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转变高职大学生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积极性的思考摘要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应用型人才。然而,学生的学风已成为高职院校亟需解决的问题。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是解决高职大学生学风问题的关键;模块式教学对提升教学质量,促成学生主动学习起着示范性的作用。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模块教学;学习态度;转变;提高 现代管理心理学研究表明,态度对人的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它影响人们的工作和学习效率。目前,大部分高职大学生存在着学习态度不端正,不愿学、不想学、逼着学的现象较为严重。 今天的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就业形势严峻、压力大。如果我们的学生不能正确认清形势,端正其学习态度,势必造成其就业力的下降。那么,学校加工出来的“产品”就会是次品、废品,是很难也不可能投放于市场的。 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变学生的被动学、不愿学为主动学、我要学,就必须弄清影响学生学习态度端正的因素,然后对症下药。 一、影响高职大学生学习态度端正的诸因素 所谓态度是指个人对待外界对象(包括人、事和物)较为稳固的,由认识、情感、行为倾向三种成分构成的内在心理倾向。态度具有五个方面的特性,即:(1)态度是后天学习获得的。(2)态度必须指向特定的对象。如学生对待学习这一特定对象的态度。(3)态度是一种内在的心理结构。即由某一对象引起的一种内在的心理体验。(4)态度的持续性、稳定性和可变性。即态度形成期不够稳定,这时如果加强正面宣传教育,容易收到转变态度的效果;如果稳定之后,则要花更大的气力和做更多的工作方能转变人的态度。为此,对于那些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应及早诱导,将不正确的态度抑制在萌芽状态。(5)态度的核心成分是价值观。即人们对于某对象的态度及程度,取决于该事物所具有的价值(包括实用价值、理论价值、道德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大小。 由于国家教育部对高职教育的专科层次定位,高职院校招收的大学生整体素质略低于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一些学生进入学校后不能准确定位,学习没有目标,对为谁学、为什么学、如何学感到迷惑,从而产生了厌学情绪。还有一些学生主观愿望是想好好学习,然而受客观因素的影响也放弃了学习。表 1 是笔者对2004 级 200 名学生学习状况调查的反馈情况(见下页)。 通过调查反馈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同学是愿意学习的,尽管其目的不同。另外,在被调查的 200 名学生中只有 18最感兴趣的是自己的专业,一半以上的同学对自己的专业不感兴趣,这不能不引起教师的重视。许多同学对经商感兴趣,为此,我们必须加强正面引导,并为学生自主创业搭建平台。 既然学生愿意学,为什么学习积极性不高呢?为什么在当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就业竞争如此之大的情况下依然有着近 1/4 的同学对学习无兴趣呢?笔者通过长期的追踪调查发现,影响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有以下主要原因。 2第一,需要与愿望不能得到满足。人人都有多种需要和满足需要的愿望。通常个人的需要或愿望得到满足或实现,则容易使人产生对此事喜爱的态度。反之,则产生否定、厌恶的态度。若老师不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授课时超脱大纲,内容讲授很深,或考试题目出得很难,结果使用功的同学与没有用功的同学一样,考试成绩不理想,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此下去,同学就会对该门课程从失去信心到厌恶,学习积极性不能得到调动。 第二,学习动力没有被有效激活。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规划缺乏延伸性,严重影响了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由于当前高职教育的专科层次定位,高职专科成了终结性教育,使得高职大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和学习的热情,对老师、考试采取应付的态度。 “60 分万岁、61 分浪费、59 分白费”的思想在高职大学生中占据一定的比例。一方面,许多学生进入高职学院后,觉得好不容易摆脱了高考的巨大压力,应该好好放松一下。然而,大学的课程比起高中来说更多、更繁重。知识的专业性强,学习起来难度也较大,要想真正学好不容易,需要花费相当大的精力。这样,放松的心态与繁重的课程形成了较大的反差,容易导致成绩下滑,形成不良的学习态度和风气。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的生源素质与普通高校有差距,部分学生自信心不强,对自己的未来并不抱有很高的期望,从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当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没有信心和毅力去克服,怀疑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即使努力也不可能取得好的成绩,不相信自己通过努力能够克服困难、获得成功,因而采取逃避和退缩的态度面对问题。久而久之,积累的问题越来越多,到后来就干脆放弃努力,混完大学生活了事。 第三,知识和信息对态度的影响。社会生活实践表明,个人掌握知识的多少和深浅,个人获得信息的广度和准确性,都会影响个人态度的形成。如果一个人掌握知识全面,获得信息快且准确,则有利其对某人、某事态度的形成。目前,许多在校学生受已毕业的学长、学姐的影响,认为学习的好坏与工作干得好与差不成正比;所学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用得太少甚至用不着;所学知识老化等等。这些不正确思想的传播是学生厌学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之一。 第四,个人所属团体对态度形成的影响。团体的风气、意识、规范等对团体成员的态度形成有重要影响。