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6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5页 / 共16页
第6页 / 共16页
第7页 / 共16页
第8页 / 共16页
第9页 / 共16页
第10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铁车站施工测量作业指导书1 目的和适用范围通过车站施工测量控制,使地铁车站定位准确,施工过程结构位置和尺寸准确,以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确保车站施工质量。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地铁车站施工测量。2 编制依据2.1 地铁车站工程相关设计图纸及周边建(构)筑物、地下管线调查、周边环境等资料。2.2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精密工程测量规范(GB/T 15314-94)、城市测量规范(CJJ8-99)、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 12897-1991)、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07-1999)、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1)、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等国家现行有关施工及验收规范、规则、质量技术标准。2.3 我公司地铁车站施工经验、研究成果以及现有的施工管理和技术水平、仪器设备配套能力等。3 职责3.1 公司精测队负责各项目车站施工测量方案审查,对关键过程进行复测,负责对测量人员进行技能培训,负责对全公司测量仪器、盾构机导向系统进行管理等工作。3.2 项目部工程技术部门负责制定车站施工测量方案、对具体实施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等工作。3.3 项目部测量组负责测量工作实施,并负责测量仪器的保管、使用、维护等工作。3.4 项目部安质部负责对测量质量进行检查指导,对测量人员进行安全培训等工作。3.5 项目部物设部负责除测量及监测仪器之外的其他相关配套设备的供应和维修保养等工作。4 测量工作的主要内容地铁车站施工测量工作主要内容如下:4.1 按照精密导线及精密水准测量要求进行交接桩地面控制网的复测。4.2 根据车站施工需要进行控制网加密。4.3 基坑围护结构施工控制。4.4 降水井、立柱桩、抗拔桩及地基加固施工控制。4.5围护结构侵限情况测量。4.6钢支撑标高控制。4.7井下控制点的设置及测量。4.8 结构施工测量。4.9 洞门钢环施工测量。4.10 站台板及屏蔽门等附属工程施工测量。4.11 竣工测量。5 测量工艺、方法及技术措施5.1 车站施工测量流程车站施工测量主要分为三部分:地面控制、围护结构控制和主体结构施工控制,具体流程及关键控制点如图5-1。图5-1 车站施工测量控制流程图5.2 地面控制网复测平面控制网一般分为两个等级:一等为卫星定位控制网,二等为精密导线网。地铁车站所采用的地面控制点一般是采用业主单位委托的测量单位对全线布设和移交的,包括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两个部分。地铁车站地面控制测量主要工作流程如图5-2。接收地面控制桩点、成果、有关资料地面控制网复测卫星定位控制网、精密导线复测高程控制网复测各工作面引测平面加密网各工作面引测高程加密网图5-2 地铁车站地面控制测量工作流程图地铁车站施工风险大,周期长,工程分段较多,按标段划分的搭接段要保护好测量交桩点位,在车站施工前期对业主及设计院交桩点进行复测,包括卫星定位控制网及精密导线网复测,高程控制网复测。施工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复测,时间间隔一般不宜超过半年。5.2.1 交桩平面控制网复测与加密首先根据业主交桩控制点进行管段内勘察走访,摸清点位情况及周围环境,对损坏或丢失的交桩控制点位要及时上报监理工程师及业主测量队,需要补测的按同精度同级扩展原则进行补测。对于交桩控制网的复测,根据交桩点的情况以及施工加密点需要,选择采用静态GPS复测或者全站仪精密导线复测。加密点根据交桩控制点及施工需要,通常布设成附合导线或结点导线网,尽量避免闭合导线的网型。加密点设置时,应充分考虑长短边对于加密点精度的影响,加密边尽量等距。各项目地面导线通常采用精密导线网形式,但是要尽量以GPS网控制点作为起算边和附合边。以下情况时可以考虑采用静态GPS复测加密点作为精密导线网的控制边: 车站施工区域附近没有或者少于2个GPS控制点时;车站附近只有两个GPS控制点,距离下一个GPS控制边2000m以上。对于一个标段线路较长,包含车站及区间较多,交桩GPS点有6个以上,此外还有精密导线点时,可以采用静态GPS网对GPS控制点进行复测,随后按照车站及区间施工情况,以GPS点为已知数据形成附合网(如图5-3所示)或结点网(如图5-4所示),附合网或结点网可以根据车站及区间的分布分段设置,避免由于网型线路过长,中部误差大,而中部又恰好是一个车站的分布位置,降低了地面控制网精度的问题。 静态GPS网复测卫星定位控制网一般采用边连式,按照静态相对定位原理进行复测,相邻的短边控制点间保证同步观测,卫星定位控制网非同步独立观测时,必须构成闭合环或附合路线,每个闭合环或附合路线中的边数不应大于6条。图5-3 附合导线网示意图图5-4 结点网示意图按照卫星定位控制测量的要求进行控制网复测,具体要求如下: 作业前应编制作业计划表。 