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教案教师: 班级: 人数: 人 课次: 时间: 第 周教学内容(一)什么是运动负荷(二)影响运动负荷的因素(三)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的原则(四)运用心率监测运动负荷重难点(一)教学重点:学会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和运动强度,学会利用心率监测运动负荷。(二)教学难点:自觉养成在体育锻炼中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的良好习惯。教学目标(一)在理解合理安排运动负荷意义的过程中,知道哪些因素是影响运动负荷的主要因素。(二)结合体育锻炼实践经验,经过教师启发、讲解,学会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和运动强度。(三)经过教师讲解,学生实践模仿,学会利用心率监测运动负荷。课的结构教学组织方式与组织措施导入部分新课导入 2分钟1.教师提问:有的同学认为,只要参加体育活动就能增进健康,因此无需刻苦锻炼,不必跟自己过不去;有的同学则认为,体育锻炼一定要刻苦,练的越狠锻炼效果越好。这两种观点正确吗?学生回答:各抒己见,两种观点分别说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理由。2.教师归纳、讲解超量恢复原理,导出本课学习内容。教师书写课题“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学习提高部分(一)什么是运动负荷 4分钟1.教师提问什么是运动负荷。2.学生回答,教师补充讲解运动负荷概念。2.活动形式: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老师小结。(二)怎样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10分钟1.活动目的:初步了解影响运动负荷的主要因素,学会合理安排负荷量和运动强度。2.活动形式:分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小结。3.具体步骤:(1)教师给出讨论题目:结合运动实践和已有经验,说一说,影响运动负荷的因素有哪些?在体育锻炼中怎样合理安排运动负荷?你认为教科书“生活现场”中那两位同学的做法合适吗?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与同学交流。(2)根据讨论内容进行分组。(3)教师宣布讨论时间和纪律要求(讨论时声音要小,注意倾听,不干扰其他组,鼓励所有同学积极参加)。(4)各组推选讨论主持人和记录员。(5)教师巡视指导,了解讨论情况。(6)讨论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推选汇报人代表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小组内的其他成员可以做相应补充)。(7)在学生讨论基础上,教师给予补充、归纳。4.教师小结:同学们,经过前边同学讨论学习和交流,大家初步了解了影响运动负荷的主要因素有负荷量和运动强度,并认识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合理安排运动负荷有许多要求,而要达到这些要求,就要根据自己的体能和健康状况,量力而行,实事求是地安排运动负荷,处理好负荷量与运动强度两者之间的关系,成功地将运动负荷大与小结合好,这样将会有利于增进身体健康。(三)认识心率的生理意义 6分钟1.教师提问什么是心率。2.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讲解心率和脉搏的概念。3.教师讲解心率的生理意义。4.学生计算自己的最大心率。(四)怎样测定心率 8分钟1.活动目的:学会简便测量心率的方法。2.活动形式:学生自学、教师示范与归纳,学生自我测量、互相测量。3.具体步骤:(1)学生自学教科书“测定心率的方法”的内容。(2)教师提示测量脉搏注意事项。(3)学生按规定自测心率、互测心率。(4)学生自选方法测定心率。4.教师小结:测定心率的方法有多种,桡动脉、颈动脉、颞动脉测量法都属于简便的测量方法。学习、掌握这些方法,是学会运用心率来监测运动负荷的前提。那么,怎样运用心率来监测运动负荷呢?这就需要同学们学习并掌握运动时的适宜心率、学会运用晨脉判断运动疲劳消除情况等知识。(五)学习怎样运用心率监测运动负荷 8分钟1.在学生预习相关学习内容基础上,教师讲解靶心率计算和适宜运动心率判断方法。2.学生计算自己适宜的运动心率。3.教师提问出现运动疲劳时身体有哪些感受?你是怎样消除运动疲劳的?4.学生回答。5.教师讲解运动疲劳的概念。6.教师讲解如何运用晨脉判断运动疲劳消除情况和消除疲劳的方法。7.教师小结:运用心率监测运动负荷是提高体育学习和锻炼能力的需要,我们学习了用靶心率来控制运动强度、用晨脉来判断运动疲劳消除情况等相关知识这不是最终目的,目的是在体育锻炼中运用这些知识,为我们科学锻炼保驾护航,并且要在运动与生活中养成合理运用脉搏进行自我监督的习惯,使身体健康发展。整理部分教师总结: 2分钟体育锻炼的过程是身体练习的过程,是运动负荷对机体作用的过程,是增进身体健康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如果要使体育锻炼达到提高锻炼效能的目的,就要学习、掌握与运用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知识与技能,科学锻炼,并且自觉做到体育锻炼经常化。这样才能保证同学们在初三紧张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劳逸结合地进行学习,使自己在初中毕业时考出理想成绩的同时,使身体与体能健康发展。课后反思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