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第9页 / 共12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理解(一)一、阅读短文,完成练习。往事如烟的往事有许多,大都被我(淡忘 遗忘)了,独有那件雨天里发生的小事,却长久地印在我的心中,时时撞击着我的心,使我清醒,催我奋进。三年前的一个夏日,刚才还是蓝天,却(忽然 居然)哗哗地下起雨来了。我赶忙去给妈妈送伞,真不巧,她没在,我又扫兴地往回跑。路上的行人被这突如其来的雨淋得直跑。我虽然打着伞,可风夹着雨点还是往脸上扫,雨不小呢!我慌忙地跑到单元门口时,不小心差点和一辆装满脏物的手推车撞上。我忙一抬头,哟,这小小单元门边的房檐下,竟站着好几个人呢,里头还有那个往日管扫地的老妈妈,她好像以一种异样的热切的眼光在看我,我什么也没顾,就从她身边一擦而过,上了楼。我感到身上一阵冷,急忙换下被淋湿的衣服。雨越下越大,我赶忙去关窗户。透过雾气蒙蒙的雨帘,我漫不经心地朝下一望,我又看到了那几个在房檐下的避雨人:那个往日默默扫地的老妈妈正来回挪动着脚步,她的旁边站着一位抱小孩的母亲,孩子正在蹬着腿脚,不用说他在大哭,母亲已经脱下了外衣包在孩子身上,还我不敢再往下看了,我觉得他们会向我投来锋利的目光,那是热切的目光的落空。我颓然地向后退,窗户关上了,窗外的雨好像在冲刷我心灵的污点,我的思绪纷繁。很小的时候,母亲就教育我要学会助人;(带 戴)上了红领巾,我意识到助人为乐是一种美德;佩戴金色团徽的那天晚上,我抄录了高尔基给他儿子信中的话给永远比拿快乐一丝甜蜜的回忆被哗哗的雨声打断了。我这是怎么了?我不是发誓,无论走到哪里,都要给人留下鲜花和思想吗?我责问自己。透过窗外的雨帘,我看到了自己心灵深处自私的污点我猛然抓起雨伞,冲出了家门。然而,在雨的世界里什么都没有了,他们不知在谁的帮助下走了。我转回身,呆立着,任凭雨点猛烈地砸在伞上,砸在我心上三年过去了,这件小事却并没有过去它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让那些猛烈的雨点永远(冲刷 冲击)我人生道路上的污渍吧!1联系上下文,在括号里恰当的词语下画横线。(淡忘 遗忘) (忽然 居然) (带 戴) (冲刷 冲击)2写出反义词。自私() 污点()3第段中“我猛然抓起雨伞,冲出了家门”。“我”要去干什么,请写出你的猜想:。4中华美德中,除了助人为乐外,你还能列举两种吗?5第段写“我不敢再往下看了”,这是为什么?下面理解中,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下面的场面太令人害怕了,那些人会看不起“我”,责骂“我”。B因为下面有热切期望而又失望的目光,使“我”无地自容,使“我”自责。C因为下边有人会批评“我”,指责“我”,令“我”难堪,使“我”抬不起头。二、阅读与理解。成全善良那是三月里的一天,我去医院看望一个生病的朋友。因为是双休日,等公交车的人很多,在我旁边站着一个老人和他的女儿,听他们的对话,是陪老人去医院看病的,正好跟我同路。那个女儿为了不让人群碰撞到父亲,一手在前面挡着人群,一手搀着父亲的胳膊上车。车上早就人满为患,这时一个姑娘战了起来,微笑着对那位老人说:“大爷,您来这里坐吧!”可那位老人却说:“谢谢了,姑娘,我站站没关系,你坐吧!”那女儿也说父亲身体硬朗着,站站就到了!那个姑娘似乎没想到会这样,有些尴尬,再次说:“您坐吧,大爷!”那个女儿似乎还想说什么,只见老人拉了拉她的手,说:“好好,那就太谢谢你了!”说完,慢慢走到座位前微笑着坐下,那位姑娘流露出笑意。但我发现那个女儿明显不高兴,好像责怪父亲似的。让我看得很疑惑。公交车开始加速,突然一下子急刹车,我注意到,那位老人紧皱着眉头,好像在强忍着身体某处的不适。我不禁替他暗自庆幸:亏他坐下了,如果一直站着,不知要遭多少罪。医院很快就到了。那位老人下车时,不忘向那位姑娘表示感谢。我也下了车,拿出手机准备给朋友打电话,问清他在哪个病室。也正因为我这样停了一停,我听到了下面这段对话:“爸,伤口痛了吧?”“一点点吧!”“你也真是的,明明知道自己臀部有伤口,不能坐,还要坐!”“人家小姑娘一片好意!我硬是拒绝她,也许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她就会有顾虑”我终于明白了,老人和他女儿的拒绝,原来并非客套。我不禁又想起车上的老人紧皱眉头的表情,在那颠簸的公交车上,老人硬是强忍着原本可以避免的痛楚,成全姑娘的善良。成全别人的善良,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善良!6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看望() 痛楚()7“车上早就人满为患”的意思是 ( )A车上的人刚好坐满。 B车上的人特别多。C因为上来这些人而使车上人特别多。8画横线的句子中,前一个“善良”指的是()的善良,后一个“善良”指的是()的善良。(填序号)A让座女孩 B老人 C女儿 D作者9文中哪句话可以表现出老人坐在座位上的痛苦?用横线画出来。从女儿的哪些动作可以看出对父亲的爱?用波浪线画出相应的句子。10前文说“让我看得很疑惑。”后文的哪句话解答了这个疑惑,把这句话摘录下来。11面对短文中的这位老人,你想对他说什么?