天线应整平、对中,对中误差应小于2mm。 每时段观测前、后量取天线高各一次,两次互差小于3mm时,应取两次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 应严格按规定的时间开机作业,保证同步观测同一组卫星;观测开始后,应及时记录或输入有关数据并随时注意卫星信号和信息存储情况。 每日观测结束后,应及时将存储介质上的数据进行拷贝,并应及时将外业观测记录结果录入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 卫星定位控制网主要技术指标 表 5-1平均边长(km)最弱点的点位中误差(mm)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mm)最弱边的相对中误差与现有城市控制点的坐标较差(mm)不同线路控制网重合点坐标较差(mm)212101/5025 卫星定位控制网测量作业基本技术要求 表 5-2项目要求接收机类型双频或单频观测量载波相位接收机标称精度(10mm210-6D)(D为相邻点间的距离)卫星高度角()15同步观测接收机(台)3有效观测卫星数(颗)4平均重复设站数(次)2观测时段长度(min)60数据采样间隔(s)10点位几何图形强度因子(PDOP)6卫星定位控制网复测结束后,应提交以下成果资料: 技术设计书; 控制网示意图; 控制网平差及精度评定资料; 控制点成果表; 技术总结。 精密导线复测通常采用精密导线网形式,但是要尽量以GPS网控制点作为起算边和附合边。按照精密导线的要求进行控制导线复测,具体要求如下: 导线点上只有两个方向时,其水平角观测应采用左、右角观测,左、右角平均值之和与360的较差小于4。 前后视边长相差较大,观测需调焦时,宜采用同一方向正倒镜同时观测法,此时一个测回中不同方向可以不考虑2C较差的限差。 测距时应读取温度和气压,测前、测后各读取一次,取平均值作为测站的气象数据。温度读至0.2,气压读至50Pa。方向观测法水平角观测技术要求() 表 5-3全站仪等级半测回归零差一测回内2C较差同一方向值各测回较差级696级8139距离测量限差技术要求(mm) 表5-4全站仪等级一测回读数间较差单程各测回间较差往返测或不同时段结果较差级342(a+bd)级46注: (a+bd)为仪器标称精度,a为固定误差,b为比例误差,d为距离观测值(以千米计); 一测回指照准目标一次读数4次。精密导线网测量结束后,应提交下列资料: 技术设计书; 外业观测记录与内业计算成果; 导线网示意图; 导线点点之记; 导线点坐标及其精度评定成果表;技术总结。5.2.2 高程控制网复测根据交桩的精密水准点位置以及施工情况,加密便于施工的水准点,加密水准点应该布设在施工影响的区域之外,确保加密水准点的稳定,如图5-5。图5-5 水准点加密示意图高程控制网复测按国家二等精密水准网施测,具体要求如下: 首先进行现场勘查,检查标石的完好性。 逐点复核相邻水准点之间的高差,通过复测高差与设计高差进行比较确认设计单位所交的高程控制点精度是否满足精度要求,点位是否稳固可靠。 作业前检查i角,保证i角绝对值在作业过程中均不超过20。 为了保证水准尺的稳定性,将尺垫安放在坚实的地方踩实以防止尺垫下沉并用竹竿辅助安置水准尺,确保水准尺在观测时处于竖直状态。 水准路线采用往返观测,并沿同一条路线进行。每一测段均采用偶数站结束,由往测转为返测时,互换前后尺再进行观测。观测顺序为:往测:奇数站为后前前后;偶数站为前后后前返测:奇数站为前后后前;偶数站为后前前后 水准网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表 5-5水准测量等级每千米高差中数中误差(mm)附合水准路线平均长度(km)水准仪等级水准尺观测次数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偶然中误差M全中误差MW与已知点联测附合或环线一等123545DS1铟瓦尺或条码尺往返测各一次往返测各一次4二等2424DS1铟瓦尺或条码尺往返测各一次往返测各一次8 水准测量观测的视线长度、视距差、视线高度的要求(m) 表 5-6等级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前后视距累计差视线高度仪器等级视距视线长度20m以上视线长度20m以下一等DS1501.03.00.50.3二等DS1602.04.00.40.3水准测量的测站观测限差(mm) 表 5-7等级上下丝读数平均值与中丝读数之差基、辅分划读数之差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检测间歇点高差之差一等3.00.40.61.0二等3.00.50.72.0水准网测量结束后应提交以下资料: 技术设计书; 水准网示意图; 外业观测手簿及仪器检验资料; 高程成果表和精度评定等资料; 技术总结。5.3 围护结构施工控制基坑围护结构形式为钻孔灌注桩、为了保证结构净空,考虑围护结构施工工艺及过程控制水平等因素,均要进行适当外放,一般情况外放量取H/150(其中H为基坑深度)。5.3.1 钻孔围护桩施工测量放样控制要点是平面测设和垂直度控制根据基坑深度、地层情况、施工工艺水平等在设计图基础上确定适当的外放量,绘制钻孔灌注桩施工控制坐标CAD图(附图2)。该图绘制时要特别注意转角位置的桩中心位置外放后的坐标应该是以两侧相邻桩按照桩心设计间距交会得出,而不能按照两侧两排桩外放后中心线交点取得,避免转角位置桩间距过大。由于现场施工的影响,不可能一次将所有钻孔桩点位放好,而且,放样好的点一旦开始施工就会破坏,过程检查时又需要重新放样,增加了施工放样的工作量,同时也增加了施工控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