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总复习 空间与图形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意义与区别。使学生了解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会运用这些公式进行正确计算。2、使学生对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形成知识体系。3、渗透转化思想,并能运用这一思想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难点:复习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并能熟练的应用公式进行计算。教学设计:一、导入1.回忆学过的平面图形。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学生回答后出示学过的平面图形。我们已经了解了它们的周长和面积,今天,我们再来一起回顾一下。二、整理复习1.周长和面积的概念。(1)那么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呢?谁能任选一个图形,来说说呢?指名学生到前面去演示。(2)那么谁能概括地说说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学生回答后板书: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3)表示图形的周长我们用长度单位,谁来说说我们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它们之间的进率分别是多少?(学生回忆后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1题。)(4)那什么是平面图形的面积?学生回答后板书: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5)表示平面图形的面积我们用面积单位,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面积单位呢?它们之间的进率分别是多少?(学生回答后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2题。)(6)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3题。2.周长和面积的比较。我们已经知道了周长和面积的意义,老师这里有两幅图,请你分别较它们的周长和面积。(出示“练习与实践”的第5题。)(1)如果图中每小格是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这两组图形,认真讨论这两个问题。(2)汇报:通过观察、讨论你们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让学生指着说) 第一幅图:面积相等,周长不等。 第二幅图:周长相等,面积不等。(3)小结:由此可见周长和面积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3.周长计算公式。那同学们还记得怎样计算这些图形的周长吗?(1)同桌一起回忆平面图形的计算方法。(2)指名说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3)多让几名学生说说圆的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4.面积计算公式。我们已经一起回忆了平面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那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呢?(1)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以下两个问题展开讨论,并且用6个平面图形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2)讨论:有关面计算公式是在哪个图形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这6个图形可以用怎样的网络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3)学生汇报:你们将这6个图形组成了怎样的网络图?哪一组派一个代表上面来汇报?为什么用这样的图来表示?(根据汇报同时投影上出示下图)(4)小结:由此可见,这些平面图形的计算公式是在谁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像这样把新问题转化成已学过的知识,从而解决新问题,是数学学习中一种很常见的方法。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4题。2.老师家客厅里有一块窗帘长3米、宽1.2米。问题1:这块窗帘有多大?问题2:如果要在窗帘的周围缝上花边,你认为应买回多少花边?3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68题。四、补充(一)填空1. 27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1.4公顷( )平方米2. 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9分米,高是底的2倍,它的面积是( )平方分米。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3. 一个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是15厘米,高是8.8厘米,面积是( )。4. 一个挂钟的时针长5厘米,一昼夜这根时针的尖端走了( )厘米,针尖扫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5. 用4个边长是2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长方形的周长可能是( )厘米,也可能是( )厘米。6. 在长20厘米,宽1.8分米的长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周长是( )面积是( )。(二)选择1. 两个( )梯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A.等底等高 B.完全一样 C.完全一样的直角2. 用木条钉成的长方形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它的高和面积( )A都比原来大 B都比原来小 C都与原来相等3. 等腰梯形周长是48厘米,面积是96平方厘米,高是8厘米,则腰长( )。A24厘米 B12厘米 C18厘米 D36厘米(三)解决问题。1有一块长2米,宽1.6米的塑料薄膜,用它做规格相同的塑料袋,袋长4分米,宽3分米,可做多少个塑料袋?2在一个直径是16米的圆心花坛周围,有一条宽为2米的小路围绕,小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3儿童卧室里的挂钟的底板是从一块长1.2米、宽0.6米的长方形薄铁片中剪下一个最大的圆,请你算算这个圆有多大呢?课前思考:讨论周长和面积的含义时,让学生结合具体的例子,认识到:周长是围成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度,而面积是物体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复习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时,可以用列表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整理,也要让学生举例说说有关长度单位的实际长短和面积单位的实际长短和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讨论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周长计算方法时,一要突出长方形与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联系;二要突出圆周长公式的推到过程。对平面图形面积公式及其推导过程的整理与反思,结合教材提供的示意图展开。