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基本信息课题访古村,寻古迹,探民俗,采民风(语文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是否属于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否学科语文学段:初中年级八年级相关领域学科综合实践活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人教2001课标版教学设计参与人员姓名单位联系方式设计者焦红梅首都师大附中大兴南校区18601932499实施者焦红梅首都师大附中大兴南校区18601932499指导者程锦大兴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15001150919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1、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因此,语文课程应担当起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和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新课程阐释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应当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2、北京市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改进意见指出:“重视汉字书写、书法、楹联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学习。”“积极拓展、整合教学资源,促进语文和其他学科教学的衔接。加强学习过程的开放性、体验性和实践性。”“加强教学和社会实践的联系,将不低于10%的课时用于以语文应用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发展听说读写能力。”3、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背景分析1、活动地点和相关条件分析活动地点是爨底下村。爨底下村位于门头沟区斋堂镇,距京90公里,海拔650米,村域面积5.3平方公里,属清水河流域。青山环绕,风光秀丽,被誉为“北京最美乡村”。古宅错落,高低有致,文化积淀深厚,被评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始建于明永乐年间的爨底下村,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仍保留着70余套、600余间明清时期的四合院民居,是至今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清古民居群。爨底下的四合院布局合理,结构严谨,颇具特色,门楼等级严格,门墩雕刻精美,砖雕影壁独具匠心,壁画楹联比比皆示。2、活动内容分析和学生情况分析根据爨底下村的历史文化特点,将此次实践活动的主题定位为传统文化,聚焦于传统文化中的古建筑、古文字和对联。八年级的学生已经系统地学习过传统文化,他们对四合院的建筑形式、对汉字字体的演变和特点以及对楹联文化都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理解不深刻、不透彻。所以,正好利用这次实践活动,巩固学生课堂之所学。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专门设计采访的任务。之所以安排这一环节,主要是考虑到学生在表达能力上的欠缺。3、实践活动的前期准备实践活动前一周,教师们去爨底下考察,根据爨底下实际情况,挖掘教学资源,将可利用资源与学科知识对接,梳理出资源与学科内容的对应关系(见表1)。资源学科知识点实践活动邮局微写作寄明信片(鸿雁传书)古文字写成的邮局招牌小篆字体临摹和识别(邮局识古)村名中的“爨”字汉字造字法判断“爨”字的造字法(说文解字)四合院建筑文化比较照壁和影壁的异同(慧眼辨异)村民们张贴的对联对联鉴赏对联(品对赏联)墙壁刻有“泰山石敢当”民俗解释原因(民俗民思)村民生活表达沟通采访村民(深度行走)根据此表规划整个教学活动流程,设计详细的学生活动任务单。教学目标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1、能够分辨出篆书和楷书字体。2、能够判断出某个汉字的造字法。3、能够运用已学对联知识鉴赏对联,并能找出爨底下村存在错误的对联。4、明确北京民居四合院的特征,对四合院的布局有一定的了解。5、与当地村民沟通和交流,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6、熟练运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教学流程示意图教学过程活动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行前课行前课介绍活动基地情况;复习相关知识;介绍活动基本流程;布置行前任务;讲解行中任务;认真听教师讲解;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学习活动任务单;小组分工;初步了解活动地点;激活学生知识储备;熟悉任务单和活动流程,清楚自己需要完成的任务。做好出发前的准备工作。行中课团队建设分组;明确任务:小组名称、口号、组徽,绘制旗帜,代表解说。完成任务限时20分钟,解说3分钟。设计评价表,为各组打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商定小组名称、口号、组徽,并把这些内容都绘制到旗帜上。选派代表解说。