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下面我就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四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课堂教学构思:一、说教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一篇讲读课文,选自鲁迅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集朝花夕拾。这篇课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写在百草园中的快乐生活,第二部分写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全文洋溢着一种天真的童趣,表现了作者对往事的怀念。要想深入把握文章主旨,必须先了解文章的创作背景。创作朝花夕拾时鲁迅已是文坛举足轻重的作家,当时鲁迅45岁,正处在一生之中最辛苦辗转的时候,由于受到反动政府的迫害,由北京南下厦门,又从厦门来到广州,思想及其苦闷,自称是“虽生之日,犹死之年”,他用了一颗童心去回忆童年的生活,希望“从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全文语言一改鲁迅杂文式的晦涩激扬,犀利泼辣的文风,取而代之的是平易、清丽、富有韵味的语言。全文描写了作者童年看似几个毫无关联的生活片段,但字里行间却都洋溢着的一种天真的童趣,文中“景是儿童心理的景,情是儿童心理的情”,洋洋洒洒两千余字,却能紧扣意旨,读来轻松愉快,充分体现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全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回忆百草园的生活,这一部分是描写儿童在自然中的乐趣,重在表述自然给孩子的启示和快乐。原本只是个野草园,鲁迅先生却把它看作“我的乐园”,为什么说是“我的乐园”呢?因为他在这里可以欣赏春夏秋百草园的自然风物之新奇,倾听美女蛇传说之神秘,体验雪天里百草园捕鸟之快乐。这百草园的生活,作者抓住“我的乐园”来写,充满着生机和活力。针对这部分内容特点,我认为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先概括文中写到的这几件有限的趣事,然后运用朗读法引导学生在品味生动的描写语句过程中,体会百草园中景物描写的精彩,紧扣住我的乐园,去感受鲁迅在那儿度过的有着无限趣味的生活。在对百草园的回忆作了非常节制的叙述以后,鲁迅用了一种情境突转的手法,在这种对自然的叙述渐入佳境时,在情绪达到高潮时,引出了文章的第二部分,文章在此处用一个过渡句,三个“也许”连用,写出我猜测被送进学堂的原因,他用儿童似的口吻,表达出了深刻眷恋百草园,和被迫离开时的无奈与依依惜别的深情,适合运用个别朗读来体会这种情感。文章第三部分写的是他在三味书屋里快乐的读书生活,鲁迅在考取南京路矿学堂以前,在这里生活了六年,三味书屋给他留下深刻地印象,旧式的私塾教育其实是很枯燥无味的,文中只选取了几个片段,就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私塾教育的若干侧面,把少年时期的读书和玩耍生活写得兴趣盎然。三味书屋中的乐趣都是围绕着寿镜吾先生发生的,一个45岁的人还详细记得去先生家的路和当年拜师的情景,这本身就是温馨的回忆。“我”早听说先生是本城中极博学的人,可为什么他不回答“我”的关于怪哉虫的问题,还很不高兴以至面带怒色呢?这个问题引起了“我”最初对老师学识的怀疑,在懵懂中“我”似乎又明白了做一个学生应守的规矩。私塾的学习是紧张而枯燥的,“老师是不是很令人讨厌呢?他的质朴、方正体现在哪儿呢?我的生活快乐吗?”学生读到这一部分很自然得会产生这些疑问。从文章里写的几个片段可以看出,其实三味书屋里儿童的欢乐和趣味仍然被“我们”创造出来了,例如自己给自己安排课间休息,捉了苍蝇喂蚂蚁,寻蝉蜕等,上课时欣赏师生读书的乐趣,开小差画画的自娱自乐。老师也不是不可爱,同窗去园子玩不是不可以,太久则不行;一同回去,不行;有戒尺却不常用;罚跪,却也不常用,总不过瞪几眼。这些对私塾老师的回忆、对后园的探究之趣,组成了我对学生生活快乐的回忆。这一部分可以运用质疑法,抓住学生容易产生疑惑的两点来探究,引领学生们深入理解三味书屋紧张枯燥又生动有趣的生活,在心中建构一个既严厉又不失儒雅的学究老师形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实现了从儿童到少年的转变,文章以一个孩子的视角写出了自己的体验,这体现了一个人成长的快乐,通过在两地生活玩耍的内容的比较,不难发现,学前生活的快乐不同于学生生活的时代快乐,可见成长中的自由是相对而言的,我们要用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为人生之路点亮一盏明灯,照亮心中的阴霾,走出生活的困境。基于以上我个人对教材的分析,我将本课的主题定在“表现童年的成长乐趣”上,我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也将围绕这一主题而设计。