 C. 钱 D. 钱【答案】C8. 阅读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若输出的数据为58,则判断框中应填入的条件为( )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第一次循环, ;第二次循环, ;第三次循环, ;第四次循环, ,最后输出的数据为,所以判断框中应填入,选B.9. 设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若,则 ( )A. B. C. D. 【答案】D【解析】等差数列中, 本题选择D选项.10. 若直线mx+ny+2=0(m0,n0)截得圆的弦长为2,则 的最小值为( )A. 4 B. 6 C. 12 D. 16【答案】B11. 已知函数的最小正周期为,则函数的图象( )A. 可由函数的图象向左平移个单位而得B. 可由函数的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而得C. 可由函数的图象向左平移个单位而得D. 可由函数的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而得【答案】D【解析】由已知得, 则的图象可由函数的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而得,故选D. 1220世纪30年代为了防范地震带来的灾害,里克特(C.F.Richter)制定了一种表明地震能量大小的尺度,就是使用测震仪衡量地震能量的等级,地震能量越大,地震仪记录的地震曲线的振幅就越大,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里氏震级,其计算公式为,其中为被测地震的最大振幅, 是标准地震振幅,5级地震给人的震感已经比较明显,则7级地震的最大振幅是5级地震最大振幅的多少倍?( )A. 10倍 B. 20倍 C. 50倍 D. 100倍【答案】D【解析】设7级地震的最大震级为A1,5级地震的最大振幅为A2,则: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13. 等比数列中, ,函数,则( )A. B. C. D. 【答案】D14. 已知函数,则是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C【解析】当时, ,易知在上单调递增,又是奇函数,函数上为单调增函数.从而上为单调增函数.现证充分性:, ,又上为单调增函数,同理: ,故.充分性证毕.再证必要性:记,由上单调递增,可知上单调递减,在上单调递增。由可得: ,即,.必要性证毕.故选:C15. 将函数的图象沿轴向左平移个单位后,得到一个偶函数的图象,则的取值不可能是( )A. B. C. D. 【答案】B【解析】,将函数的图象向左平移个单位后得到, , 为偶函数, , ,当 时, 的取值分别为 , , 的取值不可能是,故选B. 16. 已知抛物线y2=4x的焦点为F,直线l过点F交抛物线于A,B两点,且AF=3FB.直线l1、l2分别过点A,B,且与x轴平行,在直线l1、l2上分别取点M、N(M、N分别在点A,B的右侧),分别作ABN和BAM的平分线且相交于P点,则PAB的面积为( )A. 643 B. 323 C. 3239 D. 6439【答案】C|AP|=|AB|cos30,|BP|=|AB|sin30 ,则SABP=12|AP|BP|=12(163)212sin60=3239,应选答案C。点睛:本题在求解时,充分借助题设条件及抛物线的定义求出两横坐标之间的关系x1=3x2+2,然后再设直线AB:y=k(x-1)代入y2=4x整理可得k2x2-(2k2+4)x+k2=0,则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得x1+x2=2+4k2,x1x2=1,联立x1=3x2+2x1x2=1可得x1=3x2=13,代入x1+x2=2+4k2可解得k=3,进而求出弦长和SABP。17. 已知数列的首项,则( )A. B. C. D. 【答案】C18. 函数 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若方程在上有两个不同的实数解,则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答案】C【解析】由图可知: ,因为,所以,由对称性可得: ,由题意得: , ,所以.故选:C 19. 对任意的实数,都存在两个不同的实数,使得成立,则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 )A. B. C. D. 【答案】A【解析】由得,设,则,设, ,所以在上单调递增,在上单调递减,且, ,故当时,存在两个不同的实数,使成立,即对任意的实数,都存在两个不同的实数,使得成立。故选:A点睛: ,可以理解为任意取定一个x值,y=a与都有两个不同的交点,因为左右平移不影响交点个数,即考虑y=a与的交点个数即可.20. 用表示不超过的最大整数(如).数列满足, (),若,则的所有可能值得个数为( )A. B. C. D. 