长方形面积公式是通过用面积单位直接计量而抽象出来的,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都是由长方形面积公式直接或间接推导出来的,复习时要突出“转化”在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中的作用。课前思考:本课时的复习内容可以分为两大版块,一是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二是正确、灵活运用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正如潘老师所说在复习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方法时要突出“转化”的作用,让学生真正理解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避免死记硬背计算公式。另外有关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换算也是本课时的一个复习内容,要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练习。沈老师补充的练习题很有针对性,可以适当组织学生进行练习。最后可以补充这样的题目:(图略)有一个运动场,两端是半圆形,中间是长方形,长方形的长是100米,宽是60米,王老师每天沿着这个运动场跑3圈,王老师每天跑多少米?一辆自行车的外轮直径为0.65米,如果每分钟转100圈,则通过7000米的大桥要几分钟?(得数保留整数)课前思考:与孙老师有同感,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计算可分两课时复习整理,第一课时主要回顾整理周长与面积的含义,巩固最基本的图形的面积与周长计算以及基本的与周长面积有关的实际问题,第二课时可以适当拓展,除了沈老师补充的练习外,还应该增加组合图形的面积与周长计算,还可结合六年级转化策略进行教学。第二,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与计算中,要重点复习圆的有关计算,这是学生容易错的知识点。比如:(1)一个圆经过若干等份的分割,再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已知长方形的长是12。56厘米,那么这个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2)组合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课后反思:教学 “整理与反思”时,我分三步组织学生活动。第一步,回忆并整理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含义以及常用的长度和面积单位。第二步,回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周长计算方法。第三步,整理并反思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及其推导过程,让学生明白探索平面图形面积公式的基本策略是“转化”。“练习与实践”我是这样处理的,第1、2题,提醒学生利用有关单位间的进率进行思考;第3题,突出:把高级单位换算成低级单位时,通常要乘它们之间的进率;把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时,通常要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提醒学生注意利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进行计算。第4题提醒学生注意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的区别,以防混淆。第5题,比较周长时,要提醒学生利用图中的方格依次比较围成每个图形的几条线段(或曲线)的长,比较面积时,既要利用直观作出判断,也要适当进行计算。第68题,独立完成并说说思考过程,合理进行单位换算。根据高教导补充的:“一个圆经过若干等份的分割,再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已知长方形的长是12.56厘米,那么这个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我在这题前把补充习题上的:“一个圆经过若干等份的分割,再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宽是4厘米,这个圆的周长还是多少厘米?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先让学生思考。学生对半径、周长与拼成长方形的宽、长之间的关系掌握的不错。课后反思:周长和面积的含义要理解,在意义理解的基础上熟练掌握各自计算方法,区分它们之间的不同。要让学生知道平面图形的面积推导过程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加深对公式的理解。练习中,学生记住了公式,但是对公式的推导过程还是理解不够。在复习单位之间的进率时,有关平方千米和公顷之间的单位进率以及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个别学生掌握得不是很好。看了孙老师昨天的课后反思,我也很有同感,我是五年级接手这两个班级的,对于学生之前的学习情况以及掌握的情况不是很了解,尤其是在复习阶段,一边教一边叹气,怎么会学成这样呢?可我也很明白五年级是自己教的,其实当时学生掌握得不错,怎么过了一年遗忘的这么多呢?五年级的教学还没有感觉有多累,可六年级的教学常常让我觉得有些驾驭不了,自己也在慢慢的和学生一起学习,到现在,我的感受是收获很大,可学生好象并没有多大的收获。在课后计算梯形的面积时还是有个别学生忘记除以2,我想这也是我课上没有强调的原因。课后反思:每节课的四十分钟时间真的是很宝贵,既要复习以前学习过的一些基本知识,又要练习教材提供的配套练习,还要适当拓展。结果,一节课下来,很多学生还是有点云里雾里,没有理清头绪。就今天复习的内容来讲,复习的内容是比较少的,主要是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练习过程中,发现学生还是缺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补充习题上提供了一些本课时的配套练习比较好,如:1.用12个边长都是4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多少种拼法?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最短是多少厘米?2.一个圆的直径是8分米,把它剪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剪去的面积是多少?这几题学生的错误率较高,很多学生都是连题意都还没有理解就急于列式解答。我想,遇到稍有难度的数学问题时,更需要培养学生认真读题的好习惯,更需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要避免有些学生生搬硬套的学习方法。教学目标: 1、知识性目标:引导同学回忆整理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和推导过程,并能熟练的应用公式进行计算。2、过程性目标:引导同学探索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从中学习整理知识,领会学习方法。3、情感性目标: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转化”等思想方法;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教学重点:复习计算公式和推导过程,并能熟练的应用公式进行计算。教学难点:探索计算公式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教学准备:六个平面图形的纸片,关于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始动,生活引入1、出示学校操场照片。提问:这是哪儿?漂亮吗?对操场,你能提出哪些有意义的问题? 2、引入课题:要想计算操场的周长和面积,我们先要复习相关的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板书课题)3、引导同学讨论本课学习任务,明确目标: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