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4页
第2页 / 共24页
第3页 / 共24页
第4页 / 共24页
第5页 / 共24页
第6页 / 共24页
第7页 / 共24页
第8页 / 共24页
第9页 / 共24页
第1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 - -钱穆思想札记 欲考礼记成书之年代,有一方法,即将礼记拆散,就其四类再告细分,从而定其时代。余意礼记当出于孟荀之后。讲义理之学,不可一概避开考据不谈。如际恒作礼记通论,将小戴礼四十九篇一一找出证据,是其精细处。此即义理与考据并重也。论语中所论,并未及人生之起源与归宿、意义与价值。其所论只是针对社会人生,加进一份理想。孔子所希望者,即世间有一部分人,即所谓士者,来担负此理想,孔子为之士教,而非主,其不同于释耶者在此。陆贾新语无非喜说无为,但又不违背儒家。陆贾文中无疑存有道家意味,似将儒道两家思想汇在一起。故如肯定陆贾乃一儒家,颇有问题。汉以后之儒家变化极大,乃沿袭吕氏春秋之路而下,已杂糅融合有各家之思想。近八百年来,学术上有程朱陆王之争,有汉宋之争,而所争均以朱子为中心。陆王反朱子,然并未触及朱子之真面貌;汉学家反宋学反朱,亦未能说出朱子真相。黄梨洲、百家父子及全祖望三人完成宋元学案。然黎洲属王学,其讲述朱子便有所偏;全祖望亦偏于陆王,故宋元学案乃以陆王立场反朱子者。学者苟单从宋元学案来了解朱子,便难免有所偏。学者如单从陆王研究理学,便不能了解朱子;然如本朱子立场来反对陆王,亦非是。盖朱子讲学在前,本不为反陆发也。又如站在朱子或陆王一边来看宋学,亦不能得其全,学者不可不注意。王阳明讲良知,并非讲大学;蕺山讲诚意,亦非讲大学。我所谓讲义理,不必兼讲考据者在此。近两日胃疾,卧床读崇祯时僧人释梦华逆言,书中批评儒道各家如庄老孟子及宋明理学诸家,皆甚佳,彼以佛经观点批评儒道,唯不限于某宗,评得语语中肯,实为一读通佛经及诸家学说之大哲通人。吾人如读通中国书,以之评核西方学说,亦无不可。学者苟欲懂得王学,须先读阳明年谱,不当先看传习录;阳明如不早死,可能有王学之第四步、第五步之转变。江右王门所讲,甚有道理。学者如欲学阳明良知学,首当从自己日常生活悟起,空言无益。阳明之学非不可讲,然甚难普遍提倡。吾人苟欲研究阳明学问,须先了解其生活历程。清儒讲阳明学者,吾最喜二曲。二曲著作亦多。如欲了解阳明,当先读其年谱,再读其诗文,继而读传习录,则能了知阳明一生及其学术精神所在矣。如读二曲书,亦当本此意寻之。苟能精读一书,自能启发自己之识见聪明。朱子教人首先读大学;阳明开始亦读大学;王心斋成学前无师友,平时只看大学一篇。王心斋乃自极穷约中体验得人生真谛者。讲黄梨洲思想渊源,特须注意蕺山,因两人实有精神相通之点,此点唯章实斋说得最明白。余最喜黎洲明儒学案之自序。桐城派自居为得宋儒义理之传。曾国藩师法桐城,其所讲人生大道理,均散见于其所作文章中。说文解字诂林一书中,并无义理可言。训诂明而后义理明一语,非是。每一个民族,均有其人人必读之书。自朱子起,六百年来人人必读之书为四书。论语、孟子为我国两千年来必读书。大学、中庸则为六百年来所定。余意庄子、老子亦当为必读书,固儒道两家已有两千年历史,对中国文化影响最深最久。朱子定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为四书。四书固当读。余意今日人人当必读论语、孟子、庄子、老子四本书。姑名之曰新四书可也。中国人之道理,万变不离其宗,均包含在论语、孟子、庄子与老子四本书中矣。庄子有三十三篇,此书最难读。如能读通此书,其他书亦易读了。故读庄子可训练读古书之能力。余自十岁至十二岁爱看小说,如水浒传,亦兼看金圣叹之注。