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期中测试卷(A4版)(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班级: 姓名: 分数: 一、填空题(共20分)1、我国共有_个特别行政区。2、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_,是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_。3、与父母沟通需要讲技巧,“四心”沟通法主要指的是留心_、细心_、用心_、耐心_。4、_、_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5、父母对子女有_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6、举世闻名的_,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铸就了不怕牺牲,百折不挠,浴血奋战,勇往直前的_精神。7、每个人既是文明礼貌的_,也是和谐美好的_。8、1894年,_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这一年正是中国旧历甲午年,史称“_”。9、圆明园这座举世无双的皇家园林毁于_。10、公共生活需要有良好的_来维护。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周末,小刚邀请小明踢足球,母亲以快要考试为由,不许小明参加,小明应( )。A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委婉拒绝同学的邀请B与父母交流沟通,说清理由,保证不耽误学习C哭闹、纠缠,要求母亲同意同学邀请2、“点燃蜡烛照亮他人者,也不会给自己带来黑暗。”杰弗逊的这句话表明( )。A关爱别人就一定会得到别人的回报B关爱别人的目的是为了得到别人更多的关爱C关爱他人就是关爱和善待自己3、下列不属于参加公益活动的是( )。A 为灾区捐款 B资助贫困学生C照顾孤寡老人 D帮奶奶做家务4、下列关于课余生活说法错误的是( )A我爱摄影,可以用镜头发现身边的美好事物B我们可以自主选择课余生活C我们的课余生活是相同的5、( )建立了中国乃至亚洲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制国家。A辛亥革命B十月革命C长征革命6、遇到父母不理解的事情,和父母同沟通时,我们要( )。A大声讲 B放慢语速耐心解释 C小声说7、黄山是我国著名的旅游景区,位于( )。A山东省B河南省C安徽省D湖南省8、2015年,( )获得诺贝尔奖。A钱学森B李四光C屠呦呦9、“善不是一种学问,而是一种行为。”这告诉我们( )。A善良之心就是关爱弱势群体B只停留在口头上的善良不是真正的善良C善良就是一颗广博的爱心10、1911年4月27日,总指挥( )组织并发动了广州起义。A孙中山B黄兴C喻培伦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时代发展了,视频通话、微信聊天很方便,家信已经过时了。( )2、辛亥革命是一次彻底的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3、社区中的每个成员都是社区秩序的受益者,但不是社区秩序的建设者。( )4、观点不一致没关系,但各执己见容易引发矛盾。 ( )5、到1965年,中国的石油完全实现自给。( )6、广大人民群众满怀激情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在各行各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7、学校以安全为由,不开设社会实践课。 ( )8、公园的长椅是大家的,可以随便躺在上面睡觉。 ( )9、“容止格言”告诉我们小学生要时刻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 )10、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家风能引领良好的社会风气。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 )四、连线题。(共10分)1、将下列大事件与发生各行的时间对应连起来。 卢沟桥事变 1936年12月12日 九一八事变 1937年7月7日台儿庄战役 1940年8月百团大战 1938年春 西安事变 1931年9月18日五、简答题(4小题,共30分)1、好山好水好风光,祖国处处是美景。我们应该如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爱护自然、爱护文化遗产呢?(请写出三条)_2、“天下之本在家”,优秀家风蕴含哪些传统美德(至少三个)?_3、与人沟通的方法有哪些?_4、为了减轻自然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危害,我国做了哪些举措?_参考答案一、填空题(共20分)1、22、精神财富 精神动力3、看 听 讲 说4、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5、抚养教育6、长征 长征7、践行者 受益者8、日本 甲午中日战争9、第二次鸦片战争10、秩序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B2、C3、D4、C5、A6、B7、C8、C9、B10、B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2、3、4、5、6、7、8、9、10、四、连线题。(共10分)1、五、简答题(4小题,共30分)1、(1)保护遵守公共秩序,不喧哗吵闹,排队遵守秩序。(2)环境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丢垃圾。(3)保护文物古迹,不乱涂乱画,不攀爬文物。(4)保护生态环境,不踩踏绿地,不摘折花木和果实。2、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知书达理、邻里团结、遵纪守法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答案】1.要勇于表达自己的意见。2.要学会倾听。3.即使没能达成共识,也不要互相指责。4、(1)建立气象、海洋、地质及生物等灾害的检测、预警系统。(2)建设牢固的防灾减灾工程。(3)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约束人们的行为,减少自然灾害的危害。6 / 6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