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后感聂云婷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深知心理学对教育教学的帮助,尤其是青少年心理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与孩子沟通的法宝。可是不论是到书店还是在学历自学教材上看到的心理学大多是一些理论性的,概念太多,严肃的学术面孔让人望而生畏。直到在一次教职工会上学校给一部分教师发了一本教育中的心理学。我当时看到这本书的题目以为又是一些难懂的理论,当我翻开看时才被全书中生动的故事、有趣的式样及鲜活的案例所吸引。又翻开看了这本书是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儒德编著的。感觉学校推荐的这本书确实不错,很有阅读价值。教育中的心理学这本书先后介绍了64个心理效应,分为三辑,分别是教学中的心理效应,管理中的心理效应和教育中的心理效应。本书把严肃的心理学的规律、效应和法则用浅白的语言、生动的故事、有趣的实验以及鲜活的案例来介绍、演绎,阅读时能充分激活自己熟悉的先前知识经验,从而受到智慧的启迪、心灵的震撼。这些看似很玄的心理学知识,很容易就和自己的实际工作挂上钩。一篇篇文章读下来,在学习到新的心理学知识的同时,常常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如:我们每天都要用到的表扬、奖励、批评和惩罚,细一想是不是也常常事倍功半呢?读读这本书中的“禁果效应”、“南风效应”、“霍桑效应”、“扇贝效应”、“图形-背景现象”,就会知道增加学生的积极行为,减少学生的消极行为,原来竟有那么多的诀窍! 以下是我非常感兴趣的几个效应摘录即感悟一、遗忘曲线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遗忘的经历,她会伴随我们一生。然而遗忘是学习的天敌,如何和遗忘作斗争?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复习,重复你所学的内容,如何重复才有效?就要用到遗忘规律。德国艾宾浩斯得出的遗忘曲线告诉了我们这个规律: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记忆的最初遗忘很快,以后逐渐缓慢,到了一定时间,几乎就不再遗忘了,也就是说,遗忘的发展规律是先快后慢。这一规律在师范学心理学时学过,自己也在自己的学习中试过,可在当老师后就总是忘记让孩子们及时复习。就是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总感觉有很多新的知识点要学习,光想着赶进度,有时期中测试时都舍不得时间复习,总想等赶完进度再说,反正学过去也会忘的。等 匆匆跑完全程,快考试时回过头从第一课开始复习,感觉孩子们课文也很生,听写也是错字百出,其实不用说学生,自己反过头来,第一课都学过近半年了,从不复习能不生吗?复习时费时费力不讨好。今年我重新对这一做法作了修改,哪怕慢一点赶进度也要及时复习,当天的课文生字当天晚上听写一次,第二天再做课堂作业巩固一遍,隔上一两周,利用周日再系统复习一次,到复习时感觉学生掌握牢固得多,除特别差的几个孩子,经过复习一遍出错率大大降低,我感觉只要科学地把一些规律用在教学中,效果是很明显的。二、近因效应总体印象形成的过程中,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这个现象就叫近因效应。在沟通的艺术上,也能体现出近因的作用。如果你是在鼓励你的学生或孩子,你会采取以下哪种说法?“随便考上一个学校,该没有什么问题吧?虽然录取率那么低。”“虽然录取率那么低,总能考上一个学校吧?”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一样的,只因语句排列的顺序不同,给人的印象就截然不同。前者给人留下悲观的印象,后者则相反,给人一种乐观的印象。这就是说,有时尽管你有心讲出令人感到痛快的话,如果最后一句话是悲观的语调,整句话就呈现出悲观的气氛。既然如此,我们批评孩子时,是不是应该讲究一点艺术?在批评结束时,如果我们再加上一句:“也许,我的话讲得重了一点,但愿你能理解我的一番苦心。”“很抱歉,刚才我太激动了,希望你能好好加油!”因此,知道了批评中的近因效应,就要在一巴掌之后赶紧给他揉一揉,使他忘记前面的一巴掌之痛。孩子可能更容易记住你的训话。我还记得全国优秀班主任任小艾也见过自己教育经验,批评孩子之后再从抽屉里拿块糖给他,孩子会记住老师的话,不会和老师志气,反而觉得老师对他好。我们平时因为孩子犯错一时冲动对孩子进行严厉的批评,有时候孩子回家对家长说的不清不白,很容易造成误会,如果处理好了,维持友好的师生关系,就应该按科学的方法批评孩子,既不让孩子生老师的气,又要让孩子记住自己犯的错误。 我在平时批评学生时尽量用这种方法,甚至在家庭中对自己的孩子批评也是采用此方法,效果还是较好的。 