余十七岁读庄子。读古书一定要兼看注。郭象注庄子最有名,但仍不易懂。清王先谦有庄子集解,亦可看。中国佛家多读庄子,并有高僧作注。余四十岁后作庄子纂笺,所引各家注凡三百家。历时两年完成。庄子为战国时人,与孟子同时,惟孟、庄未曾晤面。孟子在政治上与各国关系多;庄子则少。最著者,庄子曾由好友惠施介绍见过梁惠王。此层,余在先诸子系年中已有详述。余在,于一九五三年用白话撰庄子小传,述说庄子事迹,自认系惬意之作。庄子共三十三篇,由晋郭象编纂成书。郭象以前,人谓庄子有五十二篇,但流传仅得三十三篇。计篇七、外篇十五及杂篇十一。庄子一书,其书名非著作者之名,乃学派之名称。因古人胸襟阔大,讲公理而不计个人名利。凡庄子弟子讲述乃师道理,或后学者发挥庄子之思想,均全并辑入庄子中。篇始为庄子自撰;外篇为他人所撰;杂篇则为零碎未成篇之文。欲辨庄子一书之真伪,比较复杂。因书中有庄子亲撰者,有非庄子亲撰者;其中作品之撰成亦有早有迟。一般言之,庄子以篇七篇最好。篇亦最难读;外篇较易读;杂篇有的亦难读,容精要,但甚杂乱。余意:老子在庄子之后,孔、孟、庄、老四人,孔子最早,孟子庄子次之,老子最后。但庄子之外篇中亦有较老子为迟的作品,因很多非庄子亲撰。其中马蹄篇,鲁索最为爱读,其实此文非庄子所作。但此文短而容易讲解也。庄子之文章乃中国千古以来之好文章。吾人学韵文当读离骚;学散文当读庄子。但此两书亦为最难读之书。余从前爱读庄子、离骚。只要喜欢,不懂暂且可不理。凡喜欢者,要懂亦会省力些。人当培养读书之心情,则必会产生读书之趣味。学习任何事物,必先喜爱之,才能变成懂。庄子不但是旷代哲人,又是绝世大文豪。其思想高,文学亦高,但很难读。但吾人求学当永远向不懂之处钻研,才会有进步。汉时人讲黄老之学,晋后才讲老庄之学。东坡曾说过,他尚有很多话想讲,后来读到庄子,才知道都被庄子讲完了。郭象注庄子之文章也极好。余五十岁时才发现郭象注庄子亦有错处,正如朱子注论语亦有错处。其实郭象注庄子,部分是郭象自己思想,与庄子原书不同,乃自成一派。论史评史类太史公写史记之伟大,在能对所搜集之材料知所取舍,评略得当。中国自史记、汉书一出,后人无法再循此路加以创新。如杜佑通典、吉甫元和郡县志、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均能自辟蹊径,各创一格,故有其大贡献。写史必须有体例。体有一定,例不拘常。如史记、汉书有儒林传;后汉书则有文苑传;至宋史另加道学传,清人评为不当,非是。学史者,当兼能著史、考史、评史。如司马迁史记,对所采史料均加考据。如五帝本纪,如伯夷传,必考信于六义是也;亦有评史:如货殖列传,对当时国家经济政策即有评论。吾人读史记时,当以两种眼光注意其考史评史之处。至如司马光资治通鉴,考史评史分为两途益易见。宋人重论史;清人重考史;今日学者偏重论史,然亦有极浓重之论史意见,此不可不知也。下篇 钱穆信函遗墨【誊正】子彬老兄大鉴:兹介绍至友罗慷烈兄之令亲前来求诊,至希赐予方脉为感!此颂日祉弟穆启端节前夕【案语】这是一件十分珍贵的墨宝,涉及现代三位大师的交往。首先,这是钱师的亲笔信,是请求当今国医界费子彬大师为罗慷烈教授的亲人治病。费医生先祖是清末的宫廷御医,可谓医学世家。至于罗慷烈教授亦是当今的词学大师,亦是我的恩师。他受钱穆老师的再三请托,在他的指导下,使我在七十年代顺利完成大学中文系的硕士学位。由于罗师年近退休,便商请何沛雄教授继续指导我完成博士学位。钱、罗两位大师都是我的恩师。按钱、罗两师及新亚创校董事长冰老师(师曾教我英文作文两学年)均同在华侨大学任教,而成知友。罗师在培正中学任教时,何教授正就读于培正。感他慨然允诺作为我的指导教授。至于费医生,他是钱穆老师早岁中学的老同学,相知莫逆,历数十年。