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杨磊“80”后海归的公益创业之路留学归国的你会想要做什么呢?是打算在国内休养生息一段时间、为踏入更高学府做准备,还是马不停蹄地适应国内就业现状、递简历找工作呢?杨磊,一位年仅23岁的留学海归,她却选择了一条绝大多数年轻人都未曾尝试过的道路公益创业。公益创业指的是社会组织在经营过程中将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创造性地融合为一体的过程。 “伙伴聚家”-作为国内第一家由海外留学归国大学生创立,致力于为老年人服务的民间非营利组织,专门为国内60岁以上居家养老老人,尤其是空巢、独居的高龄老人,高龄失智、失能老人,服务领域面向老年人公益服务。就是这样一家在外人看来并不能为自己带来任何收益的公益服务组织,却成为了杨磊回国后全身心投入的事业,这令身边的好友跟家人都十分不理解。留学打工获得创业灵感杨磊在英国读大二时,听舍友提及其打工经历为社区独居老人提供护理支持。当时杨磊所学专业课程涉及到部分关于老年痴呆的病理,既难懂又难记,于是她想到去养老院打工,不但能勤工俭学,还能巩固所学专业知识,这岂不是一举两得嘛!就这样,杨磊开始了与养老服务的不解之缘。在英国的养老社区里,首先对老人们举行评估,根据他们相近的照料需求、健康状况、兴趣爱好将其组合成45人的组,住到一户老人家里,由一个35人的团队提供居家式专业照料。住处配置了开门的浴缸、上下楼的升降椅等。每个老人都有着自己的健康档案,他们各自的情况都记录在册,包括健康状况、用药禁忌、财务状况等。而老人空出的房屋则由专业养老机构通过中介出租,使老人们还能得到一定的经济收入。这种养老模式得到英国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还专门出台相关政策保护。也正是这段经历让她发现居家养老模式在英国很受欢迎,便萌发了将其适用于上海实践的念头。而真正使其下定决心的则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切身体会,杨磊外公身体不太好,一直由外婆照顾,后来外婆也生病,杨磊父母都要上班、无暇顾及,当时希望找一位能够提供专业服务的机构甚至是保姆,却无处寻觅。“如果有一个能为社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专业服务的机构就好了”这个念头在杨磊脑中盘旋已久,最终她决定:既然国内极少有这样的机构,那何不自己来建立一个!回国后的她结合自己之前的经历,立马开始构思慈善创业,着手将这种模式“移植”到上海,她首先便在源竹老年人日间中心开始实践。 “磊”:刚毅磊落,坚忍不拔创业之路本就是荆棘满布,更何况是杨磊选择的难度颇大的公益创业之路。从一开始的登记注册环节就出现了一头“拦路虎”,兴致勃勃跑去工商局想要登记注册“居家养老”的杨磊被告知国内无此类别,只能注册为“家政服务”,但基于中国社会上对“家政公司”的这一思维定势并不符合杨磊所要注册机构的性质,思前想后,她决定从注册民办非企业组织起步,移开了这块“绊脚石”。解决好注册事宜,接下来便是宣传与推广,让杨磊意想不到的是,在英国运转十分良好的养老模式,在国内却遭遇严重的“水土不服”,“中国人长期以来形成的养老传统,让他们对依托民间机构解决自己养老问题心存疑虑,再加上房子问题,即使有些老年人跃跃欲试,子女可能另有想法。”尽管有十多个老人进行了信息登记,但找不到能够“结对”合住的老人。雪上加霜的是,创业伙伴因为家里人强烈反对,不得不选择退出。“他们觉得这个行当没前途,甚至觉得整天与老年人打交道,会被带衰。”据杨磊回忆,“那时真的很艰难,因为请不起清洁工,办公室都是自己打扫的。”于是乎,服务社接连几年一直处于亏本阶段,但这连续几年的亏本没有击垮杨磊,因为她的初衷并不是为了谋利,而是为了让中国的老人也能如英国老人般度过幸福安详的晚年。正是怀着这一信念,她挽起袖子一一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踽踽前行。杨磊虽身为家中的独生女,但常年在外独自学习生活的经历培养了她独立坚强、不屈不挠的效果,她清楚地知道,这一市场需要培育,她和团队首先要做的是与老年人建立信任,在社区老人中建立好口碑,而这就得靠高质、用心的服务。杨磊和她的团队对老人全身心的付出也让来其服务社的老人们感受到了温暖,于是服务社的口碑越来越好。在这一过程中杨磊身上的这种刚毅磊落,坚忍不拔的性格也真实的展现了出来,同时这种性格也造就了她公益事业的起步。“公益创业不是行为艺术,我们要做专业的”伙伴聚家养老服务社受到了越来越多人们甚至是市区领导的关注,随之而来的是更多需要服务的老人,同时也有了更多愿意给予支持的组织和单位,事业也在一步步走上正轨,快速发展。目前在上海市已有多个服务站点,附有各种不同的功能。