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把美学理念贯穿于钢琴教学始终摘要钢琴教学要以审美为核心,把感受美、创造美、表现美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在“美”中学习、感受、体验,而后又去创造“美” 、表现“美” ,使钢琴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钢琴教学 “美” 激发兴趣 钢琴音域宽广、伴奏的适应力强,泛音丰富,音色的亲和力强,是一种完美的演奏乐器,在独奏、与其他乐器合奏、伴奏时效果都很好。钢琴具备高、中、低音,能满足各种人对声音的需求,使人得到美的享受。 音乐给人们以美感,我们在教钢琴时,应充分利用音乐之美进行教学,让学生在“美”中学习、感受、体验,而后又去创造“美” 、表现“美” 。 一、用“美”激发兴趣 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激发兴趣的办法很多,诸如目标教育、鼓励教育等。但这两种办法并不是激发兴趣的良策,根据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兴趣也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在生活、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因此,学生与钢琴接触久了,被钢琴音乐之美吸引住了,使钢琴音乐成了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兴趣逐渐形成。所以,我们除了采用正面的目标教育和鼓励教育外,要充分应用美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还要用美来保持兴趣,使学生有强大而持久的动力,从而保持兴趣的稳定性,才能获得更快的进步、更大的成绩。 1.音色美 人们喜欢听钢琴的声音是因为钢琴的声音悦耳动听,能给人以愉悦、兴奋的感受。李斯特曾说:“既然音乐是以声音来表现的,那么,每一个演奏、演唱者首先应当关心自身表现出的声音尽可能地优美一些,训练和掌握美妙的音质、音色,是他们最为重要的任务。 ”由此可见,音色美的重要性。教师要教会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力度弹奏出富于色彩变化、表现力强、优美动听的声音,才能激发学生探求、追逐的心理,一旦获得,则产生愉悦,以致兴趣增强。钢琴大师拉赫曼尼诺夫说:“钢琴演奏时最为重要、首先要考虑的是你所弹奏的声音是否给人们以愉快或兴奋!它不在于你的技巧与阅历有多深,那都是次要的问题,重要的是色彩!色彩!色彩!”所以,钢琴的音色美是培养学生兴趣的一个重要问题,绝不可等闲视之。 2.触感美 有些钢琴弹起来很费力,要不了多久手就软了,琴键的灵敏度差,达不到得心应手的要求,使弹奏者心灰意冷,逐渐产生畏难、厌烦的情绪,从而削减兴趣。所以要选择琴键触感灵敏、舒适的钢琴,使弹奏者有爱不释手、愈弹愈想弹的感觉,哪怕是花费了很多时间都不在乎,觉得“玩”起来很舒服,其兴趣当然就会愈来愈浓。 3.乐曲美 选择乐曲对学生的兴趣也有很大的影响,如果一首乐曲晦涩难听,味同嚼蜡,2听者无趣,弹者没心。一定要选择学生喜欢听、乐于弹奏的曲子,在乐曲的风格、内容、情绪方面要注意多样性,保持学生的新鲜感,保持不断探究的心态,使其兴趣不断浓厚,愈学愈想学。逐步使他们感受不同乐曲的美感,开阔艺术视野,使之见多识广,自觉充实,自信心增强,学习的劲头足,其兴趣也就与日俱增。 二、用“美”指导练习 1.旋律流动美 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其旋律时而上行,时而下行,时而平行的流动,这种流动,把音乐的内容、风格、体裁、时代、民族、社会、地域等特征表现出来。人们常将旋律称为音乐的灵魂。具有审美价值的旋律有着严谨的结构、丰富的表现和良好的动力等三大特征。在钢琴教学中,教师应抓住旋律审美价值的特征,指导学生练习,克服手指在键盘上机械地运动。在一般情况下,表现情绪逐渐高涨时常用连续上行的旋律线,以体现崇高、强盛、雄壮、振奋、激情之美。表现情绪逐渐低落、平静、松弛时常用连续的下行旋律线,体现幽怨、舒适、柔情、委婉之美。旋律线是多种多样的,它与人的情感动态的轨迹相吻合,从而塑造出各种各样的音乐形象。学生懂得了旋律线流动之美,在弹奏时就不会感到盲目、枯燥、厌倦而是着意去追求、刻画所期待的审美形象。 2.节奏形态美 节奏是音乐的骨骼,在音乐的构成中有很重要的意义。它是指声音在时间中的出现与消失的有序的组织形式。这种组织形式有着千变万化的形态,各形态有独特的个性,而这些个性与地域、民族、语言、风俗、文化、历史、社会、音乐风格有着紧密的联系,有些节奏一听就可以知道是什么地方的。节奏的表现力很强,如舒缓的节奏可以使人沉静,激越的节奏使人振奋。铿锵的节奏使人浑身有力,轻快的节奏使人心情舒畅。有些节奏本身就是一部完整的音乐作品,这在打击乐的作品中屡见不鲜。在钢琴教学中,必须使学生明确乐曲中节奏形态的特性,用恰当的速度、力度奏出,充分表现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社会功能。这样,可准确把握节奏形态,展现节奏形态美的魅力。 3.速度变化美 音乐的速度与节奏属于物理运动现象,人对速度的感知取决于时间流程中声音对听觉刺激的多少,随着乐音的运动,人就会随之而产生心理运动。演奏者一定要“张弛有度” ,把握速度变化给人带来的美感。在很多钢琴曲里都标有速度记号,可用节拍器找到每一分钟的拍数,但不可机械理解、生硬处理,否则就会失去速度变化之美。