此外,作为第一单元的第一课,这篇课文无疑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单元还有爸爸的花儿落了、丑小鸭、外国诗两首及伤仲永等四篇,虽然各篇文体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成长”。作为本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更应体现单元主题,正确对待成长中的苦与乐。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同的年龄阶段对于快乐的评定标准和内涵是不一样的,一个人的成长必须用知识来充实,学习中的乐趣需要不断的发现,要常保有一颗童心。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内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追求新鲜知识的童心。(2)揣摩和理解散文化的精彩语言,学会通过关键句、关键词来理解文章。(3)从儿童的视角体会童年生活的乐趣,关注自身的生活与成长。二说教法虽说教无定法,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还是有一定的、主要的教学模式或方法,根据本课的特点与教学重点,我决定采取“情境渲染,激趣导入整体感知,梳理文脉思考品味,成长之乐探究反思,成长之苦总结深化,乐在成长”等五步来组织教学。使用这一方法我认为既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由浅入深地从整体认识到深入探究,又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还能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本课用时一课时。三说学法学习散文的基本方法是读,本课的学习中学生的主要学习方法也读,就是引导学生诵读全文,反复阅读重点语段,细读抓关键句、找关键词,带着体验品读细节描写,让学生在初读、精读基础上,自主探究成长的乐趣。四教学过程(1)情境渲染,激趣导入首先教师问学生:“同学们,相信你们有过很美好的童年,你们的童年有什么趣事可以和大家分享吗?”。目的在于激发起学生对美好童年的回忆,寻找到学生情感的爆发点。顺势导入“有一个伟人,他也有过快乐的童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鲁迅回忆童年趣事的散文里看一看,分享他的快乐童年吧!”(2)整体感知,梳理文脉从检查预习入手解读题目,引导学生明确此文主要描写了鲁迅先生童年生活的两个地方,即“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下面快速朗读课文去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和情感。接下来梳理文章脉络,从这两个地方各自的特点入手,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鲁迅的童年里,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三味书屋的生活也是快乐的,是我的学堂。(3)思考品味,成长之乐从“乐园”一词的含义入手,抛出一个矛盾的问题:百草园其实是长满荒草的园子,为什么却被我当成美好的地方呢?以此切入,学生概括百草园里的趣事,并挑选出自己喜欢的片段有感情的朗读,重点体会“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一句子的作用,品味景物描写和拔何首乌根、摘覆盆子、捕鸟等细节描写语句,体会鲁迅充满幻想、幼稚而又天真的童年。“为什么要送我到书塾去?”以此问引入过渡句学习。由一个学生朗读这一段,体会过渡句的作用,小结上文表达深刻眷念百草园的情感,开启下文引出据说是本城最严厉的书塾。“这本城最严厉的书塾位置在哪儿?是什么样子的?”以此问进入到第三部分的学习。采用质疑法提出两个矛盾,第一个既然私塾里的先生很博学,那么为什么他不回答我关于怪哉虫的问题?第二先简要介绍私塾教育,再问既然私塾教育是刻板的,他的快乐体现在哪些地方?鲁迅对私塾里的先生怎样评价的?学生仔细揣摩文中相关语句分析并回答。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无论在百草园还是在三味书屋,鲁迅都感到很快乐。那么,这两个时期的快乐是一样的吗?可以从作者看到的、想到的、听到的等方面进行比较,体会成长中快乐的内涵。学生先进行小组讨论,再发表自己的看法。此环节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体会出成长过程中快乐的内涵是不一样的。(4)探究反思,成长之苦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在你成长的过程中有过什么快乐的往事,你体会到学校生活的乐趣了吗?有哪些事可以成为了你日后回忆的源泉?(5)总结深化,乐在成长 全文洋溢着天真的童趣,全文取胜的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童心”两个字。