三、片段阅读练习家乡的桥(节选)我的故乡在江南。故乡的小河像一条条血脉,网布在大地母亲的身上。小河长,小桥多。桥连着一个村庄与另一个村庄,连接着一户人家与另一户人家。如果提个篮子赶集去,不经过八座十座小桥才怪哩!家乡的桥大多是石桥,造型却千姿百态。最简单的是过户桥,一块长石板搁两端,把两户人家连起来;最漂亮、最有气派的数单拱桥,桥洞和它的倒影像个很大很大的圆饼,两边几十级石阶缓上去,形成个大“八”字,一对对石狮子雄赳赳地屹立在石柱上。夜里,你撑条小船穿梭其间,那光景,会使你怀疑是不是进了月亮婆婆的家呢!家乡小桥的名称也美极了。千岁桥、如意桥、震龙桥、元宝桥、娘娘桥、骆驼桥大人们告诉我,元宝桥、骆驼桥是人们根据它们不同的形状叫出来的;而震龙桥、娘娘桥,就跟民间传说有关系了;至于如意桥,是从唐朝诗人王维的诗句:“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中取来的。有趣的是,在青石上凿就的桥名字体也各不相同,或篆或隶或精或草,有的飘逸潇洒,有的刚劲雄健,跟桥相衬相映,又平添了几分情趣。记得有一年清明节,我跟外婆坐船扫墓去,每过一桥,我大声念一遍桥名,接着就听外婆讲一个关于这桥的故事。几十里水路百座桥,外婆的故事足足可装一条船!家乡的桥是我们的乐园。整个炎热的夏天,我们在桥头下棋猜谜讲故事;我们把桥当作跳水台,比跳水本领,练胆量:我们在桥边钓鱼摸螺蛳,碰得巧,还能从桥洞里捉到一对毛蟹呢!实在玩累了,荡一条小船进桥洞,舒展四肢平躺着,那凉丝丝的风,轻轻荡漾的水波,转眼就把你送入梦乡。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12第自然段先概括写,接着简略介绍,再具体介绍,最后写作者的。13元宝桥,骆驼桥是根据叫出来的;、就跟民间传说有关系了;是从唐朝诗人的诗句“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中取而来的。我还知道桥是和有关的。14用“”画出第5自然段的中心句。15判断下面句子的修辞手法。(1)故乡的小河像一条条血脉,网布在大地母亲的身上。()(2)一对对石狮子雄赳赳地屹立在石柱上。()(3)几十里水路百座桥,外婆的故事足足可装一条船!()16文章通过写家乡的桥、和,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故乡的芦苇多年来最令我不能忘怀的,是故乡的芦苇就是那些看起来似乎很不起眼的、朴实无华的芦苇。一片片,一簇簇,迎着轻风,摇曳着修长的碧玉似的秀枝,远看犹如一朵朵绿色的轻云,在地平线上飘拂着,给乡村添几分恬静和飘逸。每年,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还未退尽寒意的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青色的脑袋。它长得很快,要不了多少日子,它就可以长到几尺高,快活地舒展出它那扁平的狭长的叶子。到这时候,我和小伙伴们最喜欢摘一片芦叶,熟练地卷成小小的哨子,放在嘴边,吹出各种悦耳的音乐,孩子们被这美妙的音乐所陶醉,在亮晶晶的小河边,在碧青青的草地上,快乐地奔跑着,忘情地呼唤着我们还喜欢用芦叶折成绿色的芦叶船。手巧的小伙伴还会从旧火柴盒上剪下小片片,当成舵,安在小船的尾部,还用香烟盒里的锡纸做成小小的银色的帆叶。我们一个个光着小脚丫,蹲伏在河滩上,小心翼翼地把各自的小船移到水面上。“开船喽!开船喽!”于是,在一片欢呼声中,绿色的“船队”便满载着我们纯真的幻想,顺流而去在那星光交辉的夏季,我最喜欢带着弟弟到芦苇丛中抓纺织娘。我们把捉到的纺织娘小心地放进小竹笼子里,怕它们饿,就塞进几朵金黄色的南瓜花。然后将笼子挂在蚊帐架上,任纺织娘用好听的歌声伴我们进入甜蜜的梦乡啊,故乡的芦苇!因为你给过我不少童年的欢乐,所以我一直对你怀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每当想起你,我就会沉浸在童年美好的回忆之中17短文主要记叙了哪三件事?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1)(2)(3)18在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这个词语写出了芦苇旺盛的生命力。19文中说“绿色的船队便满载着我们纯真的幻想,顺流而去”想一想,“船队”会载着“我们”哪些“纯真的幻想”呢?20下列对短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短文的结尾与开头相照应,再次强调了作者不能忘记故乡的芦苇。B短文讲述的三件趣事所在段落的顺序可以互换。C短文表达了作者对童年欢乐时光的怀恋和对家乡无比热爱的真挚情感。五、阅读短文,回答问题。不打扰,是我的温柔提到“森林”这两个字,你会想到什么?相信很多人的脑海里都会浮现出一个参天大树郁郁葱葱、奇花异草竞相开放、珍奇异兽遍地奔走的场景。对于多人来说,森林意味着一个充满原始与野性的世界。有时静谧(m)安详,有时喧闹欢腾。几轮电闪雷呜,常常就会播下火种。浓烟密布之下,森林就会褪去各种层次的绿色,满目颓(tu)然。但你也不用太忧虑,因为“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