三、归因偏差现象-自己成功了,就找主观原因,自己失败了,就找客观原因;别人成功了,找客观原因,别人失败了,找主观原因。这种把成功归因于自己而否定自己对失败负有责任的倾向性就是自我服务偏差。在学校,老师存在的两种归因偏差:1). 教师容易把学生出现的问题归结于学生自身的因素而不是老师的因素。2). 教师对优秀生和差生的归因不一样。为了避免归因偏差,遇事多进行换位思考,进行归因时要慎重。四、马太效应-即定势心理,这是我们常有的心理。如一个学生特别调皮,经常调皮捣蛋,在我们的心中就会给他定位为行为差生。如一个学生成绩一直很差,我们就会为他定位为学习差生。在处理事情的时候,就会带上有色眼镜。其实即便是再调皮再不求上进的孩子他也一样有想要改变自己的想法,也会有期待得到肯定的一面,作为教师如果只是想当然地加以否定,这对孩子一生的发展是很不利的!五、超限效应-如果一个人对一件事情,一而再、再而三的的唠叨个不停,仿佛一下子要把人的耳朵灌满似的,再耐心的人也会心生厌烦,这种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超限效应。避免超限效应在批评学生中出现的方法就是留点“空白”。学生犯了错,只批评一次,千万不要一件错事重复批评,如果有必要再次批评,也要变换角度、方法,以免学生出现反抗心理。在批评学生时,应点到为止,适当的留点空白,让他们自己来思考、反思。超限效应在表扬学生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是过犹不及。表扬,对学生的发展有积极作用,但是,表扬也要适当,要注意度,过度的表扬可能会出现反面的效果。在课堂上应避免的超限效应是认知超载。 如果老师在课上对学生说:这个问题,我们来讲2点,学生会很认真的来听。如果老师说:这个问题,我们来讲10点,学生一下子可能就失去了听的兴趣。所以,上课、布置作业,在内容和时间上都不要超过学生可接受的限度。如果内容比较多,可以分块、分次来进行。 平时总觉得一节课讲不完那么多知识点,有时还要拖堂,看到学生听到铃声马上站起来像下课还生气,老师没讲完很着急,你们倒不着急。其实想一想超时了,讲了还不如不讲。如果不超时,老师讲过的学生或许还能记住一些,再加一些可能把原来的给挤出来了,甚至引起学生的厌烦心理,一点也记不住,我们开会时不也有同感吗?事情太多了记住的会更少。心理也特别烦躁。尽量按科学方法来安排知识点,而且注意更换口味或方式让学生在不超时条件下尽量多消化。我想也许每个老师都有过喋喋不休的时候,越是着急越会喋喋不休。书中提到避免“超限效应”在批评学生时也很有用,在批评时留点“空白”。在批评学生时,应点到为止,适当的留点空白,让他们自己来思考、反思。这种方法尊重孩子的人格与自尊,真正将教育渗透到心灵。我反过来考虑过别人对自己的批评,接受起来不正是这样来的有效吗?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换个角度,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在愉悦的情境中互相触动,才能实现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总之,读了教育中的心理效应后,我更加深切地体会到只有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将以上几种心理效应原理运用到工作中,才不能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努力进步,也不断的教育出更好的学生。就像电流的热效应,当导体中有电流通过时,导体会发热。而人的心理活动也可以通过种种方式反应出来,这就是心理效应。我相信,懂得心理学的老师越多,“兢兢业业”培养学生厌学的老师就越少;懂得心理学的老师越多,反复不断说教又毫无效果的老师就越少。毕竟,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学问。老师如果掌握了学生的心理,就可以正确地引导他们,老师只有爱学生,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也才能赢得学生。作为工作在一线的教师,我们只有在了解学生的心理反应后,能成功地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才能发现他们身上的巨大潜能,不断鼓励,一定可以让他们的才华得到尽情的发挥。 电视墙也就是电视背景装饰墙,是居室装饰特别是大户型居室的重点之一,在装修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电视墙通常是为了弥补客厅中电视机背景墙面的空旷,同时起到修饰客厅的作用。因为电视墙是家人目光注视最多的地方,长年累月地看也会让人厌烦,所以其装修就尤为讲究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