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5页 / 共22页
第6页 / 共22页
第7页 / 共22页
第8页 / 共22页
第9页 / 共22页
第1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赤壁赋导学案及答案【篇一:赤壁赋导学案】马丹 班级: 小组: 姓名: 日期:2014年 月 日 第 周 课题:9、赤壁赋 【学习目标】 1、记:积累本文中的重点文言知识,背诵全篇。 2、读:以诵读为主线,在诵读中理解词语、句意,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赋”的韵味;感悟苏轼身处逆境而依然旷达浪漫的精神。 【前置学习】 1、作者及背景 2、给下列词语注音。 壬戌( ) 举酒属客( ) 窈窕( )桂棹( ) 嫠妇( )愀然( ) 山川相缪( )酾酒临江( ) 舳舻( ) ?匏樽( ) ?蜉蝣( )横槊赋诗( ) ?枕藉( ) ?冯虚御风( ) 3、词语释义 (1)正襟危坐: (2)沧海一粟: 【课堂探究】一、 小组交流 1、朗读第三段思考:客为什么面对明月清风、良宵美景却奏出充满悲哀的音乐? 2、朗读第四段思考:针对客所发出的人生悲叹,苏子是如何说服客的?这体现了苏轼怎样的人生态度? 二、 展示分享 小组交流,展示成果 三、 拓展提升 有人认为苏轼这种听任自然、力求豁达的心境实际上是阿q精神的体现,让人有空虚的消极之感,你怎么认为? 【检测反馈】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舞幽壑之潜蛟(深谷) b渺渺兮予怀(茫然的样子) c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形容声音婉转悠长) d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盘绕)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歌窈窕之章 羽化而登仙 击空明兮溯流光 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西望夏口 东望武昌 顺流而东也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侣鱼虾而友麋鹿 ?不知东方之既白 a/? b/? c/? d/? 赤壁赋导学案答案 【前置学习】 1、东坡居士石钟山记 3、(1)理好衣襟,安然而坐。形容严肃而拘谨的样子。正襟:使衣襟正。坐:长跪,表示恭敬。(2)好像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非常渺小或数量极少。粟:谷物。 【课堂探究】 一、1、(1)无枝可依之叹。“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暗含着“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感叹。 (2)英雄不再之慨。“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3)人生无常之悲。“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2、(1)从“变与不变”的角度来阐发观点。从“不变”的角度来看,人生是可以永恒存在的;从“物各有主”的角度,提出“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即要顺其自然。 (2)表现了苏轼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吾与子之所共适”多么达观。 三、(1)这是苏轼的自我安慰、自我麻醉。苏轼一生屡遭贬斥,越贬越远,他的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只能用泛舟喝酒吟诗赏月来麻醉自己,所谓的解脱只是自欺欺人的解嘲之语。 (2)这是苏轼真率性情的自然表现。苏轼的“真”,使他心中无所牵挂,胸怀坦荡,虽累遭打击而乐观情怀不变,故有此旷达。 (3)苏轼深受儒释两家影响,思想复杂,他既“奋励有当世志”,又怀才不遇;既要坚持不苟合随俗,又要随缘自适;既要“尽人事”,又要“知天命”。 【检测反馈】 2、b 解析 渺渺:悠远的样子。 3、b 解析 均为名词作动词,分别译为“歌咏”“向东进军”“打鱼砍柴”。均为名词作状语,分别译为“像长了翅膀一样”“向西”“向东”。为形容词作名词,译为“月光下的清波”。均为使动用法,分别译为“使?起舞”“使?哭泣”。为意动用法,译为“以?为伴侣”“以?为朋友”。?为形容词作动词,译为“显出白色”。【篇二:九、赤壁赋导学案答案】 txt赤壁赋导学案 编写人:王完凤 审核人:熊幼平编写时间: 班级组别 组名 姓名 【学习目标】 1、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及特殊用法。 2、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学习古人豁达乐观的精神。 3、熟读并背诵课文。 【学习重难点】 1、重点:理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赏析课文典雅、精美的语言。 2、难点:了解主客问答这一赋体传统手法在表达思想情感中的作用,了解作者在旷达的风貌之下寄寓的悲愤苦闷的复杂情感。 【学法指导】 朗读法、质疑探究法。 【知识链接】 1、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北宋四大书法家之 一。在政治上属以司马光为领袖的旧党。著有苏东坡集、东坡乐府等。 父苏询,弟苏辙均以文名著称,而以苏轼成就最大。文坛历史上称他们父子为“三苏”。宋仁宗嘉佑二年,苏轼中进士,受到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的赞赏。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实行变法,苏轼因反对新法而外调杭州通判,转任密、徐、湖州知州。元丰二年因讽刺新法的诗句,而被捕下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因筑室于东坡而自号东坡居士。哲宗继位,一度被召回,等哲宗亲政,苏轼再一次遭贬到惠州,后又到琼州、儋州。徽宗即位后,遇赦北还,途中在常州病逝。 2、关于“赋”: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且允许有参差错落。语音上要求声律和谐;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多用铺陈手法。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屈原为代表的“骚赋”,汉代为代表的“辞赋”,魏晋以后的“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为“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称为“文赋”。