一个班级如果绝大部分同学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则易形成一个你追我赶的好学风,那些不爱学习的学生也会在这样的氛围中受到感染,端正其学习态度;若班集体学风不正,即使少数同学学习端正,在这样的环境里也易随波逐流,变得懒惰和懈怠。第五,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常言道爱屋及乌。任课教师应具备渊博的知识、扎实的理论功底、精湛的业务能力,在专业领域站得高、看得远,同时还要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博古论今,给学生一个极富内涵又可亲可敬的印象,这是成功教学的一个前提和基础。如果我们的教师知识陈旧、思维狭隘,教学缺乏创新,将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就无所谓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六,社会文化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不同的社会风气和习俗、不同的社会文化和背景等,对人的态度形成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尤其对学生态度会有很大的影响。 那么,如何消除不利因素,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 3内因是根据。要了解学生厌学、弃学的原因,就必须认识学生、分析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走出误区。 二、提高高职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之举措 要消除学生厌学情绪,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除了人们常常提到的教师必须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具有严谨治学的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得体等之外,笔者认为还必须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第一,采用模块式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所谓模块教学就是围绕一个能力和素质的教育专题,在教法上强调知能一体,在学法上强调知行一致,集中开展相关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操作技能以及活动方式、方法、方案的同步式一体化的教与学,以实现具体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目标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在某些学科采用模块式授课,学生的学习热情能被激活,学习积极性可以得到调动。老师在“一亩三分地里精心地耕作” ,这样无论是在其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上都会有质的飞跃。笔者在自己授课领域里做过实验,所授的课是就业指导课,担任这门课的教师有 8 个。传统的授课是每个老师担任几个班的课,从学期开始到学期结束都是同一老师讲授。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当教学任务下达到教研室后,笔者大胆地对该门课进行教学改革,将其教学内容划分若干模块,每位老师讲授 12 个模块。这样同一门课,学生就可以先后看到 8 个老师的面孔,领略八位老师的教学风采。每位老师都渴望上好第一堂课。所以,教师精心备课,力争把自己最精彩一面呈现给学生;而对学生来说,每堂课有可能都是新面孔,他们会带着一份好奇心、带着“这堂课老师会讲得怎么样呢”的疑虑来到教室,如此,学生的到课率就会提高。况且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博众所长,对于提升自己的思维方式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实践证明,该门课受到学生的普遍追棒,学习积极性异常的高涨。据反馈,同学对该门课的满意度达 100,非常满意达 90以上,教学效果明显提升。 第二,要理解学生。 “要教育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 。然而,我们究竟对学生了解多少?况且了解并非理解,由了解到理解还需要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理解是前提,是桥梁,也是一种效果。教育者只有理解了、读懂了被教育者,才可以得知我们的教育对象在想什么、干什么?才可以对症下药!这也是笔者对高职大学生学习状况、思想动态调查之初衷。 第三,要关心学生。俗话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人是讲感情的。如果我们经常关心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身心健康,与他们交流情感,受教育者才能理解教育者,才有可能将教育者的思想、期望接受下来,并付诸行动。第四,加强管理。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特别是在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前提下,应加强管理,引入激励机制,对学生进行目标激励,成就激励,使学生感到不仅学有所用,而且可以立竿见影!“成就”体现的方法4可以多种多样,如各类竞赛活动、技能比武擂台赛等等。如此齐抓共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定会提高,对所学专业才会“情有独钟” ,学习效率则会更上一层楼! 第五,让学生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深切体会激烈的社会竞争和严峻的就业形势。在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的同时,适当对低年级进行就业教育,让学生一方面看到就业的严峻性;另一方面又要让学生看到希望,变压力为动力,找准自己的职业通道。同时,还可以用求职练习、求职竞赛或组织参观毕业生招聘会的形式,让他们更早感觉到就业竞争气氛的压力。还可以请一些已毕业就业的学生回来和在校生进行交流,让老毕业生把自己对社会压力和竞争的亲身体会告诉在校生,促使在校生产生危机意识,用压力来督促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总之,转变高职大学生学习态度,提高其学习积极性,教师应首先在自己身上下功夫!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