活动前进行团队建设,一方面是为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包括大局意识和协作精神;另一方面也是为团队成员之间建立感情,培养队伍凝聚力和向心力,有利于各项任务的完成。鸿雁传书讲解填写明信片的要求,指导学生完成明信片的投递。购买明信片,填写明信片,寄给同学、老师或家长,并写上祝福语。旅游一处而寄明信片,奉上美好祝愿。学生来到此处,远离家人朋友,因此让学生寄明信片。认识明信片,会写明信片,会寄明信片,能借助明信片传达信息、抒发感情。邮局识古带领学生带到爨底下邮局,引导学生发现邮局的独特之处明清主题邮局,邮局门口的对联和信息牌都是用小篆字体完成。辨识邮局门口的对联和信息牌是用哪种字体写成的,并且写出相应的楷体字。小篆是秦始皇统一文字后使用的字体。学生学习汉字书法,需要掌握汉字字体的演变过程,其中小篆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字体。要求学生会识别,会鉴赏。说文解字关于“爨”字,导游说是象形字。教师引导学生质疑,利用所学知识思考“爨”字的造字法。提供六书材料,让学生根据六书的定义判断。学生听导游的讲解,阅读六书材料,自己判断导游的说法是否正确,并且说明“爨”到底是哪种造字法。(会意字)爨底下村的“爨”字是一个典型的会意字,而讲解员却说是象形字。以此为例让学生对会意字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而且此环节还意在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和举一反三的知识迁移能力。慧眼辨异爨底下村的四合院中有照壁和影壁两种附属建筑形式,让学生分别找出照壁和影壁,拍照,并说明二者之不同。学生寻找照壁和影壁,拍照,比较二者异同。传统文化部分,初中阶段,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力为重点,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古建筑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部分。品对赏联以提问的方式带领学生复习对联基础知识,并讲解赏析对联的方法。让学生抄写一副喜欢的对联,并赏析。再找出有错误的对联,指出问题所在。学生抄写自己喜欢的对联,并赏析。学生寻找有错误的对联,记录下来。对联,是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学生在课堂上已经学习过对联的相关知识,他们能够根据上联对出下联,并且能够鉴赏对联。此环节考察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民俗民思为学生讲解“泰山石敢当”的民俗内涵。引导学生发现“泰山石敢当”出现的规律。学生听讲,记录。学生寻找刻有“泰山石敢当”的墙壁,总结其出现的规律。理解这句话的内涵。(正对着路口的墙壁上才有这几个字)民俗又称民间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探寻民俗,加深对民族文化了解,增强民族认同感。深度行走布置采访任务,提出具体要求,并告诉学生注意事项。必须采访本地韩姓村民。采访时长20分钟,采访的问题自行设计。小组讨论采访主题;寻找采访对象;记录采访内容;录制采访视频。附:采访内容1、 爨底下村的来源2、 村民的节日习俗3、 成为旅游村后对日常生活的影响4、 原始村民还有多少?此处的“深度”是指走进爨底下村老百姓的家里,与他们聊聊历史、聊聊现在。只有这样才能对一个地方有更为深刻的了解。学生在深度行走的过程中,有观察、有交流、有思考,还可能遭遇被拒绝的尴尬。然而,所经历的一切,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成长。行后课总结反思表彰优秀团队和优秀个人并颁发奖状;全面总结此次活动,组织学生交流感受;检查学生任务单完成情况;评阅学生感受;学生完善任务单;撰写活动感受;交流活动感受;总结、反思、表彰,让学生在反思中成长,在反思中对此次活动、对自身能力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学习效果评价设计教学评价的目标是获得一个有效且可靠的反馈信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了解教学目标达成的程度,并作为后续教学辅导和改进教学与学习的依据。首先根据此次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目标设计评价内容,以检测预期目标是否达成。其次,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不仅关注知识的获得,而且关注活动过程中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比如小组合作、语言表达等。此外,采用多渠道的评价方式,包括个人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从而做到全面评价学生,也让学生对自己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具体评价内容见表格。评价角度评价内容评价打分得分54321个人自评我能判断汉字字体我能分辨对联优劣我能说出四合院的特征我能用六书分析汉字我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给自己的评语小组互评组内讨论时积极交流小组展示时团结协作表达想法时语言流利小组想法有参考价值同伴对我的评价教师评价学科基础知识水平学科知识迁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老师对我的评价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