好的养老政策由政府出台,好的服务由专业机构负责,这是杨磊对伙伴聚家养老服务社的定位,在政府鼓励下,打造专业机构,提供优质服务,在上海这样一个老龄化的城市有效填补了老年服务市场的重大缺口。两个小的细节,透露出“专业”的成色:中心里摆设的办公家具,棱角处都打磨成了圆形,为了使家具达到预期效果,当初是杨磊和同事们亲自设计的图纸并全程确认;中心设有洗浴室,老人们可以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洗上一把热水澡。这样的服务在很多地方出于安全考虑,一般都是“敬而远之”的。杨磊坚持推出这项服务,是老人们的期待,也是对自己团队专业能力的自信。老人自己在家里大多孤独寂寞,在这里大家在一起说说笑笑,接受正确的养老指导,对他们晚年生活真是极大的助益。好的服务,能够让他们受到极大地鼓舞,为他们在健康长寿的道路上增加了信心和力量。杨磊还思索着,将服务通过中心这个点辐射到周边社区,提升社区老人对社区服务的知晓度,扩充服务社的多元化上门服务,同时培养建立稳定的民间老年人专业护理团队。“建立起机构的公信力,让老人们愿意把晚年交给我们来规划。”杨磊明白,要让老年人群体接受这样的养老理念,并非一朝一夕即可实现,“我不会放弃配对合住的养老模式,希望有一天通过我们的努力,老年人们会有这样的共识,除了保姆、养老院、日托所,还有其他养老选择”。除此之外,大批的志愿者也是上海伙伴聚家养老服务社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通过网上招募等方式,年龄不限,包括老中青,既有学生志愿者,也不乏社区附近居民乐于参与。“身为社会人必须拥有社会责任意识,公益创业不是简单的行为艺术,既然决定做了,那我们就要做专业的”杨磊如是说。成就斐然上海伙伴聚家养老服务社从2009年创立时的3人扩展到如今的100多位员工。工作人员包括社工、医生、护士、护工、护理员、心理咨询师、康复师等,平均年龄为41岁,具备专业资格证书人员达40%以上。该机构已累计服务7000多位老人。2009年,她自筹资金创办养老服务社,为了节约资金,她自己动手粉刷办公室,清洗抽水马桶、倒垃圾,大冬天里双手生满了冻疮。坚持把英国养老服务理念引入服务社,制定服务标准,拓展服务形式。从日间服务拓展到到以健康服务、教育服务、生活支持服务、交友活动服务为核心,以此满足社区老年人的多元化需求。队伍专业化、年轻化。在她的带领下,三人工作小组发展至如今50人的队伍,队伍平均35岁,具备医生、康复师、心理咨询师、社工师、护理员资质的占70%以上,海归、硕士生、本科生占30%以上。2012年杨磊及团队获 上海市先进社会组织”、 “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集 体”称号,杨磊个人获得 “年度上海青年公益达人” 称号、“孝亲敬老之星”。 2013年,被评为上海青 年公益达人、上海市三八 红旗手。2014年,伙伴聚家养老服务社获上海市社会团队管理局颁发的“4A 社会组织”,而杨磊个人则获得慈善公益爱心奖、上海市十大社会工作突出贡献人才奖、浦东新区十大杰出青年称号等。这一切在杨磊眼里看来既是对自己这么多年来坚持的肯定,同时更是对自己的鞭策,虽然它们不是实实在在的物质奖励,却远比那些东西更值得自己为之奋斗。未来的展望谈到目前取得的成就,杨磊坦言自己并不满足于现在,她希望现在的伙伴聚家服务社能够充分借鉴英国居家养老的服务模式,结合国内的养老服务现状,一方面通过企业化的管理制度、周期性强化培训,培养一批有资质、有经验的为老服务一线团队,从社会企业、基金会、个人得到资金支持与服务购买;另一方面,与政府进行项目合作,根据政府助老服务的“9073”格局,为无法纳入政府服务支持的居家养老服务老人提供补充服务。降低社会上老人在家中养老的风险性,满足社区中老人多元化的、个性化的服务需求。并且在服务专业性上进行深化探索,提升为老服务人员的专业服务形象,开发新型的居家养老服务内容、服务模式。随着当前社会的发展,中国人口老龄化形势将愈发严峻,而上海作为中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的地区,养老无疑是一个不容小觑的话题。作为中国第一家养老理念服务社,杨磊创立的服务社已成就斐然,但杨磊知道,要让社会普遍接受“合租养老”还有很长的一条路要走,而她打算在这条路上不断探索前进,将这条曾经曲折的羊肠小道走成自己人生的康庄大道。,推进学校内涵建设深化年各项工作和“三乐两校”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进一步繁荣校园文化,搭建具有时代特征大学生特点的文化艺术活动平台,促进学院间师生的友谊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