教师可以通过文学家、科学家、漫画家等人的事例告诉学生保持童心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6)布置作业:写一篇文章,回忆自己的童年时代,篇幅可长可短,提倡“我手写我心”的作文思想。从而将对“成长”的理解内化在自我生活的体验中。板书: 从 百草园 到 三味书屋 我的乐园 我的学堂 泥墙根之奇 从师之惑 传说之神秘 后园之乐 捕鸟之体验 读书之趣我的说课到此结束,如有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一、说教材1. 教材简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是一篇回忆童年往事的叙事散文,选自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本文是作者在1926年写的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对写作初衷,鲁迅说:“是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回忆旧时的好事物,来排除目前的苦闷,寄一丝安慰。”文章状物、叙事、写人都栩栩如生,是鲁迅散文中的精品。“景是儿童心理的景,情是儿童心理的情。”文章共写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处的童年生活。课文由“我的乐园”领起百草园,写了百草园的春、夏、秋、冬四季的景物和美女蛇的传说。 百草园的传说,用成人的眼光看来并不新鲜,但在儿童眼里,一切都新奇,确是儿童的乐园。而儿童是喜欢听故事的,这个神乎其神的故事又给百草园抹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更丰富了百草园“乐园”的情趣。写三味书屋时,作者选取几个片段,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私塾教育的若干侧面和单调枯燥的学习生活,刻画了一位严厉而又可敬、可亲、有趣的老师。本课所在单元的教学重点放在整体把握主要内容,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深入体味文中的情感,注意学习文章的表达技巧。将本文从百草园道三味书屋放在第一篇有其目的性与示范性。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文章中语言表现的生动活泼、趣味盎然、优美迷任,又蕴涵哲理,了解与掌握课文的表达与写作技巧,同时通过学习文章中无忧无虑,天真烂漫时光的描摹,激发学生的共鸣,使学生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更加关注自己的生活,引导学生健康的成长。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理念,根据单元要求与课文教材特点,我确定以下三大目标:知识目标:掌握重点字词,了解、把握课文内容、品味语言。能力目标:学会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学会分析散文与语段、语言的方法。情感目标:体会童年生活的情趣,关注自身的生活与成长,同时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3、教学重难点:本课是学生本学期的第一篇课文,也是本册、本单元的的第一篇课文。在上学期的语文学习的基础上,根据单元语课文特点,因此要把指导学生养成语文学习习惯与掌握学习方法作为本课教学重点。从理解课文方面看,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作者是怎样将美好的童年生活内容与情趣表现出来的,所以要将此点作为难点来突破。由此可见,两者相辅相成,互相渗透,而利用课件为学生提供形象生动的画面与针对性的探讨,创设情境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与学生主体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是突破本课教学重难点的关键。二、说学情 为了符合新课程的改革,提高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顺应教育人本化的趋势,必须把教育过程本身建构成学生主体性的开发、培养、提高的过程。让学生在民主、宽松、自主的教学氛围中全员、全程、全面地参与学习活动,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全面发展。本课教学,是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有学习兴趣,消除畏难情绪,提高学习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关键,将奠定整册课文学习的基调。所以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通过引导,让学生达到思维兴奋点从而产生乐学是组织教学的关键,因此在“备教材”的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