著名的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赤壁赋。苏轼的赤壁赋摆脱了魏晋时期铺陈浮华、罗列词藻的文风,紧紧围绕着自己的“志”,追求真情实景。这篇文章的景物描写虽然笔墨不多,但是意境创造真切情新,景物描写优美自然,抒发情感也真挚朴实。在创作风格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了千古不朽的名作。3、写作背景: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其实是谏官李定、舒擅、何正臣三人断章取义地摘出他讽刺新法的诗句进行诬陷。“乌台”即御使府)后经苏辙等人营救才免罪释放,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从“乌台诗案”到流放黄州是苏轼人生的重要转折,政治上失意彷徨,精神上孤独苦闷。但是生性旷达的诗人在老庄佛禅和山水之乐中求得解脱,自号“东坡居士”,并写了千古传唱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这样充满哲学意味、凝聚人生思考的名篇佳作。 4、诵读方法指导: 读出重音: 如“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动词重读;“哀吾生之须臾,慕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韵字重读;“而今安在哉”“而又何羡乎”疑词重读。 读出节奏: 如: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读出气势: 如“方其破荆洲,下东陵,顺流而东也,(停顿较小语速较快)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朔赋诗(语速舒缓)固一世之雄也,(停顿较大气势豪迈)而今安在哉?(情感急转缓慢低沉)”。 读出情感: 如:“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何其乐也。“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何其悲哉。“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而吾与子所共适”,何其旷达。“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又何其洒脱。 朗读时要细心体悟词语的抑扬顿挫,文句的舒缓轻重。 【教学过程】: 一、 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七月既望 农历十六日 举酒属客 劝酒 白露横江 笼罩 纵一苇之所如 纵:任凭 。如:动词 到 往。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乎: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冯:通“凭”。 倚歌而和之 应和 正襟危坐正:动词,整理。危:端正地。 固一世之雄也 本来哀吾生之须臾 一会儿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曾:简直。以:停止。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相与:一起。枕藉:枕着,靠着。既:已经。 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加以解释。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舞:使动 使?舞动。泣:使动 使?哭泣。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西(东):名词作状语 向西(东)。 ?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下:攻下,名词作动词。东:名词作动词 东下,向东流。 ?侣鱼虾而友糜鹿侣(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伴侣(朋友)。 4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宾短语后置)? 凌万顷之茫然 (定语后置)? 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 ?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疑问句)? 而今安在哉 (宾语前置)?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判断句) ? 客有吹洞箫者 (定语后置) ?固一世之雄也(判断句) ?月出于东山之上(介宾短语后置)?而又何羡乎 (宾语前置) 5翻译: (1)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2)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二、整体感知 本文是千古名篇,结构上写得曲折有致,作者的情感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呢(分别用文中的一个字回答)? 明确:乐悲喜。 三、理解领悟: (一)小组比读(准确,流畅,有感情;注意整散结合的句式,体会优美和谐的韵律),评选小组诵读明星。 诵读明星: 评选理由: (二)析“乐”【第一段和第二段的第一层】 1、读文章第一自然段,完成下面问题(a级,b级) 看到的景色有(用原文回答):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诗人的感觉如何(原文):遗世独立,羽化登仙。 诗人会有何种心情呢?本段展示了一种与友人相聚、泛舟江上、畅饮美酒、咏诗赋文、迎风赏月的舒畅飘逸,超然物外的境界。本段的感情色彩以喜悦为主。 (二)析“悲”【第二段的第二层和第三段】 2、朗读第三自然回答:这一段作者运用了几组对比,请同学找出并分析其作用? (b级) 、将曹操与“吾与子”对比。 说明像曹操称雄一世,也逃不脱失败的命运,也只不过是过眼烟云,更何况我们命运不济,仕途坎坷,只有“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泛舟喝酒罢了,还谈什么理想,谈什么建功立业?说明人生变幻无常和空虚。“吾生之须臾”和“长江之无穷”作对比 说明生命之短暂,人生的渺小。 、想要像长江、明月、仙人一样长存而不可得。这是现实与理想的对比 说明想长生不老而不能,因此只能“托遗响于悲风”。 教师总结:客之三悲一是由古今历史对比生悲,二是由人生短暂感触生悲,三是由理想现实矛盾生悲。 (三)析“喜”【第四段和第五段】(c级) 3、作者是如何从“变与不变” 的角度来分析自己的人生感悟的? 从变的角度说,天地万物和人也是瞬息万变的:江水日夜不停地流,月从亏到盈不断地变化,人也有生老病死,所以天地万物和人无时无刻不在变化。 从不变的角度,我和天地万物都是永恒的:江水虽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