【答案】B为, ,整数部分为 ,由于, 时, 的整数部分都是, 的所有可能值得个数为 ,故选B.21. 设函数在上存在导数, ,有,在上,若,则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A. B. C. D. 【答案】B【解析】令 ,则,所以为上单调递减奇函数, ,选B.点睛:利用导数解抽象函数不等式,实质是利用导数研究对应函数单调性,而对应函数需要构造. 构造辅助函数常根据导数法则进行:如构造, 构造, 构造, 构造等22. 如图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平行四边形的顶点被阴影遮住,请找出点的位置,计算的值为( )A. 10 B. 11 C. 12 D. 13【答案】B点睛:求两个向量的数量积有三种方法:利用定义;利用向量的坐标运算;利用数量积的几何意义具体应用时可根据已知条件的特征来选择,同时要注意数量积运算律的应用23. _【答案】【解析】,由定积分的几何意义, 表示半圆与x轴围成的图形的面积,其面积为,所以。故答案为: 24. 已知函数.若直线与曲线都相切,则直线的斜率为_【答案】【解析】因为,所以设曲线与切于点,则切线斜率,故切线方程为,即,与联立得: ,因为直线l与曲线相切,所以=0,解得,故斜率.故答案为: 点睛:求曲线的切线方程是导数的重要应用之一,用导数求切线方程的关键在于求出切点及斜率,其求法为:设是曲线上的一点,则以的切点的切线方程为: 若曲线在点的切线平行于轴(即导数不存在)时,由切线定义知,切线方程为25. 若定义在上的函数,则_【答案】26. 已知抛物线焦点为,直线过焦点且与抛物线交于两点, 为抛物线准线上一点且,连接交轴于点,过作于点,若,则_【答案】 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抛物线的方程与性质,考查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27. 已知菱形边长为2, ,将沿对角线翻折形成四面体,当四面体的体积最大时,它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_【答案】【解析】当平面平面时,四面体体积是最大,当体积最大时,设外心为, 外心为,过,分别作平面面与平面的垂线交于,则即是外接球的球心, ,外接球表面积,故答案为.【方法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棱锥外接球表面积的求法,属于难题.要求外接球的表面积和体积,关键是求出求的半径,求外接球半径的常见方法有:若三条棱两垂直则用(为三棱的长);若面(),则(为外接圆半径);可以转化为长方体的外接球;特殊几何体可以直接找出球心和求出半径.28. 已知,若函数有零点,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_【答案】 ,此时.由及可得;当时, ,由及可得,综上可得: 或,故答案为: 点睛:已知函数有零点求参数取值范围常用的方法和思路(1)直接法:直接根据题设条件构建关于参数的不等式,再通过解不等式确定参数范围;(2)分离参数法:先将参数分离,转化成求函数值域问题加以解决;(3)数形结合法:先对解析式变形,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的图象,然后数形结合求解29. 已知函数,若有且仅有一个整数,使,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_【答案】【解析】因,故由题设问题转化为“有且仅有一个整数使得或”。因为,所以当时, ,函数单调递增;当时, ,函数单调递减,即函数在处取最大值,由于,因此由题设可知,解之得,应填答案。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题设中条件“有且仅有一个整数,使”。求解时先将问题进行等价转化为“有且仅有一个整数使得或”。进而将问题转化为断定函数图像的形状问题,然后先对函数进行求导,依据导数与函数的单调性之间的关系推断出该函数在在处取最大值,从而借助题设条件得到不等式组,通过解不等式组使得问题获解。30. 已知函数是定义在上的偶函数,其导函数为,且当时, ,则不等式的解集为_【答案】或 , 在递增, 由得, , 或,故答案为或.31. 在中,角的对边分别为,已知.(1)求;(2)若,点在边上且, ,求.【解析】试题分析:(1)利用正弦定理化边为角,易得: ,结合两角和正弦公式得,即,所以;(2)利用余弦定理得: ,结合的面积,组建c的方程,解之即可.试题解析:()由及正弦定理,可得,即,由可得,所以,因为,所以,因为,所以.()由得,又因为,所以的面积,把,带入得,所以,解得.点睛:解三角形问题,多为边和角的求值问题,这就需要根据正、余弦定理结合已知条件灵活转化边和角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解决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