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我在新亚书院就读哲学教育系时,曾是工读生。某次替校方送文件到费医生府上。费公知我患伤风感冒,便自告奋勇赐我方脉,分文不受,服药两剂而愈,感恩不尽。至于这件墨宝,怎么会来到我手上呢?说来话长。我自离开新亚书院中文系的兼任讲师及岭南书院的中文系专任讲师兼助理训导长职位后,于一九七四年秋,由于佛教僧伽联合会的创办人洗尘法师的赏识,把我安插在他所创办的金龙中学及能仁书院夜间大专部任教。当时妙法寺的明佛学月刊总编辑九成先生,在每周末会前往九龙油麻地弥敦道上一大厦之中道学会主讲佛学,我多数前往聆听。当时费师母正好住在该大厦会所之上层,每周亦前来听讲。由于费师母早就认识我,并知道我在新亚研究所时钱师指导我写硕士论文。某次聚会时,费师母便把这件墨宝及费医生某年赴台北时与钱师常中的另一位老同学君辉的合照慨赠予我。从佛教来说,是一种结缘。我能获此珍贵文物,得感费师母对后辈的关怀,使我感欣慰无已。忆及饶宗颐老师亦曾到会一二次,并有合照。今费公贤伉俪早已往生,钱、费两师往来函件必多,不知现存何处,所幸钱师此函,言简意赅,书法又稳健遒劲,笔力万钧。可谓钱师遗墨中之珍品。【誊正】叶龙同学如面:前后已二次接读来书,承远道相念,极为感慰。三月九日一书,备述最近努力读书教课事,更感欣慰。古人云,教学相长,能认真教课,自己学问自能随之增进,并在此进程中,自己能感到一种愉快与欢乐,学生方面与同事方面自能日增其信仰,如是外相引,自然更使自己奋发,所谓为人与做学问一以贯之,可即从此体验。最近能精读纂,先从昌黎入门,依次可读柳欧王曾四家,然后再读氏父子,读各该诸家之诗文时,如能参读其年谱及后人之评注更佳。在新亚及孟氏图书馆中当可借得。读过纂,则曾钞已得其半,即从此两书入门,亦是学问一大道。惟望能持之以恒,不倦不懈,不到一两年即可确立一基础,至盼循此努力为要。曾文正公家训及求阙斋读书记及鸣原堂论文等,在曾文正全书中,盼加浏览,必能与最近弟之工夫有相得之启悟也。于读文之外,并盼同时能读诗,主要可依曾文正十八家诗钞所选,先就爱读者择其一二家读之,读完了一二家,便可再选一二家,以先读完此十八家为主。最少亦得读完十家上下,每日只须读几首,勿求急,勿贪多,日积月累,沉潜浸渍,读诗如此,读文亦然,从容玩味,所得始深,切记切记。弟最近去某校教课,借此得一练习机会,亦甚有益,惟为学必先有一种超世绝俗之想,弟性情忠厚,可以深入,因诗文皆本原于性情也。惟其求深入,最先必须有超世绝俗之想。当知真性情与超世绝俗并非两条道路,若无真性情而求超世绝俗,则成为怪人,若不能超世绝俗,而只有此一番性情,亦终不免为俗人。从来能文能诗,无不抱有超世绝俗之高致,弟于读文时试从此方面细求之,若于此有得,则志气日长,见识日远,而性情亦日能真挚而醇笃。文学之一方面为艺术,其又一方面为道德,非有艺术心胸,非有道德修养,则不能窥文学之高处,必读其文为想见其人,精神笑貌,如在目前,则进步亦自不可限量矣。此后读书有得,仍盼随时来信。穆虽远在海外,然对弟等学问进修,闻之实深欣快。极盼能在再见面时,弟之气度心胸学问识趣,能卓然有所树立,能与前时相叙判若两人,此非不可能之事。真能潜心向学,自可有此境界,真能觅得道路,则达此境界亦殊非难事,必在自己心中感到有此一境界,则自此向前,始是学问之坦途,真可日新月异,脱胎换骨。如是则真成了一个学者,在己可有无上满足,而对人亦自可有无上贡献。此等话决非空言之即是,须自己真修实践,于痛下工夫后实实体验,始确知其如此。学诗学文,亦仅有循此道路。今弟正在读(愈)文,细诵其教人为文,何一语非教人做人乎?何一语非超世绝俗者而能道出乎?学文即是学道,此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