有些作品因时代、风格和表演者的理解不同其速度有很大差异。演奏者在分析作品内容、情绪、风格等之后可以对作品的速度作适当的改变,以期更好地表现作品内容并通过速度变化得到美的享受。 4.力度变化美 音乐的强弱是表现各种对象不可忽视的重要手段。人们通过声音的强与弱的联觉关系去感知表现对象的大小、远近以及人的情感、情绪反映的强度。如肖邦的钢琴曲革命练习曲强烈的音响使人联想起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仿佛看到千千万万威武不屈、愤怒抗议的华沙革命者的英雄形象。又如伏尔加船夫曲开始就用力度记号,接下来用、mf 力度记号,声音由弱到强,好像纤夫们拉着船由远至近。此曲的结束段的力度记号是这样:mfpppppp。声音由强到弱,好像纤夫们拉着船渐渐远去,用强弱造成空间距离。 3对乐曲中的强弱应该分析,不可盲目弹奏,不可过分,如果把 f 弹得过重,则 ff 就无法弹奏了,fff 就更不能弹奏了。强与弱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要服从乐曲表现的需要,要从整首乐曲进行全面考虑,强弱变化的层次才分明,听者的心理随着强弱变化而运动,运用联觉(即把听觉现象转变为视觉现象)去感受乐曲,理解乐曲,获得美的享受。 5.和声色彩美 音乐本来就没有色彩,谁也没见过音乐的色彩,那只是一个比喻的说法。至于在播放音乐时同时播放一些色彩,那只是音乐与色彩互相配合而产生“音与色”的效果,是人为的组合,并非音乐本身有色彩。现在流行的播放器软件几乎都有此功能。各种和弦也是没有色彩的,所谓“和声的色彩”是指人们听到各种和弦时的不同感觉,犹如看到不同的色彩一样。实际是指协和与不协和、稳定与不稳定、名与暗、浓与淡的感觉。 在教学中,学生要熟悉和弦的色彩,以便弹奏和表现乐曲的情感。如大三和弦的色彩基调是明亮、开朗的,有协和、稳定、完满的感觉,是大调式的骨干和弦。小三和弦的色彩基调是暗淡、柔和的,也有协和、稳定、完满的感觉,是小调式的骨干和弦。由于调式调性、音区、和弦音的排列、和弦间的连接等的不同,和弦的色彩会发生变化,使和声色彩更加丰富多彩,使人进入“五光十色”的世界,更能表现多姿多彩的大自然和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以及变化多端的人生情感。6.炫技之美 在演奏高难度的乐曲时需要演奏者有娴熟高超的技艺,特别是华彩乐段(包括即兴部分)是演奏者炫技的机会,充分显示演奏者的绝妙技巧,把乐曲表现得淋漓尽致,使听者凝神蔽息、如痴如醉得到炫技之美的艺术享受。 在炫技问题上,教师应使学生明白两个问题,一是炫技与基本技能的关系: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就不可能有高超的技巧,也就无法炫技。只练高难技巧不练基本功等于修房子不建地基,必然要倒塌,所以,必须注重基本功的练习。二是炫技不是目的,是为更好地表现乐曲的情感。必须克服单纯的技巧炫耀,否则就会成为“钢琴匠人” 。即兴演奏只能是锦上添花而不能是画蛇添足。明确了以上两点,学生才能主动地把握炫技的尺度,恰到好处地施展技巧,创造为人折服的陶醉的炫技之美。 三、用“美”启发创造力 作曲家作曲称为一度创作,演唱或演奏称为二度创作,欣赏称为三度创作。作曲家将美(曲谱)写于纸上,表演者通过自己的理解用口或手把美表现播出来,欣赏者通过视听联觉感受、品尝音乐之美。由此可见,弹奏乐曲属于二度创作。怎样启发学生的创造力?我觉得应该抓住一个“美”字,可由老师范奏,让学生感受乐曲之美,也可播放乐曲的视频或音频,让学生更多地接触乐曲的音响资料。然后查阅乐曲的文字资料,了解乐曲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创作意图、乐曲风格、特点等。先从整体(全曲)分析,再到局部(乐章、乐段、乐句、乐节、乐汇)考究,掌握乐曲的力度、速度标记。明确乐曲的内容、情绪的变化,参考教师的范奏和所听的相关的音响资料,根据学生自己的理解,把乐曲的真善美的情感和美妙的音响演绎出来。 教师要给学生搭建表演平台,让他们的创造才能得以展现,这是锻炼,也是4检验,更是鼓励。教师多从美的角度予以引导,充分肯定成绩,并多方面征求听者意见,与学生一道研究、提高,使学生感到充实、信心足。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不断地摸索、实践,学生创造美的沉淀增厚,积累增多,其创造力必然逐渐增强,肯定能塑造出美好的音乐形象。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声音的艺术、情感的艺术,它之所以受欢迎是它能使人悦耳舒心,给人以美的享受。我们在教学中要以审美为核心,把感受美、创造美、表现美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使钢琴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王次炤,周海宏,邢维凯.音乐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杨辛,甘霖.美学原理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3许自强.美学基础.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 4王得胜.美学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伍棠棣,李伯黍,吴福元.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